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裡船。」詩聖杜甫的描述,如今開窗可及。隨著空氣品質改善,極目起點已東移到龍泉山脈。9月10日,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公眾號發布拍攝雪山的數個最佳點位,吸引更多遊客登高遠眺。
「三星堆會新發掘出什麼樣的寶貝,令人期待。」北京青年小安在驢媽媽旅遊網上留言。數日前,在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古蜀文明考古宣布重啟,文旅界高度關注,遊客頓生嚮往。
「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詩仙李白在《蜀道難》中曾感慨這謎一般的古蜀文明。如今的成都人,燙著火鍋,喝著蓋碗茶,一邊遙望貢嘎山、么妹峰等世界級雪峰,一邊談古論今穿越時空,生活狀態令許多外省人羨慕。
詩和遠方,如此觸手可及;文化和旅遊的交融,如此渾然天成。這樣的日常,使成都成為全球最受矚目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神奇的四川山水,獨特的地理區位孕育獨特的巴蜀文化。大自然的豐厚饋贈和深邃悠久的歷史文化,促四川「硬核」推動文化旅遊事業高質量發展,一曲文旅融合發展的樂章,在川蜀大地奏響。
「核」之基——堅定文化自信
頂層擘畫、高端引領,
政策舉措轉化為強大推動力
悠揚的彝族民歌、詼諧的川北燈戲、翻騰的長嘴壺茶藝,讓觀眾流連忘返。9月5日出現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的這一幕,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我省首次率隊大規模跨省參加旅遊推介會。充滿文化自信的四川文旅人,此行收穫滿滿。
這種自信,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支撐。去年,全省旅遊收入全國第四;今年前7月,疫情背景下的四川旅遊收入,已恢復到去年同期的46.5%。
自省委決定把文化旅遊作為事關長遠的大事來抓後,文旅融合、競相發展的號角吹響。各市(州)召開文旅發展大會,140個縣參與天府旅遊名縣創建,你追我趕推進全域旅遊發展。
追趕途中遭疫情影響,四川為何能在短短一年多時間交出生動答卷。源頭活水在於正確的思想引領。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四川山水秀麗,文化多彩。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指出四川自古就是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並對四川寫好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提出殷切囑託。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四川有責任把文化和旅遊有機結合起來,譜寫美麗中國的四川篇章。
認識之重。省委主要領導用「大勢所趨、正當其時、大有可為」三個關鍵詞,概括我省文化旅遊發展的趨勢和前景。
措施之重。2019年,四川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召開文旅發展大會,對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進行統籌設計和全面部署。
然而,在48.6萬平方公裡的四川,A級景區700多家、不可移動文物數量6萬餘處,怎麼抓、從何處入手,考驗省委、省政府和四川文旅人的智慧。
——堅持事業與產業的辯證統一,走協調發展之路。
牢固樹立文化自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實施文旅扶貧扶志扶智工程,僅在甘孜州,鄉村旅遊的發展直接帶動1.8萬貧困人口就業,人均年增收804元。
——堅持局部和整體的辯證統一,走全域發展之路。
拒絕眉毛鬍子一把抓,打造「一核五帶」文旅發展布局;持續推進兩批天府旅遊名縣創建,獲得命名縣,省財政一次性給予3000萬元獎勵。
——堅持保護與開發的辯證統一,走持續發展之路。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建設三星堆國家大遺址保護利用示範區,開展川陝蘇區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不負先賢、造福子孫。
正如專家所言,因為「尊重規律」「審時度勢」,高端引領方能落地落實;文旅大會的精神和系列政策制度,才如此富有偉力。
詩與遠方的牽手,資源與產業的共振。一年多來,如同「賽馬」般的全域文旅發展生動局面已經出現,巴山蜀水激蕩起文旅發展的蓬勃生機活力。
「核」之魂——堅持市場規律
「有形之手」「無形之手」互動,
激發全員參與融合內生動力
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信息顯示:去年至今年6月,我省市(州)1億元以上在建文旅重點項目中,新開工項目122個;今年前7月,全省重點文旅在建項目完成投資493.61億元……
什麼讓四川文旅投資逆勢飛揚?攜程旅行日前發布的《2020國慶黃金周居民出行及出遊趨勢預測報告》出行熱度榜上,成都排名同比上升。清大文產(北京)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川分院做過一項調查,全國最有吸引力的旅遊目的地中,四川排名前列。
