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討好型人格:是時候該告訴孩子不要一味迎合別人了

2020-12-14 方寸之晨

快要開學的大寶,興衝衝把我給她買的口罩、溼巾等一件一件地往書包裡裝。我說,還有十幾天呢。她說:可是我一想到我能上學了,就特別開心啊。過了一會兒,她又說:我得給好朋友準備個禮物,我把我最喜歡的橡皮送給她吧,不然她就會不理我了。

我聽了一驚,孩子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嚴肅地對她說:一個要你給她禮物才和你做朋友的,不是你的朋友。她說:沒辦法啊,我不給她禮物,她就不跟我好了。我又想起來有一次,只有一隻鴨腿,平時最愛鴨腿的大寶眼睛就不眨地就讓給了她表姐。於是我借著上次的事問她:你上次把鴨腿讓給姐姐,是為什麼呢?大寶說:我怕我不讓給姐姐,她就不跟我玩了。每次我沒有答應她的要求,她就說她要走了。我只能再一次嚴肅地對她說:朋友之間互相送禮物,親人之間謙讓食物,都不是錯的。但是如果對方把這些作為條件來威脅你,你應該拒絕。任何人,都不能夠要挾你。大寶似懂非懂地點點頭,又說:但是她們不跟我玩了,怎麼辦?我說:這樣的朋友,我們不要。

在這件事情上,我特別害怕,而且我覺得絕非小題大做。之前北大女生自殺的事,至今讓人覺得觸目驚心。花朵一般的年紀,因為交往了一個男朋友,長期受其精神虐待,懷疑自己、懷疑人生,最終走向不歸路。這個男生的確值得聲討。但是這不由地使我開始反思,如何讓孩子保持獨立特別是精神獨立,如何在親密關係中學會保護自己。就像大寶這個年紀常常去為了迎合別人,在我看來,就很危險。從當前講,孩子可能會常常壓抑自己,變得很沒有主見。從長遠講,以後她的同學、她的朋友,要求她做一些違法的事情,也以不然不做朋友相威脅,她會不會就跟著做。當她長大了,也會有愛情,我當然希望她在愛情中受呵護,但如果受到了傷害,她會不會及時抽身,會不會首先想到的是保護自己。

我想,這個問題在一些孩子中是存在的,對於這個問題,應該從幾個方面去看,不要讓孩子為了討好別人傷害自己。

01不要試圖教育出一個太乖的孩子

在這個問題上,我要反省,因為我有時候會不由自主地讓孩子按照我的指令來,特別是我工作很忙的時候,覺得讓孩子按照我的指令完成任務比較省時省力。孩子有時候因為沒有更好地完成我交代的事,顯得緊張而不知所措。我甚至覺得,這和大寶常常討好別的孩子有一定的關係。我開始注意在平時改正。比如做作業,不再為孩子規劃一二三四,不再隨意地批評孩子,儘可能給孩子規定一個大致的時間,讓孩子自己完成,然後再參與到作業批改中,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我會比較累,但受益的是孩子。

02培養孩子的獨立人格

要讓孩子獨立,家長首先要從心裡承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紀伯倫有首詩,叫作《關於孩子》,裡面說:你們的孩子/都不是你們的孩子/乃是「生命」為自己所渴望的兒女。我覺得應該時時對自己起到鞭策作用。學會尊重孩子,多和孩子談心,不是直接告訴孩子該做什麼,而是讓孩子多表達自己,引導孩子去分辨自己該做什麼。我也試著讓孩子多參與到家庭事項中的討論,不讓孩子覺得自己是個小孩子,而是要讓她覺得,她是所有思想都該得到應有的尊重,即使是錯的。孩子的價值觀不是一朝一夕就定型的,家長要多給孩子有益的陽光,澆灌著他們健康成長。

03要讓孩子感受到很多很多的愛

感受到家庭中濃濃的愛,心中有愛,孩子才有可能去分辨怎樣的愛是好的,是需要堅持的,什麼愛帶來的只有無止境的傷害,必須及時抽身、及時止損。我打算在今後多告訴孩子一些愛的故事,給孩子分析,也讓孩子多分析,給孩子更多的愛的滋養。

