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尼教與金庸小說「明教」的距離

2020-12-19 手機鳳凰網

(以下是2012年1月20日《文化大觀園》節目播出實錄)

核心提示:它是金庸小說中大名鼎鼎的明教,武則天借它為登基造勢,朱元璋刻意撇清與它的瓜葛。它曾被當做邪教,屢遭封禁仍然流傳千年。

金庸讓摩尼教再次進入大眾視野

摩尼教本來只是少數學者所注意的一個古代外來宗教,這個宗教如今也早已湮滅,然而,在上世紀70年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把它引入了《倚天屠龍記》,不過在小說中,它的名字已經改稱為明教。成為小說的主角後,明教這個原本默默無聞的宗教便引起了千萬讀者的興趣,成為他們茶餘飯後的談資。無疑,金庸先生在創作這部膾炙人口的武俠小說時,確曾研讀過有關明教的一些學術著作,也曾參考過與明教有關的其他一些民間秘密宗教的史籍,並且利用其中一些資料作為他小說的素材。因此小說中所描述的明教徒及其活動狀況,有著歷史的真實背影。但是,武俠小說到底是小說,不是歷史著作,金庸先生筆下的明教與歷史上真實的明教當然會有距離。

解說1:電影《倚天屠龍記》中,明教是魔教,受到少林、武當等等名門正派的圍攻。張無忌橫空出世,以蓋世武功折服眾人,江湖本來可以從此太平。可偏偏有個美貌的元朝公主趙敏要剿滅各大門派,還要嫁禍給明教,由此掀起一場血雨腥風。武俠的世界從來少不了英雄蓋世,兒女情長,如果其中再穿插一兩個歷史上真有其人的小角色,更會讓人眼前一亮。電影中就為明太祖朱元璋安排了一段小小的出場。

「屬下朱元璋,參見張教主」

有一種說法,明朝國號的出處就是明教,歷史真得是這樣嗎?

記者:朱元璋和明教有關係嗎?

嘉賓:按照他們有一些學者的說法,他那個(國號)明原來來自它(明教)的什麼大明王、小明王這些。

記者:對

嘉賓:原來這裡面就有很多明教徒參與其中,所以說是跟那個有些關係了。

記者:有一些關係。

嘉賓:有些關係但是他(朱元璋)過後他不會承認。

記者:他不會承認。

嘉賓:不但不承認而且他上臺以後他就說這個明教應該取締掉,因為它上逼國號,跟他這個叫做明朝,人家很早就叫明教了,他這個國號是現在才有的,但是他就說你不行,你這個名字跟我一樣你不行,所以這個要把它取締掉。

記者:典型就是過河拆橋是吧。

嘉賓:對。

記者:就是他實際上借這個東西起的家,但是到最後他做了皇帝以後,老子天下第一了,就要把這個取締掉了

解說2:明太祖朱元璋是否加入過明教,眾史家說法不一,各有考證。不過明朝在建立之後,確實把明教當作邪教來鎮壓。

嘉賓:在我們(福建)晉江那邊,就有一個家族他們的家族的那些族譜裡面就記載著這些事情。

記者:這個族譜也就從明初傳下來的?

嘉賓:明初他們這個就是在晉江那邊,他是要下面取締明教,他當時的法令非常嚴苛。我們那邊有一個大姓是姓莊的。姓莊,莊園的莊,那個,他有一個他是在元代的時候,他有人給他寫的那個墓志銘,就是明初的時候他是信蘇鄰教),

記者:蘇鄰教,地中海旁邊的。

嘉賓:蘇鄰國。這個伊朗、伊拉克那邊的,說的就是說他信摩尼教的,那他這個人他傳下來的那些子孫,就在明初的時候就給抓了好幾個,被政府抓住,因為明教的事情。

記者:反正當時候都是邪教了已經是,已經是邪教,被政府取締了。

嘉賓:對,但是很奇怪就是說,後來它這個宗教還是在我們晉江還是傳下來。

記者:在民間還是傳下來了,那這個時候就應該是更加改頭換面了,更加隱蔽了

解說3:古樹掩映下的這座小小的寺廟,正是我們要造訪的地方——草庵。草庵地處福建省晉江市西南六公裡的華表山麓,面積雖小,但歷史久遠,它始建於宋末,最初為草木構築,因此得名草庵,後來雖然改建成石構仿木建築,但仍沿用舊名。草庵外觀平凡無奇,卻在國際考古界聲名遠播,因為草庵裡有著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摩尼教光佛雕像。

