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新郭老街 訪吳地文化

2020-12-14 江蘇頻道

丹桂飄香,秋高氣爽。為進一步豐富居民的業餘生活,弘揚吳文化。10月23日,吳門橋街道四季晶華社區聯合向上公益為老服務社組織轄區40多位黨員居民前往新郭老街秋遊,開啟了一段探訪吳文化之旅。

「新郭在隋朝建造到現在,有近2000年的時間,這裡承載了吳越春秋爭霸的歷史,也流傳著範蠡西施的愛情故事,範成大、餘覺等歷史名人也在此居住過。千百年來,新郭人在此生活,形成了自己獨有的民俗文化。」伴隨著工作人員的專業講解,居民們對新郭民俗以及吳文化的特色有了新的認識。新郭位於石湖之畔,半村半郭,地理位置特殊,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它與蘇州古城有著較為相似的一些生活習俗,同時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氣。遊石湖、刺繡、釀酒、制鏡、魚市、鬥草等都是新郭最具特色的民俗。

兩個多小時的遊覽讓居民們十分興奮,不斷與老街裡人文與自然共存的景點合影留念,大家表示:「這裡讓老蘇州們回憶吳文化歷史,讓新蘇州人了解吳文化底蘊,大家要共同將吳文化傳承發揚下去。」

據悉,本次活動是社區黨組織為民服務項目「四季學院」的活動之一。社區書記繆英表示,「眾所周知,吳文化是江南文化的主體,是中華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蘇州作為吳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保護好、傳承好吳文化,是蘇州推進『文化名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形成蘇州文化特色的關鍵所在。能讓吳文化在社區得到推廣普及是社區一直努力的方向。同時也希望在傳播吳文化的同時,進一步豐富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讓居民更有歸屬感。」(陳希)

