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20世紀90年代被稱為「 失去的十年 」。進入21世紀後,日本經濟不僅不見起色,甚至出現了通貨緊縮、經濟衰退的嚴峻局面。由於經濟不景氣和僱傭制度的改變,日本私營部門就業人數不斷減少,失業率逐年上升,同時自殺率居高不下。
島田洋七想用「明治年間出生,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失去很多東西,依舊樂觀生活的阿嬤」的故事,鼓勵經濟危機中的人,於2001年寫下了這本書 ——《佐賀的超級阿嬤》。
處於當代精神和物質生活都極其豐富的年代裡,都市青年有著超常於以往的焦慮和壓力感。也有著對幸福的執著追求,並且我要努力過自己想要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必勝信念。
在走的越來越快的腳步中,我們可以試著回過頭停一下腳步。看一眼天地方寸間的歡喜也未嘗不可。但是從書中你會明白一個道理:改變的不是世道,真正改變的,是人自己。下面我將會通過對這本書的閱讀體悟陳述一二。
這本書是由日本喜劇界泰鬥,作家島田洋七於2001年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在日本的銷量超過了700萬冊,持續三年位居日本各大暢銷書排行前列。
故事講述了在8歲那年,小主人公德永昭廣離開家鄉廣島,來到佐賀的鄉下阿嫲家求學生活的故事。這裡沒有玩具,沒有朋友,甚至連送他來的姨媽也轉身離開,迎接昭廣的只有低矮破舊的房屋,以及獨立撫養了七個兒女的超級阿嬤。剛來阿嬤家的昭廣無法適應這裡的寒酸生活,但隨著時光的流逝,昭廣漸漸體味到了與阿嬤在一起生活所得到的幸福。
當時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剛剛結束的時候,戰後的日本一片瓦礫,人們的生活極度貧困。但是阿嫲卻用極其樂觀的精神態度,驅散了物質生活貧乏帶來的困擾。帶著外孫堅強地活著、勇敢地活著、樂觀的活著。讓生活中處處能察覺到哲學和創意的存在。
窮人分為兩種:一種是窮的消沉、一種是窮的開朗。
阿嫲在44歲的時候,自己的丈夫去世。獨自靠清潔工的工作,每天凌晨四點半起床。養活了自己七八個子女。在晚年的時候又帶著外孫一起生活,但是在貧窮的生活中又能處處看得見阿嫲的智慧、豁達、樂觀。
比如 阿嬤走路時會在腰間系上一根繩子,繩子上拖著磁鐵,把地上的金屬廢品都吸附過來,阿嬤常常跟德永昭廣說「如果只是呆呆地走路,不是很可惜嗎」;阿嬤還在小河上橫了一根竹竿,把沿河而下的木棒和樹葉都攔住,保持河道清潔也有免費的燒火燃料,有時候別人祭奠死人的小船上載滿各式祭品,阿嬤把祭品取下而把小船放回,理由是「這些水果飄到大海去會汙染大海,也會讓魚兒很頭疼,但是船上載著死人的靈魂,不好好放回河裡不行」。阿嫲還說:咱們家的小河是個免費送貨上門的菜市場。偶爾樹幹沒有攔到蔬菜,阿嫲會大笑著說:今天超市沒有開門呀!
