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的開始,伴隨著疫情的到來,各行各業面臨很多衝擊,很多人都覺得生活好"難",充滿了各種煩惱和壓力,想過得快樂很不容易。這段時間,我聽到的最多的話就是"現在的世道真的很不景氣啊!"
大人也會嘮叨賺錢難,生活更難,因為沒有錢而不幸福,錢不夠不能吃豪華一點的餐廳,不能買各種喜歡的奢侈品……因為這些而覺得不幸福,於是挖空心思去追尋所謂的"幸福"。在我看來,這種想法將大家牢牢拴住了,真正的幸福掌握在自己的手裡。
其實改變的不是世道,真正改變的是人自己,就算沒錢,只要心境樂觀,也能活得舒坦,這讓我最近看完的一部電影《佐賀的超級阿嬤》。
本片根據日本作家島田洋七的同名小說改編,男孩昭廣出生在二戰後的廣島。父親因為輻射汙染死亡,而母親因為經濟能力不佳,在不得已之下將德永送到南方佐賀的外婆家寄養。他跟隨年近60的奶奶生活,在那裡沒有豪華的生活,連吃飯都要靠河裡飄來的剩菜,外婆稱那條河為"超級市場"。
生活雖然清貧,奶奶卻擁有無限多的創意讓生活維持下去。奶奶一直保持著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這深深影響著昭廣。
這段經歷帶給他的品格的磨練和奶奶的愛,成為了他一生無盡的財富。
我可以窮得開朗
有一次,昭廣發現外婆走路總是弄出"嘎啦嘎啦"的聲音。他好奇地問,外婆笑著說:"光是走路什麼事也不做,多可惜,綁著磁鐵走,你看,可以賺到一點外快呢。"昭廣簡直驚呆了,心想:原來這是外婆賺外快的方式。
但是,這樣的一個行為並不是最讓昭廣吃驚的。最讓他吃驚的是外婆有一個攔截漂流物的法寶——木棒。這根木棒被橫放在河流的中間,攔下從上流漂下來的東西。若是木片和樹枝,便是外婆的柴火;若是那些賣相不好的瓜果蔬菜,則是外婆的食物。這些食物通過外婆的烹飪變得很美味,一來省了不少錢,二來保持了河水的乾淨。當木棒什麼也沒有攔住的時候,外婆總會幽默地說上一句:"今天超市休息嗎?"
可是,儘管外婆如此能幹,和外婆生活在一起的昭廣也只能以樹果為零食,把熱水袋當作茶杯,自己做玩具,跑步是唯一的運動。
有一天,昭廣心血來潮地對外婆說:"阿嬤,雖然我們家現在窮,以後有錢就好了。"
聽到昭廣的話,外婆這樣說道:"什麼話?窮有兩種:窮得消沉和窮得開朗。
我們家是窮得開朗。而且啊,我們跟由富變窮的人不一樣,你不用擔心,要有自信。因為我們家的祖先可世世代代都是窮人。
做有錢人很辛苦,要吃好東西,要去旅行,忙死了。而且,穿著好衣服走在路上,還要擔心摔一跤。光從這一點來看,窮人習慣穿著髒衣服,淋了雨,坐在地上,摔跤也無所謂。"
生活中有很多人會因為窮而去抱怨,整天垂頭喪氣。但是樂觀的佐賀阿嬤沒有一絲絲的抱怨,而是和貧窮的狀態友好相處。她對昭廣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雖然我們窮,但一定要對人微笑。
有一種東西,比我們的面貌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表情;還有另外一種東西,比表情更像我們,那便是我們的微笑。沒有人會對一個微笑的人報以冷漠,就算是討厭你的人,也會因為你善意的微笑,對你討厭不起來。
人到死都要懷有夢想
佐賀阿嬤的一生可謂是過得非常辛苦。但儘管生活如此不如意,她始終懷揣著夢想,她說:"到死以前都要有夢想!沒實現也沒關係,畢竟只是夢想嘛。"
人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不是實現夢想而是無論在人生的哪個階段處於何種境地都要心中有夢。
王寶強出生於農村, 6歲開始習武,在河南嵩山少林寺做俗家弟子。在少林寺的六年中,他只在過年的時候回過家。20歲的時候他開始了自己的北漂生活,在各個劇組做群眾演員。因為個子比較矮,有的時候都沒有片子可以拍,就算有的劇組肯用他,別的群眾演員都是20塊,而他的片酬卻是15塊。但是,他卻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電影夢想,哪怕再苦再累都堅持著。
