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福建省地級市,位於全省東南端,由於是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因此,對應海上貿易發達,尤其外貿綜合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屬於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柱。當然,就綜合經濟實力而言,廈門市在福建省位居前列,完成的地區生產總值(GDP)在省內也僅次於泉州、福州,是推動全省GDP增長的第三大經濟體。而在主要產業中,規模以上工業、固定資產投資、消費零售和進出口貿易等均保持穩定增長的發展態勢,促使全市經濟總值逐年攀升,對應綜合競爭力較強。
另外,從行政區劃分來看,廈門市下轄6個市轄區,它們分別是思明區、海滄區、湖裡區、集美區、同安區和翔安區,由於每個區居住人口、佔有資源、經濟產業結構比重以及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存在差異,因此,經濟水平各不相同,每年實現的GDP也有高低之分。既然福建廈門全市下轄6個市轄區,那麼其中GDP總量超過1200億元的有哪些?
首先,廈門是福建省副省級市,同時為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19年全市實現GDP總量5995.04億元,同比增長7.9%,在全省排名第三,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總體呈現出積極活躍的發展態勢。其中第二、三產業均保持穩步增長的良好態勢,同比依次增長9.7%和6.6%,對應三次產業結構比例調整為0.4:41.6:58.0,而以消費、投資、進出口貿易等為主的第三產業仍屬於拉動全市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促使廈門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當然,在全市下轄各區中,思明區19年完成GDP總量1896.46億元,同比增長7.2%,在全市位居第一,名義GDP增量突破400億元,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穩中有升的發展態勢,而主要產業在全市處於領先水平,通過對比可知,思明區屬於廈門經濟最強市轄區。
其次,湖裡區19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97.29億元,同比增長8.3%,在全市排名第二,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0.4個百分點,部分經濟指標保持高速增長,助推該市轄區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升,全年GDP總量超過1200億元,其經濟實力在全市僅次於思明區。
另外,海滄區、集美區19年分別實現GDP總量為796.87億元和789.37億元,同比依次增長7.8%、7.7%,名義GDP增量均突破100億元,在廈門6個市轄區中排名第三、第四,經濟總值均接近800億元,同時全年經濟總體表現良好。最後,剩下的翔安區、同安區19年實現的生產總值依次為663.83億元和551.23億元,實際分別增長9.3%、8.3%,增速均快於全市平均水平,尤其翔安區全年經濟增速領跑廈門全市,名義GDP增量超140億元,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經濟保持了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綜上所述,福建廈門全市下轄6個市轄區,而按照19年實現的經濟數據可知,其中GDP總量超過1200億元的有思明區、湖裡區,因為該兩個市轄區經濟產業相對發達,尤其思明區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在主要經濟指標中,固定資產投資、全社會消費品零售、對外貿以及旅遊業等為主第三產業增加值較高,推動該區經濟處於遙遙領先的水平,然後湖裡區全年經濟緊跟其後,產業結構繼續優化,經濟保持穩中有升的態勢,所以,GDP總量超1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