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報「低價旅遊團」不是大媽們的錯
同遊不同價,而且差距是天價。最近,有媒體報導8月份臺灣8日遊的旅行社報價,從2000多元到11000多元不等,行程上都寫著含臺北、高雄、花蓮、臺東等經典景點。據業內人士解讀,行程中是否包含購物店就是區別之一。低價團全程有多達8個購物店,每個購物店約用時2個小時,粗略算來要用2個白天。全程8天,還剩6天,往返飛機佔2天,還剩4天……
2013年7月,曾有安徽遊客給海南省省長寫信,反映其在海南旅遊期間,導遊存在擅自減少服務項目、增加行程外消費項目等問題。業內人士指出,該遊客所交的1650元團費,除去合肥往返海口的機票,已所剩無幾,低價旅遊團若想贏利,只能出此下策。
有網友調侃,出現這麼多的「低價旅遊團」,是被大媽們給「慣出來」的,「精明」的大媽們正是這類旅遊的主要客源。實際上,「低價旅遊團」的產生並不是大媽們的錯。有的旅行社就看準了大媽們節儉的特點,打著「低價旅遊」的旗號專門忽悠她們。大媽們就是這類旅遊團實實在在的受害者。
大媽們被忽悠,折射出旅遊行業的亂象。這類團的導遊們基本上沒有和旅行社籤訂勞動合同,帶團也是零工資。羊毛出在羊身上,領隊和導遊的收入,只能靠從遊客進店購物的提成中獲得,如果這還不夠,導遊還會臨時增加高價的景點。一旦遊客消費不足,一些導遊免不了與遊客發生衝突。
據統計,2000年,我國旅行社數量不到9000家;2008年,旅行社數量增加到20691家;2013年,則有有26054家。旅行社的數量太多,就會引發相互間的非合作博弈,也就是囚徒困境,直接導致相互之間低價競爭。
「一分價錢一分貨」,道理人人都懂,可是放任旅行社拿著「低價旅遊團」繼續忽悠,除了大媽們,未來還會有其他人上當。僅靠處理幾個涉事的導遊和旅行社,旅遊業亂象還會「前罵後繼」不斷重演。除了政府監管之外,行業協會的規範更及時、更有效率。對此,亟待行業協會對旅遊業惡性的價格競爭達成共識進行治理,使旅行社達成良好的競爭規則,減少無序的價格戰。
此外,旅行社除了節省成本外,也要在產品的增量上做文章。上車睡覺下車旅遊這種「純玩」的模式,有很大需求。旅行社可以在明確價格的基礎上,給遊客們提供一種「純玩」的旅遊體驗。一些旅遊網站推出的「純玩」旅遊團,就很受歡迎。
如果導遊不再需要通過回扣來生存,遊客們也不必為不購物而有「負罪感」,此時,旅遊才不至異化。應該讓旅遊回歸到休閒方式,而不是導遊與遊客「鬥智鬥勇」的場所。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