相關焦點

  • 在新郭老街打造十二坊 再現古代吳地中秋民俗文化盛會
    蘇報訊(蘇報融媒記者 管有明)9月14日至16日,由姑蘇區政府主辦,吳門橋街道、越城遺址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等單位承辦的第二屆「石湖串月」民俗文化活動將在新郭漁家村舉行。據悉,這次活動以十方串月、百家品月、萬戶賞月三個主題單元,通過新郭老街十二坊、姑蘇手作十二藝等姑蘇非遺手工藝,文化大家十二講、石湖文化十二展等市井文化展示以及石湖曲會、湖畔服飾秀和江南船拳展演等傳統文化展示,讓大家體驗一場原汁原味的古代吳地中秋民俗文化盛會,並打造宜古宜今、傳統與現代交相輝映的「石湖串月」品牌。
  • 蘇州舊有泛舟石湖賞月之俗,昨夜,「石湖串月」讓新郭老街亮了
    10月4日,第三屆「石湖串月」中秋民俗文化節在漁家村新郭老街舉行,通過「串」起線上線下、「串」起時間空間,展示沉浸式蘇式生活方式,讓市民和遊客體驗「城市裡的山水田園」。今天晚上,走進漁家村新郭老街,一場創意夜市集點亮了整條老街。
  • 【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讓市民走進千年前的繁華 吳地傳統民俗...
    剛剛過去的9月27日,是農曆八月十八,正是吳地傳統民俗「遊石湖看串月」的日子。
  • 大運河遊學項目結業儀式在蘇州新郭老街舉行
    10月2日,「運河畔的詩意生活」詩歌朗誦會暨大運河遊學項目結業儀式在蘇州姑蘇區新郭老街舉辦。現場,由姑蘇區六所學校聯合帶來的「賞遊運河,品學蘇韻」行走大運河專場演出贏得遊客的陣陣喝彩。本次活動由姑蘇區社區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姑蘇區吳門橋街道社區教育中心承辦。
  • 漁家村新郭老街開建 仿古村宅成蘇式生活懷舊區
    新郭老街示意圖  商報訊(記者 王駿)蘇州又將多一處好玩好看的風景絕佳地。昨日,位於石湖邊的漁家村文化旅遊項目首期工程新郭老街開工建設。有別於一街兩面的單一形式,新郭老街由12組體量不一的建築群組團而成。待到年底完工時,與市民見面的將是一處以粉牆黛瓦為主題,具有濃鬱村宅韻味的蘇式生活懷舊區。
  • ...古典建築有限公司(蘇州越城遺址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新郭老街...
    無錫市園林古典建築有限公司(蘇州越城遺址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新郭老街門窗項目廢標公告 中誠工程建設管理(蘇州)有限公司受無錫市園林古典建築有限公司(蘇州越城遺址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的委託,就其所需的新郭老街門窗項目進行公開招標採購,按規定程序進行了開標,現就本次採購的開標結果公布如下: 一、項目名稱及項目編號: 項目名稱:新郭老街門窗
  • 蘇州新郭老街定位為田園傳統商業老街 將動工建設
    記者昨天獲悉,市政府已於近期召開專題會議討論並原則通過漁家村項目新郭老街建築設計方案。下一步漁家村項目指揮部將根據意見優化調整後,上報市規劃局審批,並進入施工圖設計和工程招投標程序。預計春節前後,新郭老街將動工建設。  漁家村項目自4月18日奠基以來,進展順利。
  • 聽崑曲、逛老街、遊石湖!蘇州又添休閒好去處
    #蘇州地方志#【看蘇州專稿 文/查筱群】今天上午,位於石湖景區內的新郭老街正式迎客原來住在新郭漁家村後來搬離的吳阿姨,今天特意趕過來,看見老村落舊貌換新顏變了樣,她由衷感慨,城市建設真是快,家鄉越來越美了。滄浪新城吳門橋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靜介紹,第二屆石湖串月文化活動內容精彩紛呈,服飾秀、定向推展、江南船拳展演、曬書節等一系列活動,連續舉辦三天。依託石湖的真山真水,新郭老街也更有韻味。
  • 蘇州山塘街,尋勝訪古的絕佳之地,被譽為老蘇州文化的縮影
    山塘街位於江蘇省蘇州古城西北處,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水陸交通條件和獨具特色的街區風貌,曾是明清中國商貿、文化最為發達的地區之一,一度是吳鄉文化、商貿最為繁榮活躍之地。圖片來源:高品圖像山塘街,舊橋樓宇古樸雅致,商鋪店家比比為鄰,小吃糕點目不暇接,這裡逐漸成為吳文化的展示窗口和蘇式生活的體驗地,也是古城蘇州城市發展的獨特資源和文化旅遊的特色名片。
  • 塘河老街訪古
