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又名田七、金不換、人參三七、漢三七、血參、山漆、田三七、田漆、參三七等。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乾燥根莖。主產於雲南、廣西等地,四川、貴州、湖北、江西等地亦產。
三七味甘、微苦,性溫。歸肝、胃經。《藥物圖考》載:「主清血散瘀、瘟毒、鼠疫、血燥、產後熱。」《本草綱目》曰:「止血、散血、定痛,金刀箭傷、跌僕杖瘡血出……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血暈、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醫學衷中參西錄》謂:「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本草新編》稱三七「止血而兼補。」可見,三七有化瘀止血、活血定痛之功效。常用於體內外各種出血、跌打損傷、瘀滯腫痛、胸痺絞痛等。尤其適合血瘀體質者用於養生。
三七在廚房裡的運用。
一、三七蒸雞
原料:三七20克,母雞1隻,料酒、鹽、薑片、蔥段、清湯各適量。
製法:1、將母雞宰殺,去毛、內臟及爪尖,洗淨,剁成塊放入盆內。三七一半打粉,另一半蒸軟後切成薄片。
2、將三七片放入雞腹內,置於盆中,再加上料酒、鹽、姜、蔥,注入清湯,放入籠中蒸2個小時,取出即可。
功效:補虛益血。適用於久病體虛,產後血虛,吐血、咳血、跌打瘀血等。
二、三七靈芝瘦肉湯
原料:豬瘦肉250克,龍眼肉15克,靈芝30克,三七6克,姜、蔥、鹽各適量。
製法:將瘦肉洗淨,切塊;靈芝去雜質,洗淨,切小塊;三七、龍眼肉分別洗淨後,與上述二味原料一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改小火再煮2個小時,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養心安神、去瘀止痛。
三、鮮藕三七蛋羹
原料:三七粉6克,鮮藕汁100克,雞蛋1個,鹽、豬油、白糖各適量。
製法:1、將雞蛋打入碗中,加入鮮藕汁、三七粉、水適量,攪勻,調成羮。
2、將鹽、豬油、白糖調入羮中,攪勻。將碗放入蒸鍋中,先大火燒沸,改用文火將羹蒸熟即可。
功效:活血、養血、止血。對胃潰瘍出血者效尤佳。
四、山藥三七粥
原料:三七粉、桂圓肉各10克,山藥粉100克,炮姜炭6克,紅糖適量。
製法:將桂圓肉、炮姜先煮30分鐘,去姜渣,加入山藥粉、三七粉,用文火共煮粥,調入紅糖即可。
功效:溫中健脾、止血。適用於脾胃虛寒之大便下血、骨質疏鬆等。此粥對便血因熱或溼熱者不宜。
五、三七燉豬肚
原料:三七15克,白胡椒5克,豬肚1000克,料酒、鹽、姜、蔥各適量。
製法:將豬肚洗淨;把三七、白胡椒打成細粉後放入豬肚內,略加清水,然後將豬肚口用線紮緊,放入鍋內,加3500毫升水,再放入姜、蔥、料酒,用大火燒沸,改用文火燉1個小時,加入鹽等調味即可。
功效:溫胃止痛、祛瘀止血、調節血糖。適合三消型糖尿病、胃痛出血者食用。
此外,三七蒸白鴨,對勞熱骨蒸、咳嗽、水腫效果好;三七也可燉烏雞湯,有活血養血、止血散瘀之功效。
注意:孕婦忌用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