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武漢第二個「小湯山」通電,這就是中國速度!

2020-12-11 新浪財經

來源:中國能源報

振奮!提氣!抗擊疫情一線傳來好消息!3天完成送電承諾兌現,每1度電都與生命相關!

「 1號配電箱檢驗完畢。」

「2號配電箱檢驗完畢。」

……

「26號配電箱檢驗完畢。」

「全部符合送電要求,送電!」

現場項目負責人一聲令下,10千伏軍運一、二迴環網櫃向雷神山醫院供電,26臺配電箱和2個網環櫃幾乎同時發出均勻的「嗡嗡」聲,正式開始帶電運行。

1月29日18時23分,連接湖北武漢雷神山醫院的電網主動脈架通。湖北武漢第二個「小湯山」模式醫院——雷神山醫院通電了。

原本15天的工期,3天完成,國家電網人做到了!這就是中國速度、中國效率!

武漢雷神山醫院選址於江夏區黃家湖畔。根據最新設計,雷神山醫院總建築面積擴大至約6萬平方米。其中,醫療隔離區約51000平方米,病床增至約1600張;醫護住宿區約9000平方米,可容納2000餘名醫護人員。

而醫院建設之前的首要任務,就是架通連接工地的施工電源。

1月25日,湖北武漢江夏區供電公司接到通知:江夏將建設第二個「小湯山」醫院,要求在醫院圖紙確認後,3天完成電力建設施工項目工程。

時間緊、任務重。供電公司第一時間緊急向全體黨員發出倡議動員。大家響應集結,迅速成立了以黨員服務隊為主體的工作專班,緊鑼密鼓地開展施工方案策劃。

為了接通雷神山醫院的「生命線」,供電員工開始與時間賽跑。

1月26日,氣溫驟降,寒風刺骨,天空不時飄起小雨。

按照原定施工計劃,300多名供電員工準時集結在雷神山醫院的施工現場。

與往常不同的是,大家除了整齊地穿戴著安全帽和工作服,還都戴上了口罩。設計人員一宿未睡,經過商討、繪圖、修改和定圖後,第一張施工圖紙及時地出現在了施工人員的面前。

疫情就是命令。工作任務指令一下達,13個施工點迅速開工。

施工場地上,水、電、氣及基礎建設多個施工隊、近百臺機械同時作業。機械與水泥地面劇烈撞擊,不時濺起陣陣火花。送電工程艱難地向前推進。

刺骨的寒風吹打著施工隊員們的臉龐,沾滿汙漬的手套裡粗糙的雙手凍得冰涼。

通電,就是為雷神山醫院連接上「生命線」,這是與時間在賽跑!「這些苦又算什麼?」

1月27日,雨水短暫停歇。

為了節省時間,施工方案立即調整,30名專業技術骨幹火速馳援。

來不及落位的26臺箱變計量裝置提前安裝完成,10臺環網箱及所有主環網電纜耐壓試驗完成,所有箱變基礎建設完成。

1月28日,天,終於放晴了。

施工現場,一面面鮮紅的黨旗迎風飄揚,與突擊隊員們身著的黨員服務隊紅馬甲交相輝映,格外顯眼。久違的陽光灑在施工人員的臉上,讓人格外溫暖。

大家士氣高漲,將一條400平方毫米規格、長2000米的電纜扛在肩上,喊著號子一步一步艱難地向前挪移。儘管額頭上掛滿了汗珠,但沒有一人喊苦叫累。

夜幕降臨,一臺又一臺箱變不斷矗立。

支撐牆澆築完成、鋼結構安裝完成……

近了!近了!

雷神山醫院馬上就要來電了!

1月29日,到了送電最後期限。

在為現場送電設備及貼牌進行標註的同時,江夏區供電公司火速組織三方人員全面複查設備質量及工藝要求。

一切合格!準備就緒!

18時23分,現場總指揮一聲令下,負責送電工作的幾個小組同步啟動。

「軍食一回送電成功。」「軍食二回送電成功。」「……」

「電來了啦!」「成功啦!」

送電成功,電網硬漢們個個激動得熱淚盈眶!

原本15天的工期,300多名供電員工,以鐵的紀律和鐵的作風兌現了3天按期送電的承諾,為醫院建設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雷神山醫院3天成功送電,在這背後是許許多多供電員工加班加點、奮力拼搏,哪有什麼「基建狂魔」,只是一個個樸實善良的逆行者用雙手築起了抗擊疫情的「城牆」——

潘寶寶和楊麗霞是武漢市江夏區供電公司的一對夫妻職工。潘寶寶是安質部專責,自雷神山醫療點開建以來,始終駐紮施工現場,確保現場安全措施到位。妻子楊麗霞是客戶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為配合雷神山醫療點供電設施建設,她配合完成計量裝置的安裝和後續報裝工作。夫妻倆以不放過一個流程、不放過一個環節、不放過一個細節的高標準,做好雷神山醫療點供電設施建設的安全保障。

