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陪著孩子看了《忠犬八公的故事》,突然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寫給大家。
忠犬八公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它出生於1923年,在它主人上野英三郎去世之後,它一直在涉谷站等待了主人九年,直到1935年3月8日去世。八公生命的十一年裡,幾乎都是在等待中的。後來,涉谷車站就有了這尊忠犬八公的雕像,而這成為了一個景點與地標,至今仍是。
在電影裡雖然男主角變成了大學教授帕克,但是八公的那份感情體現得淋漓盡致,尤其是對於家裡有寵物的人來說,實在是太有殺傷力了,八公陪伴著帕克全家一起成長,從小狗漸漸變成龐然大物。每天準時陪伴帕克上班,傍晚在車站門口迎接帕克下班,這可是他們的約會時光。無論是小鎮車站的站長,賣熱狗的小販,附近商店的老闆娘,在他們的眼中這都是已經習以為常的畫面;看到帕克從車站出來叫出那一聲熟悉的「Hachi」,八公興奮地撲上前去撒嬌的樣子,已經成了車站每天上演的故事。然而在八公學會撿球的那一天,帕克開心且驕傲,但也是最後一次兩人的珍貴回憶。
在陪孩子看到這一段時,我的眼淚是留下來了的,想起兒時家裡飼養的小狗,再看到八公可愛的笑容,心靈不免十分難過,但是由於在外面上學,狗狗的最後一面也沒有見到,成了永遠的遺憾。
雖然有些扯遠了,但還是想說一下自己的一些心裡話,每個人都覺得自己是理性的,也崇尚著這種理性。可是,有些事情,比如愛,人似乎沒有辦法遵循理性。那麼,愛這種感情是什麼呢?著名作家聖埃克蘇佩裡解釋說,他覺得愛是一種「馴養」,也就是說,兩個人的彼此付出。
電影裡的帕克和小八,他們又何嘗不是這樣,他們在車站遇到對方,讓他們從千萬個選擇中找到彼此,隨後他們的相處。在這之前,他們卻只是普通的路人,但是在這個選擇之後,他們的感情就變了。並不是因為他們比別人更優秀,或者更值得忠誠,而是單單因為他們彼此馴養。
在電影中,帕克的孫子朗尼說道,小八告訴了我們忠誠的意義。是的,這才是最令人敬佩與感動的地方。小八用它的一生,講述了忠誠的真正含義,在這個忠誠的背後,則是帕克源源不盡的愛。我相信,這種愛翻遍人類所有詞典也是不能解釋窮盡的,這段感情的背後,應該有一個神秘的意義,而那種意義是我們說不清楚,但又知道確實有的。這份愛值得我們投入讚美之心。
當去世了九年的教授的妻子,回到那個車站,看著小八依然守護在那裡時,抱著小八說:讓我陪你等一班火車的時候,這才是一個真正美好的世界。我看到這裡的時候,相信此刻自己的心是最安靜的。也許是一種羨慕,也許是想起了兒時的玩伴,沒能控制住自己,在孩子的面前哭了起來,我也真是太丟人了。
可能這就是我對《忠犬八公的故事》最後的想法吧,如果問我會不會看第二遍,我會直接說:「不會,因為我沒法面對柔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