 

吳金鵬:這個雕像刻於元(朝)至元五年,也就是公元1339年,這個造像是一個佛龕式的造型,高度一米五十八,這個坐像它的造型非常漂亮,人呢面目端詳,雙耳垂肩,朱唇含笑,穿著僧衣,結趺在蓮花座上,背後呢佛光四射,然後一個非常重要特點,它這個臉部服飾跟手,天然成三個顏色,巧奪天工,在平凡當中增加了幾分神秘。

解說4:摩尼教在唐朝之後,就改稱為明教,草庵雖建於宋末,但從古至今草庵附近村民都稱呼這尊長髮披肩,身著道袍的石像叫摩尼公,至於這個摩尼公究竟是什麼來歷,知道的人卻不多。草庵的香火很旺,村民每有難事便來上香燒紙求告,有時也會抽籤或者擲爻杯問解。摩尼教雖然早已湮滅,但今天的福建晉江仍然以這種獨特的方式留有遺存。

串場2:摩尼教是公元3世紀中葉波斯人摩尼創立的一個宗教,他吸收了瑣羅亞斯德教、佛教、基督教等多種宗教的成分,形成了自己的教義。摩尼教主張靈魂從肉體上徹底解脫,因而強調禁慾、食素。摩尼則聲稱自己是佛祖、瑣羅亞斯德和耶穌的繼承者,也是最後一位先知。摩尼的目標非常遠大,他聲稱要建立一個世界性的宗教,超越一切的宗教傳統,但是他本人卻在61歲的時候被波斯王朝的統治者釘上了十字架。摩尼雖死,摩尼教傳播的腳步不停。研究學者認為,摩尼教大約在公元6到7世紀傳到了中國的新疆地區,然後傳到內地,此時正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封建王朝——唐朝的統治時期,在西方傳播倍受打壓的摩尼教竟然迎來了一個短暫的春天。

解說5:公元688年,武則天做為大唐王朝的皇太后,已經走到了她政治生涯的頂峰,子女幾乎被她肅殺殆盡,整個朝野也都在她的掌握之中,她只需給自己的權力加上一個炫目的光環——皇帝封號。但在此前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一個女性皇帝,武則天需要為自己稱帝找到一個理論依據。

嘉賓:武則天她要建立一個新的政權,

記者:對呀。

嘉賓:這個摩尼教的這個它的教義裡面,它就比較有一種可能有利於她那個建立新政權的說法,比如說裡面有說到什麼一些女主啊,她有意,雙方都有意來。

記者:互相迎合

嘉賓:互相迎合這個事情,所以就去搞一個什麼《大雲經》。

記者:《大雲經》,這個《大雲經》是一個偽經,是為武則天上臺。

嘉賓:製造輿論,製造宗教根據,說有一個女主,可以要上臺,對,所以她這個用上,當時摩尼教也是有很大的成分,已經有很大成分是跟佛教融合在一起。

記者:武則天的這個名字叫,她後來自己叫的名字叫武曌對吧,這個曌是一個。

嘉賓:它是日月下面一個空。

記者:日月臨空嘛,日月臨空,而摩尼教是崇尚光明的?

嘉賓:它對日月。

記者:就是拜日月的嘛,它的信徒早上拜太陽,晚上拜月亮,正好這個武曌的曌字,上頭就是日月臨空,是不是跟摩尼教,摩尼教是不是也參與武則天登基這樣一個造輿論的過程?

