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星宿的民俗學意義:追求真、善、美道德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六十星宿的民俗學意義:追求真、善、美道德

   中國民間有「六十星宿」信仰,「六十星宿」緣起於中國傳統的紀年方式——幹支紀年法。此法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如甲子、乙丑等,共得到60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中國的道家提出「本命」的說法,將出生年的六十甲子幹支之年,稱為「本命元辰」,即本命年。如某人出生於甲子年,那麼甲子即是其「本命元辰」,甲子年即是其本命年。道家還認為六十甲子即六十星宿,代表了六十尊元辰星宿神。

  「本命元辰」是中國古人提出的獨具智慧的概念,而說道「本命元辰」又不得不說起太歲。太歲(又稱太陰、歲陰)是中國古代天文和佔星術中虛擬的一顆與歲星(木星)相對並相反運行的星,隨著歲月的流逝,後被演化成一種神祇信仰。民間所言的太歲亦稱歲神,又名歲星、順星。六十甲子的每年都對應一個太歲,如逢甲子年,甲子即是太歲,逢乙丑年,乙丑即是太歲。《月令廣義·歲令二》云:「太歲者,主宰一歲之尊神。凡吉事勿衝之,兇事勿犯之,凡修造方向等事尤宜慎避。又如生產,最引自太歲方坐,又忌於太歲方傾穢水及埋衣胞之類。」《協紀辨方書》卷三引《神樞經》云:「太歲,人君之象,率領諸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總歲成功……若國家巡狩省方,出師略地,營造宮闕,開拓封疆,不可向之。黎庶修造宅舍、築壘牆垣,並須目避。」

  太歲,最早出現在《荀子·儒效》篇中,而避太歲的信仰則是從避歲星的佔星術中分化出來的,兩種信仰在戰國時代常常混淆,一直要到漢代以後才逐漸釐清。據唐代杜佑《通典》記載,北魏道武帝時,已立「神歲十二」(即十二個太歲神)專祀。《春明夢餘錄》載:「明洪武七年(1374)甲寅,令仲春秋上旬擇日祭太歲。」太歲神因時而化,原本是兇神,後逐漸成為民間守護神。據《夷堅志》載,宋時常州東嶽廟後所供太歲,已儼然冠冕,具有人格特徵。自元明以後,最高統治者設專壇祭祀太歲神,並常與月將日值之神並祭。因歲神為值年之神,掌人間一年禍福,又稱「值年太歲」,俗稱「歲君」。後來道家又把太歲稱為大將軍。《神樞經》云:「大將軍者,歲之大將軍也。」《正統道藏》中稱六十年太歲神均有真名實姓,且皆有神歷。

  那麼,這些太歲神是一些什麼人呢?如「丙子神仙郭嘉大將軍」,郭嘉為人慷慨,生有大志。從國子生升登為進士,被授林州判官的官職,後任翰林編修、監察御使。在任廣寧路總管時,遼東地區盜賊猖獗,社會動蕩不安。郭嘉在外無援兵的孤城中與盜賊抗爭。盜賊脅迫官府棄城投降,郭嘉親臨督戰,最後陣亡,明朝廷封賜郭嘉為「忠烈」。再如「丁卯神仙沈興大將軍」,明時沈興降生在建寧(今福建省建寧縣),身材不高,但是強壯精悍,眼睛炯炯有神。沈興做事足智多謀,光明磊落。洪武年間,任建寧右衛指揮使司的後所百戶。他建造城牆,固守防護。對外擋住了盜賊的侵犯,對內保障了百姓的治安,使建寧的百姓都能安居樂業。沈興仙逝後,他的兒子沈亮、沈鏞、沈澤和沈重等都繼承了他的事業。再比如「庚午神仙王濟大將軍」,宋時王濟降生於深州饒陽(今河北省饒陽市),大中祥符三年(1010),他升任為洪州知府,兼江南路安撫使。當時發生乾旱,民眾饑荒。王濟親自監督官吏煮粥賑災,收錄災民為洪州兵士,使許多人得以活命。王濟臨終時,還進言宋真宗,提出吸收賢良、遠離諛臣、停止一切非急需的土木工程等建議。

