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奇葩日軍 遇到中國軍隊不放一槍 目送40萬中國軍隊撤退

2020-12-13 鴻飛堂

日本侵華戰爭是中國有史以來經歷最大的一次打擊,中國大半領土淪陷,東北人民更是忍受了長達14年的日本黑暗統治,在這場戰爭中中國數千萬的軍民喪生,給中國帶來了無法忘卻的傷痛。抗日戰爭可謂是相當慘烈,中國軍隊訓練不足,而且後勤補給遠遠不如日軍,中國軍人經常性餓著肚子,拿著可憐的幾枚子彈面對擁有空中掩護的日軍。由於日軍已經佔領東北,有著源源不斷的糧食和彈藥運往前線,使得抗日戰場上中國軍人的傷亡非常巨大。

擊斃一名日本軍人,需最少傷亡3名中國軍人

隨著一些抗日神劇的蔓延,使得我們對於抗日戰爭的難度有了一些曲解。日本侵華戰爭中,日軍的戰鬥力是十分強悍的,當初的日俄戰爭,日軍可以擊敗俄羅斯就足以說明問題。而據統計在抗日戰場上如果要擊斃一名日本軍人,那麼最少需要傷亡3名以上的中國軍人,而且在一些戰場上傷亡要遠遠大於這個比例。中國人正是憑藉我們的血肉之軀這才將日本趕出了中國,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而日軍中並非全是能徵善戰的勁旅,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支非常奇葩的軍隊-日本大阪師團。

由一群商人組成的師團,以「保命」為第一宗旨

大阪師團按照日軍的編制大約有1.8萬人左右,這些人均是來自日本大阪,而這支軍隊大多數是由日本大阪商人組成,整個師團都是以「保命」作為第一宗旨。因為對這些商人來說,他們需要權衡這筆買賣是否合算,如果在戰場上把自己小命丟掉,那麼在他們認為這就是一個虧本的買賣。大阪師團建立於1888年,在日俄戰爭中一舉成名。

首先在日俄戰爭中,大阪師團自登陸之後便一直肩負城池的警衛工作,幾乎沒有到達過前線作戰。而唯一到達前線作戰的就是大阪師團的第八聯隊,這支部隊在日俄戰爭中屢戰屢敗,即使是日軍佔據絕對的優勢,他們依然可以反勝為敗,也被日軍戲稱為「敗不怕的第八聯隊」。而後在調往中國東北之後更是搞笑,1939年日軍與蘇聯發生衝突,日軍兩個師團被困,而大阪師團接到增援命令之後,全軍上下很多士兵開始裝病,在上級首長親自監督之下只好趕赴戰場,增援途中行進緩慢,很多士兵掉隊逃跑,致使日軍大敗。而更為神奇的是,當大阪師團撤退時,掉隊的士兵又迅速歸建可謂是坑了關東軍一把。

眼睜睜放走中國40萬軍隊

而說起大阪師團最為出色的一個戰績就是在徐州會戰中,由於大阪師團的無用,日軍將大阪師團安排在外圍包圍圈的一個關節上,並未讓其直接上戰場。而李宗仁率領40萬軍隊突破日軍重圍脫離了戰場,而在其撤退路線上恰恰遇到了大阪師團,按照常理潰退軍隊遇到滿編日軍師團幾乎是無法逃生的。而大阪師團在看到中國軍隊後不理不睬,全軍依然埋鍋造飯,在後來的戰鬥匯報中,大阪師團指揮官這樣說到:「我們並沒有接到攻擊中國軍隊的命令」,一下子令日軍指揮官無話可說,畢竟大阪師團的解釋可謂是天衣無縫。

大阪師團的搞笑事件可謂是多如牛毛,在日本戰敗之後,大阪師團是唯一一支興高採烈回國的軍隊,回國之後這支軍隊開始在駐日美軍駐地做開了一些小生意,真正找到了他們的人生定位。

