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難度「史詩級」?衡中名師總結4點新變化

2020-12-11 高中生學習

來源:河北衡水中學

2020年文綜地理全國Ⅰ卷堅持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接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落實了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試題整體難度比去年大,保持了穩中有「變」,變中求「新」。

一、立足學科特點,強化立德樹人落實力度

1.呈現生態文明建設成果。「人地協調」是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全國I卷第1~3題,考查黃土高原不同土地綜合整治模式與地理環境的關係,幫助學生認識生產集約高效、生活宜居適度、生態山清水秀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的實現途徑,重在引導學生形成綠色生產生活理念。

2.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國I卷第43題,要求學生分析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製作技藝作為旅遊資源所具有的經濟價值和文化價值,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主動保護、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3.探究農事活動的地理原理。全國I卷第36題,選擇西歐順坡壟設計為情境,反映農業生產特徵是一定地域人類與地理環境長期協調的結果,引導學生崇尚勞動、尊重勞動。

二、發揮考試積極導向作用,助力地理教育教學

1.地理內容生活化學習。全國I卷第4~6題,通過對當地冬夏季盛行風的判斷、不同建築布局對風的阻擋和疏導效應的認知,展示如何通過居住區內建築布局達到對氣候環境的趨利避害。將生活中的地理引入試題,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

2.地理過程理解強化。全國Ⅰ卷第37題,提供區域地貌結構,要求學生據此反演地貌形成過程,充分體現地貌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目前的區域地貌特徵只是地貌過程瞬間表現的理念。此題目也考查了考生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創設了新的情境形式,增加自然部分的考察

1.試題情境創設方面有所改變,部分設問方式進行了大膽創新,注重地理過程推理及地理要素關聯分析。

2.題目中的治溝造地生態建設、居住區規劃、葡萄種植及景泰藍旅遊,側重人文地理考查;人工島建設、嶽樺林帶變化、玄武巖地貌演變、高原鼠兔,側重自然地理考查。但在人文地理題目中,也融入了自然地理內容,如第6題和36題,所以總體上自然比例較大,這也導致學生普遍反應題目難度大。

四、區域圖及等值線圖減少,示意圖及景觀圖增加

整套試題中常規圖較少,選擇題三幅圖均為示意圖,36題為景觀圖,37題為示意圖,44題為坐標圖。對讀圖能力分析圖像信息能力是一個很大的挑戰,考生需在有限的時間內結合材料信息迅速做出整合判斷,理解把握並運用圖像信息。

一、全國一捲地理試題共8組題,情景材料、解題思路和材料來源具體如下表:

以下內容來源於新鄉市河南師大附中雙語國際學校 陳丹靜老師,特此致謝!

二、試卷分析

1.整體分析

整體試題結構也體現了三大特點:(1)「穩字當頭」,試題結構穩定,題型題量減少;(2)「落實改革」,試題以豐富的情景素材為基礎,呈現生態文明建設成果,體現對知識理解和利用能力、對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3)「鑄魂育人」,立足學科特點,顛覆認知結構,思維慣性,辯證的認知地理事物,保障立德樹人達成全面德育的教育目標。

2.具體試題分析

選擇題(11小題每題4分,共44分)

治溝造地是山西省延安市對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在傳統的打壩淤地的基礎上,集耕地營造、壩系修復、生態建設和農村發展為一體的「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模式,實現了鄉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圖1),據此完成1-3題。

1.與傳統的打壩淤地工程相比,治溝造地更加關注

A.耕地面積增加 B.防止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環境 D.提高作物產量

2.治溝造地對當地生產條件的改善主要體現在

A.優化農業結構 B.方便田間耕作

C.健全公共服務 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測開展治溝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緊張②生態環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農業生產精細耕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C 2.B 3.C

【解題思路分析】

1.打壩淤地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積,提高作物產量,選項A、B、D的內容是打壩淤地與治溝造地共有的內容,因此錯誤;根據材料「復墾空廢宅基、易地移民搬遷、健全公共服務」得出可以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宜居度,選項C正確。

2.治溝造地使當地平地面積增加,有利於農業生產中的機械化,有利田間耕作,選項B正確;優化農業結構、健全公共服務不屬於生產條件的改善,A、C選項錯誤;打壩淤地工程形成的耕地肥力較高,而治溝造地是在打壩淤地的基礎上進行的,並未明顯提高耕地肥力,D排除,因此選項D錯誤。

