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輪迴》;跟隨林清玄大師,去感悟人生的價值與意義

2020-12-16 牧哥侃天下

今天偶然間讀到了林清玄大師的《眼前的輪迴》,簡單的文字看似平平淡淡,字裡行間卻無不蘊含著深刻的哲理,不得不說,林清玄大師無愧於大師二字。

開篇說了作者的老朋友和一位銀行櫃員。作者的老朋友三十年間一直在跑航運新聞,這三十年間作者的老朋友一直跑航運新聞,寫著一些毫無波瀾的新聞,過著一成不變的生活。用作者的話說:「毫無波瀾了三分之一世紀,一成不變的三十幾年,人生不蹉跎也難矣。」

另一位銀行櫃員,在銀行做櫃員做了二十幾年。二十幾年前,這個剛畢業的銀行櫃員是多麼的青春秀麗。「春風依稀十裡柔情,夜月已是一簾幽夢,翠消香減」,如今的她臉上已經滿是皺紋,頭髮也已經半白。二十幾年的時光都在這個銀行裡度過了,度過了自己最美的青春,來到了白髮蒼蒼的年紀。

其實,我們又何嘗不是呢。大多數的人為了謀名取利,沒有到達理想的遠方,只是在一個很小的地方打轉而已。「如果人生不是浩蕩前行,就是繞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矇昧無知是活在輪迴。沉淪欲望是活在輪迴。一再悲傷是活在輪迴。失去知覺是活在輪迴。」大多數的人都是在這樣輪迴者,蒙昧、無知、沉淪、悲傷都是在所難免的,人生本就是如此。

「直到有那麼一刻,如蟬爬出了焦土,似蝶突破了蛹殼,像蜉蝣衝過了激流,仿佛枯枝抽出了新芽,濃雲中飆出了閃電,終於六牙香象截斷了眾流,金黃獅子吼絕了迷惑,大海潮音喚醒了幻夢,眼前的輪迴才露出了曙光。」不管我們現在有多迷茫,有多麼無助和孤獨,我們的心中總要保存希望,總會有那麼一天,某時某刻會有一隻金黃獅子吼絕迷茫,讓我們喚醒過來,看清楚我們自己。

「三十年來跑同一條新聞也好,二十年來都坐在同一個銀行椅子也罷,只要在某有一個特別的早晨,有了察覺,你的輪迴在那一刻,就跨成了一道彩虹。」我們要勇於打破一切對於自己的束縛,看清楚生活,看清楚自己。每天都提高對於自己的要求,每天都努力改變自己,這樣我們才能看清楚我們的人生。

最後以文中憨山大師的一首短詩來結束吧。「雲散長空雨過,雪消寒谷春生。但覺身如水洗,不知身似冰清。」希望還在迷茫的人們,不要消極也不要抱怨,努力改變自己,總有一天我們會走出這個圈圈,在一個特殊的早晨,有所察覺,認清楚生活,找到最真實最滿意的自己。

