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09 12: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四十多年前,關嶺人民凝聚勇氣,敢為人先,以「頂雲經驗」,拉開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序幕!今天,在關嶺這片土地上,新時代脫貧攻堅戰的高歌嘹亮,強音再奏!成千上萬的共產黨員和黨政機關幹部,毅然下到貧困一線,堅守初心和使命,燃燒自我、奉獻芳華,為群眾鋪出一條又一條脫貧致富路!在黨的生日到來之際,我中心推出七一特別報導,他們的初心。
一人的富不算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在關嶺縣沙營鎮養牛村花椒產業基地,致富帶頭人趙友華正在指導群眾給花椒打芽、除草,750畝花椒在他的精心管護下長勢喜人,部分樹苗今年已實現掛果。
幾年前,滬昆高鐵養牛村路段施工,趙友華憑著踏實、誠信的品質爭取到工地「代工」的機會,幾年下來,攢下幾十萬元的辛苦錢。考慮到他是共產黨員,值得信任,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經養牛村黨支部決議後,決定將村集體750畝花椒基地承包給他管理,雖然趙友華深知這是一塊燙手山芋,前期需投入大量資金技術,管理得不好可能血本無歸,但還是義無反顧的與村集體合作社籤下了協議。
趙友華說:「今天的好日子是黨給的,既然組織信任我,作為共產黨員,就算是虧本我也要擔起這個擔子。」
管護一年來,趙友華自學花椒種植技術,手把手教村民種植花椒,優先為貧困戶提供務工機會,有時候一天務工的群眾就達30餘人,每年可帶動每戶貧困戶就業增收1.3萬元,目前共發放務工費達25萬元,全村30餘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
趙友華不僅是致富帶頭人,也是樂善好施的熱心村民。他所居住的餘家地組進村路段道路狹窄,給車輛出行造成不便,他便自掏腰包1萬多元購買水泥砂漿,動員鄉鄰投工投勞,將路面加寬到10餘米;每逢春節,他都會到鎮上購買油和米,親自送給村裡的特困戶,鼓勵他們增強脫貧致富信心。
「一人的富不算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趙友華說。
去年,養牛村文書空缺,在村「兩委」的動員下,趙友華將剛大學畢業的女兒送到村委擔任村幹部,並教導女兒一定不能忘記黨恩、竭盡所能回饋家鄉。
來源:關嶺縣委組織部
監製:周雪梅
原標題:《【他們的初心】趙友華——一人的富不算富,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