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的重建》你的孩子不屬於你

2021-01-20 圈圈情感小窩

紀伯倫有一首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

卻不是你的想法,

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這首詩便詮釋了,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孩子並不屬於父母,而是藉由父母而來。父母可以給孩子愛,但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的想法。

正是因為父母,不能正確地認識孩子和自己的關係,導致對孩子付出很多,最後換來的結果卻不盡人意。那麼作為父母究竟應該如何處理和孩子之間的關係呢?

今天我們一起來讀《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的作者趙玉萍,通過沙盤療法20年間治癒了幾萬家庭。既然這麼厲害,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書籍封面

01愛不等於控制

小的時候,在喜歡某種玩具時,父母總會阻攔,或是用自己的威嚴,讓孩子遠離這個玩具。,等孩子到了叛逆期,不僅沒有管住孩子,反而做一些平日裡不讓他做的事情。

小的時候孩子總會害怕父母,因為那個時候他們還沒有自己的思維,膽子還不夠大,可他們見得多的時候,便會有屬於自己的想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作為父母更多的是要包容孩子,而不是因為自己的父母就嚇唬孩子,更不要讓孩子覺得,因為我是父母就必須聽父母的。這樣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反感父母。

一個人的成長就是在別人的幫助下,不斷地被推開,也就是說父母要把孩子推出去,捨得退出孩子的人生舞臺,而不是阻礙、捆綁甚至是控制。父母一定要放手讓孩子長大,讓他們擁有自己的空間,讓他們能健康快樂地成長。

圖片來源於網絡

02控制使孩子和父母漸行漸遠

控制是一種高效的方法,但等孩子到了叛逆期,控制便成了惡化關係的導火索。叛逆期的孩子更多的需要感同身受和傾聽,而不是一味地聽父母的責怪和教育。責怪和教育,改變不了任何問題,只會致使關係越來越僵。

愛就好比手裡握著的沙,我們抓得越緊,沙就流失得越多。父母對孩子的愛也是如此,越是控制得越多,孩子和父母之間的距離也就越遠。了解孩子的內心,比控制孩子更加實際。

03父母也需要成長

孩子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這都需要父母的照顧。可是小的時候兩三歲的照顧方式,和十多歲的照顧方式肯定是不同的。比如小時候父母會給孩子洗澡,可十多歲的時候,孩子還會同意讓父母幫忙洗澡嗎?肯定不能。

因此隨著孩子的長大,父母的心智也要跟著變得成熟。孩子本身是一張白紙,在不同的階段,他們接收著來自外界的很多信息,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父母的心智和各個方面就顯得尤為重要。

因此做父母也是一種修行,父母最起初也不會做父母,所以需要父母們不斷的學習,才會讓「父母」這個角色在和孩子的較量中大獲全勝。

孩子不是父母的,也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實現夢想的工具,因此不要控制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擁有成長空間。

