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文化:發展變遷及其當代價值
作為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基地,蘇州市職業大學吳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在研究工作中尤為重視當下性和實用性。本版三篇論文強調吳文化對於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和反哺,從現實出發,彰顯吳文化的當代價值。
吳文化與蘇州經濟發展
孫學文
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蘇州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20世紀90年代,蘇州搶抓開放型經濟發展機遇,實現了強勢崛起。目前,蘇州的GDP、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口規模等在長三角城市群中都緊隨上海排名第二。據有關機構統計顯示,2019年蘇州GDP在全國各城市中排名第六、財政收入排名第五。與1978年相比,蘇州GDP增長了600多倍,以0.09%的國土面積,創造了全國2.1%的GDP、2.4%的稅收和7.7%的進出口總額。截至2019年底,蘇州全市累計實際使用外資1320億美元,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三;有150餘家世界500強企業在蘇州投資,共設立了400多個投資項目;蘇州的上市企業總數超過150家,其中境內上市企業120家,位居全國第五,科創板上市企業6家,位居全國第三;科技進步貢獻率連續11年保持江蘇省第一,共有高新技術企業7052家,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第五;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為58.26件,同樣位居全國第五;「國家級重大人才引進工程」人才達262人,其中創業類135人,位居全國第一;擁有全國唯一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區,2項世界物質文化遺產和6項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被聯合國世界遺產城市組織授予「世界遺產典範城市」稱號。
吳文化對蘇州經濟發展的支撐
第一,蘇州的「三大法寶」。偉大事業的實現離不開強大精神力量的牽引,精神力量在實踐活動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過去40多年波瀾壯闊的改革開放進程中,蘇州人悟出了「大發展小困難,小發展大困難,不發展最困難」的道理,蘇州大地先後誕生了以「團結拼搏、負重奮進、自加壓力、敢於爭先」為核心的「張家港精神」,以「艱苦創業、勇於創新、爭先創優」為標誌的「崑山之路」,以「借鑑、創新、圓融、共贏」為特點的「園區經驗」,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敢為天下先」「樣樣爭第一」的先鋒模範人物。人無精神不立,國無精神不強。「張家港精神」「崑山之路」和「園區經驗」並稱為蘇州「三大法寶」,是蘇州人民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偉大實踐中培育、塑造的時代精神,是蘇州的傳家寶,是推動蘇州經濟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柱和內在動力,也為底蘊深厚的吳文化增添了新的內涵和時代活力。
第二,吳文化是「三大法寶」產生的文化根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每一種精神的誕生都有其特定的文化土壤和時代背景,悠久、燦爛的吳文化是蘇州「三大法寶」孕育產生的深厚文化根基。2500多年前,吳王闔閭任用賢才,大膽重用楚國的伍子胥、齊國的孫武。伍子胥奉吳王之命,通過「相土嘗水、象天法地」建造了闔閭大城,即如今的蘇州古城區,其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格局,為國內外所罕見。至明清時期,蘇州成為全國的「工藝之都」和著名的商品集散中心,經濟、文化發展呈現雙峰並峙的局面,成為全國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2500多年來,世世代代的吳地人民積澱形成了底蘊深厚的吳文化,為吳地的繁榮發展、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蘇州獲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美譽。吳地以環太湖流域的蘇州、無錫、常州為主要區域,輻射到松江(今上海西南部)、浙江嘉興、湖州等地。吳文化是吳地人民數千年來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稱,以崇文重教、開放包容、精緻、家國情懷等為典型特徵,已滲透到蘇州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並成為蘇州經濟發展的優勢所在。
崇文重教是蘇州這座千年古城不懈傳承的精神特質。蘇州是著名的狀元之鄉,古代狀元數量居全國各城市之首。清朝共有114名狀元,出自蘇州的就有26名;蘇州還是著名的院士之鄉,蘇州籍「兩院」院士超過110位,居全國地級市之首。開放包容成為蘇州的第一氣質。作為全國第二大移民城市,蘇州實有人口超過1500萬,其中一半以上是來自五湖四海的「新蘇州人」。蘇州連續8年入選「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十大城市」,全市常住外籍人口超過2萬人,常住臺胞14萬人。精緻是蘇州的最典型特徵。蘇州人創造了獨領風騷、內涵豐富的物質文明,「蘇作」「蘇式」「蘇意」「蘇工」等成為中國歷史長廊裡閃耀的時尚標籤。蘇州園林、香山幫建築、蘇繡、緙絲、宋錦、玉雕、核雕、蘇州評彈、崑曲等成為吳文化的典型代表。精緻對蘇州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表現在蘇州人做事的精細周密、精益求精。蘇州歷史悠久,湧現出許多傑出人物,其中不乏具有家國情懷的仁人志士。北宋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範仲淹倡導「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對後世有著重要影響。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經學家、史地學家和音韻學家顧炎武恪守「博學於文,行己有恥」的行為準則,提出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主義名言,影響深遠。
吳文化為蘇州「開放再出發」提供精神動力
作為區域文化,吳文化的特質總是在與其他區域文化的比較中顯現的,也總是隨著歷史的演進而不斷嬗變。蘇州毗鄰上海,受海派文化的影響較大。上海的海派文化具有開放、創新、多元等特點,對於吳文化的傳承和創新具有重要借鑑價值。
當前,蘇州要把握「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自貿區等國家戰略倡議疊加實施的歷史機遇,主動融入國家對外開放重大布局。以上海為龍頭,全力做好長三角一體化,建設可以與上海實現協同增強效應的現代國際大都市,在做強一體化內核中實現「市域一體化、滬蘇同城化」。蘇州正在深入論證「現代國際大都市、美麗幸福新天堂」的城市發展願景,吳文化在蘇州城市發展中必將發揮重要作用。當下的蘇州,再次站到了歷史性跨越的新起點上,開放成為蘇州的第一共識,創新成為蘇州的第一動力,人才成為蘇州發展的第一資源,發展成為蘇州的第一要務。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黑天鵝」「灰犀牛」事件不時顯現,「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全球經濟面臨諸多挑戰。蘇州對美貿易佔全國八分之一、江蘇全省三分之二,受中美經貿摩擦影響比較大。與此同時,挑戰還來自國內城市間的競爭。蘇州要繼續傳承弘揚「三大法寶」,敢於爭第一,勇於創唯一,以實體經濟的規模優勢、製造業體系完備的產業鏈優勢、先行先試的開放優勢、古今輝映的人文優勢以及親商重商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繼續走在高質量發展的最前列,再次創造出讓世人刮目相看的蘇州奇蹟。
(本文系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重點建設基地吳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2018ZDJD-B018)研究成果)
(作者系蘇州市職業大學教授、吳文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