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上升最先淹沒的不是馬爾地夫,而是這裡

2020-12-24 騰訊網

這是潛水遊世界6706次分享

出處\海洋世界傳播

電影《未來水世界》劇照

圖源網絡

據統計

北冰洋海冰從1984年至今減少了96%

1984-2019年北極海冰面積變化

《氣候變化中的海洋和冰凍圈》特別報告也指出了氣候變化正在改變海洋,海平面在加速上升。

20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15釐米,而目前的上升速度已達每年3.6毫米,較上世紀快了兩倍多——而且還在加速。

海平面將在未來幾個世紀持續上升

Photo by Ishan @seefromthesky on Unsplash

即使溫室氣體排放驟減且將全球升溫限制在遠低於2°C,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高度仍可能達到30-60釐米左右,但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強勁增長,則可能達到60-110釐米左右。

這是什麼概念呢?

生活在高山地區的6.7億人、沿海低洼地區的6.8億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6500萬人和永久居住在北極地區的400萬人將受到直接影響。

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

海平面繼續上升的話

馬爾地夫

會最先被淹沒

馬爾地夫

Photo by Shifaaz shamoon on Unsplash

其實有一個國家

比馬爾地夫還「危險」

它就是

「風車與鬱金香的王國」

荷蘭

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

荷蘭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國家,有四分之一的國土低於海平面最低點在鹿特丹附近,在海平面以下6.7米,全國最高海拔也不過300多米,更可怕的是荷蘭還是一個沿海國家,還有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也就是說隨便一個海浪就有可能把荷蘭淹沒。

為應對全球變暖,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政府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著手進行長遠的環境保護戰略規劃,推行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的荷蘭人民

圖源網絡

由於低碳生活的推進,荷蘭的居民基本生活出行全靠自行車解決,就這樣荷蘭又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

但是,前文也提到了「即使溫室氣體排放驟減且將全球升溫限制在遠低於2°C,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高度仍可能達到30-60釐米左右。」。

這樣下去

還是會被淹沒啊?

這可怎麼辦?

不怕

我們有「國民風車」

荷蘭風車

Photo by Hendrik Kuterman on Unsplash

為了解決生存問題,聰明的荷蘭人民築壩圍堤,向海爭地,創造了高達9米的抽水風車,營造生息的家園。

原來這就是荷蘭風車的作用

1229年,荷蘭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座為人類提供動力的風車。自此風車成為荷蘭的象徵之一。

荷蘭風車

Photo by ipse dixit on Unsplash

然而小打小鬧的改造

並不能杜絕海水危機

進入20世紀後,倚仗更為進步的科技,荷蘭正式開始了大規模的治海工程,其中尤以須德海計劃和三角洲計劃最具代表性。

知識卡片

須德海原是一個深入荷蘭內陸的海灣。總面積近三千五百平方公裡。當海水泛濫時會直接威脅包括首都阿姆斯特丹在內300公里海岸線城市的安全。

然而慶幸的是,須德灣入海口寬僅30公裡,這使荷蘭人民意識到——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

1927年-1932年,荷蘭在須德海入海口興建長32公裡,寬90米, 高出海平面7米的攔海大堤,把須德海同北海隔開。

阿夫魯戴克攔海大壩

圖源/鳳凰網

「攔腰截斷,讓你變成內湖」

荷蘭須德海圍墾工程示意圖

圖源網絡

從此須德灣變成了荷蘭的內湖。大壩建成後的數十年,荷蘭人民持續將灣內海水泵出,共開墾土地1650平方公裡,剩餘水體則成為艾瑟爾淡水湖。

自此,該工程使防潮堤線縮短了45公裡,須德海沿岸居民再也不用擔心海水上漲了。

除此之外,圍海造陸還增大了荷蘭國土面積,從此墾區人民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須德海危機至此解除。

然而

新的風暴已經出現

我們不能停滯不前

風暴潮:

是我海浪提不動刀了,還是你飄了?

Photo by Max McKinnon on Unsplash

1953年2月1日,春潮風暴的同時到來造成荷蘭西南部三角洲地區海水倒灌,洪水淹沒了2070平方公裡土地,致使1835人喪生。

1958年荷蘭國會批准了三角洲委員會提出的治理方案,該方案計劃用水壩將荷蘭南部與澤蘭群島連接起來,在位於萊茵河、馬斯河、斯凱爾德河三河交匯入海處的三角洲各潮汐通道修築堤壩,同時將其餘部分的海堤進行加高,用於防止洪水及海水倒灌。

據此,荷蘭政府開始對該三角洲進行治理,這些方案與水壩的組合被稱為三角洲計劃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們又建了

荷蘭馬仕朗大壩

圖源/oceans.mit

水壩建有65個高30米至40米的壩墩,安裝了62個巨型活動鋼板閘門。

當風暴來臨時鋼門可在一小時內關閉,封鎖數世紀來深受北海肆虐的海口與河口。

三角洲計劃完全建成後將使海岸線縮短700千米,從此鹿特丹及其附近地區的近百萬人民免遭洪水災害。

兩項大工程的完工並未消減荷蘭人民的憂患意識,面對隨著溫室效應加劇而越來越升高的海平面,荷蘭人民又坐不住了。

有人突發奇想

乾脆設計一種漂浮在水面上的房子吧

有道理啊!

