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浙大附屬第一醫院李蘭娟院士:以知識回報社會—新聞—科學網

2020-12-12 科學網

 

李蘭娟院士CFP

從小家境貧寒。李蘭娟依靠政府助學金,讀完初中、高中、大學。

「如果沒有家人、老師的支持,沒有助學金的資助,我不可能接受教育,更不可能圓我的學醫夢!」大學畢業時,李蘭娟說:「我要以知識回報社會!」

30多年後,SARS、手足口病、地震災後防疫、甲型H1N1流感、H7N9禽流感……伴隨著這些關乎國計民生的傳染病防控難題,人們記住了她: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內科學(傳染病)重點學科學術帶頭人,國際微生態聯盟主席,我國傳染病學領域傑出的領軍人——李蘭娟院士。

開闢重型肝炎肝衰竭治療新途徑

20世紀80年代,我國重型肝炎肝衰竭的病死率高達80%。

「常有肝衰竭病人送到醫院,家屬跪在我們面前,懇求我們救救他們。」李蘭娟說:「當時,凡是進來的很少能活著離開」。

一位患肝腎症候群、昏迷不醒的急性重症肝炎女病人,經過血液濾過透析救治後,竟然奇蹟般地好轉。

這個偶然的病例,讓李蘭娟注意到了。她發現了在國際上同樣也是治療難題的研究攻關的方向。從此,她與「人工肝」系統打了近30年的交道,成為我國「人工肝」的開拓者。她創立的人工肝支持系統使急性、亞急性重症肝炎治癒好轉率,從過去的11.9%提高到78.9%,慢性重型肝炎治癒好轉率從15.4%提高到43.4%。

如今,以她名字命名的「李氏人工肝支持系統」已經成為全世界醫治人數最多、治療技術最為成熟的人工肝系統。

這一中國原創成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關注和認可。

2005年在義大利召開的國際人工器官大會上,李蘭娟作了《中國人工肝研究進展》報告,並被國際同行譽為「國際上最大的人工肝組織的領頭人」。

2005年,李蘭娟成為國際上最大的人工肝科研聯盟的主席。

2013年,以她為第一完成人的「重症肝病診治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投入一項「沒有希望的研究」

作為我國人工肝的開拓者,2005年11月,李蘭娟以中國傳染病學第一人的身份,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在科研道路上,她勇於探索。

1994年,李蘭娟就關注到肝衰竭患者,同時伴有嚴重的內毒素血症,或出現腸道菌群嚴重失衡、有害菌種顯著增多。

每個人體內約有1.5公斤細菌。其中有1公斤分布在人體腸道內。這1公斤細菌對人體到底有哪些功能?為尋求答案,李蘭娟帶領團隊對肝病微生態和細菌耐藥進行了系列研究。

今天,微生態學研究已經成為國際熱點。但20年前,當李蘭娟決定投身微生態學研究時,沒有人看好她,甚至有人私下認為「這樣的研究看不到希望」。

李蘭娟帶領團隊提出了感染微生態防治新策略。她首次運用分子生物學方法,確立腸道微生態失衡判斷標準,創建納米抗菌肽治療內源性感染和微生態幹預防治重型肝病新策略。

李蘭娟帶領團隊,還創立了「感染微生態學」新理論,首次探明了人體內微生態失衡與重型肝炎發生、發展的密切關係;又採用最新的科學技術,通過宏基因組的全基因測序,進一步探索肝病微生態的規律。

短短20年,從研究空白,到領跑全球。李蘭娟團隊在全世界首次證實人感染H7N9病毒來源於活禽。她據此向國家提出關閉活禽市場的建議,使得禽流感疫情很快得到控制;她通過機理研究,快速研發出H7N9的診斷試劑和疫苗,結束了我國禽流感疫苗依靠國外進口的歷史。

李蘭娟研究團隊揭示了腸道菌群與肝硬化的秘密,該研究成果《肝硬化中腸道菌群的改變》於2014年9月發表於國際頂尖期刊《Nature》雜誌正刊,併入選2014年「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她的研究成果,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在國際微生態領域研究的國際地位。

今年3月,在盧森堡舉行的第五屆國際微生態聯盟大會上,李蘭娟出任大會主席,這也是中國人乃至亞洲人第一次當選這一領域的主席。

「讓浙江的經驗全國分享!」

2013年春天,H7N9禽流感突然流行。

一家外院向浙醫一院求助:有位H7N9患者病情很重,要立即轉院。

李蘭娟馬上派ICU和感染科的主任去會診。兩個主任講:按照以往經驗百分百是救不回來了。

了解到患者從發病到現在已有一周,李蘭娟分析:這正好是細胞因子風暴最高峰的時候,導致他的肺部炎症,所以呼吸就被壓迫,人要憋死了,而人工肝是可以清除這個炎症介質的。

危急之下,李蘭娟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放棄傳統的治療方法,把病人接過來,用人工肝試試。

