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探究】高考地理如何考查溼地?附中國最美的六大溼地!

2020-12-17 騰訊網

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全球分為海洋、森林、溼地三大生態系統, 溼地是地球上分布非常廣泛的自然現象,總面積8.56億公頃,佔全球土地面積的6.4%。從赤道到極地苔原帶均有分布。北半球多於南半球。加拿大溼地面積最大,其次是俄羅斯和美國,中國列第四位。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拉姆薩爾籤署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簡稱溼地公約,也稱為《拉姆薩爾公約》,成為全球第一個環境公約。

中國1992年加入《溼地公約》從此我國的溼地保護事業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

溼地一詞最早出現於1956年美國魚和野生動物管理局《39號通告》,通告將溼地定義為「被間歇的或永久的淺水層覆蓋的土地。」

1979年,美國為了對溼地和深水生態環境進行分類,該局對溼地內涵進行了重新界定,認為「溼地是陸地生態系統和水生生態系統之間過渡的土地,該土地水位經常存在或接近地表,或者為淺水所覆蓋……」。1971年在拉姆薩爾通過了《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溼地公約》(簡稱《溼地公約》),該公約將溼地定義為:「不問其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之沼澤地、溼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鹹水或鹹水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

我國對沼澤、灘涂等溼地研究具有豐富的經驗積累,在實踐中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溼地分類系統,通常認為「溼地係指海洋和內陸常年有淺層積水或土壤過溼的地段。」

儘管溼地的概念尚無統一,但它們有一共同特點:從不同的角度認為溼地是一種特殊的生態系統,該系統不同於陸地生態系統,也有別於水生生態系統,它是介於兩者之間的過渡生態系統。

溼地這一概念在狹義上一般被認為是陸地與水域之間的過渡地帶;廣義上則被定為地球上除海洋(水深6米以上)外的所有大面積水體。《國際溼地公約》對溼地的定義是廣義定義。

按照廣義定義溼地覆蓋地球表面僅有6%,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態功能,因此享有「地球之腎」的美譽。

中國溼地面積佔世界溼地的10%,位居亞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在中國境內,從寒溫帶到熱帶、從沿海到內陸、從平原到高原山區都有溼地分布,一個地區內常常有多種溼地類型,一種溼地類型又常常分布於多個地區。

中國1992年加入《溼地公約》,列入國際重要溼地名錄的溼地已達30處。

其實中國獨特的溼地何止30處,許多溼地因為養在深閨無人識,仍無人問津。

溼地的特點

(1)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由於溼地是陸地與水體的過渡地帶,因此它同時兼具豐富的陸生和水生動植物資源,形成了其它任何單一生態系統都無法比擬的天然基因庫和獨特的生物環境,特殊的土壤和氣候提供了複雜且完備的動植物群落,它對於保護物種、維持生物多樣性具有難以替代的生態價值。

(2)系統的生態脆弱性。

溼地水文、土壤、氣候相互作用,形成了溼地生態系統環境主要素。每一因素的改變,都或多或少地導致生態系統的變化,特別是水文,當它受到自然或人為活動幹擾時,生態系統穩定性受到一定程度破壞,進而影響生物群落結構,改變溼地生態系統。

(3)生產力高效性。

溼地生態系統同其它任何生態系統相比,初級生產力較高。據報導,溼地生態系統每年平均生產蛋白質9 g m-2,是陸地生態系統的3.5倍。

(4)效益的綜合性。

溼地具有綜合效益,它既具有調蓄水源、調節氣候、淨化水質、保存物種、提供野生動物棲息地等基本生態效益,也具有為工業、農業、能源、醫療業等提供大量生產原料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有作為物種研究和教育基地、提供旅遊等社會效益。

(5)生態系統的易變性。

易變性是溼地生態系統脆弱性表現的特殊形態之一,當水量減少以至乾涸時,溼地生態系統演潛為陸地生態系統,當水量增加時,該系統又演化為溼地生態系統,水文決定了系統的狀態。

