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歲紫禁城最大的煩惱:太紅了!

2020-12-19 上遊新聞

「從9月10日到11月15日,好像用一場展覽給紫禁城過了一個盛大的生日。」

11月15日,火到要搶票的「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落下帷幕。展覽的最後一天,依舊有很多人前去排隊看展、很多網友在微博上曬出自己排隊的照片。

微博截圖

一票難求的展覽

「好久沒見過這麼多人了……」

11月15日,網上有人曬出自己在「紫禁城六百年大展」最後一天「打卡」的照片。畫面中,人們排起長隊,等待進入展廳,一睹這座600年宮殿的歷史。

事實上,開展以來,「爆滿」就成了常態。而早在11月5日,大展最後一天的門票就已售罄。有媒體特意計算了一下時間,僅6分鐘,票就被搶購一空。

從午門西馬道進入展廳,256米長的展線上,紫禁城600年的時光徐徐展開。展覽選取600年中18個重要的歷史節點,展現紫禁城時序輪迴中的變與不變。

西雁翅樓、午門正樓、東雁翅樓三個展廳,講述了紫禁城從營建到明清兩代建築格局與風格的變化,再到對外開放的600年曆程。

展覽展出的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計450餘件。其中,既有明代宮城的琉璃構件,也有反映紫禁城部分宮殿格局的古畫;既有紫禁城開放後的老照片,也有可以掃描二維碼打卡的紫禁城宮殿建築全景模型……

首次展出的養心殿符板和五供,是在首次養心殿大修時發現的。製作工藝久已失傳的符望閣漆紗也是首次現身,這其實是乾隆年間的紗窗,二百多年來它首度與公眾見面。

而作為這600年歷史的重要節點,末代皇帝溥儀離開皇宮時紫禁城的照片也在展覽中呈現。照片裡,儲秀宮南窗炕几上殘餘的半枚蘋果,是溥儀匆匆離宮前吃剩的。

資料圖:11月6日,遊客穿著各式古裝在北京故宮遊覽。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越來越多的遊客熱衷於著古裝遊覽。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95年前:從皇宮到故宮

在很多人印象中,故宮成為「網紅」、展覽開始備受追捧,應該是從幾年前的「故宮跑」開始的。

那是2015年9月,「石渠寶笈」特展開幕,全卷《清明上河圖》展出。很多人進了故宮以後徑直奔向展覽所在的武英殿。一個展覽,看展的隊伍就排了幾百米長。

結果是越跑人越多,越跑越快,為此還誕生了一個新名詞——「故宮跑」。

那年,故宮漸漸成了「網紅」:去看展覽要排隊、買票要進行預約,故宮的景色成了拍照好去處、連宮裡的貓也有了微博帳號……

不過在歷史上,故宮博物院可不是從有網絡那天才走紅的。

回溯到95年前,那時的故宮就已經是人們追捧的對象了。

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昔日的紫禁城變成了博物館。原來封閉森嚴的皇宮裡擠滿了平民百姓,曾經皇帝私有的古物擁有了全新意義的「觀眾」,所有民眾成為了故宮新的「主人」。

開院典禮結束後,觀眾開始出入於博物院各宮殿,觀賞宮殿建築及陳列的古物,「唯見熙來攘往之盛而已」。

統計顯示,僅十月十、十一兩日遊客就達5萬餘人次,「次日清理參觀路線撿拾婦孺手帕、鞋帽,凡四抬筐,實是博物館界未有的盛況。」

故宮博物院微博截圖

從當年的描述來看,大家對於故宮的熱情應該絲毫不亞於今日。

600年的生生不息

已經600歲的紫禁城見證了近一個世紀公眾的來來往往,而在這以前,它也見證了24位皇帝的人生歷程。

時間拉回到600年前,明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歷經14年營建之後,紫禁城終於建成。

不過,建成後的紫禁城並非一成不變。它處在生生不息、自我更新、自我完善的過程中。

以太和殿為例,這座宮殿最初的名字是奉天殿,卻在建成9個月後就不幸被雷電擊中,化為灰燼。直到20年後的正統五年才得以重建。

此後,這座宮殿幾經焚毀又重建。康熙年間,為防火考慮,將太和殿兩側的抄手遊廊改為封火山牆。

資料圖:11月6日,遊客穿著各式古裝在北京故宮遊覽。今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越來越多的遊客熱衷於著古裝遊覽。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在這600年中,紫禁城也被打上各個時代的烙印。你能在神武門中看到延續自明代的屋頂曲線,也能在養心殿裡發現乾隆皇帝留下的印跡。

