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一臉茫然,這個波斯人摩尼創建的教派,傳到中國時就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明教。沒錯,它就是金庸筆下《倚天屠龍記》裡的那個明教。明教,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宗教,曾經那麼盛極一時,如今已經幾乎沒有信眾了。
歲月蹉跎,滄海橫流,有太多的東西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隨著時間的流逝,永遠的消失,再也找不回。泉州草庵寺,這個我國唯一僅存的摩尼光佛、摩尼教寺廟,也是世界現僅唯一摩尼教寺廟遺址,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見證。
草庵寺,位於晉江市羅山鎮蘇內村萬山峰(又名萬石山、華表山)南麓,如今作為一個免費的景點,供遊人們欣賞和參觀。這裡交通也方便,可以乘坐晉江公交車至&34;站下,也可以乘坐巴士至"草庵寺」下。
草庵始建於宋代紹興年間,剛開始就是採用乾草堆砌,所以才得名草庵,直到元順帝至元五年(公元1399年)才改為石構歇山式建築。到如今歷經600多年風風雨雨,已經成為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實物依據,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料記載,摩尼教在我國舊稱「明教」,成立於3世紀中葉,在唐武后延載元年(公元694年)從波斯傳入中國。其教義是雜揉佛教、基督教、祆教而成,不過諷刺的是,到了明初,由於朱元璋嫌棄明教衝犯了自己的國號,竟然開始驅逐信徒、毀壞寺院,摩尼教因此走向衰敗,而泉州草庵摩尼教寺則成為僅存的珍貴史跡。
而在80年代初,這裡就曾發掘出宋代明教會的瓷碗,從側面證實了在宋代時泉州摩尼教就已經十分活躍。1991年2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海上絲綢之路」考察團到草庵考察,認定它是世界上現存獨一無二的、最完整的摩尼教雕像,同時視它為他們這次海上絲綢之路考察活動的最大發現、最大成就,此發現是具有世界性和歷史性的意義。
草庵依山勢建造於山臺之上,掩隱在茂林之中,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簷歇山頂,簷下置單挑華拱,建築面積僅為22.78平方米,遠看石柱紅牆,具有典型的閩南古厝風格,規模不大,卻也小巧玲瓏,堅實秀麗,顯得那麼的氣勢非凡。
草庵的入口處寫有一幅對聯「皆得妙法究竟清淨,廣度一切猶如橋梁」,此對聯出自弘一大師。弘一大師對草庵有著很深的淵源,是大師特別喜歡居住的地方,曾經四次選擇在這裡度歲,且前後住過五次,講經、養病,每次來都弘揚佛法,為這裡的更增加了濃鬱的佛教氛圍。
進入草庵需要拾階而上,兩邊的涼亭也是石質結構,據說涼亭構造竟然找不到一顆釘子,顯得很是古樸典雅,並且與草庵風格統一,與周遭環境完美融合。一個「心」字,直入內心,給人一種震懾心扉的力量,山風不時吹來,天空雲散日朗,讓人不自覺凝重起來,整理儀表,懷著一個朝聖的敬畏之心。
「勸念:清淨光明,大力智慧,無上至真,摩尼光佛」,在寺廟主題建筑西側的山崖上,刻有摩尼教咒語,這處石刻是後來草庵寺整體復建的時候,重新修刻的,原來的石刻已經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因開山取石被毀。
摩尼光佛,位於庵內正廳後壁的石壁垛上,是一個浮雕型雕塑。佛像高1.52米、寬0.83米,坐於蓮臺上;散髮披肩,雙掌疊放於腿上,手心向上;身著無扣寬袖大袍,內襯無領內衣,胸前飾有花結帶飾,面龐圓潤,神態莊嚴,別具風採。
15年前,金庸先生聽聞泉州有摩尼光佛,特地前來來訪,據當時的報導說,站在光佛石像面前,金庸凝視許久,連連說道「草庵的存在,說明明教不是我杜撰的」。如今草庵的香火依舊繚繞,摩尼光佛前擺滿了香客的各種供奉,人們虔誠的禮佛、叩拜,似乎學術界的爭論、紛擾並未影響心中的虔誠。
而曾經風靡世界、信眾遍布四海的摩尼教,如今卻僅剩下這唯一的明教遺址,不僅讓人唏噓感概,曾經輝煌的戰績,最終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的也不過寥寥幾行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