五天五夜的搶救之後,呼吸機拿掉了。

這個H7N9病人,成為李蘭娟第一個使用人工肝治療的H7N9禽流感病人。她將此前的人工肝技術和微生態平衡原理用於H7N9病人的治療,創建「四抗二平衡」的治療方法,一次又一次地將危重病人從死亡線上救回,使浙江重症患者的病死率比全國低40%。

在H7N9禽流感救治的重要時刻,她聯合香港大學,帶領研究團隊進行科技攻關頂層設計,從病原學、發病機制、診斷、治療等方面同時著手。

她的研究成果第一時間在國際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上頭版頭條發表,為政府決策和幹預、控制傳染源提供了科學依據。

李蘭娟團隊還制定指南和規範,指導全國乃至國際社會防治H7N9禽流感,參與制定世界衛生組織的全球H7N9禽流感診療方案。

2013年4月13日,劉延東副總理視察後高度評價李蘭娟團隊在H7N9診治研究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績。

李克強總理在全國會議上指出:「讓浙江的經驗全國分享!」

Lancet等知名期刊的主編、美國衛生部、美國駐滬總領館和國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多次前來訪問,求教H7N9的防控經驗,盛讚李蘭娟團隊取得的成效。

WHO助理總幹事福田敬二博士稱:「中國科學家對H7N9禽流感疫情的防控研究堪稱國際典範。」(原標題:以知識回報社會——記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李蘭娟院士)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李蘭娟: 從赤腳醫生到院士
    不過,對醫學的摯愛讓李蘭娟毅然選擇了「赤腳醫生」。  因為業務能力精湛,李蘭娟以「赤腳醫生」的身份被推薦到浙江醫科大學讀書,畢業後進入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工作。李蘭娟的醫生之路從此進入了快車道,而改革開放也在此時拉開了帷幕。  李蘭娟面臨的第一個攔路虎就是上世紀80年代高達80%病死率的重型肝炎。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一國院士,出身貧寒的她靠知識改變命運
    後來毛主席號召開辦農村合作醫療,雖然教師的薪資一個月高達24元,李蘭娟卻選擇了一天五公分即一毛錢工資的赤腳醫生,只因做醫生,她可以多學一些醫學知識。1969年,李蘭娟院士曾任夏履橋農村合作醫療「赤腳醫生」,為鄉親問病送藥李蘭娟說,農民身邊需要一個能為他們看病的醫生。
  • 兒子眼裡的李蘭娟院士
    同一天,《李蘭娟院士帶隊出發馳援武漢》的新聞被無數人轉發。抗疫之戰打響以來,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一批科研人員備受社會關注。被網友稱呼為「李奶奶」的李蘭娟,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帶著疑問,我們專訪了李蘭娟院士的兒子鄭傑先生,希望從他的視角裡,閱讀到一些關於李院士的別樣片段。
  • 李蘭娟:從「赤腳醫生」到院士
    從初中差點輟學的貧家女孩,到如今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說:「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謝很多人。」圖為李蘭娟院士在工作室。(均資料照片)  在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們見到了匆匆從病區查房回來的李蘭娟。等待時,工作人員告訴我們,李院士工作繁忙,經常半夜還在實驗室,一早就出現在病房了,每天睡眠不超過6小時。  幹練短髮,柳葉眉,面帶微笑。沒有寒暄,我們直奔主題。  「能走到今天,我要感謝很多人。」
  • 李蘭娟院士回家啦!我省1010人第五批返浙援鄂醫療隊凱旋歸來!
    李蘭娟院士回家啦!我省1010人第五批返浙援鄂醫療隊凱旋歸來!李蘭娟院士團隊由10人組成,包含感染病學、重症醫學、院感、護理等專業。2月2日抵達武漢,進駐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區。通過近兩個月的努力,降低了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病死率。該團隊關於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床救治經驗和研究成果,已經寫入了國家診療方案。
  • 李蘭娟院士為郵政快速運送重要醫療設備至抗疫一線點讚
    ——李蘭娟院士醫療隊負責人李蘭娟院士聞訊,也趕出來參與物資接收。她對駕駛員說:「郵政速度快,服務好,你們連夜趕過來,謝謝你們!」李蘭娟院士清點物資  李蘭娟院士帶隊的浙江抗擊新冠肺炎緊急醫療隊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支援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 李蘭娟:逆行中的女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表示:「去武漢後,(具體)去哪裡要服從安排,我自己希望去金銀潭醫院,就是危重症病人最集中的醫院。」   李蘭娟,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感染性疾病診治協同創新中心主任。疫情肆虐的日子裡,73歲的她每一天都在跟時間賽跑,竭盡全力搶救病人、控制疫情。
  • 李蘭娟院士推薦新藥涉嫌利益輸送?真實情況或是這樣
