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黃山旅遊、九華旅遊等12家登陸A股景區曬出的最新財報帳單顯示,2018年,12家旅遊景區合計實現營業收入102.84億元,同比增長5.04%;行業銷售毛利率為40.12%。其中,最為「搶眼」的是景區索道、纜車超高的毛利率,比如黃山旅遊、九華旅遊的索道纜車業務毛利率均超80%,已成旅遊景區最賺錢業務。(5月4日《新京報》)
目前,在我國的旅遊消費中,山嶽型景區佔絕對主流。在山嶽型景區中,景區大門票消費相對已經不是人們景區旅遊支出的大頭,諸如纜車、索道、觀光車等「次門票」服務和收費已經躍居首位。比如2018年九華旅遊,索道收入佔到了其收入的四成以上,已超過正常的門票收入。而國有重點景區內的纜車、索道、觀光車等收費標準,目前絕大部分實行的還是政府定價或指導價。
國內景區索道纜車等「次門票」的超高毛利,存在以下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是以往的景區降價,諸如索道、纜車收費,並沒有真正有效地納入降價範圍,是下一步景區降價需要努力的重點方向;二是山嶽型景區具有國有和公益屬性,索道、纜車等「次門票」收費標準應和大門票一樣,體現公益性,但超高的索道等利潤率說明當前在這一問題上把關不足,這也是今後地方政府定價工作亟待改進之處;三是地方政府價格管理部門完全可以利用成本再審核再定價的機會,藉助行政管理的強制力,快速實現索道、纜車等「次門票」的降價,實現國有景區整體降價的通知要求。
目前,全國各地對景區纜車、索道等景區「次門票」定價和成本審核,沒有明確統一的規定。按照一般做法,索道纜車定價成本包括人工費用、資產折舊、日常維護等三大部分,其中人工成本往往佔比最高,且核算是據實納入的。比如麗江旅遊2017年報表明,當年其索道實現營收3.9億元,營業成本5900萬元,其中最大的成本是人工成本2600萬元。
這樣,在實際申報核算中,一些地方和經營者便很容易虛增這部分成本。比如按照業內規則,一條大索道一般需要運維人員40—50人左右。但國內很多景區的索道、纜車核算成本中,往往高於這一標準。比如,比較離譜的是北方某景區(八達嶺長城)索道居然說是養了上千人,據此核算的索道收費成本和最終價格,水分自然不小。
3月底,國家發改委再次發出通知,要求在門票定價成本監審或成本調查基礎上,推進國有重點景區更大範圍更大力度降價。此次上市景區年報,暴露出國有重點景區管理不足的問題,也暴露出下一步景區降價需要努力的地方,期待有關方面能敏銳地看到這一點,緊盯景區索道等「次門票」擠水分這個關鍵,採取切實有效舉措推進降價,利惠廣大遊客。(餘明輝)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來源:大眾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