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死亡背後隱藏的秘密,蕭何抱著他的屍體大哭說了一句話

2020-12-18 我知歷史

人們常說:「成功也是靠蕭何,失敗也是因為蕭何」這句話,其中最離不開的兩個人物就是韓信,而另外一個當然也是句子裡的蕭何。為什麼說成功也是靠蕭何呢?因為當年韓信剛剛投靠劉邦的時候在軍營當中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軍官,沒有什麼地方值得這些將領關注他。你是,於是他就決定不為劉邦效力去找一個可以嘗試自己才華的人。在這之前他就認識了蕭河這個人,他們一見如故,在平時的交談中蕭何發現韓信在軍事方面十分的出眾,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將領,於是他就準備向劉邦推薦韓信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韓信卻離開了劉邦,準備找到一個可以重用自己的人,蕭何知道這件事情號非常的著急就趕緊騎著戰馬去找韓信。後來在他一番苦口婆心之下,終於又把韓信了回來,這件事被劉邦知道後特別生氣,覺得蕭何竟然為了一個普通小兵連夜騎著戰馬追趕,劉邦直接就問他這到底是為了什麼?蕭何對劉邦說出了韓信的才能之後,韓信才逐漸的得到了這些將領們的注意,沒過多長時間他就被破格提拔成了大將軍。

從這方面來看,韓信的成功絕對是離不開蕭何的,但是後來他的死也和蕭何脫不了干係。劉邦坐上了皇帝之後,他就開始對韓信不放心,覺得他這個人軍權比較重,後來就慢慢的削弱韓信的實力。最後劉邦準備殺死韓信,當時殺死韓信的方法也是有蕭何一手策劃的,早些年因為韓信給劉邦打江山的這個過程當中立下了許多戰功,所以劉邦當年就給了他一塊可以保命的金牌,但是後來劉邦非常後悔對韓信的這個承諾。蕭何就為劉邦獻出來一個計策來殺死韓信,他把韓信關在用黑布蒙上的鐵籠子裡,讓一群宮女拿削尖的竹子把韓信活活的扎死,當年在戰場上英勇的韓信就這樣死在了一群小小的宮女手裡。

如果說他作為韓信的領路人,這麼注重人才的蕭何,不應該用這種狠毒的心腸。那他到底是因為什麼才讓他對韓信下這麼狠的毒手呢?當年韓信立下的功勞太多了甚至超過了劉邦,嚴重威脅到了劉邦的權利,韓信還非常年輕,才三十多歲,他的權力就遍布了整個朝廷。雖然他的志向不是謀取皇位,但是對於權力韓信也是十分的渴望的,所以說作為皇帝的劉邦絕對不能讓韓信這樣的人活下來。還有就是劉邦當時已經老弱多病,而呂后實力慢慢的大了起來,蕭河為了自己的生存在暗地裡就投靠了呂后,給她獻出計策。

不管蕭何是出於什麼原因,他利用韓信對自己的信任把這個大將害死,在歷史上都是非常真實的一幕。在戰場上戎馬一生的韓信因為對的蕭何信任最後被一群小小的宮女殺死了,所以說韓信的成功是因為要蕭何,他的失敗也是因為蕭何。但是從韓信的自身上也是有原因的,如果說他當年學會低調不那麼招搖,事事懂得忍讓,也不會引起劉邦的注意準備殺死他。

