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李蘭娟:返程高峰應加大利用信息化手段防控疫情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與李蘭娟院士進行遠程連線,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指南專題解讀。 張茜翼 攝

中新網瓊海1月31日電 (記者 張茜翼)當前,新型肺炎疫情還處於蔓延的嚴峻態勢,春運返程高峰又即將到來。如何加強疫情防控?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認為,應利用大數據信息化的手段,進行嚴格的流行病史調查,鎖定有疫區接觸史以及相關接觸過的人群,切斷傳播途徑。

當日,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管理局與李蘭娟院士進行遠程連線,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南專題解讀。李蘭娟指出,找出感染者是解決當前難題的關鍵。對於疫情的控制,非常重要的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消息,截至1月30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9692例,現有重症病例1527例,累計死亡病例213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171例,共有疑似病例15238例。

「現在已經達到疫情的高峰階段。因為從疫區出來的人14天還沒有到,14天以內肯定是高峰期,那麼他們還傳播了一些人,這又會出現第2個高峰期。」李蘭娟說,由於人傳人等原因,防控期還會延長。

對於返程高峰的疫情防控工作,李蘭娟稱,海南是旅遊勝地,不能因為疫情大規模地影響經濟發展,要利用信息化和大數據監控手段,把有疫區接觸史的人,包括他周圍有過接觸史的人,通過大數據的調查進行明確。對有疫區接觸史的人群,將他們的信息提供給有關疾控部門,疾控部門可以對這些人進行健康管理或者醫學觀察。

面對「返程潮」即將到來,各地防控方法不一樣,隔離時間不同。李蘭娟建議,個人和單位對自身健康情況應該要清楚。如果從來沒有去過疫區,沒接觸過感染者,身體健康,體溫正常,回程後也是健康的,即沒必要隔離;如果曾經接觸過疫區,需要堅持醫學觀察,確保沒有感染;如果已經感染,一定要嚴格做到兩次病毒檢測都是陰性後再返程。

李蘭娟認為,當前防控形勢非常嚴峻,因為感染者還在不斷新增。要等到新發病例一天天減少,住院病人一天天好起來出院,壓力才會慢慢減輕。但始終不能麻痺大意,一直要到所有的傳染源都掃清了,不繼續傳人,這是最重要的。(完)