04任何時候,都要告訴孩子:你最珍貴

最重要的還是要學會愛自己。首先是愛自己,然後才是愛別人。不愛自己的愛別人,都是空談。

相關焦點

  •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令人心疼:一味地迎合別人,活得更累
    我想不是的,但就是因為孩子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這才導致孩子吃了這麼多虧,還吃力不討好。其實這就是「討好型人格」給孩子帶來的危害,孩子從小就不敢去拒絕別人,導致孩子遭受了一些他不應該承擔的責任。「討好型人格」又叫做「迎合型人格」,顧名思義就是不斷的去迎合別人滿足別人,或者是過度關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希望對方能看重自己認同自己的觀點。對於孩子來說,「討好型人格」更是會導致孩子遭受到委屈,產生負面情緒,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而孩子這樣的性格往往來自於家長。
  • 你是不是總是一味地迎合別人 ?| 你也許是討好型人格 | 自我成長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又被稱為「迎合人格」,就是我們常說的好好先生、好好小姐。也就是「一個人以別人的需求為中心,即便本心上做不到,也會假裝能做到」。也就是犧牲自己、成全他人,委屈自己,悅納別人。這樣的結果就是,塑造了兩種人,一種就是心口不一、戴著面具做人;另一種就是中國式的老好人,處處犧牲自己,不敢表達自己真正的訴求,一切都圍著別人轉,雖然自己心不甘情不願的。久而久之,就成了討好型人格。討好者通常有什麼表現?
  • 「我的孩子特別乖巧」,這是「討好型」人格的特徵,家長不要大意
    正是因為爸爸的情緒以及那句「再不聽話,把你送走」成了孩子改變的原因。點點的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討好型」人格。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因為太在意他人感受,常常忽略自己心理需求。這種人格一旦定型,會對孩子一生造成影響。
  • 孩子過於乖巧不是什麼好事,家長要警惕,可能討好型人格已經形成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在面對他人的要求時,不會拒絕,無論對方提出什麼樣的要求,即使自己很難完成,也會硬著頭皮挺下來。2、不求助他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遇到困難不敢求助他人,害怕和他人溝通,也害怕他人會拒絕自己。所以在學校中,遇到不會的題,孩子也不敢主動去詢問他人,害怕自己給別人帶來麻煩。3、自卑。
  • 別把孩子的討好型人格當成高情商,家長的引導很重要
    討好型性格和高情商確實有相似之處,二者都是讓別人感到舒服輕鬆,讓事情完美地結束。所以,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高情商小孩,將來在工作生活中能夠左右逢源,可一不小心,卻把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家長還不自知。
  • 不顧自己討好別人,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離不開這幾個原因
    像這位母親所說的孩子,就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的一種表現,不少父母都在為自己家孩子這種不顧自己討好別人的行為發愁,下面這篇文章將從根源分析寶寶的「討好型人格」,並且給你解決的方法。#育兒有方法#
  • 一味地迎合別人,人最大的愚蠢
    一味迎合別人,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史蒂夫·賈伯斯曾說:「不要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勇敢的去追隨自己的心靈和自覺,只有自己的心靈和自覺才知道你自己的真實想法,其他一切都是次要。」 不迎合他人,做真實的自己。
  • 面對討好型人格的孩子,家長應該怎麼做?下面這些知識告訴你
    這個時候的妞妞,雖然心裡覺得十分委屈,但是她也不想說出實情讓同桌知道,就這樣,妞妞帶著一肚子的委屈度過了漫長的一上午。回到家裡之後,妞妞覺得悶悶不樂,細心的媽媽詢問妞妞難過的原因,妞妞也是顧左右而言他,不肯說出實情。討好型人格具有哪些表現?其實妞妞這樣的心理就是一種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 孩子有以下行為,說明是討好型人格,現在不糾正他長大會活得很累