相關焦點

  • 蕭何獻計將韓信殺死後,哭著說了12個字,字字戳心
    就在這個時候,韓信從項羽的軍營帳中跑出來,遇見了蕭何,蕭何第一次見到韓信,就看出了這個人身上有將領之才,於是將韓信推薦給了劉邦。之後,在韓信等人的支持下,劉邦完成了統一大業,而韓信的命運,就是從這裡開始變化的。
  • 蕭何獻計殺死韓信後,哭著說了12個字,流傳至今
    淮陰侯韓信是淮陰人。早年生活貧窮,名聲也不好,所以不能當官,也不能做買賣。因為飢餓就經常到別人家去混點吃的,很多人都厭煩他。有一次,韓信在城外釣魚,一位老婦見韓信飢餓,就給了韓信一些吃的,一連幾十天,天天如此。韓信很高興, 對老婦說:「日後我一定要重重地報答你。」
  • 蕭何殺了韓信後仰天長嘆,用12個字表達了自己的無奈
    關於韓信的一生,蕭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家應該有聽過這麼一句話,"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這說的便是蕭何在韓信的一生中起到的作用。先說成也蕭何,這半句話講的是什麼故事呢?從前韓信投奔劉邦之後卻不受重用,但是蕭何經常與韓信交流,認為他很有潛力,將他推薦給劉邦,可惜劉邦還是沒有將韓信放在心上,在劉邦至南郊的路上,韓信見劉邦一直沒有重用自己,便想要趁機離開劉邦,蕭何知道後,便急急忙忙追了出去,將韓信追了回來,也算是對韓信有知遇之恩,而因為這個原因,韓信也很信任他。
  • 蕭何獻計將韓信給處死後,痛哭留下11個字,字字戳心!網友:何必
    今天小編就以此時的故事為背景,跟大家聊聊蕭何獻計將韓信給處死後,痛哭留下11個字,字字戳心!網友:何必呢?韓信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曾經曾受「胯下之辱」,他咋未成名之前曾是項羽手下的一個低級士兵。因為感到在項羽這裡沒有什麼希望就來到了劉邦的手下,此時的韓信並沒有什麼名氣,劉邦對其不理不睬也是正常的。
  • 韓信三族被殺,蕭何將韓信幼子送走,八百年後韓信後代成嶺南大族
    青年時期的韓信韓信青年時期,一事無成,他沒有謀生之道,需要依靠別人,才能每天填飽肚子,因此備受屈辱。當時他喜歡一個姑娘,當地有個屠夫,也喜歡這個姑娘。韓信雖然這時只是一個小兵,但是有大大的夢想,他多次阻攔項羽,向項羽提出建議,項羽輕視韓信,沒有聽從韓信的任何一條意見。在項羽處得不到認可的韓信,轉身投靠了漢軍,得到了蕭何的器重。蕭何在同韓信的多次交談中,認識到韓信是個人才,可堪大用。後來,經過蕭何的推薦,韓信被劉邦任命為大將軍。
  • 劉邦對韓信毫不手軟,而對「開國第一候」蕭何,為何網開一面呢?
    劉邦這個人,大家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只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瞧瞧韓信、英布、彭越這仨哥們,都是幫助他打天下的功臣,但下場一個比一個慘。尤其是彭越,還被呂后這個「死亡藝術家」剁成肉醬。當然,儘管韓信、彭越有性格上的缺陷,但劉邦和呂后對他們的處置,還是有些太狠了。民間傳說,為了不違背劉邦對韓信「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的諾言,韓信是被人裝在麻袋裡用竹籤活生生插死的。而彭越比韓信更慘,在被處死後,為了殺一儆百,屍體還被呂后剁成肉醬,送給了各路諸侯「品嘗」。
  • 韓信被殺之後,蕭何卻流淚說了這句話,君子還是小人,一目了然
    例如,這篇文章說,肖和呂后合謀殺害韓信後,流著眼淚說了一句話,但直到今天,沒有人知道肖說的這句話,是不是真心的!可以說,沒有漢,就沒有劉邦的漢朝。因此,劉邦給韓信的約定是「三不殺」。也就是說,見天不殺,見鐵不殺!
  • 呂后殺了韓信,蕭何設宴慶賀,此人卻穿喪服赴宴
    談到歷史,說到蕭何。漢初三傑裡的蕭何卻是一個很複雜的人物。若硬要用一句話來概括他,只能勉強說他智有餘而仁不足。蕭何的治理國家的行政才能我就不用說了,劉邦說的"鎮守國家,安撫百姓,不斷供給軍糧,吾不如蕭何"這句話就是對他的最確切的評價。
  • 劉邦為什麼不殺蕭何張良陳平而殺韓信?
    但是話又說回來,劉邦對張良和蕭何的猜忌,一點都不必對韓信的猜忌小。但二人之所以得以善終,是因為都懂得急流勇退。 應該說張良是三人當中最聰明的一個,也是劉邦最放心的一個人。張良精通黃老之學,深知「不伐其功,不矜其能」,功成身退的道理,所以劉邦論功行賞時,張良拒絕了劉邦對自己「自擇其三萬戶」的封賞,只要了「留」這個地方。
  • 韓信被殺後,劉邦問老婆為什麼?呂后說了3個字,蕭何懵了
    扒一扒黑歷史歷史上被世人稱為戰神的不多,其中韓信就是其中一位,說到韓信無人不知,韓信是幫劉邦得天下出力最大的帥才,但最後卻難逃一死的命運。在楚漢之爭中,韓信一人可抵擋十萬精兵。與蕭何、張良合稱初漢三傑。