相關焦點

  • 《親子關係的重建》:親子關係的精髓,是放手讓孩子成為自己
    我們的孩子都怎麼了,要以死來對抗父母?《親子關係的重建》的作者趙玉萍老師,說:"所有有關孩子成長的問題,歸根結底都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深以為然。無奈的是,很多時候,父母沒能聽見孩子的心聲,也體會不到他們的痛苦。為了讓更多父母能夠得到幫助和支持,心理學家趙玉萍老師精選了自己從業多年的諮詢案例,編寫了這本《親子關係的重建》,系統地梳理了大部分家庭都會遇到的親子關係問題。1.
  • 親子關係差?教你5個重建親子關係的方法
    我太害怕和孩子在一起寫作業了,拖拖拉拉,實在是忍不住要發飆。我對孩子沒什麼要求,只要他開心就好!他居然還得寸進尺。。。。。。。多少父母深處惡劣親子關係的泥潭而無法自拔。為什麼孩子和父母之間的關係變得如此難以言說?
  • 重建親子關係三部曲
    一、重建親子關係1——如何學會接納1、問題簡述:接納是尊重、喜歡、理解、愛孩子,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當下的情形,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接納孩子就是讓孩子感覺跟你在一起是安全的,沒有批評、沒有指責,是舒服的,
  • 《親子關係的重建》:孩子的問題,其實是對父母問題發出的求救
    親子關係是人生中最早建立的一種人際關係,是孩子與其他人形成良好關係的基礎。孩子成長出現問題,根本上是親子關係出現了問題。這是孩子向親子關係失衡的父母發出了求救信號,但很可惜,大多數父母卻沒能準確接收到。因為,很多父母對親子關係並沒有正確的認識。
  • 用沙盤療法化解5類親子衝突,重建理想親子關係
    如何從源頭解決親子關係的衝突,建立和諧理想的親子關係,成為家裡每天都在思考討論和不斷關注的話題,也因此遇到了《親子關係的重建》這本書。《親子關係的重建》通過一個個真實而生動的案例,幫助處於各個年齡段的家長們解決與孩子在親子關係中存在的問題,讓大家看到重新構建親子關係是怎麼讓叛逆、與父母對抗的孩子變的懂得理解父母、心疼父母;怎樣讓手足無措的父母真正讀懂孩子的內心,看清孩子內心深處的困擾,徹底化解親子衝突,重建理想的親子關係。
  • 青春期親子關係衝突後的重建:讀懂孩子內心,才能走出育兒困擾
    作為兩個孩子的媽媽,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實際上也發生過親子衝突,在這個過程中,如果家長不清楚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用錯了地方,那麼就很難發現自己與孩子之間存在的一些問題,隨著孩子長大,親子關係之間的衝突會越來越厲害。
  • 融洽的親子關係,良好的家庭教育,成就孩子一生
    融洽和諧的親子關係,是給予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前提。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對親子關係十分頭疼,時常感到焦慮。其實,每一位父母和孩子都可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不要以為和孩子的親子關係緊張,就沒有轉機了,要堅信,只要作為父母的內心始終期待親子關係向著融洽和諧的方向發展,一定會發生好的轉變。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愛的情感「常言道「孩子還是自己的好」,可見天下父母都愛自己孩子的。
  • 《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怎麼改善親子關係,為孩子打下幸福基礎?
    本文將分四個部分來介紹這個育兒理念: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什麼在破壞親子關係;該怎麼改善親子關係;改善親子關係的行動指南。01為什麼要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相反,如果親子關係很好,就像一路下坡。3.理想的親子關係能幫助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下面我們具體分析一下在兒童成長的各個階段,良好親子關係是怎麼幫助孩子健康成長的。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來源:新浪財經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  本單元媽媽的手中就擁有這樣一個遙控器,如果你不聽話,那麼日子就會一天天的重複,你始終在重複一天的生活:你的周圍所有人都沒有改變,一模一樣的事情重複無數遍,直到你認錯道歉為止;同樣一堂課,上十遍,一個知識點,複習十遍,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如果選擇死亡,就無數次恢復到自殺前的時間。這個懲罰,對於孩子而言實在是過於殘忍,但是這確實媽媽和孩子唯一的教育方法。
  • 尚品宅配X樊登:親子關係的最佳方式就是陪孩子一起成長
    來源:時刻頭條隨著時代變遷與社會進步,中國的親子關係正在被重新定義。已成育兒主力軍的80、90後的「新中國式父母」一邊希望孩子輕鬆快樂成長,一邊不願放棄對各種育兒KPI的追趕,矛盾心理造成焦慮與壓力。每年都有諸如家長因輔導孩子作業被送醫急診、孩子因家長的不當言行而傷害自己、隔代教育理念衝突造成孩子驕縱任性等新聞成為社會熱點。12月19日,尚品宅配攜手樊登在鄭州舉辦親子主題演講,分享如何通過了解孩子的天性與需求,發現教養誤區,從而正確而智慧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長。