BUT

如何設計這樣的漂浮房屋呢?

房屋既要能隨水浮動

又不能讓它隨水遷移

不然房產證不太好辦啊

放心

我們有妙招

浮動房屋的秘密在於房屋的地基由中空的混凝土長方體組成,並用泡沫材料加以填充,所以建成後的地基可以在水面上漂浮。

漂浮房屋示意圖

圖源網絡

而地基以上的房屋建材則與一般房屋並無不同,舒適度也與一般的房屋並無二致,只是固定房屋的部分建造成本會高一些。

這樣一來,居民可以應對海平面上升5米的高度,難題就解決了。

俗話說「藝高人膽大」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既然漂浮房屋都有了

不來個漂浮島什麼的?

法屬玻裡尼西亞在南太平洋上擁有118個島嶼,目前其政府對「漂浮城市」項目頗感興趣,因為該地區正在面臨海平面上升產生的威脅。

漂浮城市示意圖

圖源網絡

PayPal(全球最大在線支付平臺)創始人彼特·泰爾(Peter Thiel)提出要將世界上第一個漂浮國家建立在太平洋大溪地島,這意味著未來人們可以看到一個獨立的「創業國家」漂浮公海,並遵循著自己的法律秩序。

在最新一次採訪中,海洋家園協會負責人喬·奎克(Joe Quirk)表示,他希望2050年看到海洋上出現數千個漂浮城市,每個漂浮城市都提供不同方式的治理模式。

海洋家園協會指出,這個實驗性海洋漂浮體能驗證一些新的觀點,例如:如何在海洋上獲取食物、治療患者、淨化大氣層,使窮困人群獲得財富。

漂浮城市示意圖

圖源網絡

2017年1月,丹麥工程公司Deltasync的一份可行性研究報告指出,正方形和五角平臺的長度為50米,邊長高度為50米,可以對建築和居民起到保護作用。

同時,這份可行性研究報告指出,漂浮城市項目具有經濟可行性,建造每個平臺的成本低於1500萬美元,計算顯示這與倫敦或者紐約的土地價格相近

漂浮城市示意圖

圖源網絡

「漂浮城市」項目發言人喬·奎克(Joe Quirk)解釋稱,第一座漂浮城市將建在11個矩形網絡體和五邊形平臺上,因此這座漂浮城市能夠依據居民需要重新排列,就像一個浮動的拼圖。

雖然有這麼多應對海平面上升的辦法

但我們還是要

努力控制全球升溫的速度

我們首先要做的還是

低碳生活、節能減排

從根源上減少碳排放

減緩全球變暖的速度

保護環境保護資源

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海洋世界》整理自:騰訊網、搜狐網、新浪新聞、科普中國、荷蘭那些事