3.結合山西省黃土高原自然環境特徵,及圖文當中「治溝造地」本身包括溝道覆土造地、坡面退耕還林等語言提示,可知當地坡耕地過多,也是為了防止水土流失、生態環境脆弱,因此正確的選項是C。居住用地緊張,農業精耕細作並沒有明確的暗示。

為獲得冬季防風、夏季通風的效果,我國東北平原的某城市對一居住區進行了相應的建築布局規劃,規劃建築物為高層(7層以上)和多層(7層或以下),圖2示意在該居住區內規劃的兩個居住片區、道路,出入口及當地盛行風向,據此完成4-6題。

4.下列建築布局中,適合居住片區II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相對居住片區II,居住片區I的建築布局宜

①建築密度大 ②建築密度小

③以高層建築為主 ④以多層建築為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該居住區出入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避開

A.春季盛行風 B.夏季盛行風

C.秋季盛行風 D.冬季盛行風

【答案】4.B 5.A 6.D

【解題思路分析】

4.從當地風頻分布圖,結合我國東北地區的實際情況,冬季盛行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風,以此確定居住片區II面對夏季風,建築要求為「通風」,建築高度不能太高,應以多層建築為主,從布局方面考慮一是對西南風減少阻擋,讓西及南兩個方向的風都能很好的通過建築區;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建築採光的需求,前後建築間不能產生明顯對光照的阻擋。綜合以上兩個方面,選項B中的「橫向錯列分布」基本能滿足要求,為正確選項。其他①④兩種布局對南向風阻擋明顯,且後樓採光條件較差,③夏季通風效果和冬季防風效果都差。

5. 因為Ⅱ區在西南方向,位於夏季風上風向,由材料知夏季為了獲得通風效果,所以Ⅱ區建築密度應較小,以低層建築為主,而Ⅰ區是為了阻擋冬季風,應規劃為高層建築,建築密度應較大,故選A。

6.兩個出入口分別位於居住區的西和南兩個方向,說明是為了避開東北向風(冬季風),同時也可進一步考慮我國東北地區冬季氣候寒冷,避風處相對溫暖,更適合人們的出入,因此正確選項為D。

利用大型挖泥船將海底巖石攪碎,並將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為在海中建設人工島的主要方式。圖3示意人工島地下淡水分布。據此完成7-8題。

7.參照圖3,在造島物質滿足水滲透的前提下,人工島形成並保持相對穩定的地下淡水區的條件是

①降水充沛並季節分配均勻 ②降水充沛且季節集中

③人工島足夠長 ④人工島足夠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人工島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為日常生產生活水源,主要因為其

A.取水難度大 B.開採周期長

C.水質較差 D.儲量較少

【答案】7.B 8.D

【解題思路分析】

7.「保持相對穩定的地下淡水區」對應選項中降水充沛、季節分配均勻,結合圖中信息,人工島足夠寬。

8.以前接觸過的地下水「透鏡體」的題目,與該文有相似之處。人工島的面積較小,淡水存留的時間也短,因此島嶼地區一般缺乏淡水資源。如果以此為生活水源,過多的開採地下水,破壞地下淡水與海水之間的平衡,會引起海水入侵,甚至地表下沉等生態問題。選項D正確。

嶽樺林帶是長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帶,嶽樺林帶氣候寒冷,生長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嶽樺才結實(種子),嶽樺結實的海拔上限成為嶽樺結實線,嶽樺林分布上限即長白山林線。監測表明,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氣候持續變暖,嶽樺結實線基本穩定;林線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趨於穩定,據此完成9-11題。

