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越來越追求生活品質。以前不在意的事情,現在也逐漸被注意到。從衣食住行方方面面都能得到體現。特別是在吃的方面,無論是在家還是外出,無論是自己烹飪還是堂食,對不僅要求色香味俱全,對食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針對市面上各式各樣的調味產品,人們不僅要求新鮮,還要求少添加劑,製作過程要健康。就比如我們日常使用的鹹鹽,有的買精細鹽,有的買無碘鹽,有的買海鹽。比鹽的分類還多的調味產品還有很多,比如說醬油,有海鮮醬油、一級醬油、特級醬油等等,從價格上也是跨度很大,從幾塊到幾十塊都有。那麼這些醬油,到底區別在哪呢?
醬油是我國全國各地家家戶戶都會使用的日常調味品,可以用它來提鮮,調鹹淡,也可以用它來給食物上色。但是為什麼價格會差距這麼大呢?價格高的醬油真的好嗎?又從哪些指標來購買醬油呢?很多價格比較便宜的醬油,是一種現在工業產品,並不是我們想要的釀造醬油。這些醬油主要靠加入香精、食用鹽和色素來調製,然後再加入一些醬渣,或者使用產量很高但是質量並不好的大豆,然後調製出來的醬油再兌水。這樣的醬油造價自然不會高,因此售價也相對便宜。
而價格稍微高一點的醬油,除了使用純大豆釀造製作而成,還會添加香菇這樣的香味材料,從而使醬油的味道更好,更香。也不會像造價低的醬油那樣,使用香精。而會添加從雞肉、鴨肉上提煉出來的香精,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雞精」等。這樣生產出來的醬油,自然造價比較高,售價也就會高。
那如何選擇好的醬油呢,一個是「胺基酸態氮」的含量,還有一個我們在購買醬油的時候要注意標籤上寫的是釀造醬油,還是配製醬油。如果我們在標籤中發現「胺基酸水解液」的字樣,那自然這款醬油是配製生產出來的。如果是配製醬油,那可能就是工業產品。還有一個我們經常忽略的標籤內容就是「烹飪」和「佐餐」,一般情況下,「佐餐」醬油的衛生健康情況要優於「烹飪」醬油。
雖然我們不是提倡越貴越好的購買態度,但是在一定範圍內,售價高的醬油等調味品,還是要比售價低的好一些。希望大家能學會讀懂商品上的配料標籤,選擇又經濟又好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