溼地的作用

廣闊眾多的溼地具有多種生態功能,蘊育著豐富的自然資源,被人們稱為「地球之腎」、物種貯存庫、氣候調節器,在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物多樣性以及發展經濟社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巨大貯庫

每年汛期洪水到來,眾多的溼地以其自身的龐大容積、深厚疏鬆的底層土壤(沉積物)蓄存洪水,從而起到分洪削峰,調節水位,緩解堤壩壓力的重要作用。全國天然湖泊和各類水庫調洪能力不下2000億立方米。長江22個通江湖泊儘管面積銳減,容水量仍達600多億立方米,洞庭、鄱陽兩湖蓄洪能力不少於200億立方米,對於調節長江洪水、消減洪災依然起著關鍵作用。同時,溼地汛期蓄存的洪水,汛後又緩慢排出多餘水量,可以調節河川徑流,有利於保持流域水量平衡。

中國溼地保護現狀:

我國第一個自然保護區是1956年建立的,而國際上第一個自然保護區1872年就建立了,晚了84年;對溼地的保護,歐美國家也起步較早,上世紀50年代,它們就開始對溼地保護,我國則是從上世紀90年代以後,落後歐美約40年。但在1992年加入溼地公約之後,我國也建立了一批溼地自然保護區和溼地公園。

察汗淖爾國家溼地公園

2016年1月10日從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上獲悉:「十二五」期間,我國溼地保護面積增加了200萬公頃,自然溼地保護率提高到46.80%。截至目前,我國自然溼地保護面積達2185萬公頃,全國共批准國家溼地公園試點706處,其中通過驗收並正式授予國家溼地公園正式稱號的達98處,指定國際重要溼地49處。

溼地保護已成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之一,溼地保護與修復工作紮實推進,溼地保護制度不斷強化,保護體系不斷完善。

過去的5年間,我國新指定國際重要溼地12處,新建國家溼地公園561處,恢復退化溼地240萬畝,新建一批溼地自然保護區、保護小區。國家溼地公園建設已成為全面保護溼地和擴大溼地面積的有效措施,成為開展溼地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有效方式,保護了溼地資源,改善了民生,解決了就業,提升了百姓福祉。

「十三五」期間,溼地保護將從搶救性保護進入全面保護的新階段,力爭將溼地保有量穩定在8億畝。實行最嚴格的溼地保護制度,控制溼地流失和破壞,恢復並擴大溼地面積,增強溼地功能,全面提升溼地保護管理與合理利用水平,溼地生態系統自然性、完整性、穩定性得到增強。2016年溼地保護工作的重點為開展溼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退耕還溼試點,實施溼地保護修復重大工程,新建一批國際重要溼地和國家溼地公園,嚴厲打擊破壞溼地行為。

目前我國溼地面臨的主要問題

1、溼地面積減少、功能衰退

由於人口的快速增長和經濟的發展,溼地被開墾為農田或作其它用途,圍埂造田、興建碼頭。早在2005年,佳木斯市審計局在進行林業專項資金審計時發現非法開墾溼地4047公頃。

2、物多樣性受損

對溼地的不合理開發利用導致溼地日益減少,捕獲、狩獵、砍伐、採挖等過量獲取溼地生物資源,造成了溼地生物多樣性逐漸喪失,國家林業局的調查表明我國323處受監測的重要溼地中40.7%的湖泊、26.4%的海岸溼地和19.8%的沼澤受到過度捕撈的威脅;溼地水禽由於過度獵捕、撿拾鳥蛋等導致種群數量大幅度下降。

3、汙染加劇、環境惡化

溼地被肆意侵佔,並常成為沿江建築垃圾、工業廢水、生活汙水的排洩區和承洩地,汙染在不斷加劇、環境在不斷惡化。長期承洩工農業廢水、生活汙水,導致溼地水體汙染,生態系統富營養化現象嚴重,危及溼地生物的生存環境。

