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3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臺灣校園毒品泛濫,臺中檢方21日晚出動上千名警力掃蕩8夥販毒集團,首腦有母子檔、有大學肄業生,這些集團用毒品控制青少年,一個拉一個,計有3所大學、6所高中、4所初中「淪陷」。
這項名為「護苗項目」的掃毒行動,警方共帶回160餘名嫌犯,其中有39人是學生,有8名學生被吸收從吸毒變成藥頭,顯示校園毒化嚴重。檢方表示,將持續項目行動,涉案學生由教育局啟動春暉項目協助戒毒。
臺中掃毒逮捕百餘人 年齡最小14歲
臺中地檢署半年前就指揮警察,著手調查販毒集團入侵校園,鎖定蘇姓大學肄業生(19歲)、何姓母子及綽號「小馬」「小鳥」「阿賓」「小宋」「小陳」「小鬼」等8夥集團追查。
前晚主任檢察官王捷拓率38名檢察官,指揮警、憲、海巡等上千名治安人員,同步掃蕩這8夥販毒集團,搜索150個地點。
檢警查出,大學肄業的蘇姓毒販,吸收2名高中生共組販毒集團,採企業化販毒,「客戶」有500多人,3人利用簡訊「群發」給客戶,內容是「新貨到、有需要打手機聯絡」。
蘇為避免警方追緝,不斷換租屋處,每天以500元租車分3班送貨,由被吸收的高中生交班、換班販毒。警方監控時,就發現有名學生向接班成員說:「快點來接班,我上課快遲到了。」
毒販中最年輕、綽號「小麼」的毒販年僅14歲,就讀初二。警方查出他被何姓母子檔的毒販吸收染上毒癮後,離家出走投靠何家;對方要求他支付生活費下海販毒,至少販賣K他命給5名同學。
「小麼」昨天接受偵訊時表示,他知道販毒是不好的事,曾想脫離,但遭對方毆打又重返販毒。警方昨將他移送少年法庭,法官裁定收容。
17歲少年販毒 被抓坦承「媽媽叫我做的」
臺中檢警大掃毒,被查獲8個集團中,17歲的何姓少年因為「聽媽媽的話」,販賣K他命給老同學,反而誤入歧途。
警方調查,何姓少年的父母多年前離婚,何由母親(39歲)撫養,讀初中時就輟學;何母涉嫌向上手拿貨後,交由兒子找老同學當「客戶」。
何母起初不承認,直到警察在臥房搜出K他命,才坦承販賣;表示找不到工作,為養家才會販毒。她兒子則說:「是媽媽叫我做的!」
學生價值觀扭曲 認為吸毒很時髦
K他命等毒品戕害學子情況嚴重,臺灣警方去年共查獲1217名染毒學生;很多生不以吸毒為恥,有人還認為「拉K」很時髦,價值觀嚴重扭曲。
「刑事局」指出,學生吸毒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都有關,各警察機關目前都主動與校園保持聯繫,強化通報機制;有些染毒學生本性不壞,可能只是因為同學間的誘惑或一時好奇,不小心誤碰毒品。
「警政署」指出,KTV、PUB和汽車旅館等聚會場所,是學生最容易受引誘沾上毒品的場合,各地警方均將此類場所列為查察重點。
臺教育部門通報:2012年跟校園毒品相關案件475件
教育部門積極推動反毒,但檢警查獲不少學生販毒,是否成效不彰?教育部門學生事務及特殊教育司司長劉仲成昨晚解釋,教育部門近年和檢警建立通報模式,查獲青少年販毒是合作的成果。
劉仲成強調,教育部門反毒倡導工作會持續進行,希望過一段時間,學生販毒、吸毒案件會減少,反毒更有成效。
教育部門在3年前建立教育單位協助檢警緝毒通報模式,劉仲成說,去年通報警方校園疑似跟毒品相關案件達475件,其中335件都是有效情資,90件仍在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