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夠的寶寶,和沒爬夠的寶寶有啥區別?9個月後,兩者差距很明顯

2020-12-21 兩口育兒

新生兒需要在襁褓裡待上一段時間,在此期間,他基本上屬於睡了吃吃了睡的狀態。不過等他再長大一點,到了滿月的時候就躺不住了。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是在床上翻身,後來慢慢發展成滿床爬。

慢慢的,一張小小的床已經不能滿足寶寶的雄心壯志了。於是他們從床上轉戰到了底下,誓要徵服星辰大海。於是,總能出現寶寶滿地爬,媽媽在屁股後頭追的情況。

小茹的寶寶就是這樣,為了方便他爬,小茹還在房間裡給他鋪上了軟墊子。不過現在房間都滿足不了他了,一個沒看住,他就手腳並用悄默聲地爬到了門口,回回都把小茹給嚇得心驚肉跳。

因為小茹的房間在二樓,寶寶爬出房門就是樓梯,這要是摔下去了,後果不堪設想。

於是小茹乾脆每天抱著寶寶,或者把他放到床上,刻意不讓他爬,但某次她帶著孩子回娘家的時候,卻發現寶寶在車上吐的一塌糊塗。

去醫院檢查,醫生便問:「你兒子平時很少爬吧。」

小茹覺得奇怪:「暈車跟爬有什麼關係?」

醫生才解釋道:「因為你家孩子很少爬,導致平衡功能不好,所以才容易暈車。」

小茹這才恍然大悟,後悔不已。

寶寶的發展每個階段表現出來的都不一樣,幾乎每個寶寶都要經歷爬這一階段。

這可不是因為他們貪玩,而是寶寶的本能,因為這樣做好處多多,所以寶寶們才會那麼熱衷於爬行這項運動。

寶寶多爬爬底有什麼好處呢?

