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冷絲欄目|絲說高考複習
地理學科兼有文理兩種特性,近幾年,高考地理命題明顯加強了綜合性,既考察了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也考察了學生的分析和創新能力,考試難度有些增加。
「冷絲說人文教育」根據2018年全國高考文科綜合卷中的地理試題,為你總結了命題的三大考察方向,期待對你的複習備考有一些參考作用。
高考地理試題綜合性明顯加強,特別注重考察學生邏輯推理能力。
地理學不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空間結構,而且闡明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繫,並致力於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間運動、空間演變的規律。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考查考生對地理空間格局的觀察、概括、歸納以及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特徵的分析與綜合,要求考生運用地圖、圖表等工具,通過對地理事物空間分布的位置關係、空間形態、空間排列方式和空間制約關係、依存關係等的觀察,有條理地推理、概括與歸納,體現地理學科的本質和價值,展示地理學科獨特視角。
比如,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37題第2小題,用從烏裕爾河受阻到扎龍溼地形成為案例,涉及水循環、水平衡、陸地水體的轉換等地理學原理的運用,要求考生分析地理過程與變化,通過運用地理空間動態過程的分析、規律概括等學科思維模式,考查考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再如,文科綜合全國Ⅱ卷第37題,以美國龍捲風為案例,展示龍捲風的形成、發展過程及對人類的影響,題目圍繞4個問題層層展開,逐步深入,要求考生能夠從圖文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從緯度位置、海陸差異、洋流、地球自轉運動、地形等多個因素,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等邏輯推理過程,逐步分析美國龍捲風溼熱氣團來源、氣流抬升原因、地形和地轉偏向力影響及它們之間的聯繫,用整體的觀點分析和解決問題,試題的綜合性增強。
試題擴大了開放性,有益於提升學生發散思維品質。
開放性試題答案不是唯一的,對於任何考生來說都有話可說,考生可以根據試題給出材料的提示,從多角度思考,賦予考生自主選擇和個性表達的空間。這樣既保證考生思維的發散,充分表達,同時又能使所考查的能力目標可測,答案可控。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增加開放性試題的比例,考查內容與方式具有多樣性,通過設置不同的觀點,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使學生能夠從標準答案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比如,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37題第4小題,以通過工程措施恢復烏裕爾河為外流河還是保持扎龍溼地為案例,引導考生向兩個方向思考並作出判斷,如果選擇前者,可防止鹽分富集,減少泥沙淤積,擴大魚類種群規模,減輕水體富營養化等;如果選擇後者,則體現出減少人類對自然的幹擾,有助於保持溼地水量穩定,保護生物多樣性,防止溼地環境變化等。
再如,文科綜合全國Ⅱ卷第36題第4小題,考生通過案例分析,可以認為貴安新區氣候涼爽,電力資源豐富且電價低,沒必要支付節能降耗的成本;但也可以認為節能降耗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是可持續發展模式,從而選擇支持節能降耗的觀點。
可見,開放性試題通過提供具有區域性地理問題的不同觀點,關注學生的價值判斷,使學生辯證地思考問題,有助於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品質。
又如文科綜合全國Ⅱ卷第43題第2小題,要求考生設計依託「佛手山藥」的旅遊項目,考生通過提取和加工信息,可以從旅遊的遊覽、飲食、購物等多方面思考,旨在引導考生抓住問題的關鍵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並提出對策、建議等,該題設問及作答要求指向不唯一答案,留給考生充分發揮的空間。
地理試題探究性也大大加強,意圖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探究學習是地理學習的重要方式之一,探究地理問題也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
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精選材料,增強試題的探究性,引導學生打破常規和思維定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比如,文科綜合全國I卷第37題選取的區域是外流區裡的內流區,是特殊的地理區域,具有飛地性質,第1小題材料指出「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但是「烏裕爾河排水受阻卻形成沼澤溼地」,後者有什麼特殊呢?這樣引發學生積極思考,進 一步探索。
再如,文科綜合全國Ⅱ卷第9-11題以汾川河流域異常降水為切入點,通過提供氣象、水文資料,探究在極端條件下,水、沙、植被平衡關係被打破後,降水、徑流、含沙量、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本題意在通過對地理過程由量變到質變的辯證認知,引導學生科學認識「人與自然和」的大道理,並進行深化和升華。
「冷絲說人文教育」最後總結一下,2018年高考地理試題注重考查學科關鍵能力和思維品質,引導學生培養綜合能力,為高校選拔基礎紮實、具有創新潛質的學生。通過加強試題的綜合性,高考地理注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又通過擴大試題的開放性,提升學生的發散思維品質,再通過提高試題的探究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