相關焦點

  • 不一樣的日軍:不放一槍目送40萬中國軍隊撤退
    中國人正是憑藉我們的血肉之軀這才將日本趕出了中國,完成了中國的統一大業。 而日軍中並非全是能徵善戰的勁旅,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一支非常奇葩的軍隊-日本大阪師團。大阪師團按照日軍的編制大約有1.8萬人左右,這些人均是來自日本大阪,而這支軍隊大多數是由日本大阪商人組成,整個師團都是以「保命」作為第一宗旨。
  • 日軍最慫軍隊,看到路過的中國軍隊一槍不開,目送40萬人遠去!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衝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 中國軍隊曾開赴越南接受日軍投降 日軍遇到中國軍人必須敬禮
    鮮為人知的是,中國軍隊不但在國內接受131.5萬日軍投降,還一度開赴國外,到越南接受日軍的投降。原來,越南本是法國的殖民地。不過,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侵略越南,法軍投降,使得法國喪失了在越南的殖民統治地位。倒是以滇軍為主的中國軍隊,鎮守於滇越鐵路以西,與日軍展開作戰,先後作戰30餘次,斃敵數百人,使得日軍無法侵略我滇南各地。
  • 最奇葩的侵華日軍裡的大阪軍隊,忙著做生意懶得打仗
    日本侵華戰爭之中,對我國犯下了滔天罪行這是不容置疑的,那麼這一場不正義的戰爭全世界人民都非常痛恨,那麼日本人民也痛恨嗎?其實還真有,不僅僅是日本人民之中有著不少的反戰人士,更有這一群的侵華日軍裡大阪來的軍隊也特別反感戰爭。
  • 為何中國軍隊能在上海堅守三個月,日本人打南京卻僅需三天?
    先於南京大屠殺的淞滬會戰,七十多萬中國軍隊陸續湧入這個狹小的戰場,他們面對的是訓練有素,裝備齊全的日本精銳之師,其中不乏後來被派往太平洋戰場上同美軍交手的甲等師團,讓美軍都頭疼。反觀當時的中國軍隊,一些從偏遠地方趕過來的部隊連人手一槍都做不到,吃不飽穿不暖,支撐作戰的動力只能是自己的滿腔熱血了。
  • 抗戰時期日軍最害怕的中國軍隊!光一頂帽子,就足以震懾日軍
    我們都知道,當時日軍的武器裝備比我們的要先進得許多。但即便是在這種劣勢下,我們依舊打得日軍哭爹喊娘,讓其見識到了我們的實力。其中,日軍最畏懼的當屬頭上統一戴德國鋼盔的軍隊。 眾所周知,當時我國裝備落後,經濟也不發達,沒有足夠的實力打造或者是進口先進武器裝備。這個德國鋼盔一共進口了30多萬個,不算多。
  • 中國20萬軍隊控制了越南北部,1946年,為何全面撤退?
    今天,我們聊聊日本軍隊投降以後的事情,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按照當時的規定,越南北部的日本軍隊,向我國軍隊投降。因此,20萬中國軍隊進入了越南北部,並且在河內舉行了閱兵式。不過僅僅幾個月之後,1946年初,中國軍隊為何會全面撤離越南呢?今天,我們就聊聊背後的大國博弈。
  • 抗美援朝後,美國人評價中國軍隊與德軍、日軍的差別,讓人很振奮
    雖然美國老百姓選擇了遺忘,但是參加過二戰和韓戰的老兵卻時常想起,並對德軍、日軍和中國軍隊進行了中肯比較和評價。美國人對德軍、日軍和中國軍隊的評價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軍戰勝了強大的德國軍隊,但是經歷過韓戰後,美國人認為中國軍隊比德軍更具危險性。
  • 湯恩伯不聽調遣,李宗仁下令全軍撤退,日軍為什麼也撤退?
    武漢會戰之後,第5戰區主力大部分都部署在隨棗一帶(老河口以東),威脅武漢地區的日軍。日軍無論是為了下一步北上進攻,還是消除中國軍隊的威脅,都需要攻佔隨棗地區,並消滅我第5戰區的主力,尤其是湯恩伯的部隊。對於中國軍隊而言,隨棗地區是守衛重慶的要地,也是不容有失。
  • 為何中國軍隊能在上海堅守三個月,日本人打南京卻僅需三天?
    先於南京大屠殺的淞滬會戰,七十多萬中國軍隊陸續湧入這個狹小的戰場,他們面對的是訓練有素,裝備齊全的日本精銳之師,其中不乏後來被派往太平洋戰場上同美軍交手的甲等師團,讓美軍都頭疼。反觀當時的中國軍隊,一些從偏遠地方趕過來的部隊連人手一槍都做不到,吃不飽穿不暖,支撐作戰的動力只能是自己的滿腔熱血了。
  • 中國軍隊曾用「天爐戰法」大敗日軍,「天爐戰法」究竟有多厲害
    其中,國軍的薛嶽將軍就曾經依靠一種戰法,在第三次長沙保衛戰中,成功擊敗日軍。這一戰法,也使得日本創造了抗戰以來大規模會戰的最大慘敗記錄。這種戰法名叫「天爐戰法」。薛嶽將軍曾親自撰寫了《天爐戰》一書,後來這本書被中國戰史出版局出版,書的前言介紹到:「他的戰略戰術足以法天地之幽邃,窮宇宙之奧秘,為鬼神所驚泣,人事所難測,無以名之,故曰《天爐戰》。」