促進平衡力的發展

爬行這個動作看上去很簡單,實際上精化到腦海裡的區域可一點兒都不簡單。

寶寶爬行需要四肢運動,這意味著寶寶的左腦和右腦都要發出相對的指令,在這個過程中,寶寶要看、聽、感覺。哪個環節出了差錯,可能都會趴在地上無法繼續爬。

也正因為如此,寶寶經常爬行無異於鍛鍊了這幾個區域的功能,促進了內耳前庭的發育,增強平衡力的發展。

鍛鍊肌肉和骨骼的發育

爬行的首要前提,就是寶寶的四肢需要撐起整個身體的重量。而且在這個過程中,四肢前後交替,寶寶還要抬著頭探路,這些細微的動作實際上都是在鍛鍊他的肌肉和骨骼發育。

探索世界

寶寶的爬行區域只會越來越大,這就相當於遊戲裡的地圖,寶寶就是玩家。玩家不可能總是呆在同一塊區域,而會主動探索其他地方,點亮其他地圖,寶寶也是一樣的。

當他對這塊區域已經探索的差不多,相當熟悉的時候,他就會渴望去其他陌生的區域探索。

在整個爬行的過程中,他會收錄在這個區域的觸覺,用眼睛看到此區域的擺設和物品,並存儲在記憶當中。所以當他爬的多了,就會知道這一塊大概是什麼地方了。

綜上所述,爬行是人類寶寶必經的一項進程,家長非但不應該阻止,還應該多鼓勵。不過父母要注意給寶寶創造一個相對安全的爬行區域,不要讓他受傷。

相關焦點

  • 寶寶「先爬後走」和「直接走路」有啥區別?媽媽要做到心中有數
    媽媽很自豪 小雅的寶寶2歲了,小雅經常帶著他在小區裡玩耍。 這一天天氣很好,寶寶們聚在一起玩玩具,媽媽們聚在一起聊天。 有個媽媽說:「我家寶寶會爬了,學會爬就離走不遠了……」 小雅略感自豪地說:「我家寶寶還沒爬就先會走路了!」
  • 寶寶不會爬?4個月是學爬關鍵期
    寶 寶8個多月了,就沒有想爬的意思,趴著就不願意動,要是把她肚子抬起來或者動她的胳膊腿她就叫喚哭得不行,早教老師說10個月就得學會爬才好,對智力發育 身體協調啥的都有好處,可看著她那樣哭真捨不得啊,不知會不會給她留下心理陰影,寶寶本來膽子就挺小,怎麼辦?!PS:我小時候就沒爬直接走的,後來上學 就肢體運動就不那麼好,特別是不會前滾翻後滾翻,最怕上體育課。
  • 寶寶爬夠500小時了嗎?爬行不足會導致感統失調,寶寶爬行別忽視
    美國教育專家杜曼博士說:嬰兒的長遠目標是每天手膝爬360米以上!我們不僅要讓寶寶多爬,還要讓寶寶爬夠500個小時,如果能爬夠800小時就更好了!一般來說6個月左右的寶寶開始匍匐爬行,然後會進入手膝爬行階段,直到學會走路,爬行將持續7-8個月左右的時間。那麼爬行究竟給寶寶帶來哪些好處呢?
  • 「先爬後走」的寶寶,和「不爬就走」的娃,很多在這5點區別明顯
    有些寶媽就非常關心: 先會爬後會走的寶寶和不爬就會走的寶寶有什麼區別呢? 在這5個方面,二者有區別 身體協調性不一樣。 最直觀的,會爬行的孩子感覺功能更協調。
  • 「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的孩子有什麼區別?李玫瑾:差距很大
    有些父母急於求成,總是打破孩子成長的規律,還沒學會爬就想先學會走,這樣三步並作兩步,不僅孩子辛苦,父母也是操碎了心。沒有誰是可以一步登天的,十分受大眾歡迎的「育兒專家」李玫瑾教授就曾說過:「不爬就走」和「先爬後走」看似沒區別,實際上差距很大。那麼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 【乾貨指導】如何幫助寶寶推爬?
    作者:寶寶知道 我想平平淡淡就好爬的好處和趴一樣,現在也是越來越多地被大家認識了。但還是會有一些寶媽們會重視走卻忽視了爬,所以一開頭就和大家聊聊爬的作用。很多媽媽在訓練寶寶爬的時候,訓練得非常辛苦,是我們父母和她自己都覺得很沮喪,一直沒有進步的那種,所以漸漸的雙方就會漸漸失去信心。但是爬對寶寶來說太重要!爸爸媽媽們不能放棄喔,下面給大家說說推爬訓練,希望可以幫助大家。
  • 李玫瑾直言:「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的娃,長大後的差距很大
    孩子成長有一定的規律,如果在這過程道中,家長打破這個規律,孩子將來會和其他孩子有很大的區別,家長也會跟著擔心起來。在寶寶學會走路之前,要先讓寶寶學會爬行,有一些家長沒有讓孩子經歷爬行這個階段,就直接讓孩子學走路了,可能他們認為這樣也沒問題,反正到最後,目的都是要孩子學會走路的。
  • 寶寶幾個月可以練習爬,寶寶爬行可以判斷發育遲緩,建議寶媽收藏
    果果已經9個月了,隔壁的比她小半個月的妹妹現在已經能站起來了,可果果還不會爬。前幾天,果果奶奶過來看孩子,對於孩子還不會爬有些著急。一直在說隔壁的妹妹長的壯實,對果果話裡話外都透著嫌棄。果果媽媽本來沒覺得什麼,但婆婆這麼一說,她也有些著急。
  • 先爬再坐,爬夠自然走?我用兒子300h的爬行經驗告訴你:沒毛病
    墨仔10個月的時候,有一次我帶他在小區的水泥地上練習爬行,碰到一個老奶奶,她對墨仔的爬行給予了高度的讚揚,然後感嘆到自己的孫子當時沒有經歷爬行,直接學習走路,現在幼兒園裡練習正步走,他總是同手同腳,左右不協調,老奶奶說:孩子就是要多爬,真好啊,你看你家寶寶爬的多快。
  • 為什麼先爬後走的寶寶更聰明?
    有些家長認為,會不會爬不重要,甚至認為先學會走路說明寶寶更健康,雖然孩子跳過爬而直接走,其動作發展和智力發育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寶寶經過爬行,會對未來的平衡感以及手眼腳協調能力、粗細動作發展等都大有好處。孩子不會爬家長的責任重大。
