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親富」——記安化縣樂安鎮青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肖又香

2020-12-24 今日永州

「最大的心願是山村興鄉親富」

——記安化縣樂安鎮青峰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肖又香

編者按

4月至6月,按照省委決定,省委組織部派出考察組,深入脫貧攻堅一線開展專項考察調研,了解掌握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表現,發現識別優秀幹部,為基層幹部加油鼓勁。湖南日報開設此專欄,聚焦這些脫貧攻堅戰場上的奮鬥身影,講述他們牢記初心使命、勇於擔當作為的故事,敬請關注。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軍

通訊員 周舟 羅霄

村民脫貧了,村容變美了,民心凝聚了……青峰村這些年的變化稱得上脫胎換骨。

青峰村地處安化縣偏僻山區,曾交通閉塞、貧困落後,2008年由青園、青峰、溫衝3個村合併而成。合併時村集體經濟收入為零,還有欠帳。

村民們說,村裡這些年的變化,搭幫有了一個好支部書記肖又香。2018年,作為山村脫貧致富帶頭人,肖又香當選為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被評為「湖南省2019年最美扶貧人物」。在我省4月啟動的脫貧攻堅一線幹部考察中,她獲得好評。

肖又香是一位辦事利落、走路帶風的中年女子,2008年合村時當選為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到現在已連任4屆。該村原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31戶476人,截至2019年底,已脫貧129戶469人,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3.63%降至0.34%,並於2017年底退出貧困村序列。

肖又香說:「我最大的心願是山村興鄉親富,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為村民辦事的「女漢子」

青峰村的面貌改變從修路開始。

「並村時,沒有一寸硬化路,都是爛泥巴路。」肖又香說,她最初有點畏難,「但既然是黨員,就要迎難而上為民辦實事。」

上任後,肖又香第一件事就是硬化村裡主幹道。「每人集資60至100元,20多萬元缺口由村裡借錢補齊。」肖又香的膽識與魄力,讓村民刮目相看。

路修好後,村民走路舒坦了,人心也齊了。

肖又香辦公室裡有一堆發黃的筆記本,上面記錄了全村600多個家庭的點點滴滴。一條條「意見」被她記在筆記本上,也刻進了心窩裡。為了給鄉親爭取權益,她磨破嘴皮;為了爭取資金,她幾乎跑斷腿;為了村裡發展,她殫精竭慮……肖又香變成了一個整天為村裡事辛苦操勞的「女漢子」。

常年奔波勞累,50多歲的肖又香骨質增生、頸腰椎疼痛、視力下降。2017年村委換屆,肖又香主動提出因身體原因不再連任,但村民們的選票又都填了她。

在肖又香的努力下,村民們喝上了自來水,村莊電網改造升級,地質災害避險點和易地扶貧搬遷點相繼建成,村集體年收入超過5萬元……走在青峰村,記者所遇到的村民,提起現在的日子都是滿臉帶笑。

種植小籽花生的「帶頭人」

「以前我們種花生賣不出去,現在我家的幾個孫子讀書都靠賣花生。」貧困戶文亮娥說:「這要感謝肖支書!」去年,她家種了4畝花生,收入2.5萬元。

青峰村有種植花生的傳統,這裡的安化小籽花生皮紅肉白、殼薄籽壯,有「珍珠花生」美譽。一個偶然機會,肖又香發現小籽花生有市場。經過考察,她決定種植小籽花生帶動村民脫貧。2016年,她帶頭註冊「又香紅皮小籽花生家庭農場」。2017年初,農場與75戶貧困戶籤訂種植收購合同,以每公斤高於市場價2元的價格收購花生,銷售後從獲得的利潤中再返還種植戶20%。2018年,肖又香通過擴大農場種植面積,將幫扶覆蓋到全村130多戶貧困戶。

2019年7月,安化小籽花生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目前,安化小籽花生價格是普通花生的兩倍,青峰村花生種植輻射到周邊10個村近3萬人,受益貧困戶4075人。「珍珠花生」變成脫貧致富的「金果果」。