9.目前,長白山北坡林線附近的嶽樺多為

A.幼樹 B.中齡結實樹

C.老樹 D.各樹齡組混生

10.推測20世紀90年代以來,長白山北坡嶽樺林帶

A.冬季升溫幅度小,生長季穩定

B.冬季升溫幅度大,生長季延長

C.冬季升溫幅度大,生長季穩定

D.冬季升溫幅度小,生長季延長

11.在氣候變暖背景下,長白山北坡林線近年趨於穩定,原因可能是

A.降水穩定 B.水土流失量穩定

C.土壤肥力穩定 D.嶽樺結實線穩定

【答案】9.A 10.C 11.D

【解題思路分析】

9.氣候變暖,使北坡熱量上升,林線海拔快速上升,所以林線附近樹齡較小。應以近年來形成的為主,多為幼樹,選項A正確。

10.北坡林線的快速上升,是由於冬季氣溫明顯(大幅度)上升導致的結果,而嶽樺結實線基本穩定,並沒有長到林線部位,所以相比以前生長季穩定,因此選項C正確。

11.氣候不斷變暖,在材料中明確指出,人們觀察到嶽樺結實線的穩定,可能是由於缺乏種子來源,而導致林線的高度趨於穩定不能繼續上漲,因此選項D正確。

非選擇題

(一)必考題

36.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葡萄喜光、耐旱,圖5為某坡度較大的地方採用順坡壟方式種植葡萄的景觀,該地位於52°N附近,氣候溼潤。

(1)當地採用順坡壟種植葡萄,據此分析該地的降水特點。(8分)

(2)指出該地種植葡萄宜選擇的坡向,並分析與梯田相比,順坡壟利用光照的優勢。(8分)

(3)說明溫帶半乾旱地區坡地耕作不宜採用順坡壟的理由。(6分)

【答案】

(1)順坡壟不利於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該地區降水應具有以下特點:降水頻率高(經常降雨),強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較小),降水量季節分配較均勻。

(2)葡萄喜光。種植葡萄宜選擇向陽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陽坡,如南坡)。該地緯度高,太陽低(正午太陽高度小)。與梯田相比,順坡壟接受陽光照射的角度較大,植株和壟接受光照的面積較大。

(3)溫帶半乾旱地區偶有暴雨,種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順坡壟不利於保水保土。

【解題思路分析】

(1)此小題為反演式題目,知道結果,追溯原因。我們在課堂中很少提及順坡壟種植,但是我們很熟悉梯田耕作、沿等高線耕作等方式,他們都有保持水土的功能,同時梯田還有增加耕地面積的功效,這個原理清楚後便可以靈活運用了。當地採用順坡壟種植,則說明當地不用擔心水土流失,也就可以推出當地降雨強度較小;降水強度小則就需要灌溉,但順坡壟又不利於灌溉,那就需要當地降水頻率大,且降水的季節分配均勻。該地位於北緯52度附近,且氣候溼潤,可推斷當地氣候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可能性大。葡萄耐旱,所在當地採用順坡壟這一生產方式,可以更好的排水。

(2)根據題目材料「葡萄喜光」很容易推斷葡萄種植宜選擇陽坡。再結合當地的區域特徵分析光照條件好的各種角度。北緯52度,緯度較高,太陽高度角較小。梯田以平行等高線的方式修建,目的是在局部形成平坦的地形,因此在每一塊平地上種植的葡萄,比在向陽坡面上直接種植的葡萄獲得的太陽輻射要少,如果採用向陽坡面順坡壟種植,一是獲得的太陽輻射量大,光照充足;二是獲得的光照均勻,同樣的光照情況下,梯田前部植株對後部植株、土地的遮擋光照大於順坡壟,故從受光來看順壟坡更利於每一株葡萄的生長。

(3)該問銜接著第一問,通過第一問推斷出當地的氣候可能為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強度小、頻率高且均勻,則不需要灌溉。溫帶半乾旱地區,降水較少,所以需要引水灌溉,順坡壟一澆水全部流到了下面,上面的葡萄澆不到。溫帶半乾旱地區降水偶有暴雨,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如果在這種條件下採用順坡壟種植,不僅不利於蓄水灌溉,也易導致水土流失。

37.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較好,噴出冷凝後,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如圖6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巖臺地上,有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巖平頂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巖尖頂山。調查發現,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於不同噴發時期。

(1)指出玄武巖臺地形成以來因流水侵蝕而發生的變化。(6分)

(2)根據侵蝕程度,指出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的先後次序,並說明判斷理由。(12分)

(3)說明玄武巖臺地上有平頂山、尖頂山分布的原因。(6分)

【答案】

(1)臺地被流水侵蝕、切割,起伏加大,面積變小。

(2)形成的先後次序:構成尖頂山的玄武巖、構成平頂山的玄武巖、構成臺地的玄武巖。

理由:地貌侵蝕程度越嚴重,說明巖石暴露時間越長,形成時間越早。臺地受侵蝕輕,構成臺地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晚;平頂山保留臺地的部分特徵,構成平頂山的玄武巖形成時間較晚;尖頂山已經沒有臺地的特徵,構成尖頂山的玄武巖形成時間最早。