溼地的開發和保護

1.溼地概況

(1)含義:溼地是水位經常接近地表或為淺水覆蓋的土地。

(2)類型:溼地包括沼澤、灘涂、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淺海區,也包括河流、湖泊、水庫、稻田等。

(3)我國溼地分布特點:類型多樣;分布廣泛;東部多、西部少。

2.沼澤溼地成因

(1)沼澤地的形成一般著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節變化)、蒸發量、下滲量、排洩能力、水網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區沼澤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氣候溼潤,降水較豐富;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氣溫低,蒸發弱;凍土發育,地表水不易下滲。

(2)青藏高原溼地成因:海拔高,氣溫低,蒸發量小;冰川積雪融水較多;低洼地易積水;地下凍土層厚,地表水不易下滲。

(3)長江中下遊平原溼地成因:降水豐富;河湖較多,地表水豐富;地勢低平,洪水易泛濫,排水不暢。

3.溼地資源的開發利用中出現的問題

(1)數量在減少,由於泥沙淤塞,圍湖造田,濫墾沼澤、灘涂等。

(2)質量在下降。

(3)溼地生態系統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明顯降低。

4.溼地資源問題出現的原因

(1)自然原因

氣候變化,使乾旱、半乾旱地區溼地逐漸消失;海岸侵蝕,使灘涂溼地不斷消失。

(2)人為原因(人類活動)

人口急劇增加,過度利用溼地動植物資源,大量圍墾和開墾溼地,泥沙淤積嚴重,環境汙染,水利工程建設的威脅,城市化和旅遊業的發展與道路建設,填海造陸等。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

5.溼地的保護措施

(1)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好現存的天然溼地。

(2)對已經圍墾的溼地逐步退耕。

(3)採取工程措施,恢復已經退化的溼地。

(4)完善有利於溼地保護的法律法規。

(5)建立溼地資源信息庫。

1.甘南若爾蓋溼地(川北)

以瑪曲溼地為核心的甘南草原溼地素有黃河「蓄水池」和「中華水塔」之稱,也是世界瀕危野生動物黑頸鶴、白尾海雕等的主要棲息地,是全球生物多樣性最關鍵的地區之一,也是全球氣候影響的敏感區。甘南草原溼地是青藏高原溼地面積較大,特徵明顯,最原始、最具代表性的高寒沼澤溼地,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自然溼地之一。

2.巴音布魯克溼地(新疆)

巴音布魯克溼地,位於和靜縣西北,天山南麓,由大小珠勒圖斯兩個高位山間盆地和山區丘陵草場組成。總面積約2.3萬平方公裡,距庫爾勒市636公裡,海拔2000——2500米,是中國僅次於鄂爾多斯草原的第二大草原。這裡雪峰環抱,地勢跌宕,水草美風光誘人。著名的「天鵝湖」中國唯一的天鵝自然保護區就在此地,天鵝起舞,雪峰花卉映襯,宛如童話世界。

3.三江平原(黑龍江)

三江平原由松花江、黑龍江、烏蘇里江匯流衝積而成,三江溼地屬低衝積平原沼澤溼地,依地形的微起伏形式縱橫交織,構成豐富多彩的溼地景觀,堪稱北方沼澤溼地的典型代表,也是全球少見的淡沼澤溼地之一。該溼地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活動評選為「中國最美的六大溼地」第三名。

4.黃河三角洲溼地(山東)

黃河三角洲溼地,是世界上暖溫帶保存最廣闊、譚老師地理工作室綜合整理最完善、最年輕的溼地生態系統,位於山東省東北部的渤海之濱。黃河三角洲溼地是世界少有的河口溼地生態系統,位於山東省東北部的渤海之濱。黃河三角洲溼地類型豐富,景觀類型多樣,大體可分為天然溼地和人工溼地兩大類。

