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東省德州市文化和旅遊工作數字成績單亮相。11月25日,記者從德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文旅局堅持以群眾滿意為工作目標,聚焦文化旅遊融合發展、高質量發展,全面展示了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新作為新形象,為新時代現代化新德州建設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確保廣大群眾共享文化旅遊發展成果。
公共文化體系建設
市級文化設施:擁有市博物館、圖書館、文化館、大劇院、蘇祿文化博物館、美術館五館一院。
基層文化設施:擁有縣級圖書館和文化館22個。其中,國家一級圖書館3個;國家一級文化館9個。建成標準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921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走在全省前列。
文化惠民
2020年市縣開展」戲曲進鄉村「文化惠民演出5477場;舉辦「一十百千萬」文旅嘉年華系列活動、德州市第六屆廣場舞大賽、奧萊之夜藝術節等文化惠民活動1000餘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隊386支,放映農村公益電影場次5萬場;德州大劇院成功託管六周年,先後引進國際國內高端演出400餘場,舉辦藝術普及活動129場,將高雅藝術送到了市民家門口。
文藝創作
近年來,榮獲泰山文藝獎、精品工程等20餘項,獲得中國藝術節群星獎2次(歌曲《親親的老百姓》《中國船號震天地》),雜技《高椅》榮獲中國光谷國際雜技藝術節黃鶴金獎第一名。歌曲《那就是我》、戲劇《我要回家》入圍2020山東省群眾藝術優秀新創作品;13件文藝作品榮獲「長河文藝獎」;正在創排紅色雜技舞臺劇《大刀記》、原創歌舞劇《西風烈》、現代京劇《追夢》、兒童劇《決戰鳳凰谷》,推動專業藝術創作實現新突破。
文物工作
全市現有登記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單位566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大運河德州段),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51處;全市各類國有單位收藏可移動文物約3.2萬件(套);2020年組織實施了德州碼頭(倉儲)保護展示工程、夏津文廟大成殿、德州工具機廠舊址、德城城牆遺址等一批文物保護項目。
非遺工作
國家級非遺名錄4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3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61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10人,市級89人;擁有省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5家。2020年《非遺旅遊融合發展》獲得山東省非遺保護十大亮點事項。
文化產業
全市現有董子文化街等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8家,市級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園區)30家;2020年成功舉辦第四屆文化和旅遊消費季,組織開展主題活動835項9140場,參與人次131.56萬,直接帶動消費8755.79萬,實現文化旅遊普惠大眾。
旅遊業
2020年旅遊市場回暖跡象明顯,旅遊市場加快復甦。成功舉辦首屆德州市旅遊發展大會,參會人數達300餘人。15個250億元文化旅遊項目集中簽約,德州市文旅局與石家莊市文旅局籤署旅遊產業戰略合作協議;全市現有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1個(齊河);A級旅遊景區57家,其中4A級8家;在建文旅項目50個,2020年齊河歐樂堡動物王國景區建成對外開放,寧津德百雜技蟋蟀歡樂谷試營業,齊河博物館群等重點文旅項目加快推進;正在加快編制《德州市「十四五」文化和旅遊業發展規劃》。
博物館事業
全市現有備案博物館15座,其中國有博物館8座,非國有博物館7座;市博物館2012年建成開放。2020年「文明遺珠——德州精品文物展」榮獲全省博物館十大精品陳列展覽「優秀獎」,成功舉辦《血礪忠誠——冀魯邊區革命歷史文化展》紅色主題展覽、公益社教活動「德博大講堂」、考古社教活動。
新聞出版和廣播影視
全市現有全國統一刊號報刊4種,連續性內部資料5家;1個市級臺,10個縣級臺,縣級臺全部通過一級臺省級驗收;數字影院25家;在全省率先完成廣播電視扶貧工作,全市32896家具備安裝條件的貧困戶全部實現免費安裝、免費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受到山東省廣播電視局的肯定和推廣。
文化市場
全市擁有旅行社60家,星級飯店13家;全市文化、文物、新聞出版、廣播電視、電影、旅遊6大市場領域執法監管和「掃黃打非」工作有序有效開展;2020年對網吧、旅行社、影劇院等開展不間斷督導,出動檢查人員32144人次,檢查經營單位10226家次;實現廣播電視、文物、旅遊類執法案件零的突破;建成「掃黃打非」進基層站點5000餘處,提前實現「掃黃打非」基層站點全覆蓋。(記者 王觀博 通訊員 王金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