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趁機會帶娃看看吧

2020-09-10 品讀旅遊

年輕的時候,旅行是教育;年老的時候,旅行是閱歷。我認為:旅行是自己心靈的一次放鬆,旅行也是一種生存方式;旅遊增加生活閱歷的積累,旅遊可以了解當地民俗歷史和城市發展,也都是為自己的知識庫添磚加瓦。

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

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二十四位帝王的興衰,原來是老百姓的禁地,現如今成為老百姓的遊覽和了解中華文化的宮殿,是我國AAAAA級旅遊景區,是世界文化遺產。所以,趁著這個機會帶娃去看看吧。

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

原來的紫禁城,現代的北京故宮,大小宮殿有七十多座,房屋9000多間,佔地72萬平方米。1406年(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歷經14年建成,由三大殿、內廷兩部分組成。永樂四年,明成祖下詔以南京皇宮為藍本興建,光準備木材石料就用了11年時間。

紫禁城三朝代對比圖

古時候的紫禁城現在為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群,藏品1863404件,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所在,也是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也是娃兒們了解中華文化的途徑,也是擴展自己知識面的渠道。

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

趁著紫禁城600歲的生日可以帶孩子去了解一下中國歷史文化,下面是疫情期間對外開放的宮殿,供參考,如果變動請以景區當日公示為準。

故宮博物院開放圖片

紫禁城圖片

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現在故宮博物院圖片

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現在故宮博物院圖

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現在故宮博物院圖

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現在故宮博物院圖

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現在故宮博物院圖

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現在故宮博物院圖

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現在故宮博物院圖

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到這裡,如果你還有其他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都會認真逐個回復,感謝閱讀我文章的小夥伴們,你們的任何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我是品讀旅遊,我的頻道主要分享全國各地景區看點、遊覽季節、周邊美食住宿等情況,以及旅遊途中的乾貨。如果你還沒有關注,記得點擊關注。我們下期見。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相關焦點

