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0年度「推進醫改 服務百姓健康十大新舉措、十大新聞人物」揭曉結果。天津市憑藉「創新打造『四朵雲』平臺,推進基層數字健共體建設」,為百姓提供全流程的「防、診、治、管、健」服務,位列十大新舉措榜首。
據了解,「雙十大」榜單由國家衛生健康委體制改革司和宣傳司指導,《中國衛生》雜誌社、健康報社主辦,至今已連續開展12年,旨在及時、有效、多層面推介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中湧現出的典型舉措和優秀人物,鼓勵探索和改革創新,弘揚改革正能量。
今年4月底,在天津市衛健委的指導下,天津微醫總醫院牽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建「以健康為中心」的數位化緊密型醫療衛生健康共同體,成員單位通過協議形成服務、責任、利益、管理共同體。健共體內,創新打造網際網路「四朵雲」平臺:「雲管理」平臺推進基層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著重推動基本醫療和基本公衛服務的互聯互通;「雲服務」平臺注重基層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推進家庭醫生籤約、上門入戶特需服務、「網際網路+護理」等服務落地;「雲藥房」平臺引入「網際網路+」模式強化基層藥品保障,「雲檢查」平臺完善醫療衛生資源集約配置,分階段打造區域醫療共享中心、推進「基層檢查、上級診斷」。天津市基層數字健共體以數位化平臺全面落地分級診療,創建貫穿百姓「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健康管理體系,成為「推進醫改、服務百姓健康」的創新舉措。
健共體「雲藥房」提供線上線下服務
在天津基層數字健共體推進落地的過程中,一方面,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先後制定《天津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字健共體建設指導方案》《天津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數字健共體建設實施方案》,做好政策頂層設計;另一方面,針對各區的特點,制定「一區一策」建設方案,目前和平區、南開區、西青區3個區作為首批試點區,深入推進健共體落地。
健康管理師指導居民健康飲食和運動
數據驅動、數據融合,正逐步提升天津基層服務能力和效率。目前,天津全市已有32家基層醫療機構籤約共建健共體,試點醫療機構已搭建數據管理平臺和運營平臺,初步實現基本醫療系統、基本公衛系統、家庭醫生籤約系統的數據互聯互通。
此外,在線醫保複診、「網際網路+護理」等創新服務均已在天津開展。符合三類門特病、七個「門大」科室就診條件的參保人,通過一部手機,即可享受在線複診、醫保支付、送藥到家服務;而需要居家護理的老人,也可以由子女用手機預約附近的醫護人員上門,免去奔波往返。目前,天津市共有15家基層醫院在健共體平臺開通了傷口護理、靜脈採血等15個「網際網路+護理」服務。
市民足不出戶就能複診開藥、醫保支付、藥品配送到家
「市衛生健康委正在大力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創新模式走進基層、走入社區,用數位化手段賦能基層醫療機構,為百姓提供快捷便利的醫療健康服務。」天津市衛生健康委基層衛生健康處處長郭宜鵬表示,未來將進一步規範流程、加強監管,持續推動健共體落地、提升服務質量,真正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聲明:該文章系我網轉載,旨在為讀者提供更多新聞資訊。所涉內容不構成投資、消費建議,僅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