(3)早中期噴出的巖漿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後,大部分被侵蝕,殘留的部分為山體。最新(晚)一期噴出的巖漿未能完全覆蓋殘留山體,冷凝成玄武巖臺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體。

【解題思路分析】

(1)此問不能先入為主,要從材料出發,材料「形成玄武巖的巖漿流動性較好,噴出冷凝後,形成平坦的地形單元」,可見巖漿噴出冷凝後,初期形成的就是臺地,而圖中顯示出了除臺地外的平頂山、尖頂山,所以臺地從一開始的完整平面,因侵蝕而變成不斷破碎,平面變小,起伏變大。

(2)此小問分值12分,需要先排序再說理由,一旦排序不對,理由很難對,得0分的可能性很大,所以一開始給學生的心理造成的負擔比較重,再加上考場的緊張,此題顯的格外難度大。其實只要認真把題審清,過程理解透,題目就豁然開朗。根據侵蝕強度一般又窄又尖的侵蝕比較嚴重,為什麼侵蝕嚴重的海拔高呢,材料提到構成臺地、平頂山、尖頂山的玄武巖分別形成於不同噴發時期,只能是尖頂山形成時期噴發的熔巖比較多,臺地比較高,這也和第(3)問呼應上了。可以得知最先形成的是尖頂山的臺地(海拔900米左右),此層臺地被流水長時期侵蝕後產生(殘留了)尖頂山;第二次玄武巖噴發形成的是平頂山的臺地(海拔700米左右)再經不斷侵蝕(時間相對較短),形成平頂山;第三次玄武巖噴發,形成的臺地(海拔500米左右),距今時代較近,侵蝕時間最短,保持了臺地原貌。

(3)只要明確了過程,前兩問順利完成後,此問也就迎刃而解了。從內、外力兩個角度分析地貌的形成。尖頂山、平頂山形成較早,受流水侵蝕強。三次噴發,間隔時間較長,後期的噴發,未能覆蓋前期形成的地貌。

(二)選考題

43.[地理——選修3:旅遊地理](10分)

景泰藍製作是北京市地方傳統技藝,已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近年來,北京市某企業依託其景泰藍藝術博物館、景泰藍製作技藝活動體驗中心以及工廠店,在夏秋季節每周五、六17時至22時,舉辦「景泰藍文化體驗之旅」活動,吸引眾多市民與遊客前來觀光和互動。

簡述舉辦「景泰藍文化體驗之旅」活動的旅遊價值。

【答案】通過延長旅遊活動時間,充分挖掘旅遊項目與旅遊產品的經濟價值,增加旅遊業收入;帶動交通、餐飲、購物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豐富市民與遊客的夜間文化生活;增強市民與遊客對景泰藍技藝的了解,有利於(非物質文化遺產)景泰藍技藝的保護、傳承與發展。

【解題思路分析】

旅遊價值一般從經濟價值、審美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科普(或科研)價值等方面進行分析。其實該題是結合材料「景泰藍文化體驗之旅」,從旅遊的價值及旅遊開發的意義方面開展不同角度。

44.[地理——選修6:環境保護](10分)

高原鼠兔多穴居於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區,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動物而被大量滅殺。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長越好,生態系統抗退化能力越強。圖8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區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動)密度與土壤全氮含量的關係。

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對高山草甸退化的影響,並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

【答案】

合適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夠維繫土壤肥力,促進高山草甸生長,使之不易退化;密度過大時,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過小時,高原鼠兔對維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環貢獻小,土壤肥力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把高原鼠免數量(密度)控制在合適範圍之內,而不是全面滅殺。

【解題思路分析】

本題圍繞高原鼠兔的數量與當地土壤肥力的關係這一主題進行考察,考生要從地理環境整體性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問題。高原鼠兔以草為食,對高原草場會產生一定的破壞性,但通過材料的分析,我們也要看到當高原鼠兔的數量達到某一數值時,土壤肥力達到最高,對草類的生長起到促進的作用,所以需要辯證看待地理問題,樹立人地協調觀。