  • 和爸爸聊到「變老」,孩子的回答令人感動,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法寶
    小朋友有些傷感,回答著:「等你老了就不是你給我買冰激凌了,是我賺錢給你買。」說著說著,孩子有些難過,哭了起來。老爸問他:「你為什麼難過呀?你是害怕爸爸變老嗎?」小朋友點點頭:「是的,你老了就不會和我一起玩了。」爸爸笑著回答:「沒關係,等我老了我也會陪著你一起玩,到時候咱們還在一起吃冰激凌,等你有了孩子,我們三個一起吃。」
  • 親子旅行的最高版本並非是帶孩子越走越遠,把它變成「心」的旅行
    親子旅行的本質意義其實更多是全家人「在一起」。很多家庭已經慢慢意識到,親子旅行不僅是帶上孩子發現有趣生活的途徑,更是一個磨合、增進甚至重建關係的好機會。「在一起」還意味著無論遇到何事都不分「你我」。一旦分「你我」,很容易生出責備、抱怨,而「我們」的站姿,會很容易形成大家一起面對問題,想出辦法,解決問題的局面。
  • 親子關係、心理學、溝通技巧?會與孩子溝通的家長,生活品質高!
    由於長期和父母溝通不暢,孩子本身也長期生活在壓力和焦慮的環境當中,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十分不利,且有深遠影響。四、親子關係惡化。由於兩代人之間的溝通不良,導致親子關係中的負面情緒被不斷累加——這對於「親子關係」的「親密性、友好性」有巨大傷害。
  • 親子關係——一切關係的根源
    如果孩子願意,他可以跟父母傾訴,也可以跟好友相談,但可惜的是,很多的孩子與父母的關係隨著年齡的遞增,正在負向遞減。是孩子大了,心事重不願意跟家長溝通麼?還是因為說的話題沒有同頻?其實,這些都只是表面的,深層次的探索就會發現,是親子關係出了問題。很多人對親子關係有個誤區,只有在孩子小的時候,才有親子關係這樣的概念。
  • 良好的親子關係從好好說話開始
    親子交流困難的家庭中,常見的對話如下:孩子:英語老師太煩人了!父母:別的同學怎麼不說老師煩?凡事從你自己身上找原因!孩子:媽,你說話態度不能好點嗎?父母:到了社會別人也對你態度好?誰慣著你?你看,溝通的小船說翻就翻了~生活中,大多數的父母總是愛講道理的大怪獸,家長們常說的一句話:我吃過的鹽比你吃過的米還多,孩子在小的時候,家長在孩子面前可以說是一個小巨人,家長沒有養成蹲下來與孩子平視說話的習慣,總是高高在上,也讓孩子養成了依賴順從,而不是溝通。家長錯誤的溝通方式之一就是不懂共情,忽略感受。
  • 感恩生命中有你——一位父親的親子關係感悟
    由於工作的原因,經常接觸到諮詢親子關係的人群。如何與孩子相處的關係融洽?如何讓孩子健康的成長?成為了越來越多的父母們頭疼的問題。「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成了無數為人父母的無奈。尤其是,當青春期的孩子遇到中年家長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 人生感悟:不管是夫妻關係或親子關係,每一段關係都需要用心經營
    其實,不管是夫妻關係或親子關係,每一段關係都需要用心經營!今天約了閨蜜出來閒聊,她說習慣了單身貴族生活,但是家裡人每次話題都催婚。一路走來,看著我結婚、生子,充滿了幸福感。她弱弱地問我:「結婚是為什麼?結婚是為了孩子嗎?」
  • 想和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係,這七件事父母要做好!
    文丨悠悠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獨立性越來越強,有的孩子獨立性有了,和父母的關係一如既往的親密,有的孩子卻在心靈上和父母漸行漸遠,想孩子在心靈上和你一直親近,這幾件事父母們都做對了嗎?1、三歲之內多給有質量的陪伴三歲內對孩子的陪伴,益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孩子對父母信任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很有幫助。父母給孩子有質量的陪伴越多,孩子越喜歡「粘著」父母,越容易把父母定位成家長,夥伴的角色。而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 如何擁有和諧的親子關係? 旅遊、樂園成親子陪伴首選
    親子教育是指通過對父母的培訓和提升而達到的對親子關係的調適,從而更好地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諧地發展的一種培訓方式。親子閱讀、繪畫同樣重要親子陪伴,動靜相宜。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實踐家和教育理論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養、品行端正、值得信賴的年輕人,他們大多出自對書籍有著熱忱的愛心的家庭。」吉姆•崔利斯《朗讀手冊》上也有這樣一段話:「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 誰才是親子關係的殺手,是個性突出的孩子,還是辛苦掙錢的父母?
    他是一個單親父親,和女兒丁芸芸的親子關係卻很僵,19歲的女兒對47歲的父親感情淡漠到幾乎為零,那僅存的大概就是對金錢的依賴。丁芸芸對此的解讀,就連金星這個調解員都覺得尷尬,因為不知道該說些什麼,也無法去判斷誰對誰錯了。實際上,這不是個例,反思一下我們自己和身邊的朋友你會發現,我們都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