編輯:小能苗

排版:吱吱

審核:圖圖 雷雷 溫亭

無畏的海洋

海洋|公益|科普|生活|

相關焦點

  • 馬爾地夫因海平面上升欲購土地舉國搬遷
    海平面上升或將令島國風光不再。  印度洋島國馬爾地夫17日召開了全球首次水下內閣會議,總統和內閣官員在水下簽署倡議書,呼籲各國採取行動應對氣候變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問題研究小組2007年警告說,全球海平面至2100年可能升高0.18米至0.59米。屆時,馬爾地夫、吉里巴斯、吐瓦魯等島國將面臨被淹沒的危險。為避免遭受「滅頂之災」,各島國紛紛打響生存保衛戰。
  • 德國發布馬爾地夫群島海平面上升曲線
    新華社電 德國法蘭克福大學1月12日說,該校研究人員繪製出了最後一次冰河期結束後馬爾地夫群島的海平面曲線圖,描繪出過去一萬年間馬爾地夫群島的變遷,這一成果有助於研究馬爾地夫群島未來的「沉浮」命運。
  • 度假天堂馬爾地夫欲舉國搬家應對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印度洋島國岌岌可危,旅遊業收入將用於購買未來定居之地 「度假天堂」馬爾地夫欲舉國搬家 飛機穿越印度洋的上空,深藍色海平面上散落著像綠寶石一樣耀眼的馬爾地夫群島。藍天、陽光、海洋、沙灘……這裡被人們喻為「度假天堂」。然而,由於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這個天堂島國面臨「消失」的危險。
  • 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地區會被淹沒嗎?
    全球變暖是當今人類最重大的氣候課題,全球變暖會給我們地球帶來一系列的影響,包括極端性天氣現象多發、海平面上升、原有生態系統的改變、對人類產業活動特別是農業活動產生影響、導致地球資源條件的變化。全球變暖導致海平面上升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冰川,特別是兩極地區冰川的融化增加;另一方面是由於海水的「熱脹冷縮」,全球變暖導致海水體積膨脹,這兩方面共同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在過去20世紀的100年時間內,全球的海平面已經上升了10至20釐米,科學家預計在未來100至200年內,海平面還將上升至少100釐米。
  • 馬爾地夫因海平面上升欲買地「搬國」
    全球變暖致海平面上升,印度洋島國考慮到印度或澳洲立足  擔心被淹,馬爾地夫欲買地「搬國」  □康 娟(中國日報特稿)  位於印度洋的馬爾地夫被譽為「人間最後的樂園」,然而全球變暖正讓這個天堂島國面臨著「失樂園」的危機。
  • 即將被淹沒的國家:不是馬爾地夫和吉里巴斯,趁它消失前去一次吧
    即將被淹沒的國家:不是馬爾地夫和吉里巴斯,趁它消失前去一次吧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日漸提高。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人們生活的環境也遭受到越來越多威脅,比如溫室氣體變多、海平面不斷升高、汙染越來越嚴重等。如果全球的溫度還在快速的上升,那麼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將會因為無法承受強大的壓力而崩潰,到時候的後果將不堪設想。其中最直接的影響是地勢比較低的國家,因海平面上升而可能被海水淹沒,說到這,肯定有人以為是馬爾地夫或吉里巴斯,但其實都不是。
  • 世界上或將淹沒的國家,景色優美資源豐富,不是「馬爾地夫」
    在世界上存在著一個或將被淹沒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位於大洋洲的吐瓦魯。這是一個將會消失在海平面以下的國家,該國家是由一個島嶼組成,它的海拔較低,隨著全球化變暖,該國已經有一部分被海水淹沒,該地方不是馬爾地夫。
  • 如果海洋的水位上升1米,哪些地方會被淹沒?其中包括馬爾地夫
    根據科學家的說法,全球變暖是導致海平面上升的原因:一方面,由於冰川的融化,海平面不斷上升;另一方面,由於不斷加熱的海水量增加而導致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主要威脅著海岸線低洼的國家以及可能完全或部分被淹沒的島國。
  • 假設海平面上升60米,看看有哪些城市會被淹沒?
    首先要提前說明一點,南極是大陸冰川融化會導致海平面上升,而北極是北冰洋,冰川漂浮在海面上,冰川融化並不會導致海平面上升。但溫室效應的影響,帶來的海平面上升只是一個小問題,並不是說淹沒或者不被淹沒的問題。它的其它影響是非常巨大的,例如冰川融化凍結的微生物進入海洋生態系統,整個氣候環境的變化,也會讓人類難以招架。
  •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00米,哪個國家會第一個被淹沒
    冰川融化不僅會流失大量的淡水資源,而且還會造成海平面上升,全世界多個國家都會被籠罩在海水之下,那麼如果地球上的冰川真的全部融化,哪一個國家會最先被徹底淹沒呢?首當其衝的應該是威尼斯了,這座有著「水上城市」美稱的城市,自2008年以來,由於接連受到大雨的影響,威尼斯的水位上升了一大半,而科學家預計,如果這種情況得不到好轉,那麼這座美麗的城市將會在200年內徹底消失在水中。
  • 海平面上升迫使馬爾地夫舉國搬遷 相中印澳