聲明 本文由高中生學習綜合整理自河北衡水中學、部分內容來源於新鄉市河南師大附中雙語國際學校 陳丹靜老師,特此致謝!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2020高考地理難度「史詩級」?衡中名師總結4點新變化
    來源:河北衡水中學2020年文綜地理全國Ⅰ卷堅持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接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落實了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試題整體難度比去年大,保持了穩中有「變」,變中求「新」。全國I卷第4~6題,通過對當地冬夏季盛行風的判斷、不同建築布局對風的阻擋和疏導效應的認知,展示如何通過居住區內建築布局達到對氣候環境的趨利避害。將生活中的地理引入試題,激發了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2.地理過程理解強化。全國Ⅰ卷第37題,提供區域地貌結構,要求學生據此反演地貌形成過程,充分體現地貌處於不斷變化之中,目前的區域地貌特徵只是地貌過程瞬間表現的理念。
  • 【備考策略】2020高考地理難度「史詩級」?衡中名師總結4點新變化!
    備考十餘年,篇篇是經典  2020年文綜地理全國Ⅰ卷堅持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接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落實了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試題整體難度比去年大,保持了穩中有「變」,變中求「新」。
  • 【備考策略】2020高考地理難度「史詩級」?衡中名師總結4點新變化!
    備考十餘年,篇篇是經典  2020年文綜地理全國Ⅰ卷堅持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對接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落實了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試題整體難度比去年大,保持了穩中有「變」,變中求「新」。
  • 回歸單科考試,難度有升有降!名師分析物理、化學、歷史和地理試卷...
    今日,名師們繼續對物理、化學、歷史和地理各學科進行解讀,希望為即將進入高三的同學複習指明方向(更全面的解讀,詳見 " 廈門名師 " 微信公眾號)。變:各科單獨命題,解決了理科綜合學科間結構上掣肘和時間上競爭的問題,在增加考試時間的基礎上,命題考查的範圍將明顯增大,考查內容也將更豐富;由於選考科目由福建省自主命題,目前尚無官方定案的標準樣卷,但 2020 年已執行新高考的四省市中,山東卷作為樣板卷尤為重要,頗具參考價值,建議在老師的指導下早做多做關注。
  • 名師分析物理化學歷史和地理試卷 回歸單科考試難度有升有降
    為此,昨日晨報記者結合今年的高考試題,請廈門幾家知名培訓機構的名師對語、數、英進行解讀,受到讀者熱捧。今日,名師們繼續對物理、化學、歷史和地理各學科進行解讀,希望為即將進入高三的同學複習指明方向(更全面的解讀,詳見「廈門名師」微信公眾號)。
  • 回歸單科考試,難度有升有降!名師分析物理、化學、歷史和地理試卷...
    今日,名師們繼續對物理、化學、歷史和地理各學科進行解讀,希望為即將進入高三的同學複習指明方向(更全面的解讀,詳見 " 廈門名師 " 微信公眾號)。變:各科單獨命題,解決了理科綜合學科間結構上掣肘和時間上競爭的問題,在增加考試時間的基礎上,命題考查的範圍將明顯增大,考查內容也將更豐富;由於選考科目由福建省自主命題,目前尚無官方定案的標準樣卷,但 2020 年已執行新高考的四省市中,山東卷作為樣板卷尤為重要,頗具參考價值,建議在老師的指導下早做多做關注。
  • 2020年全國卷1高考語文數學英語等各科試題難嗎?安徽名師來評析!
    7月8日日,2020年高考落下帷幕。特殊之年,「疫情」這個關鍵詞沒有懸念地出現在了考題中。除此之外,各科試題難度如何?主要考查了哪些知識點?本報特邀阜陽一中高三資深名師一一上陣,對高考試卷進行逐一評析。
  • 泉州名師解讀高考考綱變化:語文應適度增加閱讀量
    原標題:名師解讀高考考綱變化 語文適度增加閱讀量 加大備考難度 一線名師解讀高考考綱變化 語文適度增加閱讀量 加大備考難度 備受矚目的《2017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日前出爐,考試大綱是高考命題的風向標,也是考生複習的指揮棒。
  • 「小高考」難度究竟如何 南通名師點評