嘉賓:有學者就認為說,武則天當時相信的所謂佛教,裡面就有一些這個摩尼教的內容在裡面。

解說6:壯觀的通天浮屠頹然傾倒,卻沒有絲毫動搖武則天稱帝的決心,她在位長達15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女皇的支持下,摩尼教興建寺院,廣納信徒,經歷了前所未有的興盛,但15年在歷史長河中只是短短的一瞬。公元845年,唐朝第15位皇帝唐武宗李炎,掀起廢佛運動,沒收天下寺院田產,勒令全國僧尼還俗,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會昌滅佛」。

記者:那麼會昌滅佛的時候,就唐代會昌滅佛的時候,有沒有波及到這個摩尼教?

嘉賓:它當時不但波及到摩尼教,而且對摩尼教教徒,採取的措施好像更加嚴酷

記者:比對佛教更嚴酷?

嘉賓:對,所以那些摩尼教徒,跟一些男的女的那些教徒都給殺死了,非常厲害。

 

記者:非常厲害,那傳到福建去的這個摩尼教有沒有受到這個牽連?

嘉賓:一個摩尼教的一個法師,然後他就逃難,然後他曾經就在這個福州,當時寫的是三山,三山就是福州,在福州這邊有傳播,有收一些信徒,然後他最後的落腳點是在泉州。

記者:也就摩尼教往福建往海邊傳播的時候,是先到的福州,再從福州再南下到的泉州,是這樣一個過程?

嘉賓:對。

摩尼教的傳播

解說7:這段視頻拍攝的內容就是扶乩,扶乩是一種古老的佔卜方式,主持佔卜的人叫乩師,乩師在佔卜過程中會有神明附體是扶乩最神秘的地方。曾天排,就是剛才視頻中兩名乩師中的一位,他是緊鄰草庵的蘇內村村民,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曾是村裡的乩師。

嘉賓:它村裡面就一直傳承著有那種叫做童乩,就是那個神的代言人,他就說經常在,有時候是在草庵但是有時候在村中的廟裡,就是代理這個摩尼光佛了,讓人家來問事情,問吉兇,比如說你要找一個好日子,還是說家裡面有什麼不好的事情,鬼怪這些什麼,應該怎麼樣去祭拜,那個村裡面一直傳承下來的那個童乩,基本上就是每個月的初一、十五,都有在進行活動,而且他就是說一些外鄉的人,如果比如說有碰到什麼神經方面的,有毛病什麼的,求人家求醫什麼沒辦法,最後求到神頭上來,經常就到他們村裡面找這些人。

解說8:蘇內村和它旁邊的溪東村,村民大多姓曾,曾氏家族在草庵附近生活有千年之久,在他們的族譜《溫陵曾氏族譜》中記載,在北宋初年他們的祖先就加入了草庵明教,成為教徒。北宋初年的明教雖然承襲了唐代的摩尼教,但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宗教的元素,而扶乩卻本來是道教的一種佔卜方法。

記者:聽說這個草庵裡頭有一個16字的這一個偈語啊,說是當時候的蘇內村村民人人都會念,念的時候還有什麼手勢之類的?

嘉賓:對,它當時就是要做一個手勢,我現在忘掉,大概是有這樣的,一個這樣的手勢,有個手勢說,這個手好像五指山,擋住外來的這些鬼怪,就念著勸念清淨光明大力智慧無上至真摩尼光佛。

記者:這16個字。

嘉賓:對。

記者:然後就會出現很靈驗的現象?

嘉賓:他說原來有什麼紅光,什麼把這些黑霧把它驅散什麼什麼的,所以以前非常靈驗,後來就慢慢不靈驗了。

記者:為什麼不靈驗了呢?