5.扎龍保護區溼地(黑龍江)

扎龍是中國著名的珍貴水禽自然保護區,位於烏裕爾河下遊,西北距齊齊哈爾市30公裡。這裡,主要保護對象是丹頂鶴及其他野生珍禽,被譽為鳥和水禽的「天然樂園」。扎龍自然保護區佔地4萬平方公裡,河道縱橫,湖泊沼澤星羅棋布,溼地生態保持良好。每年四五月或八九月,約有二三百種野生珍禽雲集於此,遮天蔽地,蔚為壯觀。

6.遼河三角洲溼地(遼寧)

遼河三角洲溼地總面積近60萬公頃,地跨遼寧省的盤錦市和營口市,已建雙臺河口自然保護區。這裡是東亞和澳大利亞鳥類遷徙路線上的重要棲息地和驛站。一望無際的「紅地毯」形成天下奇景,大蘆葦蕩號稱世界第二,還有丹頂鶴、黑嘴鷗和斑海豹等眾多珍稀動物和鳥類,構成了豐富多彩的溼地生態系統。

相關焦點

  • 【地理探究】高考地理如何考查溼地?附中國最美的六大溼地!
    綜合整理自全國高考地理備考專家資料庫 全球分為海洋、森林、溼地三大生態系統, 溼地是地球上分布非常廣泛的自然現象,總面積8.56億公頃,佔全球土地面積的6.4%。從赤道到極地苔原帶均有分布。北半球多於南半球。加拿大溼地面積最大,其次是俄羅斯和美國,中國列第四位。
  • 高考地理試題難度增加,重在考察三大方面的能力,你需要全盤了解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考查考生對地理空間格局的觀察、概括、歸納以及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特徵的分析與綜合,要求考生運用地圖、圖表等工具,通過對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位置關係、空間形態、空間排列方式和空間制約關係、依存關係等的觀察,有條理地推理、概括與歸納,體現地理學科的本質和價值,展示地理學科獨特視角。
  • 2019高考改革,高考地理會更加注重考查這些能力,考生注意了
    現在距離高考只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考生們都在進行最後的衝刺複習,為高考做準備。但考生在複習的時候不能只複習知識,而且需要掌握高考命題變化,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複習。而地理作為最容易得分也最容易失分的學科之一,一直是考生複習的重點。
  • 【玩轉地理】重新審視2018年I卷溼地題,扎龍溼地蒸發能力強?
    其成因本身就是重要的地理探究題材。有些地理試題常常給出區域條件,要求回答結果。教學中也常常把條件與結果直接聯繫,忽視過程分析。地理過程分析,依靠簡單記憶的學習方式是無法實現的,但卻是引導地理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 本題強調過程分析,要求分析溼地形成過程中水平衡的變化,引導教學重視地理過程探究。為了簡化問題,本題在材料中給出了扎龍溼地面積相對穩定的限定。
  • 今年地理學科著重考查主幹知識 不偏離考生生活經驗和情緒體驗
    半島記者 劉金震 王菊7月10日,等級考地理學科的結束,意味著高考終於落下帷幕。在考生看來,今年地理科目考查主幹知識較多,試卷結構基本與之前模擬考形式相似,但選擇題的難度稍微有點大。首次遇到畫圖,部分考生有點蒙今年高考地理題難不難?在青島十六中考點外,記者採訪了幾名剛剛走出考場的考生。「還行,不難」、「中規中矩」、「不溫不火」,有考生自信地表示,也有考生苦笑著說,「我地理學得一般,覺得有點難」。
  • 南師附中正高級教師評析2020江蘇高考地理試題