在肖又香的帶動下,青峰村現有7家種養專業合作社和3個家庭農場,脫貧攻堅有了強大的產業支撐。

促進文明鄉風的「推行者」

肖又香告訴記者,一個精神文明素質不高的脫貧戶,其實很容易返貧,比如不講衛生易生病,就可能因病返貧。從2018年開始,肖又香把村裡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精神文明方面「脫貧」的第一仗來打。

青峰村聘請環境衛生督導員,督導村民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啟動一月一評的「清潔衛生戶」評比,把評比結果公布在村民微信群和村裡公示欄,排名靠前的村民獲得一定的物質獎勵。每次評比結果一公布,大家都在看哪家的排名上升了,哪家的落後了。為了不在評比中落後,以前不重視環境衛生的村民也行動起來。

青峰村還進行「五好家庭」「好媳婦」「遵紀守法戶」等文明戶評比,並為他們建立文明檔案,帶動村民文明素質的提升。肖又香說,往年春節,隨著外出務工人員返鄉,村裡的田土邊界糾紛等矛盾集中爆發,她常常為了調解糾紛難得過一個安寧年。現在,這種糾紛幾乎沒有了,肖又香手機上收到的都是祝福簡訊,不再是投訴電話。

■考察調研手記

肖又香在脫貧攻堅中身先士卒,全身心地投入,圍著群眾轉,做給群眾看,帶著群眾幹,通過苦幹實幹甩掉了青峰村貧困的帽子。同時,倡導鄉風文明,建設美麗鄉村,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快步向前。群眾看在眼裡,支持她,信賴她,讚揚她。

考察調研組組長胡凱波說:肖又香初心不改,一心為民。12年來,團結帶領全村黨員群眾,修好了「致富路」,接通了「安全水」,建設了「溫馨房」,架起了「連心橋」,落實了「惠民策」,發展了「新產業」,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根本性的改觀。