嘉賓:他是說這個老百姓他的一種說法了,他說有一個那個婦人出去倒她那個尿盆嘛,天很黑她怕,怕黑所以她念起來,但是這個不能這樣做,這個對神不敬,所以神不願意來幫他們的忙了,後來就沒靈驗,從此就不靈驗啦,就這麼一種說法。

解說9:乩師和村民都會念的偈語並非個人杜撰,它的出處仍然是在草庵,在草庵的右後方有一塊巨石,被當地人稱為咒石,上面就刻著這16字偈語,它最早是在明朝正統乙丑年即1445年由明教教徒鐫刻的,後來在文革中被破壞。

吳金鵬:上世紀80年代初我們有依據原來照片上的那些字,字體內容重新呢把它刻了起來,那這個字就是摩尼教勸念,也叫咒語,清淨光明、大力智慧、無上至真、摩尼光佛,那這樣的內容不單單晉江摩尼教一直有,在寧波莆田幾個有摩尼教遺址的地方寫的內容都是一樣的,它這個呢,可以這樣理解,清淨光明是講它的宗教,大力智慧無上至真說的是宗教的這個摩尼無所不能的這個法力無邊。

解說10:這隻褐釉瓷碗被稱為晉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碗內壁凹刻行書「明教會」三字。瓷碗是1979年在草庵前這口古井下被發現的,與它同時發現的還有大量瓷碗碎片。「明教會」碗的發現,證明北宋時期晉江明教會的興盛,教會擁有大批信徒,他們定期在草庵舉行齋會。

記者:它是這樣來解釋這個世界,就是先把這個世界來一分為二?

嘉賓:一分為二,而且互相鬥爭。

 

記者:互相鬥爭,光明和黑暗,就是白和黑,白是象徵光明,黑是象徵黑暗,然後光明當然就代表著善,黑暗就代表著惡

嘉賓:善良美好,它主要就是說我們人的肉身,摩尼教說人的肉身是那個黑暗分子構成的,靈魂是光明分子構成的。

記者:肉身是黑暗分子構成的,那是它的物質代表?

嘉賓:對,所以它,後來他這個摩尼給殺死也是因為這樣,它是當權者認為它是邪說了,你這不是說就不要人類,就讓人類滅絕。

解說11:摩尼教否定現實社會,寄希望於未來,其教規教義主張修身行善,這正符合下層群眾的精神需要,因此為許多人所信仰,但其秘密結社的傳教方式卻受到佛教徒和士大夫的非議和排斥,因而被誣稱為魔教或者邪教。

記者:所以當時它肯定遭到的其它宗教的一致的反對,因為這種學說的話,可能不利於政治穩定吧,要不國王為什麼會殺他(摩尼)呢,是吧,可能不利於政治穩定?

嘉賓:而且像佛教它就比較主張和平了,它這個就主張鬥爭了,一定要鬥爭才能,它一分為二嘛,黑是黑,白是白。

嘉賓:所以歷代的那個農民起義,就很常有包括這明教的思想就很可以跟它掛上勾啊。

記者:對,所以對於處在被壓迫地位的一些人來說,這個學說是很有煽動性的?

嘉賓:對,歷來統治者就把它當做邪教。

解說12:摩尼教為了避免官府的打壓,自然而然地進行了變通和掩飾,它有意把自己與福建本地民間宗教信仰相互融合。離草庵最近的蘇內村裡有一座小小的神祠,它的歷史有多久遠已經無從考證,當地人稱它為境主宮,裡面供奉了包括摩尼光佛在內的五尊神像。

記者:在蘇芮村這個村裡頭的村民祖祖輩輩一直供的這個境主是五個,和別的地方的村是不一樣的,而這五個中間的話呢,除了十八真人和有一個沒有名姓的就叫做境主公以外,其它三個都是屬於摩尼教的這個?

嘉賓:神。

記者:主神,是吧,第一位就是這個光明佛?

嘉賓:就是摩尼光佛。

記者:第二位的話,就是秦皎明使,第三位的話是都天靈相,這個秦皎明使有什麼來歷嗎?

嘉賓:這個我曾經有請教那個(中山大學)林悟殊老師說,是不是這些神可以找到相對應的,按照他的說法是說,他從摩尼教裡面,它事實上是沒有一個叫做秦皎明使,但是有明使,明使就是原來他們摩尼教尊奉的尊神。

記者:就是光明使者。

記者:那這個都天靈相就和道教的土地靈相是有關係的?

