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中國素來有著勤儉節約的美德,加上中國吃貨的特性,以及那些大廚們努力開發新菜色,可以說,只要一個物種能吃,在中國就絕對不會被浪費,就連國外不知怎麼解決的小龍蝦,到了中國也是幾近滅絕,到了要人工養殖的地步了。
這樣就不用說一些簡單的家禽了,一直雞,從雞毛到雞肉,雞心可以說是能吃的吃,不能吃的也拿去開發了,我們平常吃的吃的米血,就有那雞血當原料的,至於價格更貴的豬牛羊,那就更不用說了,平常的豬肉也就算了,豬頭,豬耳朵,豬心,豬尾巴,就連那豬血,都有自己獨特的美食。
不過還是有些東西是一些人不敢嘗試的,就比如豬大腸,不過說起來,只要清洗乾淨,也別作死嘗試大腸刺身,經過烹飪的大腸還是相當美味的一道產品。說到這裡不知道各位會不會覺得奇怪,就連最常見的家禽豬肉都被利用得如此完全,我們在菜市場中怎麼沒有看見牛大腸,羊腸的呢?
按說牛肉、羊肉本身的價值就比豬肉還高,那麼作為他們身上的物件,相信價格也要相當,那些攤主們自然也不會放過這些賺錢的機會,而且,肯定也會有大廚研究出怎麼烹飪的,那麼,羊腸、牛腸究竟去了哪裡呢?
別著急,相信各位肯定也是有吃過的,只是一時想不出來,我們平時吃的羊雜湯、牛雜湯,裡面就有羊腸、牛腸的影子。
但是為什麼市場上沒有賣這個的呢?其實正是因為這些的價值遠高於豬大腸,所以根本沒有流到市場的機會,往往早早的就被人預定走了。
一般來說,牛腸就是被那些牛肉店預定完了,那自然也輪不到市場中我們去購買了,畢竟牛腸相比於一整頭牛,也並不是太多。
至於羊腸,除了被預定去做了羊雜湯之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有進行過手術的人肯定會知道一種特殊的線頭,這種線縫合之後是不用回醫院拆線的,按醫生的說法就是,這種線會自然地被人體吸收。
沒有錯,這種線的原材料就是羊腸,這是因為羊腸中含有天然的膠原成分,也更利於人體的吸收。
也就是這些原因,一反面是由於它們原有的高價值,在沒流入市場前就早早的被「預定」了,另一方面,對那些飼養者來說,不用流經市場,少轉一次手,賺取的錢自然也更多些,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我們往往在市場中看不見牛腸、羊腸。
好了,這就是本期的內容了,感謝您的觀看,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