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2020-12-23 澎湃新聞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2020-12-05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提起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的名字,和田地區策勒縣博斯坦鄉的村民們就會豎起大拇指為他點讚。作為受惠於黨的扶貧政策,從靠零散打工謀生的貧困戶轉變成固定資產達百萬的合作社創始人的他,不僅是鄉親們的貼心人,也是勤勞致富的榜樣。他帶領鄉親們過上了好日子,也贏得了群眾的心。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輔導孩子學習

帶頭摘掉貧困帽,脫貧榜樣樹起來

博斯坦鄉是策勒縣8個鄉鎮中,離縣城最遠的山區鄉。

2011年,生長在博斯坦鄉巴格貝希村,靠零散打工謀生,39歲的艾爾肯向村黨支部提交了一份開一家磨麵榨油坊的創業計劃,村黨支部書記為他做擔保申請了1.5萬元農村扶貧無息貸款,他從此踏上了創業之路,通過近三年的努力,2014年成功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回憶起那段經歷,艾爾肯感激地說:「沒有黨的好政策,沒有黨組織的支持,對當年的我而言,脫貧只是個白日夢。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自己一個人富不算富,帶領鄉親們共同富裕才是真的富。只有幫更多的人早日擺脫貧困,過上好日子,才算為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也才能表達自己對黨的感恩之心。讓大家一起致富是我最大的目標,這樣才能對得起共產黨員身份,才能配得上做一名人大代表。」

發展產業促就業,帶領大家富起來

2018年7月,為了帶領大家一起富起來,艾爾肯註冊成立了策勒縣綠色生命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起初,合作社只能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7個就業崗位,隨著合作社經營範圍不斷調整,從磨麵榨油、農副產品銷售擴大到飼料銷售、鐵皮加工、木材加工、建築施工等諸多領域。

2020年初,合作社已為23人提供了就業崗位,其中20人是建檔立卡貧困戶。每個月基本工資1500至2500元,加上績效工資,最高月收入可達6000元。「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長期堅持還可以有效解決貧困代際傳遞問題。」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是艾爾肯發展產業促就業的動力,他在扶貧實踐中更加意識到其中的深刻內涵。眼看鄉親們的日子越來越好,艾爾肯滿懷欣喜。他說:「黨組織秉承『授人以漁』的理念,變『輸血』為『造血』,引領我走到了今天,我也在自己脫貧致富的經驗基礎上,以同樣的方式幫助鄉親們穩定脫貧。」

吃水不忘挖井人,好事實事幹起來

2018年,國家給鄉裡發放的一臺青核桃脫皮清洗分揀機安放在艾爾肯的合作社裡,他負責水、電、人力,每年為全鄉12個村村民免費脫皮清洗分揀約50噸核桃,降低了村民青核桃銷售前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資金成本,間接幫鄉親們增加了收入。

2019年,艾爾肯向巴格別希村村委會提交由村委會推薦10個貧困戶,由他每年給每戶800元資金援助的申請,並在當年開始實行。

雖然資金不多,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貧困家庭的脫貧壓力,激勵他們鼓足勇氣奔小康。鄉親們說:「他常說自己做的事不值一提,但對我們來說,統統是大事。」聽到這些艾爾肯只是一笑,「這麼點事,真沒啥好說的。」淡淡笑容背後是他「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黨恩」,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堅定決心和感恩之心。

爭做扶貧宣傳員,精神之鈣補起來

扶貧要扶志,脫貧不能「等靠要」,掌握了黨的扶貧政策,才能開拓致富門路。這一點,艾爾肯深有體會。他真切希望鄉親們脫貧後,繼續保持脫貧致富的幹勁兒,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守住來之不易的脫貧成果,託起幸福的生活。他下定決心當好扶貧宣傳員。周一升國旗儀式、黨員大會、黨員學習,甚至工地、田間地頭都成了他的宣講臺,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引導貧困戶樹立「依靠辛勤勞動脫貧致富」的正確價值觀,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鄉親們深受啟發,找他談合作的,入股合作社的,靠產業發展脫貧致富的人越來越多。

談起今年收入,艾爾肯充滿信心地說:「合作社2019年的收入28萬元,今年預計突破45萬元。」

這位生活在自然環境惡劣的策勒縣山區的平凡農民,就像沙漠中頑強的胡楊樹那樣深深紮根在人民群眾當中,踐行著不平凡的使命,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凝聚了人心,贏得了民心。