    馬爾地夫人口密度世界最大,2平方公裡擠10萬人重慶晚報11月11日報導 馬爾地夫現有人口為38萬,而可以住人的小島僅有250個(如圖),全國最高的兩座島嶼距離海平面也只有2.4米。馬爾地夫首都馬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僅2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擠著大約10萬人。全球變暖面臨被淹根據聯合國一份報告的預測,由於全球變暖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到2100年將比現在上漲25至58釐米。而包括近1200個珊瑚礁島的馬爾地夫大部分國土僅比海平面高出1.5米,海平面的逼近將令整個國家岌岌可危。
  • 海平面上升淹沒太平洋國家,吐瓦魯將舉國移民!可更危險的是淡水
    不過,最致命的還遠不是海平面上升這麼簡單… 對此,大多數研究均預測太平洋的島礁將在本世紀內(2100年前)被淹沒。斐濟,吉里巴斯,諾魯,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索羅門群島,萬那杜,東帝汶和湯加無一倖免。其中吐瓦魯(最高海拔4.5米)已準備舉國移民至紐西蘭…
  • 南北極冰川全部融化,海平面最大上升多少米?哪些城市會被淹沒?
    雖然,海平面變動可能跟構造、水準面、水壓均衡、流變均衡和冰川消融都有關聯,但隨著冰川融化的加劇,目前海平面的確正在上升,而海平面上升已經成為近年來大家特別關注的問題。因為,海平面上漲不僅關乎眾多動物的生存,同時還對在沿岸生活的人類造成巨大影響。
  • 全球變暖致海平面上升 馬爾地夫面臨「消失」
    據當地官員估計,在海嘯中,全國40%的地區被海水淹沒,大約10萬人接受緊急救援。  馬爾地夫住房、交通和環境部長穆罕默德·阿斯拉姆說,即使海平面上升速度不快,也會給馬爾地夫造成嚴重影響,「如果預測正確,大約50年以後,我們將會面臨嚴峻的局面」。  家住馬爾地夫北部的漁民阿卜杜拉·卡邁勒對此深有體會。
  • 又一國家未來被海水淹沒,不是吐瓦魯,而是太平洋中部的它
    就是因為這種溫室效應導致了海平面的上升。如今已經有許多人感受到了氣候有一些不一樣的地方,可能是因為空調這種東西的普及人們感受不到罷了,但其實尚存一些環境的改變,我們能夠感受到氣候的改變。對於我們一些生存在陸地上的人來講,氣候的變化倒不是有太大的影響。所以這些潛移默化的變化,我們也是很難發現,但是在海洋中的一些島國,他們的體現卻非常的明顯。
  • 海平面上升或是滑入馬裡亞納海溝,日本列島沉沒還要多久
    總結起來無非就兩種情況,一種是日本島國,四周都是大海,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就被淹沒了;另一種是日本處在亞洲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旁邊就馬裡亞納海溝(你說是就是吧),因此日本多地震,還是大地震,一地震日本列島就往海溝裡面滑,滑著滑著就沉下去了。那麼究竟日本列島會沉沒麼,還需要多久呢,兩種情況分別說一下。氣後變暖海平面上升會淹沒日本麼?
  • 海平面一直都在上升中,距離日本列島淹沒,還有多長時間?
    日本不免就要遭遇一個難題,比所有國家面臨的都要早,一旦海平面上升,那日本的很多海拔低的地方豈不是都要被水淹沒了,就算不被海水淹沒,日本的一場地震都會引發海嘯,帶來前所未有的災難,可能會讓整個日本翻天覆地都是有可能的,日本有一座島嶼名字叫作日本列島,就最先面臨著這種情況,眼看著就要沉下去了,日本也手足無措沒有一點辦法!
  • 如果海平面上升,最先沉入海底的並非日本,該國比日本還危急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全球變暖,那麼間接影響就是海平面上升。那麼這將意味著一些沿海國家和城市會被海水淹沒,乃至整個國家都沉入海底。日本是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島嶼國。除了時刻要警惕陷入深海的危險,還要提防著隨時到來的地震和火山噴發。美國專家經過研究發現,日本下沉的速度正在不斷變快。
  • 全球氣候變暖加劇 人間天堂馬爾地夫或被淹沒(圖)
    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旅遊勝地馬爾地夫面臨消失的命運印度洋群島國家馬爾地夫當選總統穆罕默德納希德說,馬爾地夫將積累旅遊業部分年收入以購買土地,防止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使民眾失去家園。他告訴英國《衛報》記者,如果氣候變化繼續按當前速度推進,馬爾地夫1000多個島嶼可能被海水淹沒。那將意味著30萬馬爾地夫人可能最終被迫到別處定居。馬爾地夫大部分國土海拔不足兩米。「靠自身能力,我們無法阻止氣候變化。因此,我們必須在別處買土地。這是針對最糟情況的『保險單』。」《衛報》10日引述納希德的話說。
  • 如果海平面上升60米,我國哪些地方會被淹沒?有你的家鄉嗎?
    如果海平面上升60米,我國哪些地方會被淹沒?有你的家鄉嗎?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多數人卻表現出了事不關己的態度。我國土地遼闊,即使海平面逐漸上升,依舊會有人類可以生存的地方,事實上我國受到海平面影響是非常嚴重的,根據最新的報告顯示,中國部分沿海的海平面總體呈現的趨勢是逐漸上升的,每年大約是3.4毫米比全球平均水平要高很多,這個數字也直接說明了海平面上升的事實。3.4毫米在我們眼中是一個非常小的數字,尤其是一些生活在內陸的人,更是無法直接感受到海平面上升的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