疫情防控阻擊戰仍在繼續,國家電網人晝夜保電在一線。哪些需要光明,我們點亮哪裡!我們有信心、有決心打贏這場硬仗! (稿件來源:電網頭條 周雲 朱長江 攝影:杜偉 姚華力 方新國 連線記者:吳黎)

相關焦點

  • 借鑑「小湯山」模式,武漢戰疫情穩心神
    來源:國際金融報在陰雨綿延了一周之後,武漢近日終於迎來了久違的陽光。隨著兩座「小湯山」醫院——火神山與雷神山網絡直播間的開啟,兩座醫院日夜趕工的畫面被千萬民眾實時關注,施工速度令人讚嘆,這座躁動不安的城市,終於也漸漸穩住了心神。
  • 德國10年建不完火車站,中國10天建成火神山,外媒圍觀贊中國速度
    "我這一生中,從未見過這種動員",這是武漢火神山醫院建成後,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發出的讚嘆。"沒想到小湯山的設計方案還能用上,雖然我們一直希望再也用不上",這是小湯山技術專家組組長黃錫璆的原話。答案是可能的,畢竟2003年4月,北京建成小湯山醫院耗時僅7天,那千張病床是生的希望。2003年非典中,小湯山醫院收治了680名病人,最終672人成功治癒出院。1月23日上午10時,武漢啟動封城。3個小時後,國機集團中國中元公司在13時06分,收到了來自武漢市城建局的求助函。14時24分,武漢方面接到了修訂完善的小湯山醫院圖紙。
  • 火神山速度讓國外網友驚呼:上帝7天創世,上帝是中國人吧?
    回顧火神山十天來的建設歷程,就可以知道,這些在數千萬網友的在線雲監工下展示的所謂讓世界驚嘆的「中國速度」、「基建狂魔」,讓國人安心的完備設施、齊全藥品、頂尖專家,都不過是一個個平凡人的努力集聚而來。而這一切也匯成了大家在這場在抗擊疫情之戰中的底氣。十天建一座醫院,什麼概念?
  • 奇蹟之城——武漢
    武漢,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這一系列的稱號都為著一座城市增添了無數榮光,但在今年,2020年,全國人民重新認識了這一座美麗的城市,認識了這座城市的奇蹟力量——中國力量,今天我想要帶著大家看看這武漢,看看這奇蹟之城。
  • 除夕夜,寫下「請戰書」的小湯山非典醫療隊馳援武漢|對話
    南方醫院24人團隊將在除夕夜23時搭乘飛機前往武漢支援。晚上8點,他們在南方醫院停車場集合,上百位同事、家屬拿著鮮花前來送行。赴武漢醫療隊隊長郭亞兵和家人簡單地吃了一頓年夜飯,便趕到了現場,他說,「我的任務就是把大家平平安安地帶到武漢,再平平安安地帶回來。」
  • 中國速度背後,哪有什麼基建狂魔,不過是有人負重逆行
    火神山,讓人驚喜的,果然不止是「中國速度」。   5日,雷神山醫院也達到了交付條件,與火神山醫院一樣,工期10天,前後相隔短短3天,又讓世界見識了一把什麼叫「中國速度」。   人們只知道火神山、雷神山兩座醫院被稱為「武漢版小湯山」,知道17年前非典期間,北京小湯山醫院起了重要的作用,現在更成了中國抗擊傳染病的一種成功模式。
  • 疫情面前,中國建造速度令世界驚嘆,強大凝聚力共同抗擊災難!
    疫情面前, 中國人民總有強大的凝聚力共同抗擊災難!疫情面前,中國建造速度令世界驚嘆!在湖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黨和政府的主導下,武漢將重啟北京「小湯山」模式,建立隔離醫院。隨後,官方發布了建設蔡甸「火神山」醫院的消息,並強調6天建成交付使用。
  • 北京聯通以「5G速度」建成北京小湯山醫院5G通信網絡
    來源:人民郵電報原標題:「抗擊疫情 北京聯通在行動」 北京聯通以「5G速度」建成北京小湯山醫院5G通信網絡1月30日17點,北京小湯山醫院建設現場傳來好消息:作為抗擊疫情的先行保障單位,北京聯通經過52小時連續奮戰,以「5G速度」,全面完成小湯山醫院移動通信網絡建設和
  • 速度!河南版「小湯山」醫院雛形已現!
    河南版「小湯山」醫院項目位於鄭州港區四港聯動大道與機場迎賓大道交叉口向南200米路西,原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港區醫院老院區位置。速度!參建河南「小湯山」,這對「夫妻檔」攜手奮戰在一線!在中建七局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傳染病病區項目熱火朝天的施工現場,有一對夫妻檔,劉偉鵬、高揚夫婦,他們同屬於中建七局四公司,攜手奮戰在「戰疫」一線,期間,劉偉鵬還在工地度過了34歲生日。
  • 中國四大溫泉——北京小湯山溫泉的傳說
    由於成因上有別於一般地熱和巖漿形成的溫泉,因此小湯山溫泉水質甘甜秀美,淡黃清澈,與一般顏色混濁,帶有硫磺味的溫泉水截然不同,故享有「一盆金湯」的美譽。南京的湯山溫泉和北京的小湯山都屬中國四大溫泉之列,不知二者是否有兄弟親緣。不過大、小湯山自然是名副其實的,因為漢字的「湯」裡就有一義就是專指「溫泉」。小湯山之所以被讚譽為「溫泉古鎮」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 黎明之前(四):武漢戰疫50天·曙光
