在古代眾多皇帝當中,乾隆相對來說是活得比較久的,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位。在乾隆85歲的時候通過禪讓的方式把皇位傳到了太子的手中,從這個時候起,乾隆就成為了清朝第一任太上皇。雖然乾隆這時候已經退位並且把傳國玉璽交給了嘉慶皇帝,但是真正的權力其實還是掌握在乾隆的手裡,從以下幾點就能看出來。
退位後依然居住養心殿
早在乾隆還在位的時候曾修建了一座寧壽宮,打算退位之後還住在皇宮裡。但是在禪讓給了嘉慶之後,乾隆依舊是住在養心殿裡。熟知歷史的朋友們都知道,養心殿歷來都是在位皇帝居住和批閱奏章的地方,乾隆退了位之後確實不應該繼續居住在養心殿,可是乾隆用自己在養心殿住習慣的理由搪塞,並將嘉慶趕到了別的宮殿去居住。
軍政大權依舊掌握在乾隆手中
嘉慶在上位之後平日裡做的工作就是日常的祭祀或者日常雜物工作,遇到任何重要的事情的時候,都是先啟奏乾隆,再由乾隆決定讓不讓嘉慶來進行旁聽。所謂旁聽,就是在邊上坐著,主位還是乾隆坐,嘉慶就在旁邊聽著乾隆處理政務,有時候說的話還不如大臣們講得多。在遇見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也都是由乾隆自己做主,可見乾隆雖然退位,但是在各個方面還是壓制著嘉慶。
宮內仍然使用乾隆年號
因為早年期間乾隆是打算在位60年之後就退位,乾隆當上皇帝那年26歲,然而他自己也沒有想到自己盡然活到了86歲後還依然精神煥發,但是自己說過的話要算數,再怎麼不捨得這江山也得退。在乾隆六十年九月的時候,乾隆專門對「乾隆六十一年憲書」的問題作出了回應。按照乾隆明年要傳位嘉慶來看,國家的年號也應該改為嘉慶元年,紀年也應該用嘉慶為開頭。而乾隆表示「特進獻乾隆六十一年時憲書,臚詞籲懇,出於至誠,朕已俯從所請」,而又說「各直省外藩,仍用嘉慶元年時憲書」這也就是說乾隆答應是答應了,但只是在外省外藩年號改為嘉慶,在皇宮之內仍要以乾隆紀年。
從以上幾點可以看出,雖然乾隆已經退位,但是真正的掌權人還依然是乾隆。而對於嘉慶的乖巧聽話,相信他也是個聰明人,知道權力這時候不在自己手裡,知道自己如果忤逆了乾隆,乾隆很容易就能夠找個理由廢了他,所以嘉慶一直表現得很是乖巧,甘願做乾隆的「傀儡皇帝」。後來在乾隆去世後才正式親政,而親政後第一件事就是下令處置和珅,而這些都是在乾隆去世後的第二天。要知道古時候的人都注重孝順,自己的父親死後怎麼著也要守孝7天的,但在第二天就開始了對和珅的處置,可以看出嘉慶把這種處置和珅這件事放到了給乾隆守孝的前面,從這裡也能看出嘉慶對於乾隆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