相關焦點

  • ...幸福路——記臨澧縣四新崗鎮久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開華
    躬身入「刺叢」 蹚出幸福路 ——記臨澧縣四新崗鎮久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吳開華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洋桂 通訊員 龔文君 翟麗華 8月28日,吳開華組織村民在油茶基地深度除草。看到1000多畝油茶樹掛滿果子,吳開華對鄉親們信心滿滿地說:「明年大家就可以分紅了,全村年人均收入可超過2萬元!」 56歲的吳開華是臨澧縣四新崗鎮久豐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是人們口中常說的「老支書」。25年來,他為了鄉親不再窮,多次放棄個人發財機會,躬身入「刺叢」,興產業、拔窮根,蹚出了一條長治久安的幸福路。
  • 記韓城於林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景福
    福澤於林莊——記韓城鎮於林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景福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劉瑞新 劉賀來 張笑非)  雨,不停地下著。李景福撐傘冒雨前行。  豐潤區韓城鎮於林莊村的村民們說:「李景福就像一把傘,一年四季,他想著我們、罩著我們,為我們遮風擋雨。」
  • 石屏異龍鎮這位黨總支書記,一心只為富鄉親美家園
    在距離石屏縣異龍鎮20餘公裡處的大山裡,散居著阿希者村委會的阿希者、蜜蜂洞等8個自然村14個村民小組的300多戶1130餘名村民。他們在村黨總支書記許海清的帶動下,克服山高坡陡、常年缺水等困難,在山裡種植紅桃6000畝、蔬菜2300畝、烤菸1600畝、百香果300畝,脫貧、致富、奔小康。
  • ——追記湖北省秭歸縣沙鎮溪鎮高潮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宋青山
    2月21日,秭歸縣沙鎮溪鎮高潮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宋青山駕駛抗「疫」物資運輸車輛,在運送生活物資途中,為了保護群眾安全,遭遇意外,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0歲。這一天,他的小女兒才剛剛出生55天。  2月21日下午3點多,範家坪村民付金武在村交流群裡找到青山書記,請他查證一輛收購柑橘的貨車位置。消息發出後,久久沒有回音。  「平時青山書記回復消息很及時,我正納悶,就聽說他出事了。」付金武紅了眼眶,「他倒在了抗『疫』一線。」  「車子後溜時,宋書記推了我一把。」
  • ...兵書記」——記高縣復興鎮白鶴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何夕江
    他就是群眾心中的"兵書記"何夕江。何夕江,男,漢族,1972年10月生,2001年9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退役軍人,退役回鄉後擔任白鶴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不論是在軍隊服役還是退役回鄉,他始終保持退役不褪色的艱苦奮鬥精神,在農村多年的工作實踐中,他積累了豐富的農村工作經驗,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上級領導和基層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成為了群眾心中的"兵書記"。
  • 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毛家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鎖——19...
    「五一」小長假期間,毛家峪長壽度假村的農家院家家爆滿,村支書、村委會主任李鎖忙得腳不沾地……正是他19年來,帶領鄉親們把一個遠近聞名的窮村莊建成了全國農業旅遊示範村。天津市薊州區穿芳峪鎮毛家峪村四面環山,土裡刨不出多少食。李鎖家兄弟姐妹5個,從沒穿過新衣服,都是撿人家穿破的。
  • 記棗強縣芍藥村黨總支書記王文忠:樹高千尺不忘根
    10月20日見到棗強縣芍藥村黨總支書記王文忠時,很難相信,他就是那個魄力十足、雷厲風行的治村能人。    芍藥村曾是遠近聞名的亂村、窮村。在鄉親們的懇請下,在北京經商的億萬富翁王文忠放下手頭的生意,回村擔任黨支部(後改為黨總支)書記。短短幾年,就使這個村發生了巨大變化,獲得全國文明村等多項榮譽稱號。
  • 子牙鎮東子牙村黨總支書記王立新:一定讓鄉親們住的更舒心
    &nbsp&nbsp&nbsp&nbsp天津北方網訊:「立新書記來了以後,村裡的環境變好了,我們的心情更舒暢了。」提起新上任不久的靜海區子牙鎮東子牙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王立新,村民們紛紛豎起大拇指。
  • 做好「領頭雁」 帶領鄉親一起富
    做好「領頭雁」帶領鄉親一起富省人大代表劉準幫扶了西渡鎮7個村208戶661個貧困人口人物檔案劉準,省人大代表,衡陽縣梅花村黨總支書記,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創始人。在他眼中一人致富不算富,帶領鄉親共同富才是他最大的夢想。2010年,劉準帶頭創建了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現代農業為主線,以產業扶貧為主題,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三方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形成村委會搭臺、合作社唱戲、貧困戶受益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業扶貧模式。
  • ...的鄉村振興帶頭人——記紅塔區高倉街道排山社區黨總支書記蔡建華
