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潛水遊世界第6706次分享
出處\海洋世界傳播
電影《未來水世界》劇照
圖源網絡
據統計
北冰洋海冰從1984年至今減少了96%
1984-2019年北極海冰面積變化
《氣候變化中的海洋和冰凍圈》特別報告也指出了氣候變化正在改變海洋,海平面在加速上升。
20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了約15釐米,而目前的上升速度已達每年3.6毫米,較上世紀快了兩倍多——而且還在加速。
海平面將在未來幾個世紀持續上升
Photo by Ishan @seefromthesky on Unsplash
即使溫室氣體排放驟減且將全球升溫限制在遠低於2°C,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高度仍可能達到30-60釐米左右,但如果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強勁增長,則可能達到60-110釐米左右。
這是什麼概念呢?
生活在高山地區的6.7億人、沿海低洼地區的6.8億人、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6500萬人和永久居住在北極地區的400萬人將受到直接影響。
可能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
海平面繼續上升的話
馬爾地夫
會最先被淹沒
馬爾地夫
Photo by Shifaaz shamoon on Unsplash
其實有一個國家
比馬爾地夫還「危險」
它就是
「風車與鬱金香的王國」
荷蘭
Photo by Aaron Burden on Unsplash
荷蘭是世界上地勢最低的國家,有四分之一的國土低於海平面,最低點在鹿特丹附近,在海平面以下6.7米,全國最高海拔也不過300多米,更可怕的是荷蘭還是一個沿海國家,還有四分之一的土地海拔不到1米,也就是說隨便一個海浪就有可能把荷蘭淹沒。
為應對全球變暖,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政府從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著手進行長遠的環境保護戰略規劃,推行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的荷蘭人民
圖源網絡
由於低碳生活的推進,荷蘭的居民基本生活出行全靠自行車解決,就這樣荷蘭又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自行車王國」。
但是,前文也提到了「即使溫室氣體排放驟減且將全球升溫限制在遠低於2°C,到2100年海平面上升高度仍可能達到30-60釐米左右。」。
這樣下去
還是會被淹沒啊?
這可怎麼辦?
不怕
我們有「國民風車」
荷蘭風車
Photo by Hendrik Kuterman on Unsplash
為了解決生存問題,聰明的荷蘭人民築壩圍堤,向海爭地,創造了高達9米的抽水風車,營造生息的家園。
原來這就是荷蘭風車的作用
1229年,荷蘭人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座為人類提供動力的風車。自此風車成為荷蘭的象徵之一。
荷蘭風車
Photo by ipse dixit on Unsplash
然而小打小鬧的改造
並不能杜絕海水危機
進入20世紀後,倚仗更為進步的科技,荷蘭正式開始了大規模的治海工程,其中尤以須德海計劃和三角洲計劃最具代表性。
知識卡片
須德海原是一個深入荷蘭內陸的海灣。總面積近三千五百平方公裡。當海水泛濫時會直接威脅包括首都阿姆斯特丹在內300公里海岸線城市的安全。
然而慶幸的是,須德灣入海口寬僅30公裡,這使荷蘭人民意識到——改變命運的機會來了。
1927年-1932年,荷蘭在須德海入海口興建長32公裡,寬90米, 高出海平面7米的攔海大堤,把須德海同北海隔開。
阿夫魯戴克攔海大壩
圖源/鳳凰網
「攔腰截斷,讓你變成內湖」
荷蘭須德海圍墾工程示意圖
圖源網絡
從此須德灣變成了荷蘭的內湖。大壩建成後的數十年,荷蘭人民持續將灣內海水泵出,共開墾土地1650平方公裡,剩餘水體則成為艾瑟爾淡水湖。
自此,該工程使防潮堤線縮短了45公裡,須德海沿岸居民再也不用擔心海水上漲了。
除此之外,圍海造陸還增大了荷蘭國土面積,從此墾區人民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須德海危機至此解除。
然而
新的風暴已經出現
我們不能停滯不前
風暴潮:
是我海浪提不動刀了,還是你飄了?