    新華網南京7月10日電(龐雪汀)7月9日下午,2020年江蘇高考地理科目考試結束。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正高級教師徐國民評析地理科目試題,評析內容如下:  2020年江蘇省地理高考試卷,發揮高考「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堅持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突出知識為基、能力為重、素養為先、價值為本,重點考查學生的地理學科基本素養。試卷關注學科前沿發展動態,聚焦社會經濟發展成果,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凸顯地理學科特色。
  • 今日蘭大附中生物教師韓萍和地理教師馬賀山值守96555
    每日甘肅網-蘭州晨報訊(首席記者魏娟實習生張亞兵張歡) 3月7日,本報邀請蘭州一中化學教師傅其春和物理教師葉文玉值守高考諮詢熱線。傅其春老師建議,在現階段,歷屆高考題是最好的複習資料,認真研究近年高考化學命題的規律、常考點及設問方式,才能領悟高考知識和能力考查的方向。葉文玉老師建議,要把握近幾年新課標試卷的特點,做到心中有數,將主幹知識網絡化,做到顧此不失彼。
  • 浙江高考地理卷共有各式圖表22幅,考查學生這項學科核心能力
    對湖南高考生來說,2021年新高考各科目到底會怎樣考,題型有哪些變化,一直是備受老師和考生關注的事情。日前,2021年高考首場考試——浙江省2021年首場選考和學考落下帷幕。1月10日,浙江省公布了物理、思想政治、化學、歷史、生物、地理等選考科目的命題思路。
  • 名師點評海南高考地理試題:偏重於考查人文地理
    地理:  偏重於考查人文地理  在海南中學考點,一些考生議論稱,今年的選擇題沒考地球運動部分的考點,而是偏重於考產業、生產、生活相關的人文地理知識點。大題部分也多結合生活案例出題。必答題的第一題分值提升至20分,考了人口遷移的特點與原因,而第二題則考了北方民居植被景觀差異的原因。
  • 【考向預測】高考地理喜歡考查的溼地鳥類種類及分布特點總結
    只做對生活有用的地理 溼地鳥類是溼地野生動物中最具代表性的類群,是溼地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靈敏和深刻地反映著溼地環境的變遷。據目前統計,我國有溼地水鳥12目32科271種,其中屬國家重點保護的水鳥有10目18科56種,屬國家保護的有益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水鳥有10目25科195種。按居留型可分為夏候鳥、冬候鳥、留鳥和旅鳥4類,其中大部分是候鳥和旅鳥。在亞洲57種瀕危鳥類中,中國溼地內就有31種,佔54%;全世界鶴類有15種,中國有記錄的就有9種,佔60%;全世界雁鴨類有166種,中國溼地就有50種,佔30%。
  • 被《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六大沼澤溼地」一定不要去
    那是被譽為「世界紅色海岸線」的壯美奇觀,是中國最美的六大沼澤溼地之一,已經被《國家地理》收錄,她就是遼寧盤錦紅海灘。
  • 走進四川,國內第二大草原,曾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溼地
    諾爾蓋花湖位於四川若爾蓋和甘肅郎木寺之間的213國道旁,是熱爾大壩草原上的一個天然海子而形成的大面積草原溼地。遠處有成群的牛羊,還有主人的白氈房,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點綴的更加漂亮。花湖就在國道邊上,在道邊就能瀏覽一望無際的草原溼地;而景色最佳的地方卻離路邊很遠,足有10多公裡的樣子。景區是圈起來的,總體上保持著原生態的模樣,僅是在溼地上修建了部分的木棧道和觀景臺,一般遊覽的話都是直接沿著棧道行走,這樣不費力也相對安全,因為許多溼地看著水很淺,但淤泥很深,不小心踩進去還是有些危險,至少會令你嚴重溼身哈。
  • 高考地理:近幾年人文地理試題命題特點分析
