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起來讓村民富起來——追記山東威海峰山村原黨支部書記譚新華

2020-12-24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讓村子好起來讓村民富起來

  6月12日,烏雲密布,天氣悶熱。這天,也是人們為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澤頭鎮峰山村原黨支部書記譚新華追悼永別的日子。至親本想為譚新華舉辦一場簡單的送行儀式,卻不想全村村民、和譚新華打過交道的朋友等800多人擠滿了殯儀館。

  一位最基層的村支部書記的離去令村民們這樣不舍,譚新華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直選會上獲全票

  家人眼中的譚新華非常平凡,可他卻是峰山村公認的能人。

  2007年,在峰山村村委會主任的直選中,獲得全票贊成的是譚新華。因為當時譚新華的戶口不在村裡,這次選舉無效。組織人員又進行了一次選舉,可所有的選票上還是寫著譚新華。

  峰山村是澤頭鎮北部一個小山村,條件差,底子薄。看著鄰村新農村建設熱火朝天,村民又羨慕又焦急,就盼著能有個好幹部帶領他們過上好日子。正直善良又退休在家的譚新華成了村民們的不二之選。

  面對村民的熱切期盼,譚新華有些猶豫。早在2004年,譚新華就被查出了肝癌,醫生告誡他絕對不能再勞累了。他的家人更是反對,就希望譚新華能在退休之後好好調理身體。

  選舉就這樣僵持無果,譚新華卻因病情加重而到濟南住院治療。但是在濟南沒待幾天,譚新華就得知峰山村因為欠費停水了,村裡的老百姓連水都吃不上了。譚新華再也躺不住了,不顧醫生和家人的勸阻,毅然放棄治療回到村裡。

  回村那天,全村的男女老少都在村口迎接他。譚新華笑著對大家說:「大傢伙兒放心吧,我回來就不走了!」就這樣,譚新華把戶口遷回了老家,成為峰山村的村委會主任。

  那一年,譚新華61歲,峰山村的帳本上還欠著15.8萬元的外債。

  「豁出去這百十來斤」

  「村民『自私』地選了一個無私的人。」峰山村會計於所軍直言,村民很清楚譚新華的為人,他不好吃、不好喝,更不會拿集體一分錢。

  當選村委會主任不久,譚新華又擔任了村黨支部書記。這時,他遇到了最難的事情——村環境整治。2008年,峰山村被列為第一批環境整治村。譚新華帶領6位黨小組長、7位村民代表率先拆除自家的佔道建築,接著村民們也都自覺自愿地加入進來。短短幾天時間,全村拆除佔道建築400多個,村內東西、南北三縱兩橫五條主街道亮堂了。

  譚新華說過這麼一句話:「豁出去這百十來斤,也要為大傢伙兒幹點事。」為了實現這份承諾,譚新華每年至少要為村裡辦一件大事。

  2010年,峰山村有了村委辦公室、村民活動室、圖書室、醫療室等,20間新瓦房成了全村的中心。2011年,挖大口井;2012年,北河清淤;2013年,修理河壩;2014年,改造電網;2015年,建成平安村莊;2016年,新挖水塘4個,硬化田間路1300米。

  每每提起朝夕相處的譚新華,於所軍的眼淚總是在眼眶裡打轉。和譚新華共事10年,於所軍比他的家人還了解這位父親一般的老書記。譚新華對峰山村是慷慨的,於所軍曾粗略統計,從擴建林場水塘、修連村路、修揚水站、修河壩到修自來水,他無償投入100多萬元。譚新華對自己卻是摳門兒的,為了幫助村子節省不必要的開支,村裡的工程所需要的建築材料都是譚新華自己去材料市場多次討價還價買來的,質量好價格也不貴。

  臨終的牽掛還是村子

  峰山村的發展越來越好,譚新華的病情卻不斷惡化,體重從170斤陡降到110斤。

  即使在被病痛折磨得最嚴重的日子裡,譚新華也沒有停止工作。69歲的劉文棟也曾是峰山村的村支書,是村裡的熱心人。有一天,劉文棟看到村後的水塘淤了,就跑去譚新華家和他說了這件事。當時的譚新華已經非常虛弱,需要躺在床上靜養,可是當他聽到這件事後直接拿上手機和手電筒就出門了。

  今年2月,譚新華病情加重住進了醫院。在病床上,用杜冷丁止痛的譚新華仍然操心村裡的事。漸漸地,譚新華的意識開始模糊,可只要清醒的時候,譚新華就會問,村裡的水塘乾沒幹,村裡的小麥是不是抽穗了……