    3月20日中午12點,江蘇省2016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測試(俗稱「小高考」)必修科目考試結束,3月19日-20日,全市2.7萬多名考生在20個考點、921個考場參加為期兩天的考試。
  • 高考地理知識點:太陽直射點的變化
    高考地理知識點:太陽直射點的變化 2012-10-18 17:45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作者:
  • 備戰高考 海南名師對地理物理等5門學科複習支招
    記者 計思佳  實習生 鄭俊雲  上期《教育周刊》為考生們介紹了高考語文、數學、英語和政治4門學科的衝刺備考技巧,本期繼續邀請我省中學名師對地理等5門學科的高考複習支招。  張帆表示,高考地理試題將緊密結合學科內容,多以問題情境的方式進行考查,設問角度新穎,考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這要求學生深刻理解基礎知識,能系統掌握、有機整合、靈活運用地理知識。今年高考地理科目試題的最大變化是原來的選做題不再是二選一,環境保護模塊以必答題的形式出現。
  • 新東方名師點評2019高考文綜北京卷:穩中求新 關注民生
    2019年高考文綜考試結束後,網易教育第一時間邀請了北京新東方學校3位名師——地理名師貢亞鵬、歷史名師徐秀晨、政治名師崔立龍解析理綜試題。今年文綜題目亮點頗多,我們來聽聽名師們是怎麼分析的。■名師解析網易教育:各位網友大家好!
  • 深圳教研院對新高考選考科目的變化情況分析及備考建議
    2021年是廣東省實施「3+1+2"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年,因此, 2021年廣東省計入高考總分的物理、歷史、政治、地理、化學、生物選擇性考試科目的試題將由廣東省考試院組織命制和實施考試。由於新高考方案中考試科目的作用和地位發生變化,考試時間有改變,因此試題的題型、題量等都有所變化,命題的思路也會發生一定的變化。
  • 高考名師詳解2013英語試題:比較級陷阱題
    高考英語典型易錯陷阱題詳解!小編為高三同學總結歸納了高考名師詳解2013英語試題之比較級陷阱題,希望對2013屆高三考生在備考中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作為參考。  How beautifully she sings! I have never heard _____ voice.
  • 教師節的《名師來了》,湖北名師揭開高考黑馬的秘密
    「名師來了「現場主持人:楚天都市報全媒體記者 羅欣文圖:楚天都市報全媒體記者張屏 郭會橋 蕭顥 朱蕾 盧雅君 向瑩本期嘉賓是武漢外校地理特級教師胡龍成,他曾獲「湖北名師」、武漢市第五屆名師、武漢市「黃鶴英才」名師等稱號。多年的班主任生涯,他曾培養了多名省、武漢市文科狀元。本期的《名師來了》,正好撞上了教師節。
  • 高考考什麼 英語增詞彙 化學難度增大
    語文:教材中找到信息點  王三建(重慶市巴蜀中學 語文教研組長)  閱讀題訓練要重視答題規範,作文要從《考試說明》的研究入手明確要求,在高考中作文提高一個檔次應該是值得期待的。認真分析一下高考試題,幾乎都可以從中學教材中找到信息點,尤其是文言文,試卷上的每個實詞和虛詞的意義和用法,每種句式的特點等,都能在教材中找到相應的知識點。  數學:重視基礎題訓練  韓武紅(重慶巴蜀中學教務處副主任、高三數學教師)  數學的說明與2009年沒有任何變化。
  • 2018年全國高考地理答題技巧最新總結
    2018年全國高考地理答題技巧最新總結 高考微信     2018年高考即將到來,今年高考地理難度預測如何
  • 新東方名師解讀2020北京高考物政化:知識點和往年區別不大,題型...
    2020年北京高考物理、政治、化學科目已經結束,網易教育特邀新東方物理名師李春月、政治名師牛亞瓊、化學名師靳曉宇分析今年試卷的特點和趨勢,快來關注。;更多高考內容,關注2020網易教育高考專題網易教育專稿,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 山東省2020年新高考分數線預測
    最近山東剛好完成17屆模擬高考志願填報,經常看到有人提問關於新高考的事情。山東省作為高考大省,每年五十多萬考生,2020年山東省將開始新一輪革命性的高考調整。打破文理分科模式,選擇」3+3「選科模式,根據個人情況,自由選擇選考方案組合。
  • DNF:每日副本難度下降,史詩爆率上升,另外新增100級史詩罐子
    除此之外,每日副本還進行了一大波優化,首先降低通關難度和提升史詩爆率,另外玩家還能用暗魂水晶兌換100級史詩裝備罐子。 每日副本難度下降 在100級版本中,有4個每日副本跟玩家的日常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