    北京小湯山醫院啟用後不久,SARS迎來了拐點。如果理解小湯山對於2003年的意義,就能明白被譽為「武漢版小湯山」的火神山以及雷神山,承載著怎樣的期待。這是武漢試圖逆轉「一床難求」的開始,希望從步步被動的局面,從之前的「人等床」轉為「床等人」的主動。但回頭來看這個進程頗為不易。非常時刻需非常之舉。
  • 武漢將在6天內建「小湯山式」醫院
    據國家衛健委統計,23日0-24時,27個省(區、市)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59例,新增死亡患者8例。新增治癒出院6例。 截至23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29個省(區、市)累計報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830例,其中重症177例,死亡25例。20個省(區、市)累計報告疑似病例1072例。
  • 重返小湯山非典醫院,攝影師用照片回顧那段難忘的「非典」時光
    2003年4月下旬,4000名工人用7個晝夜在北京市昌平區小湯山療養院北部建成了小湯山非典醫院,2003年5月1日,第一批非典病人進住非典醫院,6月20日最後一批被治癒的患者從這裡出院,小湯山非典醫院完成了它在歷史中51天的使命。1200名醫護人員,22個病區,508間病房,672名治癒患者,治癒率超過98.8%,死亡率小於1.2%,而且非典醫院所在的小湯山鎮沒有出現一例非典病例。
  • 兩企業定向捐贈小湯山抗疫一線 截至16日12時「溫暖武漢」項目共收...
    本報訊 (記者 餘翠平) 近日, 華信中安(北京)保安服務有限公司和北京蘇寧易購銷售有限公司兩家愛心企業通過市溫暖基金會「溫暖武漢」項目對北京小湯山醫院進行定向捐贈。其中,華信中安捐贈204387.48元善款,蘇寧易購捐贈2800個電熱杯,這些將定向用於北京小湯山醫院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的慰問。 在多方愛心力量共同努力下,截至4月16日12時,北京市溫暖基金會「溫暖武漢」項目共收到捐贈善款及物資合計4193餘萬元。
  • 北京溫泉古鎮:小湯山
    有一種說法,這條路是北京的龍脈。 因為是龍脈,所以這裡是北京房地產開發最早的地段,比較著名的是天通苑、王府花園和橘郡。立湯路的終點是小湯山鎮,標誌就是大柳樹環島。 小湯山最著名的要屬溫泉了。傳說這裡隨便挖個坑,就能冒出開水來。小湯山最有名的溫泉是「龍脈溫泉」和「九華山莊」,它們分布在大柳樹環島的東西兩側。
  • 小湯山成為「中國溫泉之鄉」
    本報訊(實習記者王海燕)昨天,昌平區小湯山鎮被中國礦業聯合會正式命名為「中國溫泉之鄉」。這是繼廣東恩平市、大慶林甸縣、海南瓊海市之後,中礦聯評選出的第四個「中國溫泉之鄉」。  小湯山地熱資源豐富,地熱面積達86.5平方公裡。早在宋元明清時代,小湯山已經成為皇室貴族的療養勝地。
  • 北京城建集團小湯山醫院改造工程建設紀實
    春節前夕,無形的病魔以湖北武漢為原點,悄然向中國各地蔓延。 一連串不斷攀升的數字,牽動著國人的心。一場似乎比十七年前「非典」更加兇猛的陰雲席捲而來時,神州大地四處都上演著眾志成城,共克時艱,衝鋒戰「疫」的動人畫卷。
  • 外國網友關注中國抗疫戰爭:為武漢加油,吐槽一些人「別再吃蝙蝠」
    自23日以來,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更是連續3天在網站首頁頭條開設武漢疫情文字直播專題,對死亡人數、疫情進展實時更新。在直播專題中,CNN不僅關注譬如省份新增確診病例、武漢修建抗疫專門醫院等中國境內肺炎疫情最新進展,還報導了澳大利亞、日本、美國及法國等多國出現確診肺炎病例的消息。
  • 看,這就是武漢——探秘抗疫「武漢樣板」
    今起,長江日報以《看,這就是武漢——探秘抗疫「武漢樣板」》為主題,聚焦武漢抗疫創造的一系列具有教科書意義的經驗,探討「武漢樣板」的標杆意義和複製推廣價值,弘揚偉大抗疫精神,展示英雄城市從「風暴眼」到「風向標」、從至暗時刻到重生重振的不凡歷程。
  • 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外媒點讚中國速度
    來源:央視原標題: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外媒點讚中國速度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疫情引發全球關注。武漢火神山醫院十天內拔地而起,數千名專家和醫護人員集結湖北武漢,中國行動速度之快令外國主流媒體紛紛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