嘉賓:對。

記者:也就是說這一個摩尼教在中國特別是在福建民間傳播的過程中間,它不僅開始逐漸和佛教合流它還同道教合流,同一些地方的民間宗教也合流,到最後完全融入了地方宗教是吧?

嘉賓:我們說它完全融入,就是說,它現在應該可以當做是民間宗教的一個組成部分,但是它還有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它還保留著這些摩尼教,這些後來明教的一些遺存。

記者:遺存。

解說13:位於泉州之南的晉江自古有「泉南佛國」之稱,事實上當地人信奉的並不只是佛教,民間的宗教習俗已經把儒、釋、道、巫混同,統稱為「佛」,因此經過改造的摩尼教,已經適應了福建本地的宗教習俗,最終紮根於晉江。

場4:我們現在看到的民間宗教中的摩尼教遺存,與原本的摩尼教早已相去甚遠,事實上,摩尼教在傳入中國後從未停止它的本土化。宋代摩尼教已經稱為「明教」,晚明福建學者何喬遠在其著作中提到:「(明教)蓋合釋老而一之。」當代宗教學者中山大學林悟殊教授也指出:「摩尼教易名明教,實際標誌著來自波斯的摩尼教已經嬗變為華化摩尼教。」本土化的摩尼教最終在福建晉江留下了它最久遠的腳步。從北宋到明朝中期,當摩尼教在其他地方陸續凋零之後,晉江草庵摩尼教依然獨存,成為摩尼教在中國最後的孤島。當然我們也不能不強調福建本地有著多元宗教並存的傳統,正因為這種兼容開放的傳統,我們今天才可以看到鮮活的民間宗教中仍然有著摩尼教的遺存。