  「天這麼旱,村裡怎麼辦?」這是譚新華離開時的最後一句話。6月6日上午9時40分,譚新華永遠離開了他的村子。

  這就是譚新華,一名普普通通的共產黨員,直到生命結束的那一刻也沒放下他最深的牽掛——讓村子好起來,讓村民富起來。

  半個月後,15個水塘出現在峰山村裡。原來是譚新華的兒子譚業明用自家的兩臺推土機,給村子挖好了水塘,讓村民們灌溉無憂。譚業明還打算在村裡建一個生態養豬場,解決父親一直操心的村子沒有收入這件事。譚業明說:「父親走後,我才更理解他。他沒幹完的事情我和弟弟會繼續幹下去。」

  (趙秋麗 杜曉瑩)

相關焦點

  • 譚新華用行動詮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
    兩年前,峰山村原黨支部書記譚新華在這裡倒下,用自己的生命和事業,詮釋了一位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生命會定格,但精神永存。譚新華深愛的這片土地,正在他的寄望中充滿希望,生機盎然。■「掏不盡」的錢包「用在為村民辦實事上,拿的再多也值!」
  • 譚新華
    人物簡介:  譚新華,男,1946年6月出生,生前系威海市文登區澤頭鎮峰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  事跡概述:  在村集體負債纍纍的困難時刻,身患癌症的譚新華勇挑重擔,為民謀福,直至癌症復發去世。10年間,他無私奉獻,不拿一分錢工資,還從自家拿出100多萬元發展村級事業。
  • ——追記淮北市高嶽鎮孫莊村原黨支部書記謝丹亭
    2005年7月18日,留給淮北市高嶽鎮孫莊村五千村民的是一片黑色記憶。這一天,他們痛失了一位好書記——謝丹亭。  謝丹亭,一個心系村民,一心帶領大家致富的村黨支部書記,拖著患有白血病的身軀,和病魔鬥爭,與死神賽跑,在有限的時間裡讓生命劃出了一道美麗的弧線。春蠶到死,蠟炬成灰,謝丹亭,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用他的行動,寫出了一首黨的基層幹部最華美的樂章。
  • 浙江湖州安吉縣魯家村黨支部書記朱仁斌:讓農民富起來笑起來
    再看如今的魯家村:2011年成功創建美麗鄉村精品村,2013年發展家庭農場,2017年被納入國家首批15個田園綜合體項目之一,村集體資產從2011年的負債150萬元到如今的總資產1.2億元,村民人均年收入從2011年的1.9萬元增長到2016年的3.3萬元。
  • 燃盡生命的堅守——追記河北唐山湯毫子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子春
    新華社石家莊3月30日電 題:燃盡生命的堅守——追記河北唐山湯毫子莊村黨支部書記王子春新華社記者楊帆最近村裡大喇叭沒了王子春的聲音,村口檢測點沒了他的身影,村裡疫情防控群裡也沒了他的消息。很多村民還沒反應過來,他們的「主心骨」永遠離開了。
  • [網友 李振康]追記劉莊新村黨支部書記苗勝利
    [網友 李振康]追記劉莊新村黨支部書記苗勝利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12月15日 13:19 來源:     2006年8月25日9時,睢陽區新城辦事處北海居委會劉莊新村,哀樂低回,自發而來的數千名群眾泣不成聲。
  • 山東蒙陰從綠起來到富起來
    「樹屋」即是樹上旅館,村民們依託當地板慄林,在高大的板慄樹樹幹之間搭建一個木屋。木屋內寬敞通透,大床、空調、淋浴間等一應俱全;還有一段樹幹,從地板穿透「入內」,顯得野趣橫生。  「這段樹幹還在生長,春天還會發芽。」吳西來介紹,「樹屋」用環保材料做承重柱,不會破壞還在生長的板慄樹。  從「樹屋」窗臺望去,遠處山巒起伏,滿目蒼翠,山光水影相映。
  • 一心為民的好支書——記吉林琿春市英安鎮富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
    鄭桂峰,男,1976年8月出生,2004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3年3月開始擔任英安鎮富新村村書記,2016年4月當選為富新村村書記兼村主任。背井離鄉的他始終惦記著村裡的發展,在外打拼多年的他生活已變得富裕起來,但他卻始終沒有忘卻自己是一個「村裡人」,閱盡了大城市的繁華熱鬧,也更加堅定了他改變家鄉的念頭,一不做二不休,他毅然決然地背起行囊回到了生他養他的富新村。「我喜歡農村,特別對富新村有感情,從小就勾畫著把我們村建設得漂漂亮亮的,就像小崗村、華西村那樣,成為現代化的新農村。」返鄉後的鄭桂峰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
  • 江敦濤看望沂源縣燕崖鎮朱家戶村原黨支部書記張繼學同志家屬
    大力開展向張繼學同志學習活動凝聚淄博高質量發展強大精神動力通訊員 宗禾 記者 馬冠群 報導晨報淄博11月18日訊 今天,市委書記江敦濤看望沂源縣燕崖鎮朱家戶村原黨支部書記張繼學同志家屬張繼學同志是新時代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先進典範,他的先進事跡生動詮釋了一名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對黨忠誠、恪盡職守、一心為民、嚴於律己的優秀品格。當前,淄博正處在鳳凰涅槃、加速崛起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學習弘揚張繼學同志的這種「老黃牛」精神。