作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覽的主角,紫禁城看過了600年的風風雨雨。

如今,展覽雖然已經落幕,不過故宮博物院近日在其官方微博接連推出#故宮邀你雲看展#視頻,由此次特展的籌展組人員進行講解。

600年之後,紫禁城的故事還在繼續。

圖為觀眾參觀展覽。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圖為觀眾參觀"朱瞻基行樂圖卷(明宣德)"。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圖為觀眾參觀"明黃色緞繡藤蘿紋夾襯衣(清光緒)"。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圖為遊客參觀金嵌珠石金甌永固杯。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圖為首次展出的養心殿符板及五供。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圖為觀眾參觀雍正帝御筆「勤政親賢」匾(清雍正)等文物。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圖為觀眾參觀"嵌琺瑯宮廷人物圖掛屏"。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圖為觀眾參觀故宮太和殿上的脊獸,這一組脊獸是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太和殿時的原件。中新社記者 杜洋 攝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600歲的紫禁城
    ——編 者紫禁城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也是中國古代宮城禮儀制度的集大成者。從1420年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算起,紫禁城已有600年的歷史。600年,即使放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也是一個「長時段」,況且這600年還是人類歷史變化最快的幾百年。
  • 紫禁城:我今年600歲了!
    2020年,紫禁城已經600歲了,今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始建於公元前1406年,至公元1420年明代永樂十八年完全落成,舊時稱為紫禁城,共計有24位皇帝曾居住於此,隨著中國封建社會的結束,紫禁城也就更名為故宮。
  • 600歲!紫禁城,生日快樂
    中新社·華輿>談資 攝影/卞正鋒 2020-09-11 18:34 (視頻來自華輿 卞正鋒攝) 華輿訊 2020年9月10日,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吸引大批中外遊客「進宮」參觀遊覽。與此同時,一場名為「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午門正式開幕,展出文物及史料照片共計450餘件,其中不少為首次展出。此次大展通過三大主題、18個歷史節點,介紹紫禁城的規劃、布局、建築、宮廷生活,以及建築營繕與保護概況。
  • 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趁機會帶娃看看吧
    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紫禁城600歲,見證了明、清500多年歷史,二十四位帝王的興衰,原來是老百姓的禁地紫禁城三朝代對比圖古時候的紫禁城現在為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群,
  • 600歲故宮生日快樂!紫禁城的四季之美都在這裡
    今天,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京呈帶您重溫紫禁城裡的春夏秋冬,回望600年。龍闕鳳簷,朱門金殿,朱牆淨空,一眼百年。御花園裡,十八槐旁,是故宮貓出沒的地方。古老的紫禁城裡,現代的人穿久不息,留存下有溫度的回憶。一種平常的、和諧的美在宮牆裡流轉,彌久留香。紫禁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建築群,也是全人類珍貴的文化遺產,堪稱是厚重又博大的中華五千年文明的承載者,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匯聚地。
  • 遠方|600歲的紫禁城,今年打算這樣過生日
    故宮今年600歲啦幾天前故宮博物院發表的一組對比照>新老照片仿佛將時間之河摺疊歷史與當下重合不禁感嘆600歲風華正茂!600周歲,故宮博物院最近公布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
  • 紫禁城600歲了!如何給孩子講述這座古代宮廷的故事?
    9月10日,在紫禁城600歲之際,央視新聞舉辦了一場 「紫禁城600歲」直播大展,帶網友們一起「雲打卡」紫禁城。隨著宮廷劇的熱播,孩子們對這座恢弘神秘的紫禁城越來越感興趣。如果孩子們問到關於紫禁城的故事,我們該如何給孩子解答呢?首先,要從孩子們熟悉的場景入手比如紫禁城為什麼要叫紫禁城?比如宮廷劇中經常出現的儲秀宮,坤寧宮,關於它們有哪些值得訴說的故事?現在的故宮就是明清時代的皇宮,那時候就叫「紫禁城」。
  • 紫禁城600歲了!如何快速玩轉不迷路?乾貨滿滿的攻略已備好!
    文|林語菡責任編輯|晴寶紫禁城600歲上熱搜了!近日,央視新聞發布了一條「紫禁城600歲」的視頻。已走過600年風雨的紫禁城莊嚴又親切,華麗又古樸;巍峨依舊。9月10日當天6:00-14:00,央視新聞還開啟了「紫禁城建成600年」大型直播,帶網友們「雲打卡」紫禁城。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
  • 故宮:我的名字叫紫禁城,今年我600歲了