    重視人文地理主幹知識考核,體現綜合性和開放性人文地理是從區域的角度研究社會現象的,涉及了人口、聚落、經濟發展、旅遊、文化等方面,具有綜合性的特點。試題的設問形式不再局限於對地理過程、地理規律的解釋而是設置更多探究性和開放性的問題,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
  • 被國家地理評為「最美溼地」,世界獨一無二紅色海岸線
    這一罕見的風景,也讓盤錦紅海灘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六大溼地之一」!9月、10月的秋天,正是鹼蓬草的結實期,它由青轉紅,一片一片,從而造就了這片如錦似霞的紅色海洋,成就了紅海灘一年中最美作為重要的溼地沼澤區域,紅海灘所在的盤錦120萬畝溼地,還是中國東北地區重要的野生鳥類的棲息場所。
  • 2017年普通高考(全國卷)地理試題評析
    2017年普通高考(全國卷)地理試題評析  2017年高考地理試卷以穩為主,穩中求進,在題型、風格、呈現形式等方面延續了以往特點,給考生以熟悉感和親切感。試題以立德樹人為核心,以地理學科關鍵能力的綜合考查為主線,通過優選考試內容,精心創設問題情境,突出地理思維品質,實現高考地理試題的育人價值、選拔功能和引導教學作用。
  •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最美溼地NO.1不是三江平原,而是……
    景區主要由泥炭溼地、花湖生態、安多藏族民俗體驗三大部分構成,是一處集生態旅遊、民俗體驗、科普教育等功能為一體的特色自然觀光旅遊區,被評為「中國最美的溼地」(中國國家地理雜誌)、 「中國黑頸鶴之鄉」,享有「最佳休閒旅遊目的地」、「最佳婚照攝影目的地」、「最佳自駕遊目的地」等多項美譽,是若爾蓋縣重點打造的核心旅遊區。
  • 2020年高考地理試題評析(全國II卷)
    >  2020年高考地理試題保持一貫風格,也進行了適當的創新。  第2題通過分析地名與地理要素的關係,考查考生對「地表形態對聚落分布影響」的理解程度,引導考生關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地理現象;第4題巢湖平原不經翻耕播種小麥,通過打溝、翻耕等農業生產環節,探究農事活動中的地理原理,培養考生關注勞動、熱愛勞動的品質等,都是很好的設問視角。
  • 中國最美六大溼地之一,盤錦紅海灘
    中國最美六大溼地之一,盤錦紅海灘位於遼寧盤錦,盤錦自然景觀比較優美,平原地貌、稻田、葦海、草原、井架、紅海灘、珍稀鳥類與河流交織成美麗壯觀的圖畫,使這裡成為旅遊觀光、回歸大自然的理想之地。長達18公裡的海岸線完全被「染紅」,這一罕見的風景,也讓盤錦紅海灘被《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中國最美六大溼地之一」!每年4、5月份,鹼蓬草悄然長出地面,一直以綠色的姿態示人。每當夏季來臨,6月份鹼蓬草開始變紅,7~8月初為嫩紅,9月顏色轉為深紅,10月由紅變紫。最美的季節是深秋季節,貫穿了9月、10月的秋天,剛好是是紅海灘一年中最美、最名副其實的季節!
  • 2019高考文綜全國Ⅰ捲地理試卷點評 「地理更貼近時代、貼近生活...
    「2019年全國Ⅰ卷的地理試題整體延續了近幾年來穩中求新、綜合全面的特色,體現了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精神,材料的選取和設問角度都貼近時代、貼近生活,很有探究性,飽含濃濃的地理味。」6月8日,猿輔導高中地理教研中心老師崔亞飛說。
  • 高考地理小專題——生態價值
    )[海洋地理]2016年05月06日《羊城晚報》報導:廣州市南沙區坦頭村的天然紅樹林是迄今為止廣州唯一一片倖存的天然紅樹林溼地,右圖為「樹齡在百年以上的秋茄古樹(僅存兩棵)」。2)高考地理小專題——逆溫高考地理小專題——氣溫日較差高考地理小專題——天文觀測選址高考地理小專題——赤潮高考地理小專題——曲流、曲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