  • 《史記》中為何張良與蕭何被列入世家,韓信卻僅僅列入列傳呢?
    「漢初三傑」張良、蕭何與韓信,明明都是一樣的功臣,可是為何後來司馬遷在寫《史記》的時候,要區別對待呢?其中張良、蕭何都被寫入世家,而韓信僅僅寫入列傳,這一切背後有什麼深層次原因麼?為何張良、蕭何入世家?
  • 韓信被宮女用竹竿戳死,呂后、蕭何為什麼不用兵器?
    比如韓信之後的彭越被垛成肉醬,還不遠千裡送一份兒給淮南王英布「品嘗」;將情敵戚夫人砍四肢、挖雙眼、割舌削耳,然後扔入廁所;另外還用藥毒死趙王劉如意,餓死梁王劉恢。所以,呂后只不過是給韓信換了一種死法,但確實有些別出心裁,於是引起後人腦洞般猜想。有傳聞說,劉邦曾經向韓信許下一個諾言,即所謂的「三不殺」:見天不殺、見地不殺、見鐵不殺。
  • 韓信被誅後,蕭何如何處理他的兒子?偷偷送給趙佗,在南越改姓韋
    韓信作為幫助劉邦奪取天下的大將軍,被稱為漢初三傑之一。他在軍事上基本上沒有對手,可惜最終還是死在了呂后的手裡。那麼韓信死後,他的子孫後代有沒有活下來呢?根據《史記》記載,韓信滿門被殺,沒有子孫活下來。所以門客蕭美就將韓信幼子尚在的事情告訴了蕭何,蕭何大驚失色,認為漢朝已經容不下韓信的兒子了,所以就把韓信的兒子送到了南越國,他認為南越國王趙佗,肯定可以保住韓信的兒子。所以蕭何便吩咐蒯徹、蕭美將韓信的小兒子送到了趙佗那邊去,並且給趙佗寫了一封信。
  • 為何蕭何能夠全身而退,而韓信卻被株連三族?政治學分天差地別!
    而對劉邦來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貴人就是蕭何。蕭何很早就開始照顧劉邦,資助劉邦。陳勝吳廣起兵反抗秦朝,各地紛紛響應,而沛縣的縣令拿不定主意,一下說他要找劉邦共同起兵,一下說他害怕惹事,決定關門自守。於是蕭何擁立劉邦,號召沛縣的鄉親父老殺害原本的縣令,起兵響應陳勝,所以劉邦又被稱為沛公,因為沛縣就是他創業的起點。而蕭何就是在他身後推動這一切的關鍵人物。我們現在會說劉邦是蕭何跟韓信的老闆,其實蕭何原本的官位在劉邦之上,而且當時蕭何是沛縣官吏中公務人員考績第一名。
  • 蕭何月下追韓信,舉薦韓信為大將,其實是在重塑劉邦的絕對權威
    漢元年,韓信背楚投漢,蕭何將其舉薦給漢王劉邦,劉邦拜韓信為大將。韓信輝煌的軍事生涯由此開啟。蕭何之所以舉薦韓信,固然是因為韓信能力超群,但蕭何將韓信抬到「國士無雙」的高度,非要把韓信推到「大將」的位置,非要讓劉邦登壇拜將,是有著極為深刻用意的。太史公司馬遷在傳世史學名著《史記》中,詳細記載了舉薦韓信時候蕭、劉對話。
  • 蕭何為何能夠超過韓信、張良位列西漢三傑第一?會做人很重要
    文/花開無田西漢三傑之一的蕭何,是西漢王朝的開國丞相,劉邦昔日的頂頭上司,治理天下第一把好手。比起留侯張良的低調謙卑,韓信的張揚高傲,蕭何的政治手段更勝一籌,他以汙化名聲的方式避免劉邦的猜忌。既不用像張良那樣如履薄冰般的小心翼翼,也不用像韓信那樣「狡兔死,走狗烹」的居功自傲,而是身居朝堂要職,仍能明哲保身。
  • 《史記》中,為什麼蕭何、張良入世家,而韓信入列傳?
    那麼,問題來了,《史記》中,為什麼韓信入列傳,而蕭何、張良入世家呢?一首先,蕭何進入《史記》的世家是沒有爭議的。根據史料記載,蕭何是沛豐人,是劉邦的老鄉。蕭何早年任秦沛縣縣吏,秦末輔佐劉邦起義,史稱「蕭相國」。
  • 倘若沒有韓信,劉邦的霸業何時能成
    韓信,是一名傑出的軍事思想家,有著卓越的軍事才能,如果說沒有韓信的話,我想劉邦沒有那麼快戰勝項羽,也絕不可能如此容易的稱霸天下,如果沒有韓信,可能劉邦的大業都要晚成很久。他為人能屈能伸,從不逞匹夫之勇,他與項羽在領兵打仗上所不同的是:項羽用武力,而他用智力。每一個成功的人背後總是經歷了許多的坎坷與不得志。
  • 如果蕭何沒有能追回韓信,劉邦還能否打敗項羽,奪得天下?
    我們都知道「蕭何月下追韓信」這個故事,韓信因為沒有能在劉邦手下得到重用而決定離開他,好在蕭何及時地追上他,替劉邦留住了這位大將軍。如果蕭何沒有能追回韓信,沒有韓信的幫助,劉邦還能打敗項羽,奪取天下嗎?
  • 韓信真的死的很可惜嗎?殺韓信的兇手到底是誰
    韓信是怎麼死的?我們先把韓信之死的故事描述一下,韓信去長樂宮參見呂后,到了長樂宮韓信就被不知所措的五花大綁,被呂后處死了,這就是一代名將韓信的結局,或許你覺得很可惜,其實真的嗎?韓信其實想要謀反,早在之前韓信就與他的一個朋友陳豨謀劃造反,後來陳豨果真謀反了,劉邦就去徵討,韓信沒去,韓信就想著來個釜底抽薪,偷襲長樂宮,但是誰知道韓信有一個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打算處死這個家臣,然後這個家臣的弟弟就偷偷把韓信偷襲的事情告訴了呂后,呂后就和丞相蕭何密謀,讓韓信入宮,把韓信騙進宮解決掉,但是又怕韓信不敢來,丞相蕭何就與韓信說,哪怕生病了,也要去面見一下,韓信去了,去了就中了圈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