相關焦點

  • 讀了林清玄的《眼前的輪迴》才明白,原來人生應該是這樣的
    這樣的人生就像一個圈,喜怒悲歡在這個圈內永不停歇地變幻著,一遍一遍地輪迴。過完了此生,又會迎來另一個生命的輪迴,喜怒悲歡再次輪轉。得到了,失去了,仿佛一切都無法抓住,我們就在這輪迴中不停地掙扎著。「輪迴不是前世,輪迴也不是來生,輪迴只在眼前。
  • 讀一讀林清玄
    臺灣這個地方很神奇很神氣,我非常喜歡,有許多山地似乎遠離工業時代喧囂浮華,靜謐樸實,綠色的茶山,澄靜的山溪,火紅的鳳凰樹……去了一次臺灣竟然戀戀不捨,不管政治影響沒有黨派紛爭,只是喜歡蒼翠的青山,修長的檳榔樹,原汁原味的木瓜奶茶……
  • 在路上 | 人生難得,好好修行——去林清玄大師的故鄉看一看
    人不是向外奔走才是旅行,靜靜坐著思維也是旅行,凡是探索、追尋、觸及那些不可知的情境,不論是風土的,或是心靈的,都是一種旅行。——林清玄《玄想》——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1月23日,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這條微博成為他在人世間留下的最後美文。
  • 藝論|林清玄的歡喜人生
    字裡行間又蘊藏禪學,人生哲理,耐人尋味。他因長相奇特,有人戲稱他為「火雲邪神」。他就是「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當代散文大家——林清玄。他將人世間的親情、友情、愛情,用優美的文字表達出來。可以說,寫盡真善美,傳遞感恩、樂觀、和諧的正能量。因此,他的文字深受全世界華人的喜愛,作品也成為各個版本語文教材的熱寵,引導、感染、教育了一代代年輕人。
  •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到湛江一中談閱讀與寫作
    在湛江一中培才學校的操場上,林清玄以《大象的蝴蝶翅膀——語文寫作與古典閱讀》為題,與廣大學生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以自己親身的經歷去啟迪後輩,讓學生感受閱讀的力量,並倡導寫作中要有對生活的感悟。  「從人生最底層出發,也能成為影響世界的人」  19日下午,講座一開始,林清玄說:「無論我走到哪裡,我都把當地視作我的家鄉。這兩天,湛江就是我的家鄉。」
  • 從《林清玄散文精選》中得到的人生感悟
    林清玄的文字雋永清新,講述的人生哲理深入人心,淺顯易懂,正如他所說「我的寫作,不只是告訴人們關於這人間的美麗,還是在喚起一些沉睡著的美麗的心」。林清玄的文章,是讓讀者,在這堅硬的世界裡,修得一顆柔軟心,一時物質貧窮不要緊,而長久精神貧瘠卻最為可悲。
  • 林清玄談人心浮躁自殺率上升:從人生最底層出發
    他試圖從歷史中尋找典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和人生感悟給大家一些激勵,勇敢地從人生的最底層出發。  本期嘉賓  林清玄,臺灣高雄人,1953年生。畢業於中國臺灣世界新聞專科學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濟記者、《時報雜誌》主編等職。
  • 心靈大師林清玄的詩意人生《在這堅硬的世界裡,修得一顆柔軟心》
    林清玄親自甄選的心靈美文,收錄了他創作時期的經典作品《人間有味是清歡》《用歡喜心過生活》《生命的化妝》《白雪少年》等,同時也收錄了《紅心番薯》《鹹也好,淡也好》等深受讀者喜愛的作品。看心靈大師林清玄的詩意人生,在面對這個堅硬的世界時,如他一般修得一顆柔軟心。
  • 林清玄逝世:他帶著生命的禪意,去了
    林清玄在《開講啦》中演講——不怕人生的轉彎2019年1月23日,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逝世,享年65歲。他的文字總有一種通透的力量,對人生的思索、生命的意義、美學的感悟清晰而透徹,總能引導人走進一個光明、敞亮的境界。都說人生是一場修行,林清玄的人生才是一場真正的修行。他32歲遇見佛法,於是入山修行,深入經藏三年。
  • 林清玄稱自己有情有義 最像金庸小說裡的楊過(圖)
    林清玄接受採訪。 劉志玲 攝  近日,臺灣作家林清玄蒞臨常州大劇院,做客常州公開課第32講講堂,從自身經歷的多個「轉彎」談起,與龍城市民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與生命感悟。「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甚至人生的不同階段,幸福都有不同的定義,而我們就要隨時打開生命裡的開關。」  稱自己有情有義  最像金庸小說裡的楊過  「在金庸的武俠世界裡,你最像哪一個人物?」現場聽眾這樣問林清玄。林清玄毫不猶豫地說:「我最像楊過。」「因為長得帥嗎?」
  • 青書單|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幸好,人生有別離