    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也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見證六百個歲月流轉,沉澱六百個寒來暑往。當生命已選擇緘默建築卻依舊在訴說▼故宮北京 四重城外城、內城、皇城、宮城中軸線貫穿核心紫禁城是如今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
  • 紫禁城今年迎600歲 「陶瓷館」專館在武英殿重新開放
    2020年到了,恢弘的紫禁城正式迎來600周歲,新展覽、新文創、新數據已經趕著趟兒地發布了。今年上半年,《韓熙載夜宴圖》將率先露臉。隨後,「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中國與凡爾賽展」「紫禁城建成600年展」等大展也將挨個揭開面紗。國寶重器時隔數年再亮相,不僅秀貌,還將展「內涵」——近年來新的解讀、新的研究成果等也會同時揭秘。
  • 600年前的今天,紫禁城宣告落成……
    圖說:紫禁城600年大展開幕式現場 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 攝沒有張燈結彩舉辦慶祝活動,沒有鋪天蓋地的新聞宣傳,「低調」的故宮博物院在今天傍晚六點,通過微博向自己發出了一條簡單的生日祝福——「今天,紫禁城建成600年了!」「恭祝你福壽與天齊,慶賀你生辰快樂!」
  • 陶瓷館重新開放、五大重磅展覽……紫禁城600歲「大慶之年」 官方...
    圖說:紫禁城600歲「大慶之年」 官方計劃表發布會 新民晚報記者 潘子璇 攝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會王旭東指出,在學術研討方面,故宮博物院將舉辦以「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座談會」、第五屆「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護論壇
  • 600歲故宮美炸了!一場初雪,驚豔了紫禁城
    紅牆琉璃瓦,伴隨著點點白雪,這座寂寥的故宮一下子又變成了百年前那座紫禁城。滿城飛雪,點綴了枝頭,渲染了一城的美麗,這時候不去紫禁城看看,可就太遺憾了!皚皚白雪遮住了上面的雕刻,一切都浸在雪中,除了鮮豔的紅,絢爛的金,除了白茫茫的一片,再無其他,此時此刻,天地悠悠仿佛只有你一人,閉上雙眼,所有的憂愁都煙消雲散,古代帝王都已然不見,自己這點煩惱又算得了什麼呢?
  • 富三代「渣女」活成頂級凡爾賽:我最大的煩惱,太紅了!
    王菲曾有一句名言:「最大的煩惱,就是太紅了。」作為明星,居然不享受群眾的追逐與掌聲!這樣的例子真的有嗎?少見,但的確有。法國女神蕾雅·賽杜(Léa Seydoux),就是這樣。她不喜歡被大眾追逐,為此困擾,甚至得了焦慮症,只能無奈凡爾賽:我最大的煩惱,太紅了。因為她從不認為自己是明星,她只是做自己。蕾老師是妥妥的富三代。
  • 單霽翔編著三本新書 為紫禁城600周年慶生
    2020年12月8日,紫禁城迎來600歲生日。當天,由故宮出版社推出的《單霽翔帶你走進故宮》系列北京首發,全書分為《宮殿漫步》《文物風華》《故人匠心》三部。《宮殿漫步》講述有著600年歷史的紫禁城建築的故事。故宮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本書將帶著大家走進紫禁城,領略這些巧奪天工的古代建築之美。
  • 600歲的紫禁城你該如何看,故宮博物院原副院長:走進故宮,你也成了...
    600歲的紫禁城,你要不要去看?怎麼去看?李文儒帶我們找到答案。  紫禁城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講座伊始,李文儒就講了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一位企業家朋友,在參觀了故宮之後對李文儒說:「進了故宮就覺得腿軟,想要下跪。」為什麼會想要下跪,李文儒說,「因為你看到的是至高無上的皇權」。
  • 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發行 「紫禁城最貴地圖」到底有多難搶?
    它的背面圖案採用紫禁城由北向南的俯瞰景象,在金質地的光彩下,紫禁城的恢弘氣勢一覽無遺。在網友大力追捧下,不少銀行提高預約門檻,中籤率低至0.002%,期貨行情一路走高,可見這套紫禁城600年的紀念幣有多難買。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的紫禁城,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建築群,更是中國最負盛名的文化標籤之一。
  • 2020紫禁城600年紀念幣價格多少錢?
    由於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面額是象徵性的貨幣符號,並不表明其售價,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紀念幣各銀行銷售價格如下。  一、中國農業銀行  紫禁城建成600年2kg銀質紀念幣:26000元  紫禁城建成600年金銀套幣:2170元  紫禁城建成600年銀套幣:840元  紫禁城建成600年5g銀質紀念幣:
  • 紫禁城建成600年展陶瓷館活動介紹
    「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  據故宮博物院介紹,2020年10月10日是故宮博物院600周年的誕辰,在九、十月份將集中舉辦一系列題材涵蓋古代建築、專題書畫、古代器物、中外文明等主題的展覽
  • 出書、拍電視劇、發紀念幣……600歲的紫禁城,今年打算這樣過生日
    央視網消息:這兩天,一組故宮的對比照片刷屏了↓↓↓新老照片仿佛將時間之河摺疊,歷史與當下的重合不禁讓人感嘆:95歲的故宮依然風華正茂。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年,亦是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宮博物院最近公布了「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過生日,故宮是認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