相關焦點

  • 「明教」是否真出自於古波斯「拜火教」?「摩尼教」是怎麼回事?
    大家都看過金庸先生的小說,在小說裡提到了一個宗教:明教。《倚天屠龍記》說這個神秘的宗教是從波斯傳來的外國宗教,他們崇尚火焰(明教的總壇就是光明頂),明教的教義是行善去惡,抵抗對朝廷的暴行,所以被朝廷視為眼中釘。由於受到打壓,明教教徒行事隱秘,和江湖人士格格不入,所以與武林門派有很多摩擦,明教則被中原武林人士稱為「魔教」。
  • 還原金庸小說真相:張無忌與波斯明教進中土
    書中載得明白,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於唐武后延載元年傳入中土。其時波斯人拂多誕持明教『三宗經』來朝,中國人始習此教經典……至會昌三年,朝廷下令殺明教徒,明教勢力大衰。自此之後,明教便成為犯禁的秘密教會,歷朝均受官府摧殘。明教為圖生存,行事不免詭秘,終於摩尼教這個『摩』字,被人改為『魔』字,世人遂稱之為魔教。」這段考證的確不假,中國歷史上的明教確實源自波斯的摩尼教。
  • 金庸小說中的歷史:明教的來歷
    該教於唐朝憲宗元和年間傳入中土,當時稱之為摩尼教,又稱大雲光明教,教徒自稱明教,旁人卻稱之為魔教。」作者其後又通過楊逍之口複述了一遍摩尼教的歷史,稱元和年間,波斯人拂多誕持《二宗三際經》入中土,是為摩尼教在華傳播之始(史書中最早有關摩尼教入唐的記載是在開元七年)。以上這些都是史有明文的,自然不錯,但小說中將摩尼教和拜火教混為一談,說明教教徒拜火云云,誤導了不少人。
  • 泉州晉江的一個小廟,全球唯一摩尼教遺蹟,金庸筆下的明教在這裡
    摩尼教,對於許多人來說,可能一臉茫然,這個波斯人摩尼創建的教派,傳到中國時就有了一個響亮的名字:明教。沒錯,它就是金庸筆下《倚天屠龍記》裡的那個明教。明教,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宗教,曾經那麼盛極一時,如今已經幾乎沒有信眾了。
  • 金庸先生的筆誤,明教拜火教牟尼教傻傻分不清楚
    金庸先生的小說特點是虛構人物和歷史人物糾纏交錯在一起,從書劍恩仇錄裡的乾隆到鹿鼎記裡的康熙,除了先生僅有的幾部《越女劍》、《白馬嘯西風》和《笑傲江湖》之外,大部分的歷史人物在先生的小說裡綻放出了耀眼的光芒,除了本國的歷史人物外,金庸先生還在小說裡提到了外國宗教:明教。
  • 金庸:全是因為明教!
    黃老邪為你解讀金庸武俠,點擊關注閱讀更多精彩內容!熟悉金庸先生小說的都知道,金庸先生在小說中是很少提及外國的,一般都是以中原為主。偶爾提及西域、大理等地方。但是在《倚天屠龍記》裡卻反覆提及波斯,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這全是因為《倚天屠龍記》中,最重要的一股勢力「明教」。
  • 金庸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竟是真實存在的波斯古代宗教
    金庸老先生筆下的《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大家一定都耳熟能詳。據說金庸老先生在寫《倚天屠龍記》時最喜歡的筆下人物就是裡面的小昭,可以說是書中最完美的人物之一。而《倚天屠龍記》中的小昭,後來正是遠赴波斯成為了明教教主。那麼明教在歷史上真的存在嗎?今天就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個歷史。
  • 金庸筆下的明教,歷史上真的存在嗎?為何突然在中國消失無蹤了?
    如果是喜歡讀金庸小說的讀者們,一定會對《倚天屠龍記》當中的明教有著深刻的印象,他們還有著「熊熊聖火,焚我殘軀,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等高深莫測的臺詞,明教教主張無忌,帶領明教眾人,揭穿了成昆的陰謀,隨後帶著心愛的人退隱江湖,而明教也在這個時刻,突然消失。
  • 《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和明朝真的有聯繫嗎
    至於他為什麼被稱為明教,剛傳到中國的時候還是叫「摩尼教」,時間長了,有些漢化了,再加上它本身就是崇拜光明,所以漸漸地,老百姓們就叫他「明教」。比如金庸先生的小說《倚天屠龍記》,倚天裡明教的教義就和火有關,而且明教教徒穿白袍,袍上繡著一個紅色火焰;明教崇尚光明,但是並不拜火;拜火是祆教(祆xian教又稱拜火教)的特徵,他們認為火可以通神,所以會設立火壇朝拜。
  • 晉江草庵,世界現存唯一的摩尼教(明教)遺址
    他死後,摩尼教的修士和信徒們,開始將摩尼教的思想向東西方傳播。它傳入中國後,因崇尚光明,所以也叫明教,沒錯就是《倚天屠龍記》裡的明教。摩尼教最早傳入我國,是在公園六至七世紀,當時主要盛行於新疆地區,後來在八世紀的唐代,才開始進入中原地區。後來在唐代的滅佛大潮中,摩尼教也未能倖免於難,遭到嚴重打擊的摩尼教,轉而成為秘密宗教,並吸收道教及民間信仰,從而改稱明教。
  • 《倚天屠龍記》中明朝國號來自於明教的說法,到底有幾分靠譜?
    --《倚天屠龍記》第十八章小說原文中明確提到明教就是祆(讀音:仙)教,而事實上明教的前身叫做摩尼教,二者的確都來自波斯故土,大光明寺也是摩尼教的廟宇,但是他們卻不是一個宗教,祆教早已經消失了唐末的「會昌法難」,摩尼教則潛伏生存了下來。