阿嬤給昭廣的教育,就是要做一個窮得開朗的人,所以不用擔心貧窮,要有自信。因為,沒有人會對在艱苦境遇中還能笑著努力的人惡語相向。《佐賀的超級阿嬤》通過阿嬤在困苦的生活中依舊堅強樂觀的故事,傳達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人在面對困難時要更加努力的生活態度。
最好的體貼是別人察覺不到的
書中講了幾個小故事,昭廣摔傷眼睛。三天才去醫院包紮,醫生說再晚來眼睛就會失明了。到最後需要付錢的時候,昭廣說回家取錢再來取藥。但是醫生不僅給免去了治療眼睛的費用,還說這麼晚了。回去你要坐公車,而且給了昭廣回家的車費。
昭廣的阿嫲聽到之後,就拿著錢去給醫生送去。說人不能小氣,也不可以無償接受別人的恩惠。阿嫲身上有著家族帶來的高雅的氣質,也有著對生活真諦的理解方式。生活雖然艱苦,但身上沒有一點被貧困打倒的陰影在,永遠都是樂觀,積極,善良並且要強。
雖說最後醫生好像也沒要錢,但是在眾人心目中對阿嫲的評價是高尚的。是個了不起的女人。
日常的蔬菜來自小河樹幹的截留,但是有一樣食物阿嫲會經常購買。就是豆腐,昭廣拿著5元錢去找買豆腐的爺爺買半價豆腐。
有一天發現,沒有了破損的豆腐可買。正在昭廣失望的離開的時候。豆腐爺爺忽然喊他回來,事實是豆腐爺爺用手戳了一個洞。昭廣才發現,原來這些年吃的半價豆腐都是這樣得來的。
每年的運動會,都是昭廣最討厭的時候。因為要自帶午餐,而自己能帶的只有梅子幹和甜姜。每到中午大家一起吃飯的時候,昭廣總是一個人偷偷的藏起來吃便當。可是每當這個時候,昭廣的班主任總會帶來自己的便當說自己肚子疼,想和昭廣換便當吃可不可以。一連五六年的運動會都是這樣的。告訴阿嫲之後才知道,原來真正的體貼是讓人察覺不到的。
雖然鄉下的日子簡單而貧乏,但是在跟阿嫲生活的八年時間裡。昭廣學會了理解、愛護、珍重、不僅有被愛,也學到了如何去愛別人。
看到同學不能參加畢業旅行就呼籲大家,打工賺錢給同學湊學費。看到了阿嫲的眼睛壞了,就自己偷偷去打零工賺錢給阿嫲換新眼鏡。知道了媽媽掙錢不容易,就偷偷的少吃一碗飯。學會了理解,學會了愛,學會了彼此尊重和成長。學會了面對困境時,依然可以對著星星哈哈大笑。
人生就是總和力
當昭廣沒有考到全5分的時候,阿嫲說:1分2分的,加在一起,就有5分啦!阿嫲還說:成績單上只要不是0就好了。別太用功!太用功會變成書呆子!阿嫲用著那些最簡單樸實的話語,在幼小的昭廣心中留下了許多希望的色彩。
像書中的一些對話:
「阿嬤,我英語都不會。」「那你就在答案紙上寫『我是日本人』。」「漢字也不太會……」「就寫『我可以靠平假名和片假名活下去』。」「我也討厭歷史。」「歷史也不會?那就寫『我不拘泥於過去』。」
在人的一生中,該如何面對自己面對的困境。我在阿嫲的身上似乎讀懂了余光中先生寫過的一句話:高尚的情趣會支撐你的一生,使你在最嚴酷的冬天,也不會忘記玫瑰的餘香。「阿嫲用著無比樂觀的心態,給出了昭廣另一種人生解答,比如」冬天火車不開,春假司機有事。「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曾經也說過:「決定我們自身的不是過去的經歷,而是我們自己賦予經歷的意義。「
阿嫲說
「我們當開朗的窮人不是很好嗎?昭廣,現在要好好享受貧窮,等你變成有錢人以後可就辛苦了,要吃好的,還要去旅行,忙死了,而且穿好的衣服出門,還要小心不要摔倒才好。看吧,窮人真好。」
外婆用這樣的語言告訴昭廣,窮是不可怕的,要笑對貧窮。
最後
昭廣的阿嫲一生勤勞勇敢,自信樂觀。這個達觀的處世態度給於世人非常多的借鑑意義。阿嫲讓我們明白,貧窮不是什麼丟人的事情,不努力生活才是丟人。而人一定要有的信念是即使生如螻蟻般卑微,活也要似夏花般絢爛。
同時我們也看到,雖然在那麼艱難的生活環境下,但是孩子們的生活卻很豐富多彩,他們可以自己做一些娛樂玩具。這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在物質和精神不如當下如此豐富的年代,那個時候連微笑都是那麼純天然自然。
另外也有一點發現,雖然在當年那個環境下面。但是無論多麼貧窮的孩子還是可以接受教育的,說明日本的公立教育這方面做的還好。沒有因為國家經濟疲乏,而縮減教育基金。這點值得人敬佩。
作為一個社會體上的一個人的存在,我們人的一生中註定要經歷很多事情,無論貧窮或者富有。最重要的是我們如何衡量和努力使自己成為那個有價值的自己,能夠努力過好每一天的日子。
所有的成功與否都是日積月累在每一天的每一個小環節中,願所有的男孩女孩都能快樂幸福。只要你一直向前一步步走,帶著向上的態度,我相信所有美好都會如期而至。
超級推薦你看這本書哦,喜歡的可以點開下面的連結直接購買哈
作者簡介:90後文科女,喜歡讀書寫作。讓愛好成為一種習慣,就像我每天寫2000字紙質版日記已有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