  • 600歲的紫禁城
    ——編 者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也是中國古代宮城禮儀制度的集大成者。從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算起,紫禁城已有600年的歷史。600年,即使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是一個「長時段」,況且這600年還是人類歷史變化最快的幾百年。
  • 600歲紫禁城最大的煩惱:太紅了!
    畫面中,人們排起長隊,等待進入展廳,一睹這座600年宮殿的歷史。事實上,開展以來,「爆滿」就成了常態。而早在11月5日,大展最後一天的門票就已售罄。有媒體特意計算了一下時間,僅6分鐘,票就被搶購一空。從午門西馬道進入展廳,256米長的展線上,紫禁城600年的時光徐徐展開。展覽選取600年中18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展現紫禁城時序輪迴中的變與不變。
  • 故宮:我的名字叫紫禁城,今年我600歲了
    將所複雜幽深有過往,凝聚沉澱成深刻的文化烙印,折射著所有國人對於歷史的夢幻想像。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見證六百個歲月流轉,沉澱六百個寒來暑往。北京紫禁城,自1420年建成之日至1912年清帝遜位的約五百年間曾歷經明、清兩個朝代25位皇帝是明清兩朝最高統治核心代名詞紫禁城 • 前世今生公元1402年,歷時4年的「靖難之役」漸趨尾聲,燕王朱棣大馬金刀地登上南京城的皇帝寶座
  • 600年的記憶:紫禁城歷史上的幾個關鍵詞
    不難看出,明初定都南京,江南素為富庶之區,國家的財賦重地,經過明初三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基業已定。朝野上下居安而不思危,更不想遠徵塞外。面對複雜的政治局面,作為封建帝王的朱棣,他看到元朝殘餘勢力對國家統一的威脅,看到多民族聚居廣大的東北地區對國家統一的重要性。朱棣力排眾議,決定肇建紫禁城,遷都北京。
  • 紫禁城:我今年600歲了!
    2020年,紫禁城已經600歲了,今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始建於公元前1406年,至公元1420年明代永樂十八年完全落成,舊時稱為紫禁城,共計有24位皇帝曾居住於此,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紫禁城也就更名為故宮。
  • 紫禁城600年,故宮博物院文物背後的中國歷史,你了解多少?
    紫禁城也就是故宮,明清兩朝皇帝居住的地方, 從明朝永樂皇帝遷都北京至今600多年了,作為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紫禁城自建成以來,這片古老建築群的生命和故事一直都深深地埋藏於歷史的深處。一石一木,一磚一瓦,一件文物,皆為時間的痕跡和中華歷史的見證。
  • 紫禁城600歲這天,央視頻《文物「潮」我看》帶你打卡穿越「北京中...
    (原標題:紫禁城600歲這天,央視頻《文物「潮」我看》帶你打卡穿越「北京中軸線」)
  • 600歲的紫禁城你該如何看,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走進故宮,你也成了...
    600歲的紫禁城,你要不要去看?怎麼去看?李文儒帶我們找到答案。  紫禁城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講座伊始,李文儒就講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一位企業家朋友,在參觀了故宮之後對李文儒說:「進了故宮就覺得腿軟,想要下跪。」為什麼會想要下跪,李文儒說,「因為你看到的是至高無上的皇權」。
  • 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展下周開幕,帶你穿越回400年前的紫禁城
    200多年來首次與觀眾見面的漆紗為何錯過了就再沒機會看到?如何將幾百年來紫禁城的春夏秋冬、日月星辰濃縮到一個展中去?這些都將在這場大展中得到答案。圖說:「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即將亮相故宮博物院午門展廳 官方圖天上紫微垣,地上紫禁城。紫禁城宮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到2020年,就已整整600年了。
  • 盡覽風華:紫禁城見證明清歷史變遷
    【光明學術筆談】  作者:朱誠如(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副主任)  紫禁城建成於明朝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清兩朝二十四帝,近五百年時間中以此為國家中樞之地,政之所出,號令天下。紫禁城從明朝「永樂之治」肇建,到清朝「康乾盛世」定格,是我國明清兩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盛世風華歷史的見證者。
  • 紫禁城有多美麗?見證了明清24位皇帝榮辱興衰,網友:生日快樂
    但最讓中國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紫禁城了,紫禁城有多美麗呢?它見證了明清24位皇帝的榮辱興衰,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紫禁城的宏偉壯觀,是景區的最大特色之一,來到此處仿佛置身於明清時期,能夠了解到明清時期的繁榮與衰弱,對中國的歷史能夠了解到許多事情。
  • 把故宮帶回家,紫禁城600年
    2020年,恢弘的紫禁城,迎來了自己600周歲的生日。為此,我想和大家隆重分享紫禁城600周歲特別定製的生日禮物——《故宮(人文版)——這是紫禁城》。就讓我們足不出戶逛故宮——看故宮的建築、聽故宮的故事、學故宮的文化、做故宮的手工。這裡一定有你想知道的故宮。
  • 紫禁城600年文物背後的中國歷史,你了解多少?
    編者按 紫禁城至今已落成600年,那紫禁城是誰建的呢?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所建,如所有的帝王一樣,建造紫禁城的皇帝朱棣希望朱家的帝業承傳萬世,但他絕對想不到,幾百年之後,他的宮殿作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全世界參觀人數最多的遊覽勝地。在這麼多人湧進昔日的皇家禁地自由自在參觀博物館的時候,有多少人是可以解讀他們觀看的這座古老的紫禁城?
  • 北京站附近的開放式公園,距今已有600多年,古老城牆是歷史見證
    明城牆遺址公園東南角綠地位於北京火車站東側,毗鄰東二環路,與東便門角樓遙相呼應,綠地面積1.47萬平方米,綠地中存有明城牆遺蹟。遊人行走的公園的散步道上,右側可以看到綠樹掩映中的明城牆遺址。公園東側緊鄰著東二環,坐公交車在建國門南站下車,二環內側就是這個公園。
  • 遠方|600歲的紫禁城,今年打算這樣過生日
    故宮今年600歲啦幾天前故宮博物院發表的一組對比照>將大家拉回悠遠的歷史長河中一座城沉澱600年的記憶站在紫禁城中凝望>新老照片仿佛將時間之河摺疊歷史與當下重合不禁感嘆600歲風華正茂!600周歲,故宮博物院最近公布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
  • 把故宮帶回家,顯微鏡下看盡紫禁城的600年
    「有機會,我一定要去故宮看看」「有時間,我一定要再去細緻看看故宮」……故宮,一直深受大家喜愛,是每個中國人都想去打卡的地方。校對、改稿數十次一眼看盡紫禁城600年歷史盡顯「故宮大語文」之風範《故宮(人文版)——這是紫禁城》是一套耗時600天設計、製作,編輯、校對
  • 臺灣教授說北京沒有下水道,看到600年前的紫禁城,讓他顏面掃地
    今年正值紫禁城600周年,7月11日,中國郵政發行了一套名為《故宮博物院(二)》的特種郵票。此次紀念郵票規格為4枚/套,外加小型張1枚。郵票圖案名稱分別為:金水橋、中和殿、乾清宮和千秋亭,而小型張圖案則為故宮博物院平面示意圖。整套郵票的面值為11.4元。
  • 看,科技少年手中的600歲紫禁城,美又颯!
    他們又會用哪些黑科技讓故宮的珍貴藏品穿越歷史走向未來?題目來源於實際生活,力求以科技手段解決現實問題,用創客方式傳播科技冬奧知識,用自己的雙手去實現與600歲紫禁城的融合,傳播中國文化。來看看科技少年們手中的600歲紫禁城吧。這是讓人眼前一亮的「瓊枝溢年光」。
  • 故宮養心殿下周起修繕 2020年竣工獻禮紫禁城600歲生日
    使工程在保證質量的同時,最大限度還原和展現歷史信息。    故宮博物院介紹,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是故宮博物院在古建修繕方面的首次嘗試,同時對涉及花園、宗教建築、防衛建築的乾隆花園、大高玄殿、紫禁城城牆等3項亟待維修的古建築群,作為「研究性保護項目」的試點。以便重新組建故宮的官式古建築修繕隊伍。  單霽翔院長希望到2020年的6月30號,所有工程告一段落。屆時將迎來紫禁城的600歲生日。
  • 600歲!紫禁城,生日快樂
    中新社·華輿>談資 攝影/卞正鋒 2020-09-11 18:34 (視頻來自華輿 卞正鋒攝) 華輿訊 2020年9月10日,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吸引大批中外遊客「進宮」參觀遊覽。與此同時,一場名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午門正式開幕,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計450餘件,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此次大展通過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概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