    「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會活得很辛苦像我發小這樣,從小被周圍人評價為「好孩子」,平時做事情也極少有出格、莽撞的時候,對於別人的要求,不管自己能不能做到,也不管自己是不是願意,也都會選擇無條件順從的人,他們忽略自身感受,只顧著討好別人,就是「討好型人格」。
  • 你越討好別人,別人越不會愛你,這幾個技巧讓你改掉討好型人格
    其實很多人都是討好型人格,比如說我們熟悉的作家蔣方舟,就公開說過自己是討好型人格,還有演員馬思純,她的討好型人格也非常明顯。曾經我也是這樣的一個人,從來不會拒絕別人,有時候實在辦不到的事情,我給對方說明原委後還要頻頻道歉,生怕別人不開心。
  • 當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成長弊端不少,父母要早點幫孩子糾正
    蘭蘭的母親還以此為榮,覺得是自己教女有方,所以女兒才會這麼聽話,尤其是看著別人家教孩子的時候頭疼不已的樣子時,她更是高興。殊不知,蘭蘭母親的這種教育方式,正在一步一步的傷害著孩子,導致孩子形成「討好型人格」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 孩子不懂拒絕,一味迎合別人怎麼辦?跟著明星張雨綺學學
    文|暖時光最近,在某熱播的一檔綜藝節目中,明星藍盈瑩想讓另一位選手幫助他們組排練跳舞,這位被求救的選手正為難,不知該如何回答的時候。心直口快的張雨綺直接發聲支援:她現在沒空,我們組還跳的一塌糊塗呢。這一事件,當時也上了熱搜,網友都表示,張雨綺這一回應絕了。
  • 不要一味討好別人,忠實於做真實的自己
    缺乏自信的人,都是內心沒有長大的孩子缺乏獨立的人格,過分依賴於他人的評價當我們為了他人努力成為被期望的樣子時可曾想過如果你自己都不喜歡自己你憑什麼要求別人喜歡你呢當我們為了討好別人忙得團團轉時終有一天會你發現全世界只是把自己拋棄不要為了別人的評價和眼光,一味討好別人而在別人眼裡,你可能就是個人名,而已不要因為他人的評價而瞻前顧後生怕得罪了誰,生怕誰誤會了我
  • 這三種父母,容易養出「討好型人格」的孩子,特別是第一種
    推薦理由 討好型人格在心理學上有個名稱是「迎合型人格」,他們害怕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喜歡說「對不起」、不會拒絕別人、喜歡迎合他人、沒有原則和底線。
  • 別把孩子的討好型人格當成高情商,家長的引導很重要
    討好型性格和高情商確實有相似之處,二者都是讓別人感到舒服輕鬆,讓事情完美地結束。所以,很多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高情商小孩,將來在工作生活中能夠左右逢源,可一不小心,卻把孩子變成討好型人格,家長還不自知。
  • 孩子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多與父母這種行為有關,不想害娃就收手
    有的父母會感覺孩子這樣是好事,甚至還會沾沾自喜。卻不知,孩子一旦形成這種討好型人格,那對孩子的負面影響可是很大的。孩子討好型人格的形成,多與父母經常吼孩子、吵罵孩子有關,孩子年紀小,對來自父母的指責和批評很多時候他們是害怕的,如果父母總是吼孩子、無端責罵孩子,孩子因為缺乏安全感,就會逼迫自己形成一種「討好型人格」去討父母歡心。
  • 一味迎合,只會體現你的廉價!愛情裡不需要討好!
    所以後來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會扮醜,以為這樣別人就接納自己了。墮落是很快的,從松子的結局也是可以看出,曾經那麼美麗的女子,最後變得宅、胖、髒,沒有生活的希望,選擇結束自己。不禁讓人唏噓。被嫌棄的松子一生,都在為了獲取別人的愛。為了愛,她什麼都可以付出,沒有了愛的她,就徹底垮掉了。
  • 導致「討好型人格」的3大根源和表現,孩子若有徵兆,家長要重視
    討好型人格,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指的是喜歡討好別人,處處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即使委屈自己也要迎合別人。如果你的孩子他高度敏感,過分在意他人情緒,不好意思麻煩別人,也不會拒絕別人。那麼你的孩子,很有可能存在著討好型人格。
  • 一心做老好人卻把人都得罪完了,還被嫌太假太裝,討好型人格太慘了!
    什麼是討好型人格? 討好型人格又被稱為「迎合型人格」,雖然這不是心理疾病,但是一種不健康的行為模式。想知道你是否屬於討好型人格可以對號入座看看自己有沒有以下行為特徵。
  • 孩子不願爭,不愛搶是一件好事嗎?討好型人格的孩子,活得很累
    所以,為了能夠讓卑微的自己能夠獲得別人的喜愛,他會為此付出很多東西,並且別人的要求來者不拒。·對他人的看法十分在意屬於討好型人格特徵的人,對於別人的看法十分在意。在他們的眼中,自己的價值就是通過別人的評價來定義的。如果自己在別人的眼中,是可有可無的存在,那麼討好型人格特徵的人,也會因此否定掉自己存在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