  • 從明教到魔教,摩尼教傳入中國後,是如何一步步成為魔教的?
    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中,「明教」並不是一個虛構的教派,其原型就是摩尼教。那麼,在摩尼教傳入中國後,是怎樣一步步淪為眾人唾棄的「魔教」呢?在摩尼教中認為,世界是由光明和黑暗兩個王國構建而成的,而摩尼教的存在就是為了打敗黑暗王國,讓光明拯救世界。在那個時候,信仰摩尼教的人認為摩尼就是人間的光明之神,可以帶領大家戰勝黑暗的力量,基於這一教義,在民間也將摩尼教稱作為「明教」。
  • 《大明律》中這條禁令,揭示了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如何對待明教
    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明教領導了元朝末年幾乎所有的起義,是驅除韃虜、推翻暴元的最大功臣,即使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也不過明教教主張無忌手下一個小小頭目。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後,對明教成員大肆殺戮。那麼真實的歷史上,朱元璋是否真的信過明教,明朝建立後,明教的命運又是如何?
  • 金庸小說明教第一高手,晚年隱居深山,卻被女人算計而死,很丟臉
    論到金庸小說裡功績最大的一位主角,小編認為當屬《倚天屠龍記》中的張無忌,此人當年在江湖之中做了三件了不起的大事,第一:光明頂獨戰六大門派,當時六大門派乃是武林最大勢力,張無忌此舉幾乎就是挑戰了整個武林;第二:團結武林人士,這一點十分了不起,張無忌憑藉個人的能力化解武林各大派對明教的仇怨,自此中原武林團結一心;第三:光復漢人江山
  • 摩尼教融入清代天地會?
    過金庸《倚天屠龍記》的讀者,大都會對摩尼教(也稱明教、明尊教)留下深刻印象。人們通常認為,公元7世紀末傳入我國的摩尼教,於明萬曆年間消亡於晉江羅山鎮的草庵。漳州市文物專家曾五嶽經過多年考證,於近日提出了全新觀點:摩尼教融入了清代天地會中,並對近代中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 金庸小說中的明教真實存在嗎?
    明教原來叫摩尼教,是波斯人摩尼所創。公元694年傳至中國,教規不崇拜鬼神,禁止殺生,穿白衣白帽,晚上方能進食。 明教信奉世界分為明暗兩種力量,明為善,為理;暗為惡,為欲。因為明教相信黑暗就要過去,光明即將來臨,於是教眾也有勇氣和力量反對不公,進行抗爭。 五代時就有教徒起事的記載,但很快就被官府鎮壓。北宋時期福建南部成為重要教區,又傳至浙江。到了南宋初年,淮河,浙江,江西等地已經遍地開花。
  • 明朝起源於明教,為何朱元璋建國後要打壓明教?原來此明非彼明也
    凡是喜歡武俠小說的人都聽說過香港作家金庸的名字,他曾經寫出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小說,並改編成了影視作品,其中有一部《倚天屠龍記》就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在這本小說中他將朱元璋寫成了一個明教子弟,當時高風亮節的明教教主張無忌在復興明教之後淡泊名利,為了和自己相愛的人歸隱江湖,便把明教的大權傳給了朱元璋,使得朱元璋能夠建立明朝。而朱元璋建國之後卻對明教大肆打擊,讓人覺得朱元璋這個形象並不光彩,難道朱元璋真的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嗎?其實這只是金庸的杜撰罷了。
  • 歷史上的明教和大明王朝:朱重八如何逆襲張無忌?
    金庸武俠是對歷史的架空和再創作,雖然多有文學誇張和假借,但其中仍有許多歷史細節和人物取材自真實的歷史。其中,除去文學創作的各個人物情節外,歷史大背景下,也有真實的歷史人物在其中。最著名的應該就是《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教徒朱元璋了吧?
  • 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明教,到底是什麼來頭,為何突然在中國消失了
    看過金庸小說(或影視劇)《倚天屠龍記》的朋友,都會熟知明教這個團體。對張無忌、謝遜、韋一笑、小昭等等形象記憶深刻。然而明教並非金庸的虛構,而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而且這個宗教的影響曾經遍及東西方,是中古時期影響頗大的信仰。
  • 明教為何會被稱為魔教?楊逍可以給出答案
    明教雖然是在金庸先生的小說《倚天屠龍記》中才正式登場,但其實在《射鵰英雄傳》中,金庸先生就對明教有過描述,只不過是通過周伯通的回憶來展現。所以,俠客君認為這些都不是主要的,而且金庸先生能夠寫出如此見識淺薄的東西來嗎?肯定也不會。那麼明教為何為被稱之魔教呢?在《倚天屠龍記》裡面,金庸先生曾借用楊逍的筆給出了我們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