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活佛
金山活佛法名妙善,是光緒廿八年春期,寶華山受戒的,是年秋天即到金山入禪堂參究向上一著,直到民國十八年除夕(十二月三十日)那一天才離開金山。由南京棲霜山寂然當家師請去上海,若舜老和尚請去香港,後來不知怎麼的又去了南洋,民國廿四年圓寂於緬甸大金字塔,那時慈航法師正在南洋弘化,親為活佛辦理善後。
太滄和尚又說﹕「所幸民國三十九年在香港會見虛雲老和尚,曾談起「金山活佛」。虛雲說﹕活佛的家離我終南山茅蓬不遠,俗姓董,母早寡,是一位富有的家庭出生,家宅頗多,他在二十歲的那年,常來茅蓬問道。突然有一天,他來請求我度他出家,我知道他家裡只生了他這一位寶貝兒子,恐怕受他出家後,他家裡會來找麻煩,因此就沒有允許他出家的要求,可是過不多時他終於出家了,拜我一位同參某禪師出家,同往五臺住茅蓬。第二年就到寶華山受戒,後來,我行腳各處,也就沒有再和他來往。」
我們從虛雲老和尚於太滄和尚口中,切知妙善活佛是陝西終南山人,光緒二十八年他二十一歲,光緒八年出生,圓寂的那一年是民國二十四年,去世時只有五十四歲。光緒二十八年到金山,到民國十八年離開金山,共住了二十七年,離開金山的那年他是四十八歲。活佛的簡史,也就是這一點來龍去脈,再也無法詳查了,可惜慈航老法師也圓寂了,不然會多知道一點他晚年在南洋行化生涯。
我繼續請問太和尚,有關活佛之稱號的來由。
太滄和尚說﹕我是民國六年到金山住的,那時妙善活佛已經有了名聲,可是還沒有人叫他活佛,到了民國八年,章嘉活佛,從浙江南海普陀山回來到了上海,要來鎮江時,政府有電報通知鎮江各機關及佛教寺廟團體去迎接。那天各機關首長與各寺廟的出家人齊集在火車站歡迎,妙善活佛也在內,那時章嘉活佛只有二十八歲,穿的是在家俗服,再加上各界的要人相陪,又有憲警隨身侍衛,看不出什麼出家修行的活佛樣子來,妙善和尚的道德與靈異,當時在鎮江已經很有名了,因此當章加活佛走過以後,那些警察們就對歡迎的人說﹕「這樣年輕的人,又不穿出家的僧服,與政府官員一樣,那裡是什麼活佛?妙善大師才是真正的活佛呢!」因此「金山活佛」之名,就從那次起叫起來的。
我再請問有關活佛私生活與他的行為,他有沒有什麼嗜好?談起活佛的私生活,太滄和尚也不禁黯然的說﹕「活佛一身談不上什麼私生活,更談不到什麼嗜好。」
談他住的—他住在金山藏經樓下右邊一間寮房裡,房中也沒有床帳桌椅的設備,也沒有衣架書櫥的裝飾,只有方石一塊,石頭上放著座禪的蒲團一個,除此而外,其他什麼也沒有,夜間也不睡覺,不是經行念佛,就是參禪入定。
談他穿的—他的衣服是冬夏一衲,我最初還看到他有一頂合掌尖的帽子,俗稱濟公帽子,帽子罩到鼻子上,把兩隻眼睛從帽子裡往下看,一步一步的怕足下傷了蟲蟻一樣,慢慢走著,後來帽子也沒有了。最初上殿過堂,還有袈裟海青的,後來衣胞也沒有了,也不好上殿過堂(吃飯),他冬天一衣不寒,夏天棉袍一件不熱。活佛的施捨心很大,有時皈依徒弟做幾件新衣服給他穿上,不幾天就沒有了,有時他連長褲子都會脫下來送人的。
他的行為更是「與人無愛亦無憎」。他即不愛名,亦不喜功,他在金山住了數十年,先請藏主,到最後幾年才請為書記。他從來沒有與人有一次爭執,看見出家人就拜,真是一位常不輕菩薩!「我不敢輕慢汝等,汝等皆當作佛」。我輩學人,能無愧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