正如《佐賀的超級阿嬤》中,外婆說過的那句話:如果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不論是什麼結果,都不算失敗。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他憑藉電影《盲井》獲得了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演員獎。
人的一生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不如意的事情十之八九。失敗也是難免的,但只要朝著夢想一路前進就不算失敗,而且遲早會收穫自己的成功。
人生就是總和力
昭廣的體育很好,但其他成績卻很差,當她憂心忡忡拿著成績單給外婆看的時候,以為外婆會生氣,沒想到外婆竟一臉意外地看著他說:"不要緊,不要緊,這些加起來就有五分了。"
"啊?成績也可以加起來嗎?"昭廣驚訝地問。
外婆斷然回答:"人生就是總和力。"
人生就是總和力,這在年幼的昭廣聽來可能並不理解其中的含義。但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他越來越懂得:這大概就意味著,並非只有讀書才是一切。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了不起的人,有人用頭腦,也有人用勞力,社會就是靠總和力才成為社會的。
昭廣雖然不會讀書,但是有很棒的體質,外婆清楚他並不是讀書的料,人各有所長,並不能用單一的標準來衡量,這讓昭廣由原來的自卑變得越來越自信。
俞敏洪曾在印度遇到了一位計程車司機羅摩。
這位在20歲被指控謀殺的羅摩對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於是,他在監獄中完成了學業。
他說:"生活中,很多事情會砸到你頭上來,反過來,你也可以有力地回擊,決定事情的發展方向。你遭遇的每個狀況都是一道選擇題,你可以選擇自己如何應對,如何不讓別人影響你的情緒。不管怎樣,你的選擇決定了你今後的生活方式。如今我出獄了,依然過著美好的生活,組建了美滿的家庭。"
俞敏洪聽完也發出了關於選擇的感慨:人生這場戲的最終結局,其實就是一個個選擇疊加起來的總和。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出廠設置,而且都不太一樣,選擇的路也是千差萬別。也許每個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但一時的不如意並不會關乎你的整個人生。
因為決定人一生的不是一件事,而是你所有事情加減乘除的總和。所以,要時刻對自己以及未來充滿希望。承認人的差異性,並坦然接受差異帶來的特點,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結語:
人生,與其不斷追求而無法滿足,不如先沉澱自己,看清內心深處真正的需求。只要願意打開封閉的心,去體會、去擁抱眼前的幸福,就會比別人活得更富足,更開心。
特別是疫情這段特殊的時間,很多人會說世道"不景氣",但是和昭廣的外婆生活的時代比起來,大家擁有的很多,過得很寬裕。
與此同時,我們人活著,重要的不是物質,而是內心的感覺,那樣"窮的開朗"的外婆,不是不是認輸,而是真的很幸福。
島田洋七回憶道:那一段日子雖然沒錢,卻天天充滿創意、發現和歡樂,我也因此學會了活得快樂的竅門。
大多數人甚至連小孩都會覺得"活得快樂"很困難,但外婆知道怎麼做就能活得快樂,她帶著笑容結束了九十一年的人生。
多多汲取外婆的生活智慧,我們都可以擁有快樂的人生,只要樂觀看待一切,津津有味地享受眼前的一切,每天笑著生活總會有驚喜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