巴蜀獨特的自然文化對遊客及投資的吸引力不言而喻。但在專家眼裡,「絕不僅於此」。
四川沒有躺在祖宗留下的稟賦上睡大覺,而是不遺餘力激蕩一池春水。省委政研室專家李世金解釋說,關鍵在於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持續激發企業主體在共推文旅深度融合中的內生動力。
在省級層面,實施文化旅遊優秀龍頭企業培育工程,創新市場運作機制和要素保障機制,大力推進「文化+」「旅遊+」「文旅+」;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強對新業態新主體新群體的引導服務,給予國有、民營企業以平等的市場主體地位。
在基層,以市場和要素為紐帶,打破行政區劃攜手發展。前不久,「田挨田、土挨土」的內江市市中區和自貢市大安區籤訂協議,共建非公有制企業合作交流平臺,為兩區文旅融合投資合作牽線搭橋。
環境好了,市場主體紛紛而至。去年,第五屆中國(四川)國際旅遊投資大會與第六屆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兩大旅遊盛會首度牽手。64個文旅項目籤約,總金額1224億元。
今年,成都融創文旅城、綿陽方特東方神畫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投產運營,世界級娛樂地標樂高樂園加速推進,有效拉動四川文旅產業企穩回升。
培育市場活力,離不開政府「有形之手」的推動。從政策引導看,疫情發生後,我省及時出臺《四川文化旅遊疫後恢復發展計劃》,從6個方面全面實現文旅業年度目標任務;啟動實施文旅消費提振行動,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的影響,培育壯大文旅新消費。
從要素投入看,四川創新發行多種類型的文旅專項債券品種,包括全國首隻文旅專項債券——成都市錦江綠道專項債券、全國首隻超長期限(20年期)文旅專項債券——四川省峨眉山風景名勝區生態修復及旅遊風貌提升工程項目專項債券等。去年到今年6月,全省發行文旅專項債券22隻,佔全國同業46.19%。
從市場培育看,文旅行業部門堅持走出去、引進來雙向發力,創造駐地式營銷計劃,藉助中國文化中心等平臺,設立海外四川文化旅遊驛站,持續推廣四川旅遊。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四川文旅發展的核心「拳頭」,天府旅遊名縣知名度、美譽度鵲起,帶來遊客、投資兩旺,也為全省文化旅遊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核」之變——堅持因地制宜
「文+旅」「文旅+」「+文旅」模式,
讓文旅相互賦能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推出文創產品——金沙面具杯。
去年,面世頭3天就賣出1000隻。這個結合了大金面具的「網紅杯子」,讓金沙遺址博物館的文創品牌走紅,慕名而來的遊客也越來越多,成為文旅相互賦能的生動案例。
早在20年前,我省提出將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經過10多年發展,四川總體實現由文旅資源大省向文旅經濟大省的跨越,但依然存在大而不強的現象,產品以低附加值為主,客源以近地為主。
短板突出,亟待一場「由破到立」的思維革命。文化是靈魂,旅遊是載體,相互賦能共同促進。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去年,省委、省政府對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旅遊強省進行統籌設計和全面部署。一個個文旅項目籤約落地,一件件文旅大事吸引各方目光。
融合發展如何實現從物理聚合到化學反應的推進?四川尊重文化發展規律,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立足各地特點,推進宜融則融、能融盡融。
摸家底明方向——
在去年8月開啟文化與旅遊資源普查前,沒人知道四川的這份家底有多厚。
今年7月,省文旅廳宣布,183個縣級層面文旅資源普查已完成,各地已報送新文旅資源超過6萬個,一大批從未發覺的稀世文旅資源揭開神秘的面紗,為深度挖掘文旅發展潛力提供重要指南。
立足實際抓項目——
依據四川文化稟賦,實施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文藝精品創作展演、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文旅精品線路推廣工程等八大工程推進融合發展。
今年9月,實景演藝《只有峨眉山》迎來公演一周年,已接待6萬多人次觀看。
以科技為催化劑——
「文化+科技」的融合,不斷刷新人們的認知。「網際網路+文化」「文化+旅遊+農業」「文化+旅遊+科技」等新型文化業態湧現,成為四川文旅融合發展新動能。特別是疫情發生後,網上博物館、雲上音樂會和VR技術創造新模式、新業態,突破遊客對四川旅遊的傳統觀感。
辦大會建「窗口」——繼去年先後舉辦文旅大會和中國(四川)國際旅遊投資大會與四川國際旅遊交易博覽會後,這個金秋,四川將首次迎來「三會」同開,同步舉辦相關配套活動,並進行線上線下交流洽談和交易籤約。其中,上千家展商參展,必將在深入交流接洽中擦出新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