  • 聽:安州民宿建起來生活富起來
    今日主播 :王薈源安州民宿建起來生活富起來選自由中共綿陽市安州區委宣傳部主管、綿陽市安州區融媒體中心主辦的《印象安州》雜誌.季刊。村黨支部書記陳志元說,大家心裡都憋著一股氣。齊心村依靠什麼脫貧摘帽?在縣級包村部門的幫助下,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幹部和返鄉創業者參與大討論,還帶領大家走出去開眼界,轉思維,尋找合適對路的脫貧路子。
  • 雷超:讓村民富起來 山村美起來
    「不受待見」的駐村第一書記柴巴村距葉縣縣城40公裡,與魯山、方城縣交界,因交通閉塞,地處山區,素有「葉縣小西藏」之稱。記者採訪期間,所到之處,不斷有村民招呼雷超,不論是「雷哥」「雷書記」「兄弟」,都充滿了濃濃的、質樸的山裡人情誼。要知道,剛入村時,他可是一位不受待見的「外人」。
  • 水口村富起來了
    村民們長期處於靠天吃飯的半貧困狀態,梯田、毛竹成了村民的「保命」線,部分村民想盡辦法舉家外遷。當年600多人的水口村,前些年只剩百餘老弱婦孺居住於此。水口村黨支部書記劉平華為之苦思冥想:如何讓這群山環繞、茂林翠竹、小橋流水、風光旖旎的綠水青山變成 「金山銀山」,讓這裡的貧困村民變得 「笑逐顏開」?
  • 追記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軍營村原黨支部書記高泉陽
    3月8日清晨,一輛疾馳的小轎車穿過廈門北部的濃霧與崇山峻岭,悄然回到了海拔900多米的軍營村——「牛頭」書記悄悄回來了。不久,「牛頭」書記悄悄走了。「高山英魂,永駐軍營!」因患間葉源性惡性腫瘤,被村民們稱為「牛頭」的軍營村原黨支部書記高泉陽去世了,年僅50歲。
  • 山西晉城洞頭村:「紅起來」「富起來」
    在屋裡最顯眼的位置,牆壁上掛著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洞頭村的照片,「2009年5月24日,習近平同志來到了洞頭村,深入田間地頭,與正在田裡勞動的村民親切交談,察看農作物長勢,走村入戶、促膝長談。臨行前還一再囑咐我們要千方百計幫助困難群眾開闢脫貧致富門路。」 時任洞頭村黨支部書記王全富向記者說道。
  • 【「書記的一天」系列報導第十一期】嘉興市山東商會黨支部書記...
    【「書記的一天」系列報導第十一期】嘉興市山東商會黨支部書記——杜全海 發布日期:2019-07-29 17:09
  • 堅守,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追記豐南區錢營鎮湯毫子莊村黨支部書記...
    堅守,在生命的最後時刻——追記豐南區錢營鎮湯毫子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子春  3月9日的晨曦,沒有帶來溫暖,卻隱含一抹悲傷。  噩耗打破了豐南區錢營鎮湯毫子莊村的寧靜。61歲的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子春突發心梗,倒在了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仍舉起電話,囑託工作,卻未能給家人留下一句話。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人們再也看不到王子春忙碌的身影,再也聽不到他關切的叮嚀,再也見不到為大家操勞的「主心骨」。他用自己的生命踐行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 「土把式」變「田秀才」,威海乳山「農家課」為村民傳經送寶
    「土把式」變「田秀才」,威海乳山「農家課」為村民傳經送寶 2020-10-20 2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遠山在呼喚——追記福建古田縣莊裡村黨支部書記周炳耀
    原標題:遠山在呼喚——追記福建古田縣莊裡村黨支部書記周炳耀 他叫周炳耀,福建古田縣卓洋鄉莊裡村黨支部書記,村裡老少都叫他「耀仔」,叫了幾十年。 今年9月15日,中秋節,當村民最後叫響這個名字時,天人同淚! 那天凌晨,超強颱風「莫蘭蒂」登陸福建,襲擊山村。
  • 峰山村:打造信用體系 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先後成立了誠信體系建設領導小組和議事會,制定活動章程、評分細則,建立村民個人誠信檔案,將誠信積分與村民福利等獎勵掛鈎。注重黨建引領為營造優美宜居的村居環境和團結互助的和諧村風,峰山村傳承誠實守信的中華傳統美德,黨支部注重發揮黨員幹部帶頭作用。
  •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2011年,生長在博斯坦鄉巴格貝希村,靠零散打工謀生,39歲的艾爾肯向村黨支部提交了一份開一家磨麵榨油坊的創業計劃,村黨支部書記為他做擔保申請了1.5萬元農村扶貧無息貸款,他從此踏上了創業之路,通過近三年的努力,2014年成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