    原標題:軍營裡走出的鄉村振興帶頭人——記紅塔區高倉街道排山社區黨總支書記蔡建華在淅淅瀝瀝的夏雨裡,紅塔區高倉街道排山社區的村莊、農田越發顯得清新明媚;晉紅高速公路從村邊穿越而過,路下大片的農田、樹木生機勃勃;拆舊建新的村莊房屋排列整齊、道路寬敞筆直
  • 做好「領頭雁」 帶領鄉親一起富
    做好「領頭雁」 帶領鄉親一起富 省人大代表劉準幫扶了西渡鎮7個村208戶661個貧困人口 人物檔案 劉準,省人大代表,衡陽縣梅花村黨總支書記,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創始人在他眼中一人致富不算富,帶領鄉親共同富才是他最大的夢想。2010年,劉準帶頭創建了衡陽縣富農優質稻種植專業合作社。 合作社以現代農業為主線,以產業扶貧為主題,通過合作社、貧困戶、村集體三方資源整合、共建共享,形成村委會搭臺、合作社唱戲、貧困戶受益的可複製、可推廣的產業扶貧模式。
  • ...力量」無怨無悔為民生——記草鋪街道邵九村委會書記、主任向林生
    出生1968年的向林生,早年在外經商,致富後想回鄉為家鄉父老鄉親做點實事,2010年5月回村競選並當選為邵九村委會主任,2016年4月以來任村委會黨總支書記、主任,還先後擔任安寧市第五屆、第六屆屆人大代表和安寧市第六屆黨代表。3月24日晚,突發疾病,經安寧市人民醫院搶救無效後病故。
  • 中共雲南省委關於表彰優秀村(社區)黨組織書記的決定
    秦麗婭 安寧市縣街街道鳴矣河村黨總支書 記、村委會主任 李惠康 晉寧縣上蒜鎮金砂村黨總支書記、村 委會主任 李應芝 富民縣赤鷲鎮龍潭村黨總支書記、村 務監督委員會主任 關 雲 富民縣散旦鎮散旦村黨總支書記、村 委會主任 楊 錳 宜良縣狗街鎮高古馬村黨總支書記、 村委會主任
  • ...記隆化縣灣溝門鄉沙金堆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周亞龍
    周亞龍是隆化縣灣溝門鄉沙金堆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村裡雖然瑣事多,但是既然大夥選咱當村黨支部書記,咱就得給老百姓服好務。」他說。2018年8月,在北京、天津等地創業了12年的周亞龍回到家鄉沙金堆村,被選為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從此,這個「一肩挑」的幹部,用實幹「挑」起了帶領全村奔幸福生活的擔子。彼時的沙金堆村,還有貧困人口78戶200多口人。
  • 揭陽市揭東區錫場鎮潭蔡村黨總支書記、村主任蔡樹喜接受審查調查
    揭陽市揭東區錫場鎮黨政辦科員,潭蔡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蔡樹喜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05年4月至2008年4月 任揭東縣錫場鎮潭蔡村委會副主任2008年4月至2013年3月 任揭東縣錫場鎮潭蔡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副主任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 任揭東區錫場鎮潭蔡村黨總支委員、村委會副主任2014年1月至2014年11
  • 湖南醴陵市孫家灣村黨總支書記葉志鋼:為了鄉親 咱得去拼
    領著鄉親們把貧困村變富裕村的是全國勞動模範、孫家灣村黨總支書記葉志鋼(見圖,資料照片)。   上世紀90年代末,葉志鋼已是百萬富翁。有人問,你不當這個支書,恐怕早就是千萬富翁了,後悔嗎?他淡然一笑:「一人富是小富,大家富才真富!」   不再當老闆,當個好支書   57歲的葉志鋼,曾被株洲市政府授予「鄉鎮企業明星廠長」稱號。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佛山裡水北沙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
    這個打過鐵、賣過魚的佛山裡水北沙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沈小琴數次「華麗轉身」的故事,被北沙村民口口相贊。&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裡水北沙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沈小琴。
  • 安徽南陵縣何灣鎮龍山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太平紀事
    鄉親們說,他就是龍山「愚公」——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太平。紮根山溝17年,胡太平憑著倔勁、闖勁和韌勁,帶領村民打通了出山路、喝上了自來水、甩掉了貧困帽,走上了幸福路。 創業:大山裡掘路,石縫中找水 在村民眼中,胡太平是個能人。
  • 初心植厚土 枝葉總關情——記天津市新一屆村黨組織書記兼村委會...
    市委書記李鴻忠在與新一屆村黨組織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培訓班學員代表座談時,認真聽取發言,不時就有關問題與大家交流互動。「大家在基層工作崗位上付出的艱辛努力和取得的成績,我很欽佩也很欣慰。要高度珍惜珍重自身肩負的神聖職責……守護好農村一線的執政陣地。」李鴻忠情辭懇切,一下子拉近了同大家的距離。
  • 遼寧大石橋市青花峪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王守彬:
    我的親歷  人物介紹 王守彬,遼寧營口青花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遼寧大石橋市青花管理區青花峪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第八、九、十、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勞動模範。中國耐火材料行業協會副會長。  我要在今後的日子裡,帶領鄉親和青花員工,為實現共同的目標而繼續奮鬥。         (本報記者 李 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