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範芮菱)2月6日,成都的夜晚,風很寒、夜很黑,但譚喻的心裡卻充滿著希望的曙光。他提前4個小時,早早地來到了成都雙流國際機場T2航站接機口,焦灼地等待著即將在7日凌晨從昆明抵蓉的航班。
這趟航班正搭載著四川省中國青年旅行社購買的一萬隻普通醫用口罩,它們來回輾轉了3個國家、7個城市後,終於來到了成都。作為旅行社員工,譚喻即將在這裡拿到口罩,並當場將其捐贈給四川省人民醫院東區醫院。
輾轉:託人「人肉」回來的摩洛哥口罩
「看到國家衛健委發布的疫情通知後,1月26日,我們就開始讓全球各地的地接社幫我們找物資。」四川青旅相關負責人楊世駿告訴記者,由於需求量太大,這一萬隻口罩並不好買。
通過四處打聽,楊世駿了解到,口罩在非洲還算充裕,因此委託了摩洛哥地接社幫忙。就這樣,通過社員們在卡薩布蘭卡、拉巴特、馬拉喀什、菲斯5個城市、整整8天的「地毯式」搜採,終於在2月2日購齊了一萬隻口罩。「當時買成20迪拉姆一盒,約合40元人民幣,現在已經翻了5倍,漲成100迪拉姆一盒了。」
「太難了!」口罩雖然買到了,但當再次回憶起運送過程時,楊世駿不斷地感嘆道。「當時好多飛國內的航班都停運了,只能找團隊『人肉』帶回來。我們到處打聽,才找到一個還停留在卡薩布蘭卡的昆明團隊,答應幫我們把口罩託運到曼谷,再從曼谷帶回昆明。」
由於每次搭乘航班來自不同航空公司,因此,每到一個城市,物資需要被提出來再次辦理託運。而在辦理託運的時候,機場值機櫃檯的工作人員又會以物資超重為由要求加收超重託運費。「每次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就要請領隊與工作人員溝通,告訴他們這是一批捐贈物資,而不是自用行李。這往往需要耗費許多時間。」值得欣慰的是,在出示了省紅十字會的接受捐贈物資回復函後,這些口罩都沒有被加收超重託運費費。
就這樣,一萬隻口罩終於在輾轉3個國家、7個城市,「搭乘」3家航空公司的3次航班,經由了20餘人之手後,「飛」回了成都。
見證:從普通物資變成醫護人員的「戰鬥盔甲」
「快看快看!口罩到咯!」2月7日凌晨,當看到工作人員推著7個大箱子走出來時,譚喻如釋重負,他知道,自己盼了十天的口罩終於到了。「昨天我一接到航班從昆明起飛的消息,就立即前往了機場。」雖然離抵達成都還有4個小時,但譚喻始終怕出紕漏,因此早早來到機場,與機場行李處的工作人員對接。
與譚喻一同在現場的,還有省紅十字會和東區醫院的工作人員,他們一起對物資信息、以及貨物數量進行了核實與確認。早在2月3日,四川青旅在口罩採購完畢後,便在第一時間與省紅十字會取得了聯繫,並確定將這批物資定向捐贈給正在接受社會捐贈的四川省人民醫院東區醫院。
雖然已經盯著這批物資快十天了,但它們真正經手譚喻的時間,只有幾分鐘。但就是在這短短幾分鐘內,他見證了它們從一批普普通通的貨物,變成醫護人員「戰鬥盔甲」的過程。
「當時,紅十字會和省醫院的老師不停地說著『謝謝』,我聽著好難受。」譚喻表示,對醫院來說,十萬個口罩其實並不多,如果在東區醫院全員復工的情況下,這些口罩最多能撐5天,但它們卻代表著四川旅遊人對正在一線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醫護人員最真摯的情感。
截至目前,四川青旅及各分支機構從日本、泰國、越南、義大利、俄羅斯、印尼、埃及、南非等國,通過華僑、商會、地接社的捐贈、收集、購買,已帶回口罩142970隻、護目鏡220具、防護服235套、醫用頭罩1900套用於社會捐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