Photo by Max McKinnon on Unsplash
1953年2月1日,春潮與風暴的同時到來造成荷蘭西南部三角洲地區海水倒灌,洪水淹沒了2070平方公裡土地,致使1835人喪生。
1958年荷蘭國會批准了三角洲委員會提出的治理方案,該方案計劃用水壩將荷蘭南部與澤蘭群島連接起來,在位於萊茵河、馬斯河、斯凱爾德河三河交匯入海處的三角洲各潮汐通道修築堤壩,同時將其餘部分的海堤進行加高,用於防止洪水及海水倒灌。
據此,荷蘭政府開始對該三角洲進行治理,這些方案與水壩的組合被稱為三角洲計劃。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我們又建了
荷蘭馬仕朗大壩
圖源/oceans.mit
水壩建有65個高30米至40米的壩墩,安裝了62個巨型活動鋼板閘門。
當風暴來臨時鋼門可在一小時內關閉,封鎖數世紀來深受北海肆虐的海口與河口。
三角洲計劃完全建成後將使海岸線縮短700千米,從此鹿特丹及其附近地區的近百萬人民免遭洪水災害。
兩項大工程的完工並未消減荷蘭人民的憂患意識,面對隨著溫室效應加劇而越來越升高的海平面,荷蘭人民又坐不住了。
有人突發奇想
乾脆設計一種漂浮在水面上的房子吧
有道理啊!
BUT
如何設計這樣的漂浮房屋呢?
房屋既要能隨水浮動
又不能讓它隨水遷移
不然房產證不太好辦啊
放心
我們有妙招
浮動房屋的秘密在於房屋的地基由中空的混凝土長方體組成,並用泡沫材料加以填充,所以建成後的地基可以在水面上漂浮。
漂浮房屋示意圖
圖源網絡
而地基以上的房屋建材則與一般房屋並無不同,舒適度也與一般的房屋並無二致,只是固定房屋的部分建造成本會高一些。
這樣一來,居民可以應對海平面上升5米的高度,難題就解決了。
俗話說「藝高人膽大」
「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
既然漂浮房屋都有了
不來個漂浮島什麼的?
法屬玻裡尼西亞在南太平洋上擁有118個島嶼,目前其政府對「漂浮城市」項目頗感興趣,因為該地區正在面臨海平面上升產生的威脅。
漂浮城市示意圖
圖源網絡
PayPal(全球最大在線支付平臺)創始人彼特·泰爾(Peter Thiel)提出要將世界上第一個漂浮國家建立在太平洋大溪地島,這意味著未來人們可以看到一個獨立的「創業國家」漂浮公海,並遵循著自己的法律秩序。
在最新一次採訪中,海洋家園協會負責人喬·奎克(Joe Quirk)表示,他希望2050年看到海洋上出現數千個漂浮城市,每個漂浮城市都提供不同方式的治理模式。
海洋家園協會指出,這個實驗性海洋漂浮體能驗證一些新的觀點,例如:如何在海洋上獲取食物、治療患者、淨化大氣層,使窮困人群獲得財富。
漂浮城市示意圖
圖源網絡
2017年1月,丹麥工程公司Deltasync的一份可行性研究報告指出,正方形和五角平臺的長度為50米,邊長高度為50米,可以對建築和居民起到保護作用。
同時,這份可行性研究報告指出,漂浮城市項目具有經濟可行性,建造每個平臺的成本低於1500萬美元,計算顯示這與倫敦或者紐約的土地價格相近。
漂浮城市示意圖
圖源網絡
「漂浮城市」項目發言人喬·奎克(Joe Quirk)解釋稱,第一座漂浮城市將建在11個矩形網絡體和五邊形平臺上,因此這座漂浮城市能夠依據居民需要重新排列,就像一個浮動的拼圖。
雖然有這麼多應對海平面上升的辦法
但我們還是要
努力控制全球升溫的速度
我們首先要做的還是
低碳生活、節能減排
從根源上減少碳排放
減緩全球變暖的速度
保護環境保護資源
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海洋世界》整理自:騰訊網、搜狐網、新浪新聞、科普中國、荷蘭那些事
編輯:小能苗
排版:吱吱
審核:圖圖 雷雷 溫亭
無畏的海洋
海洋|公益|科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