來源:《新疆人大》雜誌

作者/古麗巴合熱木·木合塔爾

原標題:《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眾人伸援手幫麥麥提尼亞孜一家挽救重病女兒
    原標題:眾人伸援手幫麥麥提尼亞孜一家挽救重病女兒原標題:眾人伸援手幫麥麥提尼亞孜一家挽救重病女兒新疆網訊(記者 劉薇)挨過餓、吃過苦,麥麥提尼亞孜·艾米孜都沒哭過,可面對熱心人對他們一家一次次的幫助,他還是忍不住落淚了。
  • 做好「領頭雁」 帶領鄉親一起富
    做好「領頭雁」帶領鄉親一起富省人大代表劉準幫扶了西渡鎮7個村208戶661個貧困人口在他眼中一人致富不算富,帶領鄉親共同富才是他最大的夢想。2010年,劉準帶頭創建了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現代農業為主線,以產業扶貧為主題,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三方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形成村委會搭臺、合作社唱戲、貧困戶受益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業扶貧模式。
  • 《聆聽匠心》雷文喜:自己富不算富,鄉親們都富了才是真富
    在霍口畲族鄉崗尾村,有一位村民交互稱讚的當家人,他就是村裡的黨支部書記雷文喜,憑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以及一股奮發有為的幹勁,自2009年上任以來,他帶領全村群眾,立足鄉情,大力推進生態旅遊發展。他說,自己富不算富,鄉親們都富了才是真富。今天的《聆聽匠心》系列報導就讓我們走近這位優秀的當家人,了解他的故事。
  • 滄州驕傲候選人事跡展示|郭洪亮:千方百計讓鄉親們富起來
    多方籌資,上下協同,短短3年時間裡,他給村中建起了400平方米的村民活動中心,供村民們娛樂。 現在,每晚健身活動的村民由原來的十幾人達到了四五十人,群眾的業餘文化生活日益豐富。 駐村工作隊克服重重困難,下大力氣改變村容村貌。
  • 用電商帶領鄉親致富的好巴郎
    「現在合作社的銷售渠道一天比一天暢通,銷量一年比一年多,村裡鄉親們的核桃再也不愁銷路,看著貧困戶的腰包越來越鼓,我心裡也很高興。」阿不都熱合曼自豪地說。「三優先」服務貧困戶「一人富不是真的富,我要帶動鄉親們和我一起富。」創業成功的阿不都熱合曼,從未忘記伴他一起成長的鄉裡鄉親們。
  • 裴曉江:讓鄉親們和我一起富起來-人大代表|裴曉江-每日甘肅-平涼
    「靠黨的好政策,靠鄉親們的幫助,我現在富裕了,但鄉親們的日子,大多還不寬裕,我有責任幫助他們,讓鄉親們和我一起富起來。」談起自己參與雙聯「人大代表在行動」活動的初衷時,市三屆人大代表、靜寧縣欣葉集團公司總經理裴曉江這樣說。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家境貧寒的裴曉江投身運輸業,由於他能吃苦、講信用,經過幾年的努力,積累了一定資金。
  • 「讓大家一起富起來」
    現在成立了合作社,將種植管理技術傳授給社員,讓大家一起富起來。」馬啟紅有著30年的蘋果種植經驗,是當地有名的種植能手,時常有地方村民慕名到他的果園裡來請教。馬啟紅也經常給村民指導蘋果種植管理技術,培養出了一批種植能手。墨玉縣闊依其鄉科克亞爾村村民麥麥尼牙孜·如則尼牙孜就是通過學習蘋果種植管理技術和馬啟紅認識的。
  • 鄉村遊富了鄉親
    鄉村遊富了鄉親——走進河間豐爾莊園感受村民的新生活本報記者 孫健 本報通訊員 李世文剛剛過去的暑期,河間市景和鎮豐爾莊園著實火了一把。跟隨園區負責人李碩進入景區,皇家馬車隊在園裡暢遊,帶領遊客感受田園鄉野的氣息,體驗高雅國際元素。莊園兩側是格桑花海,路網形狀是一個美麗的藍色蝴蝶,花海映襯著蝴蝶,蝴蝶點綴著花海,好不愜意。「豐爾莊園將農業和文化創意、國際風巧妙融合,旅遊項目頗具特色,遊客可以在這裡體驗優美的田園景觀。」李碩說。
  • 河南光山:地裡掛滿「黃金果」,產業振興富鄉親
    天富農業合作社從最初流轉不到500畝土地,到如今從陳大灣村、黃崗村等2個行政村5個村民組300餘戶農戶手中,以每畝不低於500元的價格,流轉了土地1000餘畝,帶動全村一半以上勞動力實現了轉型,不僅使更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務工,更讓全村80%的村民通過相關產業實現了脫貧致富夢。
  • 新疆且末縣「自助餐」科普掛曆送到地頭助農早富(圖)
    新疆且末縣「自助餐」科普掛曆送到地頭助農早富(圖) 2017-05  2016年10月張萬喜和且末縣委副書記、縣長艾爾肯·阿不力提甫結為親戚,在交往的半年多時間裡,艾爾肯·阿不力提甫了解到張萬喜上有老下有小,一家7口人僅靠張萬喜在外打工和家裡的棉花地和門前的玉米地維持生計,看著勤勞的張萬喜一年中付出很多收穫不大,艾爾肯·阿不力提甫和張萬喜商量將門前的3畝地改種紅棗,並在地裡套種蔬菜。
