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來自渝中區關嶽廟和重慶嶽飛文化交流協會消息,渝中區關嶽廟與臺灣日月潭文武廟友好廟宇締結儀式暨嶽飛神像開光儀式在關嶽廟舉行。
據了解,重慶渝中區關嶽廟道觀始建於明太祖時期,興盛於民國初期。2007年渝中區為了保護和傳承這一寶貴的道教文化資源,重建了關嶽廟,今年進一步重新修繕。關嶽廟最初名為關帝廟,辛亥革命後更名為關嶽廟。臺灣日月潭修建的文武廟,即是仿照其修建。
今年年初,渝中區政府結合區域發展實際,著眼於進一步優化和規範宗教活動場所,把關嶽廟道觀的特殊歷史作用,轉化為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大業的現實作用,將關嶽廟道觀定位提升為「宗教活動場所、公園人文景觀、愛國教育基地和對外交流平臺」。
10月27日,關嶽廟道觀舉行了開光儀式。今天(30日)來自臺灣文武廟、碧霞宮和全國其他城市嶽王廟的負責人,以及加拿大、韓國等世界各地的嶽飛後人共計50餘人共同見證了臺灣日月潭文武廟與渝中區關嶽廟締結為友好廟宇。
「由於關嶽廟在抗戰時期,發揮過特殊作用,被賦予了特殊內涵,所以一直在海內外,尤其是海峽兩岸華人中保持著深遠影響。」重慶嶽飛文化交流協會會長嶽朝軍稱。他表示,本次兩所廟宇結為友好廟宇,也證明了海峽兩岸人民的深厚情誼和同根同源的歷史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