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蘋果的緋聞還在發酵中,LG突然宣布,斥資900億元加碼大屏OLED。
LG Display最近公布了總額15萬億韓元(約合900億人民幣)的OLED產線建設計劃,在韓國分別投資5萬億和2.5萬億韓元建設10.5代和6代OLED面板生產線各一條,在廣州投資7.5萬億韓元(約合450億人民幣)建設8.5代OLED面板生產線。
據LGD透露,新的8.5代OLED線毗鄰LG廣州8.5代液晶線,合資工廠的註冊資金為2.6萬億韓元(約合157億人民幣),LGD將持股70%,8.5代液晶線的股東之一廣州凱得持股30%。
此前創維持股LGD 8.5代液晶線10%,未來創維會不會出資參與廣州OLED線,目前還是未知數。
按照LGD的計劃,新生產線將於2017年下半年開工,2019年量產,月產能6萬片。
位於韓國坡州的10.5代線是目前最高世代OLED生產線,可切割65吋以上大屏。LGD急於拔高尺寸,意在與京東方、華星光電相繼開工的10.5代液晶線相抗衡。2018年京東方合肥10.5代線即將量產,華星G11則於2019年量產。
01
作為全球唯一一家大屏OLED製造商,廣州8.5代線是LGD首次在韓國以外國家建設OLED生產線。對於視IP如生命的韓國人來說,此舉本身就證明了中國市場的地位。
OLED代表的新一代顯示是中國政府支持的技術方向之一,能夠獲得當地的支持。顯示技術已經是廣東的名片,除了LGD,廣東擁有華星光電、深天馬、鴻海等多條投產和在建面板生產線。
廣東同時也是彩電產能大省,創維、TCL、康佳、兆馳均位於廣東。LGD選擇廣州,可以最大限度貼近客戶、刺激需求,吸引更多中國訂單。
受益於液晶面板持續14個月的狂漲,LGD第二季淨利7366億韓元(約合44億人民幣),去年同期淨虧損839億韓元(5億人民幣),大幅增長10倍,上半年淨利潤創歷史最高。
再加上傳言中蘋果定向支持的17億美元,LGD有足夠的底氣豪擲900億,開啟新一輪OLED建設潮。
02
業內預計廣州線仍將採用蒸鍍技術,而坡州10.5代線則有望採用最新的印刷技術。據韓國媒體報導,LGD OLED大屏良品率已接近80%,可見OLED已經克服了技術短板,產能即將放量。
隨著LG兩條大屏線急速提升產能,可以預見,其他面板廠商也將跟進大屏OLED。
2017年,京東方、華星光電均已試水OLED大屏,京東方2016年就和創維聯和推出了國內首款自主研發的OLED電視。
群智諮詢預計,2018年中國OLED面板產能將是2017年的三倍,佔全球16%份額,僅次於韓國。
按照LGD的目標,2017年OLED大屏產量將達到180萬片,是2016年的兩倍。
但和液晶面板全球2.6億片的出貨量相比,仍然是滄海一粟。2016年LGD一家出貨量就高達5300萬片。面板供應不足、價格較高,仍制約著OLED的普及。
LGD此次大手筆增資,將有效解決OLED面板產能不足、成本過高的問題。
群智諮詢預計,2017年全球OLED電視滲透率為0.6%。隨著廣州8.5代線量產,預計到2020年全球OLED電視面板出貨將達400萬臺,滲透率提升到1.6%。
03
作為全球第一大彩電市場,中國市場對OLED推廣至關重要。AVC數據顯示,2017年上半年,OLED電視在中國的銷量增長了96%,高於量子點44%的增速。
在中國,創維、長虹、康佳、海爾均已推出OLED電視,在日本,索尼、夏普、東芝、松下相繼發布OLED新品,特別是索尼時隔10年重回OLED,被認為是OLED技術成熟的標誌。
2017年3月,創維將OLED產品大幅降價20%,當月銷量增長300%。在萬元以上價格區間,OLED與LCD的價格差已經縮小到了20%以內,進入了換機啟動周期。
2017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銷量連續多月負增長,利潤壓力巨大,大屏高端產品成為各家的盈利保障。
AVC報告顯示,2017年上半年中國國內彩電零售量規模為2181萬臺,同比下降7.3%。但零售額增長了4.3%,為740億元,包括OLED在內的大屏高端產品功不可沒。
2017年5月,創維發布了售價99999、其薄如紙的牆紙電視,價格甚至超過了LG。
顯示產業的技術進化往往是這樣:新技術出現,提高良品率、度過爬坡期,大批跟隨者進入、產能釋放,庫存走高、利潤走低,下一代技術出現……往復循環,周而復始。
;
和以往的解析度進化不同,OLED不僅提升了解析度和色域,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屏幕的存在形態,柔性可彎折的屏幕真正實現了「顯示無處不在」,這是OLED替代液晶坐上下一代顯示的最大理由。
作為OLED技術的領軍企業,LG和三星選擇了不同的路線。三星以AMOLED壟斷小屏市場,LG則試圖在大屏和小屏兩條戰線齊頭並進,最大化技術紅利。
對中國企業來說,選擇哪個時間點進入,決定了我們作為下遊廠商能否獲得更多的技術紅利。在OLED起步時就堅定進入,看起來是孤注一擲的豪賭,但只有這樣才有機會切到更大的蛋糕。
等到零風險時再進入,往往意味著市場飽和、競爭激烈,毛利率降低。從HD到4K再到8K,液晶市場的進化就是這樣。
隨著蘋果iPhone8進入倒計時,OLED在小屏上的統治已無懸念。大屏OLED離主流還有多遠?答案取決於它將在多長時間內贏得中國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