  • 廣西崇左扶綏縣龜王黃仍致富後不忘帶領鄉親
    廣西崇左扶綏縣龜王黃仍致富後不忘帶領鄉親2015-05-25 11:50: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左江日報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這是「龜王」黃仍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先富起來的他沒有忘記鄉親們,他用他的具體行動來兌現他的承諾。  「太感謝黃會長了,沒有他的扶持,我做夢也不會想到我能買到小汽車!」村裡的老黨員黃萬超告訴記者。原來,黃萬超是村裡的一名困難老黨員,從2012年開始,黃仍就開始實施結對幫扶,免費給他提供場地、飼料、龜苗等。
  • 【他們的初心】趙友華——一人的富不算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他們的初心】趙友華——一人的富不算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2020-07-09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村莊靚起來 村民富起來
    2019年12月項目竣工,生活汙水全部進站處理、達標排放,鄉親們一致叫好。除了村莊環境,留守老人也是村民關心的問題。大觀村成立了樂齡中心,設立了文化活動室、健身廣場等休閒場所,60歲以上的獨居老人每月只需交200多元,就可以在樂齡中心用餐。「吃得真不錯,孩子們可以安心工作了。」年過八旬的郭清娥老人高興地說。鄉村振興,不僅要讓村莊靚起來,還要讓村民富起來。
  • 靈石小夥回鄉創業養鴕鳥 帶著鄉親們一起富
    每次看到合作社負責人王志勇,這些「大傢伙」們就格外興奮。 「我從小就看到父母和村裡的鄉親們,每天起早貪黑非常辛苦,但是一年到頭也掙不下幾個錢。」在靳村土生土長的王志勇曾是一名退伍軍人,早年在外打拼的他,一直希望幫助家鄉父老過上更好的生活,於是在自己的事業有所成就後便回到了家鄉。
  • 思南縣:拓展鄉村旅遊業,美了鄉村、贏了市場、富了鄉親
    思南縣:拓展鄉村旅遊業,美了鄉村、贏了市場、富了鄉親 發布時間:2020-09-14 15:29:13      來源:貴州網   近年來,思南縣聚焦自然生態
  • ...鄉親富」——記安化縣樂安鎮青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肖又香
    「最大的心願是山村興鄉親富」——記安化縣樂安鎮青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肖又香編者按4月至6月,按照省委決定,省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專項考察調研,了解掌握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表現肖又香說:「我最大的心願是山村興鄉親富,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為村民辦事的「女漢子」青峰村的面貌改變從修路開始。「並村時,沒有一寸硬化路,都是爛泥巴路。」
  •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 要看「領頭羊」
    選好「領頭羊」,發揮大作用鄉親們好我們常說,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 要看「領頭羊」,在村裡,村支書是帶頭人、領路人,隊伍走的齊不齊、方向偏不偏,關鍵就在於村支書。但是一個村子選出一位有思想、有德行、有情懷、有能力的黨支部書記並不那麼容易。
  • 全國勞模劉仙會:為家鄉更美,鄉親們更富做出更大貢獻
    由於缺乏技術,劉仙會一方面帶領著群眾去外地取經學習,考察南方市場上賣的比較好的芥藍等高端蔬菜,另一方面高薪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教授和雲南的技術員現場指導,她總是隨身帶著筆和本子,認真記錄蔬菜種植技術和市場考察結果,並把學到的知識迅速應用到蔬菜種植的實際工作中去。
  • 「我的扶貧故事」全村人都富起來才是真正的富|劍河縣敏洞鄉敏洞...
    「一個人富了不算富,全村人都富起來才是真正的富,這是我的願望也是我的目標,我希望能帶大家一起脫貧致富奔小康。」這是我在2018年敏洞社區村「兩委」換屆競職演說時的承諾。全宏成(右)入戶向村民了解情況由於社區屬於合併村,村情較為複雜,在初任村黨支部書記的2個月裡,我便帶領村「兩委」一班人白天走村入戶,和全村的老黨員、離任村幹部、致富帶頭人、貧困戶群眾談心談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