    林清玄1973年開始散文創作,20歲出版第一本書《蓮花開落》。他出版的《在雲上》《清音五弦》《心的菩提》《情的菩提》《馬尾》《林寺》等,飽含著他對佛教、人生的感悟,非常值得去品味。2012年,他的「菩提十書」重新出版,包括《境明,千裡皆明》《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等。
  • 人生如茶,沉時坦然、浮時淡然,學會拿得起、放得下。---林清玄
    茶文化林清玄隨朋友去找喝茶的地方。林清玄他們走到了一個茅屋的「山門」,是用木頭與草搭成的,非常簡單樸素,林清玄赫然覺得這茶室不是簡單的地方。沏茶茶道在講究環境的同時,也是對人生通透的一種感悟。在林清玄看來,每天的生活其實就像一杯茶,大部分人的茶葉和茶具都很相近,然而善泡者泡出來的茶更有清香的滋味,善飲者飲到更細膩的消息,而飲茶有的人是牛飲,而有的人品茶。人生需要準備的,不是昂貴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相信看完你會有所感悟!
    相信看完你會有所感悟!按照泰戈爾《流螢集》的說法,你不應該去追尋或者試圖證明自己的存在,因為你原本就存在,你也不應該去追尋或者試圖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因為你存在的本身就是意義,如同流螢、如同星空,如同草長鶯飛,四時消長的萬物,人也只是自然的一部分,你只是按照規律繁衍與更替。
  • 臺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 新書有對生命、死亡的感觸
    沒有人會想到臺灣知名散文家林清玄筆下這些感慨竟成了自己留給讀者的最後「遺言」。1月23日,記者從長江文藝出版社獲悉,林清玄的散文集《人生幸好有別離》2019年剛剛推出。這部以「生離死別」為主題的散文集,也成了林清玄生前最後一本授權的作品。這部作品記錄了他對生命、死亡的感觸,可以說他把自己的生死觀都寫進了這本書中。
  • 臺灣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這是他的「前世今生」
    2019年1月23日,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病逝,終年65歲。「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前世的夢,還不如活在真實的眼前。」我對那時常做前世夢的朋友說:「與其把時間浪費在前世的夢,還不如活在真實的眼前。」真的,世人很少對今生有懇切的了解,卻妄圖去了解前世;世人也多不肯依賴眼前的真我,卻花許多時間寄託於來世,想來令人遺憾。林清玄說:1. 我們生命裡面不如意的事佔了絕大部分,因此,活著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兩成是如意的、快樂的、值得欣慰的事情。
  • 林清玄:心外無物,隨遇而安
    《心外無物,隨遇而安》是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的作家林清玄先生的一本哲理散文集。那些以整個社會為公敵的人,我們應該加以譴責,用選票去表達,去維護我們心中的和平與正義。政府應該是給人民一點什麼,而不是要求人民去做什麼。
  • 林清玄: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最近一直在讀林清玄的散文集《人生最美是清歡》,其中一篇篇的散文,讓人欣喜若狂,又讓人淚流滿面。之所以欣喜,是因為從中幸運收穫到從未有過的感悟,特別是對人生的剖析;之所以淚目,是因為從中切實感受到作者悲慟的心境,特別是對親人的緬懷。
  • 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 曾到鄭州分享寫作經歷和感悟
    林清玄和鄭州讀者分享寫作感悟□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張叢博文許俊文攝影據臺灣媒體23日報導,臺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因病去世,享年65歲。從17歲開始發表作品,林清玄著作等身,出版作品逾百部,和已故的三毛、席慕蓉等並稱為「臺灣散文八大家」。
  • 林清玄:心美,一切皆美
    中國臺灣高雄人,林清玄的書充滿了佛學智慧,他將佛教哲學通俗化闡釋,從自己的切身生命體驗去感悟佛教哲學。這位散文大師筆下都是我們日常所見的極其普通的東西,可就是這些被我們忽略掉的、遺忘的東西,在他的筆下都變得那麼活潑、有趣、生動,將讀者帶進日常,去欣賞平凡之美。林清玄的演講場場爆滿,他的讀者的年齡跨度非常大,小的十幾歲,大的六七十歲。
  • 【人物】林清玄:人間有味是清歡
    林老活動頻繁,文章高產,常去大學,協會演講。"既使我不能寫出傳世之作,即使我只能做一個籍籍無名的寫字匠,但是,只要我寫的東西曾經安慰過一個在現實中遭遇痛苦的人,我的努力就有意義"清華大學校慶,有學生問他:「你已經出了170本書了,還會接著寫嗎?」他當時的回答是:「如果我下午會死,我會寫到今天早上,如果明天會死,我會寫到明天早上。」林老個子不高,說著作等身肯定是不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