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任小傑 通訊員 秦志敏
走進郝家鎮薛家村葡萄種植基地,只見一串串葡萄,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一顆顆閃閃發亮的寶石點綴枝頭。經過精心管理的葡萄長勢喜人,掛果均勻,瀰漫著夏日的甜蜜和豐收的喜悅,這是一幅緊扣產業脫貧主題、助推鄉村振興的豐收畫卷。據村黨支部書記蓋永峰介紹,以前村民就是種點玉米和小麥等糧食作物,一年下來收入不多。自從村裡發展葡萄產業,一年下來一畝地純收入能達到1萬餘元。
葡萄是郝家鎮薛家村的特色產業。2013年,村黨支部積極探索思路,牽頭成立了「葡香園」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以「產業園+黨組織+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使葡萄產業不斷發展壯大,薛家村也由此走上鄉村振興路。
如何想到成立合作社的呢?那得從薛家村的葡萄種植歷史說起。20世紀80年代,薛家村大部分耕地種植糧食作物,收入不高。於是1986 年,在村「兩委」的帶領下,該村從大澤山引進苗木實驗種植葡萄,並聘請葡萄種植技術員到現場指導種植技術,部分農戶當年種植 30 畝,後發展到 150 畝。但由於種植形不成規模,管理水平不高,產品打不開銷路。到 2007 年,葡萄種植跌入最低谷,每公斤葡萄僅賣 1.4 元。面對如此困境,新當選的村「兩委」在郝家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幫助下,對葡萄種植實施了補助政策,並籌劃、舉辦了第一屆葡萄文化旅遊節,擴大了郝家葡萄的知名度,村民經濟收入逐年提高。
2013年,成立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緊緊扭住葡萄產業這一特色,著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積極推進產業標準化、品牌化、鏈條化發展。大力發展葡萄加工產業,部分群眾採取土法釀製葡萄酒,打造了「昊嘉」葡萄酒品牌。截至目前,全村葡萄種植戶150餘戶,葡萄種植面積達到1000餘畝,主要品種為巨峰、早紅、玫瑰香等10餘個品種。從2007年開始,已連續舉辦13屆葡萄文化旅遊節,每年吸引遊客10萬人次,先後被評為省農業旅遊示範點、省旅遊特色村、AA級國家旅遊景區。近年來,薛家村緊緊圍繞鄉村振興這條主線,以葡萄產業為主要發展方向,抓產業、興旅遊,促融合、助增收,帶動周邊群眾共享產業發展成果,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萬餘元。
「今年的葡萄預計在7月下旬進行採摘,採摘時間可一直持續到9月中旬。」村黨支部書記蓋永峰介紹。葡萄種植產業鏈長、附加值高、效益突出、市場前景廣闊。在黨支部的帶領下,村民走上了葡萄種植路,經過30多年的發展,薛家村成為遠近聞名的葡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