  六十位太歲神都是古代社會感天動地的道德忠良的化身,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價一種倫理道德是積極進步還是消極落後,其標準是看其是否有利於社會的進步和歷史發展。明清統治者冊封的太歲神,在世界觀體系中屬於唯心主義思想體系,但如果我們撩開神靈信仰的神聖面紗,敢於摒棄一切左的、狹隘的思想觀念,認真審視就會發現其中包含著豐富的關於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因素,比如太歲神中強調「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不偷盜」「不與俗爭」「父慈子孝」「樂人之吉、恤人之苦、周人之急、救人之窮、慈心於物」等,這些就有利於維護社會安定團結,保持社會穩定;「不得口是心非」「不得綺言狂語」「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這些就有利於反對弄虛作假,杜絕醜惡現象,弘揚社會正氣;「誠信不詐」「不淫不盜」「慈儉素樸」,這些就有利於提倡誠實守信、誠實勞動的社會風氣。這些因素,在調節社會關係、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中釋放著正能量,也正是這些積極因素,成為太歲神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長河中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基因。

  (作者 仲富蘭 系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

相關焦點

  • 太歲:古代道德英雄
    中國民間有「六十星宿」信仰,「六十星宿」緣起於中國傳統的紀年方式——幹支紀年法。此法以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幹和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按照順序組合起來紀年,如甲子、乙丑等,共得到60個組合,稱為六十甲子,如此周而復始,無窮無盡。
  • 《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道德經》又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這是因為當天下的人都認為某一樣事物是美的,都挖空心思地去追求的時候,醜惡就產生了。歷史上著名的「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典故不就證明了這一點嗎?女性的苗條本來是美的,但因為楚王喜歡,宮女們害怕體胖失寵,於是紛紛惡性節食,因此香消玉殞,本來美好的事情變成了醜惡的事情。天下大美不是人人都去追求一種美,而是各種各樣的美都有人欣賞,這樣世界才能實現動態平衡。
  • 《道德經》的「真善美」-美之為美,斯惡矣;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王霄冰]民俗主義論與德國民俗學
    在五、六十年代,也就是度過了戰後經濟恢復期、民眾生活水平得以急速改善時期的西德,也出現了一股追求異域或異地風情的「旅遊文化熱」和「民俗熱」,整個社會都非常熱衷於享受和消費民間文化和鄉土文化,許多傳統被重新挖掘或者甚至發明了出來。本文將要著重介紹的民俗主義論,就是針對這種文化現象提出的。
  • 老子對美與善的省思
    《老子》第二章開篇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裡,「已」通「矣」。歷史上大多以為這是在講概念對子相互依存,有則俱有,無則俱無。元代吳澄的詮釋頗具代表性:「美惡、善不善之名相因而有,以有惡故有美,以有不善故有善。」
  • 劉姥姥和孫悟空,才是曹雪芹本意所追求的:真、善、美!之四
    孫悟空大鬧天宮,犯下重罪,被囚五行山,五百年後「刑滿釋放」時,佛祖派觀音菩薩放人,觀音菩薩把這個人情讓給了唐僧,唐僧「救出」孫悟空,孫悟空放棄了花果山美猴王的自由日子,保護唐僧跋涉十萬八千裡西天取經,這段人情讓師徒二人結下不解之緣,最後轉化了師徒真情。
  • 張朋悟道《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從現象上開始,透過現象看本質,《道德經》的研讀是有規律的,即透過現象看本質。「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個「惡」理解成「醜」字,這一句話就相對好解釋了,天下的人往往都有自己主觀意願上的「美」的判斷。很多人有了美的概念,就可能出現了認識上的偏差,往往只看到了問題的一面,而沒有看到問題的另一面,因為現象具有佔有意識,具有先入為主意識。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文/炳睿《道德經》: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老子《道德經》這段話的意思是:大家都認為一件事物美,這裡面就有醜的一面了。大家都認為一件事物善,這裡面就有不善的一面了。所以,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後……這些名相都是人們根據自己的好尚取捨偏私之心假立的,所以也是互相依存的。
  • 70年中國民俗學學科建設歷程、經驗與反思
    通過切實參與、協助、指導文化工程實施,並申請、論證相關研究課題,民俗學的學科意義與學術價值獲得社會廣泛關注與公眾深度認可,民俗學學科的社會地位得到迅速提升,民俗學者的研究能力與實踐經驗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鍛鍊。  (2)在全球化與國際化交流融合中,民俗學學科視野得到擴展。