    據界面新聞,上述藥物「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的結論是體外細胞實驗中得出,具體療效仍需臨床驗證。基於上述科研結果,李蘭娟院士建議將以上兩種藥物列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同時,團隊成員、浙大一院副院長陳作兵提醒,這兩種藥為處方藥,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 李蘭娟院士推薦重磅新藥關聯關係遭質疑,真實情況或是這樣
    據界面新聞,上述藥物「能有效抑制冠狀病毒」的結論是體外細胞實驗中得出,具體療效仍需臨床驗證。基於上述科研結果,李蘭娟院士建議將以上兩種藥物列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同時,團隊成員、浙大一院副院長陳作兵提醒,這兩種藥為處方藥,患者一定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 當「最美女神」李蘭娟院士來到晉江市醫院……
    李蘭娟院士(左二)參觀晉江市醫院公衛樓,指導感染科建設晉江市醫院供圖建設中的晉江市醫院醫療綜合樓晉江市醫院供圖李蘭娟院士現場察看了晉江市醫院新院教學樓、公衛樓,並與晉江市醫院領導班子座談交流。李蘭娟院士了解晉江市醫院新院規劃晉江市醫院供圖李蘭娟院士與晉江市醫院領導班子座談交流晉江市醫院供圖李蘭娟院士充分肯定遷建項目成效。
  • 李蘭娟院士:沒有好的底牌,她是如何完美逆襲的
    李蘭娟院士,因疫情被更多的人熟悉,73歲的她和84歲的鐘南山,被人們稱為抗疫的定海神針。武漢疫情爆發後,她主動向國家請纓,帶領自己的團隊,第一時間奔赴武漢支援。是她向國人呼籲:「病毒可通過口鼻飛沫傳染,病毒可通過酒精與高溫抑制。」
  • 浙一李蘭娟院士團隊獲2013年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記者 陳中秋 攝  100多位科研人員歷經14年,創建「李氏人工肝」  將急性、亞急性重型肝炎病死率由88.1%降至21.1%  記者 葛丹娣 通訊員 陳旭東 夏燕燕  本報訊 上周五,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2013年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以李蘭娟院士領銜的浙江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肝病診治的理論創新與技術突破」項目,榮獲2013
  • 樹蘭(濟南)國際醫院規劃許可批後公示 創始人為李蘭娟院士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1日訊 近日,閃電新聞記者從濟南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獲悉,樹蘭(濟南)國際醫院項目正在進行建設工程規劃許可批後公示。醫院位於槐蔭區醫學大道以東、煙臺路以北、日照路以南、支縱22以西。建設單位為濟南市城市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設計單位為中建八局第二建設有限公司。
  • 李蘭娟院士等十人榮獲年度醫院人文杰出人物稱號
    原標題:李蘭娟院士等十人榮獲年度醫院人文杰出人物稱號「戰疫」是過去一百多天裡很多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關鍵詞。疫情中,人們經歷痛苦,甚至感受生死,同時又看到醫護人員的努力,感受到醫學人文的溫度。1200多家醫療衛生機構及個人自願申報,經過三輪評審,中國工程院院士、樹蘭(杭州)醫院李蘭娟、湖南省人民醫院黃利華、柳州市婦幼保健院林忠等十人獲得年度「人文品牌傑出人物」稱號;共計兩百多家醫療機構和個人獲得嘉獎。
  • 兒子眼裡的李蘭娟院士:她一直都沒有拋棄自己醫生的身份
    鄭傑和母親李蘭娟院士的合照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同一天,《李蘭娟院士帶隊出發馳援武漢》的新聞被無數人轉發。抗疫之戰打響以來,鍾南山院士、李蘭娟院士等一批科研人員備受社會關注。李蘭娟院士留言板界面鄭傑早年在網際網路行業創業。熬夜加班對他而言是家常便飯,但在和母親共事創立醫院的時候,他才真實感受到,醫務人員的工作強度有時候比IT行業要大得多。
  • 浙大援鄂醫療隊467人平安返杭!
    校黨委書記任少波(左二)在候機坪等待醫療隊員們歸來   這支1010人的隊伍,由援鄂重症新冠肺炎診治李蘭娟院士醫療隊,浙江援鄂第三批醫療隊杭州隊和寧波隊,浙江援鄂第四批醫療隊浙大一院隊、浙大二院隊和浙大邵逸夫醫院隊
  • 李蘭娟院士帶隊抵達武漢,將在這家醫院展開工作
    據央視新聞,今天凌晨4:40,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帶領團隊一行5人抵達湖北武漢。稍作休息後,她將在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展開工作。此前報導:昨天(2月1日)下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帶領團隊一行5人,從浙江杭州出發,馳援武漢。臨行前,李蘭娟院士的團隊在杭州樹蘭醫院舉行了簡單的出徵儀式。
  • 河北大學附屬醫院MDT團隊獲佳績—新聞—科學網
    近日,中國腫瘤臨床協會肺癌規範化診療項目「第二屆全國青年『多學科診療』(MDT)團隊病例大賽」華中大區賽在線舉行,河北大學附屬醫院肺癌MDT團隊經過激烈角逐,獲得第二名,
  • 浙大附屬口腔醫院華家池總院正式啟用 規劃診療椅逾300臺
    2020-12-19 18:58 |浙江新聞客戶端
  • 李蘭娟院士祝福、蘇德礦老師獻歌 123對新人「緣定浙大」
    浮世三千,浙大為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