  • 這個月齡的寶寶還不會爬,正常嗎?
    當媽後,最關注的就是寶寶的生長發育了。我家寶寶 7 個月了,總是愛往後爬,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我家寶寶 10 個月才會爬,正常嗎?7~9 個月,看著別人家的寶寶能爬得很利索,甚至會站會走,自家寶寶總是慢了半拍,不禁擔心,我家寶寶正常嗎?
  • 老話說「七滾八爬周會走」,會爬的寶寶有6種潛能,別錯過爬爬期
    前幾個月,認識十年的閨蜜生完二胎,現在寶寶8個月大了,最近總是問我「八個月大了,孩子還不會爬,用不用去看醫生?」,「孩子還不會爬,是不是智力有問題?」,「別人家的孩子早爬了,我家的孩子還不會,怎麼辦呢?」「後來孩子不爬就會走了」。剛開始我只是安慰她說「沒事兒的,過段時間寶寶就會爬了。」
  • 7-9個月寶寶特別喜歡的爬行
    >7-9個月寶寶特別喜歡的爬行2009-10-25 19:34:57出處:PCbaby作者:佚名爸爸在身後用手推著嬰兒的雙腳掌,使其藉助爸爸的力量向前移動身體,接觸到玩具,以後逐漸減少幫助,訓練嬰兒自己爬。開始爬行時嬰兒可能很費力,腹部離不開床面,大人可用一條毛巾放在他的腹部,然後提起腹部讓他練習手膝爬行,漸漸地他會上下肢協調起來,可以用雙手及雙膝協調靈活地向前爬行。注意飲食後不宜立即練習,每次練習時間不宜過長,為10分鐘左右。
  • 孩子先爬後走和不爬就走,長大後有什麼區別?這4點很明顯
    但是,事實上真的會如此嗎,其實不一定是,不爬就走的孩子,和先爬後走的孩子,小時候還看不出差異,但是長大後差距還是會比較顯著的,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下吧。正文那麼這兩種孩子,最大的差異是在哪裡呢?科學表明,主要有如下幾點。1.
  • 寶寶學坐、爬、站、走的要點,寶爸寶媽快收藏!
    寶寶行動首部曲——坐學坐年齡:5~8個月寶寶從翻身轉為坐姿一般6個月大的寶寶會坐了,在經歷了前撐、側撐、後撐,以及坐直了以後能轉身等各個階段後,大概在8個月左右,寶寶就能換個角度看世界。而且寶寶坐著時視野又不同於躺或者趴的階段。對寶寶來說,能坐是一件很棒的事情。8、9個月:隨著月齡的增加,肌肉越來越有力,身體控制有很大的進步,寶寶坐姿也越來越穩定。通常到了8、9個月大時,就無需大人扶著或藉助椅背,可以獨立坐得不錯。
  • 都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十二走,你不引導,指望寶寶自己表演嗎?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前段時間寶籃諮詢門診來了一位十個月還不會爬的小朋友,媽媽自述「帶寶寶做了各種檢查,都沒檢查出問題,可是看著鄰居小朋友八九個月都爬的很好了,自家寶寶十個月了還不會爬,就很擔心。」小寶寶非常活潑,在診室和我們的醫護人員互動也很好,給寶寶做了各方面的發育評估,寶寶發育的都不錯,可是為什麼還不會爬呢?
  • 孩子會爬和不會爬,有啥區別?父母該如何訓練孩子的爬行能力?
    案例我們隔壁的李女士她家的寶寶已經11個月了,小傢伙不但長得很可愛,而且還很聰明,還有一點讓李女士特別驕傲,那就是寶寶不會爬就已經學會了走路,所以李女士逢人就誇自己家寶寶超前。但是,越過了爬的這個技能,直接讓寶寶走路真的就是一種超前的發育嗎?其實不然,要知道從寶寶生下來以後,所有的行為和舉動以及發育的階段都是循序漸進的,也是有規律的。寶寶從翻身到坐下再到爬之後才是走路,每一個發育階段都非常重要,對寶寶的智力發育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寶寶越早走路智商越高?這份大運動發育時間表,新手爸媽請查收
    走路早的寶寶不到一歲便能站立、行走,而晚的寶寶或於14~16個月才能夠獨立行走,這種差距或與孩子的自身發育情況有關。 執筆:輯香 定稿:楠楠 說到寶寶的坐、爬、站、走等大運動,想必不少媽媽就要開始焦慮了,明明寶寶們出生時身高和體重都相差無幾,怎麼長著長著就差距這麼大呢?
  • 這幾個月是寶寶練習爬行的關鍵期,怎樣訓練寶寶爬行?
    俗話說寶寶「三翻六坐八爬爬」,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7-9個月的寶寶已開始發展丟、扔物品等大肢體動作的能力,寶寶也開始熱衷於爬行,媽媽們應儘量抓緊這段時間教寶寶學爬一般而言,寶寶在8個月左右時就可學會自然地爬行,在學習爬行的初期幾乎都是採用手腳並用的爬行方式,之後會用胳膊肘往前匐前進,而且腹部貼在地面,爬行速度十分緩慢,在
  • 孩子1歲還不會爬?創造這三個條件,寶寶「爬行」問題輕鬆解決
    執筆:長安編輯:長安定稿:歐陽比文老一輩人總是說「三翻六坐八爬爬」,其實並不是沒有道理的,大多數的寶寶在7-9個月的時候就開始有爬行的意識。爬行訓練有助於寶寶的大腦發育據相關統計表明,如果孩子在嬰兒時期沒有進行爬行訓練,那很大程度上在長大後會出現閱讀困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