相關焦點

  • 李蘭娟院士團隊返浙
    這是自3月17日,各地援鄂醫療隊分批有序撤離以來,返程人數最多的一天。天容水色西湖好,浙恩在心若有天。3月31日,浙江省第五批返浙醫療隊凱旋。這支1010人的大部隊,由浙江省援鄂重症新冠肺炎救治李蘭娟院士國家醫療隊、浙江省援鄂第三批醫療隊、浙江省援鄂第四批醫療隊、浙江省援漢防疫組、浙江省支援荊門前方指揮部等隊伍組成。
  • 專家解讀:返程高峰如何防控疫情?
    專家解讀:返程高峰如何防控疫情?人民網  作者:  2020-02-04 返程人員回來之後,社區又如何管理?
  • ...在李蘭娟院士的帶領下,樹蘭(杭州)醫院緊急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
    別管那些謠言,您是值得尊敬的人——致敬李蘭娟在「新型肺炎」肆虐之際,許多人十分關注鍾南山院士發表的言論,但除了鍾老,還有一位奮戰在防疫一線的老人,也值得我們尊敬——李蘭娟。2月1日,在李蘭娟院士的帶領下,樹蘭(杭州)醫院緊急醫療隊緊急馳援武漢。
  • 隔離休整的李蘭娟院士在幹什麼?
    今天中午,樹蘭醫療集團鄭傑總裁、樹蘭(杭州)醫院葉再元院長、吳章穆書記以及醫院全體領導班子成員、部分科室負責人,帶著慰問品前往李蘭娟院士援鄂醫療隊的隔離休整點,探望醫院第一批援鄂醫療隊成員。樹蘭(杭州)醫院第一批援鄂抗擊新冠肺炎醫療隊由李蘭娟院士帶隊,從 2 月 1 日起出發馳援武漢直至 3 月 31 日返杭。
  • 李蘭娟院士回應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73歲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2月2日就抵達武漢,整整58天,她和她的團隊一直在負責的是重症患者的救護。  今天,她就要離開武漢,現在的武漢讓人放心了嗎?這些天,無症狀感染情況備受關注,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會成為傳染源?如何發現?如何管理?《新聞1+1》連線李蘭娟,帶來最新解讀。  武漢接下來重點工作是什麼?
  • 李蘭娟在福建晉江分享抗疫經驗 對常態化防控疫情提建議
    16日上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蒞臨福建晉江分享抗疫經驗,並就常態化防控疫情提出意見建議。分享會上,李蘭娟以自己和團隊的經歷,分享了在武漢連續60天的抗疫故事和診治經驗。
  • 李蘭娟院士全程漢語與美國專家交流,美專家一邊聽翻譯一邊做筆記
    今日,應美國邀請,李蘭娟院士就新冠病毒問題跟美國專家連線,參與的美方人員相當齊全,明顯是請教如何防治病毒的。李蘭娟院士全程使用漢語,美方專家自帶翻譯,除了認真傾聽外,還有人做筆錄。李蘭娟院士用漢語與美國專家交流並不是說明李蘭娟院士不懂英語。而是彰顯國家主權地位。
  • 兒子眼裡的李蘭娟院士
    同一天,《李蘭娟院士帶隊出發馳援武漢》的新聞被無數人轉發。抗疫之戰打響以來,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一批科研人員備受社會關注。被網友稱呼為「李奶奶」的李蘭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帶著疑問,我們專訪了李蘭娟院士的兒子鄭傑先生,希望從他的視角裡,閱讀到一些關於李院士的別樣片段。
  • 73歲的李蘭娟院士來濟南了!對於濟南的防疫工作,她這樣評價
    濟南的疫情防控做得很好,目前濟南是很安全的。7月10日,由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專家諮詢委員會主辦,濟南國際醫學科學中心管委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具體承辦的,「開放共享數創未來——2020健康醫療大數據創新發展論壇」在濟南舉辦。
  • 表彰大會上,鍾南山被授予「最高榮譽」,為何李蘭娟院士卻沒有?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疫情在國內已經被控制,醫護人員絕對是最關鍵的因素。特別是鍾南山院士在這次疫情中表現出了的冷靜,抗擊疫情表彰大會於9月8日上午隆重召開,但這個獎項也讓很多人想起了一個人,也是這場疫情的最前線的李蘭娟院士,為什麼她沒有獲獎?
  • 返程高峰,另一場大戰!應對方案,必看!
    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阻擊戰全面打響,雖然假期延長,雖然復工推遲,但是全國返程客流高峰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另一場大戰!節後返程以及開始工作後,應注意什麼呢?天眼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以下要點——
  • 樹蘭與鄭州三院合作紅利持續釋放 李蘭娟院士論壇開講
    國家高級別專家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指出,「發現與控制傳染源是控制疫情的關鍵。」  10月11日,由鄭州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鄭州市衛健委承辦、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協辦的「疫路同行·科學防控·護佑健康」院士論壇暨大型義診活動分別在河南省人民會堂、鄭州市三院舉行。
  • 中國電信陸豐分公司: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
    、隔離點的視頻監控網絡等工作,以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 為加強聯防聯控,堅決遏制疫情擴散蔓延。中國電信陸豐分公司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擔當央企責任,在最短時限內快速完成南塘、銅鑼湖農場、內湖等疫情防控重點區域187支視頻監控槍安裝建設任務。
  • 李蘭娟院士來濟調研樹蘭(濟南)國際醫院項目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李培樂7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學專家、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樹蘭(濟南)國際醫院副院長傅煜冰及相關高級顧問專家到樹蘭(濟南)國際醫院項目調研。李蘭娟院士一行來到項目建設現場,實地調研了工程進度,詳細詢問了現場質量把控情況,並在會議室聽取了關於項目定位、具體規劃、服務功能和建設進展的匯報。
  • 李蘭娟:這兩個月每一天都驚心動魄,返浙後會繼續關注武漢
    3月3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及浙江援助湖北醫療隊撤離武漢。李蘭娟院士說,「這兩個月來的每一天都驚心動魄。」她還表示,回到浙江後,他們將繼續關注武漢的疫情發展,關注新冠肺炎的救治,他們與武漢大學人民醫院的科研項目還將繼續。
  • 返程復工高峰到 社區疫情防控再升級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蔡君彥 通訊員 楊洋 王瑞賢增派人手,嚴加防控,24小時值守……隨著返程復工高峰的到來,戰「疫」到了更加關鍵的時期。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走訪發現,目前,作為疫情防控的基礎環節,鄭州市基層社區的防控嚴密程度進一步升級。
  • 李蘭娟的5本影像日誌
    最近網上出現一篇署名李蘭娟院士的文章《李蘭娟提醒:北京新冠疫情,可能將全面大爆發》。6月17日,針對這篇文章,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生健康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院士向記者表示,這篇文章的內容根本不出自她本人,她從未表述過這樣的觀點,文章的觀點也和她本人的觀點不相符。
  • 李蘭娟:逆行中的女院士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牽動著億萬人的心,一場全民抗擊病毒的戰「疫」拉開帷幕。    研究肺炎疫苗、親赴武漢、建議封城、怒斥謠言……在這場疫情暴發後,「李蘭娟」這個名字再次走入了人們的視野。已逾七旬的女院士雖看上去斯斯文文,卻有著令人佩服的果敢與堅毅。
  • 記浙大附屬第一醫院李蘭娟院士:以知識回報社會—新聞—科學網
    李蘭娟院士CFP 從小家境貧寒。李蘭娟依靠政府助學金,讀完初中、高中、大學。 「如果沒有家人、老師的支持,沒有助學金的資助,我不可能接受教育,更不可能圓我的學醫夢!」大學畢業時,李蘭娟說:「我要以知識回報社會!」 30多年後,SARS、手足口病、地震災後防疫、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伴隨著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傳染病防控難題,人們記住了她: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內科學(傳染病)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國際微生態聯盟主席,我國傳染病學領域傑出的領軍人——李蘭娟院士。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院士
    從初中差點輟學的貧家女孩,到如今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說:「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謝很多人。」圖為李蘭娟院士在工作室。(均資料照片)  為了推動中國醫學學科發展和人才培育,2012年5月25日,李蘭娟與同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丈夫鄭樹森一起捐資,聯袂社會各界力量成立了「樹森-蘭娟院士人才基金」,以獎勵和提攜在醫學科研和臨床領域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的中國傑出科技人才。為了確保評選的公平、公開和公正,李蘭娟夫婦委託中華醫學會成立評審專家庫,參照國際慣例組織評審,對「樹蘭醫學獎」的候選人進行審核、初評、終評和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