  • 松山戰役,中國軍隊裝備遠超日軍,戰損比高達6:1,這是為何?
    中國遠徵軍初期作戰還算順利。同古保衛戰,在仰光失陷的不利形勢下,中國遠徵軍200師在沒有制空權,兵力、裝備落後於日軍的情況下,苦戰12天,殲敵5000餘人,掩護了英軍撤退,全師也成功安全轉移,也算是一場勝利了。
  •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的10大戰役
    1937前,日本侵略者高層制定「中央突破」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妄想3個月消滅中國。在上海市周邊投入兵力達30多萬,艦船130多艘,飛機400多架,戰車300多輛,中國軍隊70萬在蔣中正,馮玉祥指揮下進行了戰鬥,由於武器裝備和日軍相差太大,指揮上的失誤,導致上海失守。
  • 湯恩伯不聽調遣,李宗仁下令全軍撤退,日軍為什麼也撤退?
    武漢會戰之後,第5戰區主力大部分都部署在隨棗一帶(老河口以東),威脅武漢地區的日軍。日軍無論是為了下一步北上進攻,還是消除中國軍隊的威脅,都需要攻佔隨棗地區,並消滅我第5戰區的主力,尤其是湯恩伯的部隊。對於中國軍隊而言,隨棗地區是守衛重慶的要地,也是不容有失。
  • 英國報紙稱讚中國軍隊在一·二八事變中的表現非常優秀
    有人聲稱看到了日本飛機被中國炮火擊落,不確定墜機後飛行員是否還活著。這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成就,考慮到中國空軍的力量遠不如日本。」這說明在《泰晤士報》看來,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中國防空部隊的表現非常優秀。
  • 1937年的南京保衛戰,中國軍隊拼盡了全力,為什麼還是輸了?
    1937年12月,日軍兵鋒直逼當時的首都南京城下,中國軍隊隨即展開了南京保衛戰,守城將士也算是浴血苦戰拼盡了全力,總共有十七位少將以上將領(其中一位追晉中將,六位追晉少將),還有數萬官兵犧牲,中國最精銳的教導總隊也都幾乎拼光,不可謂不英勇,但為什麼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因為,很簡單,南京保衛戰原本就沒有贏的可能。
  • 松山戰役,中國軍隊裝備遠超日軍,戰損比高達6:1,這是為何?
    中國遠徵軍初期作戰還算順利。同古保衛戰,在仰光失陷的不利形勢下,中國遠徵軍200師在沒有制空權,兵力、裝備落後於日軍的情況下,苦戰12天,殲敵5000餘人,掩護了英軍撤退,全師也成功安全轉移,也算是一場勝利了。
  • 中國軍隊浴血奮戰 與日軍爭奪的是哪座盧溝橋?
    劉嶽攝  1937年7月7日的「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是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抗戰由此成為中國全民族抗戰的起點。有關抗戰的著述中,盧溝橋事變必不可少,但大多籠而統之地說,缺少細節。值此盧溝橋事變爆發81周年之際,本文介紹兩個細節——日軍士兵失蹤之謎、中日雙方軍隊爭奪的到底是哪座盧溝橋?  日軍士兵是否失蹤?
  • 徐州會戰中中國軍隊已取得臺兒莊大捷這樣勝利,為何最後還是失利
    這樣,日軍投入徐州會戰的總兵力就達8個師團加2個旅團,佔侵華日軍的60% 。徐州會戰中日軍使用部分兵力在正面牽制中國軍隊,主力向西迂迴,從側後包圍徐州,然後一舉包圍消滅徐州周圍中國軍隊主力的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中國軍隊數十萬人陷入日軍包圍之中。為避免全軍覆沒,中國軍隊被迫火速突圍,撤離徐州,最終徐州淪陷。
  • 抗戰南昌會戰,中國軍隊班長臨死前擊斃日軍少將
    抗日戰爭南昌會戰期間,中國方面的戰場調動,由於通訊不暢、部隊行動遲緩和協同意識淡薄等原因,白崇禧的部署最終沒能得到實施,而在此期間戰場形勢已發生急促變化。一九三九年三月二十二日上午,日軍第一〇一、第一〇六師團在第三飛行團主力的掩護下,沿南潯路兩側急促地向南昌推進。二十三日,設在灘溪的羅卓英的通訊中樞被日軍炸毀,羅卓英與第十九集團軍所屬各部失去了聯繫,導致位於南昌以北防禦陣地的中國守軍在日軍的猛攻下遺棄了大量的火炮等重武器,紛紛撤離灘溪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