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禺垃圾困局極其嚴峻,垃圾填埋場2014年填滿
新快報訊記者 李佳文 通訊員 成廣偉報導
番禺的垃圾困局究竟有多麼嚴峻?昨天,廣州市城管委組織「垃圾處理開放日」活動,特意帶各界80多人登上番禺火燒崗填埋場的垃圾山。據悉,番禺火燒崗填埋場將在2014年填滿。番禺區城管局局長周劍輝昨天站在垃圾山頭表示:希望加快建設垃圾焚燒廠,使其能按計劃在2014年投產。
垃圾終處理設施要趕快建
昨天,廣州市城管委召集駐穗各大媒體領導、垃圾處理專家、知名市民、政府相關職能部門共80多人,考察了廣州市內多個垃圾處理設施。上午10點半,考察團到達位於番禺區市橋城區以北6公裡,節能科技園旁邊的火燒崗填埋場垃圾山,這也是目前番禺唯一的垃圾處理設施。考察團站在「山上」往四周眺望,明顯能看到「垃圾山」的高度已經快要接近周圍20多層高的高樓。
負責介紹情況的番禺區城管局局長周劍輝表示,這裡的垃圾填埋作業是鋪一層垃圾後馬上再鋪一層沙土進行覆蓋。儘管如此,也不能阻止嗆鼻的垃圾味從土層裡不斷蒸發出來,蒼蠅也在四周亂飛。垃圾山的側面,不時能看到垃圾滲濾液冒出一大堆白色的泡泡,隨後又匯集成黑色的汙流順著山體向下流淌。惡劣的現場環境令考察團成員無不皺起了眉頭。
據悉,始建於1989年的填埋場目前日均要收納1800~2000噸垃圾。為延長填埋場使用壽命,番禺區對生活垃圾進行分揀、破碎、壓縮、密封處理,使垃圾容積減量達到60%。由於目前每天的填埋量已大大超出原來的設計填埋能力,二期的庫容即將在2014年飽和,焚燒廠的建設迫在眉睫。
「番禺填埋場的情況觸目驚心,大家都不願走上垃圾山。垃圾問題解決不好,不僅氣味難聞,還汙染地下水。」市政協委員韓志鵬說,垃圾終處理設施規劃了就要趕快建,實現垃圾在當地處理。
韓志鵬稱分類不當的該罰
在昨天的考察中,市政協委員韓志鵬和番禺著名網友巴索風雲都對垃圾分類中如何加大力度推廣家庭餐廚垃圾分離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蘿崗區萬科新裡程小區,小區裡一臺餐廚垃圾處理機引起了兩人的注意。小區開發商花了十幾萬買的這臺設備,每天能處理小區內產生的300斤餐廚垃圾,最終產生1/10重量的有機肥。聽罷介紹,兩人都把手伸進機器裡,掏出黑乎乎的餐廚垃圾製成的有機肥半成品仔細觀察。
「無論採取哪一種垃圾終處理模式,垃圾分類還是要先把餐廚垃圾分出來。」巴索風雲直指,餐廚垃圾不分離,會令分揀設施、填埋場發臭,也會令焚燒廠熱力降低。
韓志鵬則希望政府能加強對垃圾分類的管理力度,「應該罰的還是要罰」。他建議,可以學習韓國經驗,街道把各家進行編號,給各家發放印有家庭編號的垃圾袋。環衛工人若在垃圾袋裡發現有分類不徹底的情況,就可以循蹤找到對應家庭,進行教育和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