    塘河老街訪古●耕 夫(四川)久居繁華,便嚮往山野的質樸;身處鬧市,便希冀遠山的寧靜;置身當代,便總想探幽訪古。「美髯公」講完,頗自豪地強調。哦,古老的小街,竟然擁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聽完《安安送米》的傳說,謝過「美髯公」,沿街往回向碼頭緩行。斯時,陽光雖然換了一個角度,但仍然熱情地撫摸老街的青瓦簷,仍然深情地親吻老街的木牆板,仍然執著地雕刻老街的雕梁畫柱……原來,老街的古風古韻就是如此這般日復一日地經陽光之手精心雕琢而成。
  • 國慶上海周邊遊,可以去這座吳文化發祥地逛逛
    近日,在2020「蘇韻鄉情」鄉村休閒旅遊農業(蘇州)專場推介活動暨崑山巴城蟹文化旅遊節上,常熟市四季湖光水色蘆蕩體驗三日遊入選蘇州市10條鄉村休閒旅遊農業精品線路,不妨看看常州有哪些好玩的。常熟古稱琴川,素有「人文昌盛之邦,文物著於江南」之譽,地處江南水鄉,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
  • 鹽烤吳郭魚,去腥很重要
    而我對於吳郭魚作法採用鹽烤方式,這樣一來可以吃到魚本身肉質的鮮美且完全沒有腥味,重點是做這道鹽烤吳郭魚做法非常非常簡單。真的很贊。5.時間完成後,端入盤中6.利用夾子從吳郭魚尾巴,將鱗片慢慢地撥開兩邊,就可以完成這道鹽烤吳郭魚了。夠簡單吧。鹽烤吳郭魚最重要的就是鱗片不能刮掉,主要功能就是在進行烘烤時,成一層保護膜,這樣才能完成吃到魚本身的原味。
  • 吳地「白紵舞」的嬗變
    《宋書·樂志》曰:「白紵舞,按舞辭有巾袍之言,紵本吳地所出,宜是吳舞也。」「白紵舞」出自吳地民間,具體何時產生的,學界暫無定論。有學者認為早在春秋時期吳地西施便表演過「白紵舞」,認為西施所浣之紗便是「白紵」。文獻對「白紵舞」的最早記載則是在曹魏時期,《初學記》卷十五引曰:「白紵歌(起於吳,孫皓時作)。」
  • 「豆鼓蒸吳郭魚」,教你在家也能做出的極致美味!
    「豆鼓蒸吳郭魚」,教你在家也能做出的極致美味!哈 ~以下就來介紹這道「豆鼓蒸吳郭魚」的做法,要好好學哦需要用到的食材有:1.鹹水吳郭魚x1(一般的淡水吳郭魚也可,只因我們家比較喜歡吃鹹水的,較沒有一股土味)2.青蔥3 .豆鼓1湯匙4 .紅辣椒5.魚露
  • 尋·景 | 國慶上海周邊遊,可以去這座吳文化發祥地逛逛
    近日,在2020「蘇韻鄉情」鄉村休閒旅遊農業(蘇州)專場推介活動暨崑山巴城蟹文化旅遊節上,常熟市四季湖光水色蘆蕩體驗三日遊入選蘇州市10條鄉村休閒旅遊農業精品線路,不妨看看常熟有哪些好玩的。常熟古稱琴川,素有「人文昌盛之邦,文物著於江南」之譽,地處江南水鄉,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
  • 尋·景|國慶上海周邊遊,可以去這座吳文化發祥地逛逛
    近日,在2020「蘇韻鄉情」鄉村休閒旅遊農業(蘇州)專場推介活動暨崑山巴城蟹文化旅遊節上,常熟市四季湖光水色蘆蕩體驗三日遊入選蘇州市10條鄉村休閒旅遊農業精品線路,不妨看看常熟有哪些好玩的。常熟古稱琴川,素有「人文昌盛之邦,文物著於江南」之譽,地處江南水鄉,是吳文化發祥地之一。
  • 《乘風破浪》之後,又有大片瞄上常熟吳市老街,導演們圖啥?
    這兩天,又有導演把鏡頭對準了常熟市碧溪街道吳市老街!!
  • U遊臺灣 博物館與老街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關於臺灣,你若不親身觸碰那些老街、舊巷子和古早味的話,亦無法體會到她生命中最具韻味的一面,而那也正是滋養臺灣所有文化新生力量的源泉。這樣的風景,自己尋覓只能品味三分,如果有一位精通臺灣社會與文化的儒雅學者能用幽默風趣的方式來為你展演這其中的點滴,想必會收穫十分的驚喜。
  • 被遺忘的老街——邕州老街
    邕州老街位於南寧市白沙大橋下的榮和新城後面。是臨江而建仿明清建築風格的商鋪,全長1.8公裡。走在街上,老街依然古樸,其古色古香的模樣,飛簷挑角、梁枋交錯、鱗次櫛比,具有濃濃的文化韻味。街上有近300多家仿明清建築風格的商業店鋪,商品以奇石、字畫、民族禮品、古玩、花卉盆景、根雕、家具、手工藝品等收藏類為主,其中,奇石商鋪有上百家。
  • 被遺忘的老街——邕州老街
    邕州老街位於南寧市白沙大橋下的榮和新城後面。是臨江而建仿明清建築風格的商鋪,全長1.8公裡。走在街上,老街依然古樸,其古色古香的模樣,飛簷挑角、梁枋交錯、鱗次櫛比,具有濃濃的文化韻味。2007年正式開街,它本是南寧市打造的一條文化特色街道,南寧市首屆文化廟會和東南亞國際旅遊美食節都曾在這裡舉辦,熱鬧景象可見一斑。然而從2012年開始,這裡就逐漸淡落了,現在我們走在邕州街上,感覺很是冷清,80%的店面的關門的。也有那麼一兩家開門營業,但是大概是真的沒什麼客人。要想了解一座城市,先從了解這座城市的一條老街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