  • 道德經|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上一章我們講了道生化萬物,萬物莫不出於道。那麼,道生育出萬物後,又是如何管理萬物的呢?本章講的是聖人應該效法道一樣,以天道治理天下。惡,過也。人有過曰惡。物無美惡,過則成災。後世之人,以人為制定的禮法為美,其實在老子眼中,這些都是惡。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人依循這些人為制定的禮法而行於天下,以人之道治國,並以此為善,實則是以人害天,因為禮非天道,循禮非循天,這怎麼可以叫作善呢?所以說,斯不善矣。《道德經》第一次出現了「善」字。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道德經的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 如何理解「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這句話出自老子的《道德經》第二章。或許,在世人的眼裡,很多人認為是美的,那它就是美的;很多人認為是好的,那它就是好的。因為,人大多有從眾心理和盲從心理。
  • 惠安石雕神像雕塑石雕六十甲子雕像園林景觀石雕擺件
    石雕六十甲子是中國人民一個古老的發明創造,又稱六十花甲子,其最古老的用途是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紀年為60年一個周期,紀月為5年一個周期,紀日為60天一個周期,紀時為5天一個周期。石雕六十甲子是道家信奉的六十個星宿神﹐即六十甲子日值日的六十位神。用天幹和地支循環般配作為稱呼這些神的姓名。
  • 星宿(1528)
    一歲一度是誕辰,百世千身求福緣,願佛菩薩加持今天過生日的朋友,福壽綿延,福慧增上,也同時祝星宿星宿的朋友,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家庭和睦,六時吉祥。(星宿星宿的讀音,行修行素)今天講星宿。星宿居南方朱雀第四宿,是聰明固執的柔風,氣質高雅,眼特有神,眼睛大多人好看,是最不喜歡拍馬屁,主動討好他人的一類人,人際關係一般,自己的福報,一靠會投胎,二是靠勤奮,刻苦,耐勞,上進,博學,聰明,喜好祭祀,有信仰,和敬畏心,信命,善結善緣,財庫豐盈,定數較多,陰德較厚,大多數人屬大器晚成命運,個別人年老較貧窮,因為沒有信仰心導致。
  • 佛教對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道德「軟實力」的重大意義
    佛教對加強精神文明建設道德「軟實力」意義重大。本人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期間擔任香港理工大學校長十八年,香港大學教授及理學院院長前後共二十二年,深深體會到教育,特別是佛陀的教導對社會建設的重要性。目前,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舉足輕重,必需與全球同步,平衡愈來愈受國際重視的「軟實力」和「硬實力」。今天,中國經濟起飛,硬實力和國際地位日益彰顯,樹立起富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軟實力」刻不容緩。
  • 青藏線景點-星宿海
    星宿海地區海拔4000多米,有五嶽之首泰山的近三倍高度。星宿海,藏語稱為「錯岔」,意思是「花海子」。這裡的地形是一個狹長的盆地,東西長30多公裡,南北寬10多公裡。黃河之水行進至此,因地勢平緩,河面驟然展寬,流速也變緩,四處流淌的河水,使這裡形成大片沼澤和眾多的湖泊。
  • 二十八星宿東方青龍星座的寓意
    東方蒼龍七宿 東宮蒼龍包括角、亢、氐、箕、尾、房、心七個星宿,共三百餘顆星,其形象好似蒼龍騰空。角木蛟、亢金龍、女土蝠、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角木蛟,角宿內兩顆主要亮星角宿一與角宿二,分別為青龍的右角和左角。又黃道穿過兩星之間,故七曜諸星的運行軌跡亦多從兩星間經過。
  • 「善美石家莊」微電影大賽「幸福小屋」今日啟動
    「善美石家莊」微電影大賽「幸福小屋」啟動儀式現場。韓曉寒 攝  長城網石家莊8月23日訊(記者 韓曉寒)23日,第三屆「善美石家莊」微電影大賽「幸福小屋」正式啟動。第三屆「善美石家莊」微電影大賽由石家莊市委宣傳部、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市網絡文化協會主辦,河北樂娛文化傳播公司、河北天明傳媒有限公司承辦,得到長安汽車、百年巧匠等愛心企業的大力支持。
  • 道教超度的「生天寶籙符」中怎麼會有二十八星宿?
    救恤貧乏,濟度人天,奉戒修齋,供養三寶,廣修善功的亡魂可憑藉善功表奏虛皇,文達青宮,曲行救拔。罪魂如果身無片善,無功於人天,需憑太上生天寶籙,使睹見神暉,更生陽界,忝沐神恩,功圓德就,方錫長生籙,使超生丹天。道教超度法會薦拔地獄中的各類傷亡孤魂,使其出離幽暗,上升南宮。亡魂生天時,道場多會隨壇焚化生天寶籙符,亡魂承符生天託化。南鬥主生上生名,北鬥落死除死籍。
  • 廿八星宿專題(1)三垣四象,星宿廿八
    別急,星宿關係我已經寫過專題了,所以接下來的時間我會詳細的為大家陸續科普和詳細解讀一下每一種星宿關係。之前的星宿資料傳送門在此:【科普向】星宿,你是神馬(資料補充版)【答讀者問】關於星宿關係的查看方法【你是我前世的宿命】論星宿關係(上)【你是我前世的宿命】論星宿關係(下)就說我愛!不!愛!你!們!吧!好,正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