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博大而精深,美食也同樣如此,很多美食有很多的地域特色。
就像是牛肉拉麵就會想起蘭州牛肉拉麵,
烤鴨會聯想到北京全聚德,
大盤雞就會想起新疆大盤雞等等。
由於地域文化差異,風俗習慣不同,獨特的美食代表當地獨特的文化內涵,
即便是同樣的美食在不同的地域有著不同的稱謂。
今天小編帶大家走近雲吞、餛飩、抄手、扁食這種美食,讓人產生誤解的小吃,傻傻分不清有什麼不同?
一、雲吞
這道廣東較為普遍的美味,因粵語「餛飩」的音與雲吞差不多,大小一般以「一口吞」為標準。
而食材的選擇和料皮的做法也區別與餛飩,餡料一般以三分肥七分瘦的豬肉、配以蔥花調味而成,也會用鮮蝦仁或魚肉調配成的餡料,料皮的做法較講究,用雞蛋液和麵粉和面製成的表皮。
廣東人愛喝湯,每頓不離湯,而雲吞的湯也不例外,以大地魚、蝦仁、豬大骨熬製的湯底金黃,鮮香濃鬱,吃完雲吞湯見底也是標準。
二、餛飩
江浙滬一帶和北方大多數地區稱為餛飩,在上海有大餛飩重餡,小餛飩中皮的說法,而餛飩的湯底加入紫菜、蛋皮、蝦米稱之為「三鮮」,一碗清湯加形似元寶的餛飩,不論在高大上的CBD,還是在煙火味濃厚的小巷,都能看到餛飩的身影,也許在傍晚、夜宵就是最好的飽腹之美味。
與餃子的最大區別就是,餛飩皮是正方形,而餃子皮多為圓形,餛飩注重湯料的調配,而餃子注重蘸料的調配。
餛飩就是餡少,皮薄,煮出的餛飩透亮,裡面的食材清晰可見。
三、抄手
餛飩一入川就來了個很接地氣的名字「抄手」,這與川人鍾愛麻辣,紅油的愛好分不開,就連剛出鍋的「抄手」逃不了紅油、麻辣的洗禮。
而紅油抄手調味是重頭戲,有曾經調侃,上午賣抄手,下午開麻將館,這句話使得抄手的地域特色更加濃厚。
與其他的餛飩包法不相上下,做抄手皮較厚,主要是要搭配紅油的湯汁,湯汁微辣、餡料鮮香,在川人的眼中麻辣才是真正的味道。
四、扁食
扁食是自古以來對餃子的叫法,而在福建扁食這種叫法延續至今,包法與餃子更為相似接近。
這種福建版的餛飩,在沙縣小吃得到了發揚光大,走南闖北,已經走出國門,更多的人品嘗到了這種美味。
不管是雲吞、餛飩、抄手、還是扁食,這種美食都是中華美食文化的結晶。
這種有很強地域特色的美食,隨著人口的變遷,飲食文化的融合,也隨之發生微妙的變化,更多人將自己家鄉的美食融入到當地的風味中,使之更接近自己的口味,適合當地的氣候變化。
一點餡料、一張麵皮、一種做法都是為了滿足飽腹之欲,叫什麼已經只是名字不同而已,吃不到雲吞嘗嘗餛飩也是一樣的美味,您說呢?
我是申曉廚,您如果有不同的見解,請不妨留言討論。
喜歡我的分享點個讚,或者關注我,一起分享交流更多的美食。
感謝您的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