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花絲工藝引領國潮!萃華工匠大師受邀央視

2020-12-19 國際珠寶網

萃華珠寶工匠大師李玉昆先生受邀央視CCTV1、CCTV3,攜手新生代竹笛傳承人祝芝浩為現場觀眾展示萃華珍藏的中國傳承千年的非遺花絲臻品,為國人講解非遺花絲技藝的歷史、傳承與創新,講述幾代萃華花絲繼承人的故事,也將大國工匠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

▲李玉昆先生受邀亮相央視《星光大道》

▲李玉昆先生現場講解花絲技藝

李玉昆先生娓娓道來,花絲鑲嵌起源於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金銀錯」,又名「細金工藝」,為花絲和鑲嵌兩種技藝的結合。花絲部分選用金、銀、銅為原料,採用堆、壘、編、織、掐、填、攢、焊等傳統技法;鑲嵌則以挫、鎪、捶、悶、打、崩、擠、鑲等技法將金屬片做成託和瓜子型凹槽,再鑲以各類寶石。花絲鑲嵌以耗時極久、難度極高、工藝極精著稱於世,極依賴手工技巧和經驗,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萃華花絲臻品

▲李玉昆先生為眾人展示萃華花絲臻品

李玉昆先生在現場展示了多件有百年歷史的萃華老首飾以及近代珠寶作品,每一件首飾都代表著萃華在不同的歷史年代裡的故事,從清朝光緒帝年間的舊首飾到走向巴黎時裝周的時尚珠寶,一件件花絲臻品將非遺花絲技藝的傳承、萃華的品牌歷史娓娓道來。百年風雨,匠心不改。傳統的技藝,便是靠著這些匠人們一代又一代傳承和創新,沉澱過去的技藝,講述今日的故事。

▲現場展示萃華老首飾

▲現場展示萃華老首飾

最值得紀念的是李玉昆先生的出師之作——花絲書舫,上世紀70年代,萃華工匠李玉昆先生製作這一書舫模型,以此模型紀念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嘉興南湖的一艘書舫上召開。書舫採用傳統手工及拉絲、提花、點藍、鏨花等工藝,是多種工藝融合的精品。揚帆起航,是李玉昆先生對花絲技藝傳承與創新的希望,也是對百年萃華走向國際的期望!創新國粹,讓非遺花絲走出國門,讓傳統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看見華夏民族藝術之美。

▲現場展示萃華花絲書舫

讓現場評委劉洋洋愛不釋手的《花開富貴》花絲手包,設計靈感來源於中國傳統圖紋寶相花,寶相花開,承天之佑,百蝶飛至,福運綿綿。該手包運用非遺花絲技藝、鏨刻工藝、鑄造工藝等中國傳統工藝,包的開合連接處運用現代3D金屬列印工藝製作,似綢布般柔軟,將現代工藝與傳統工藝完美結合,用傳統工藝展示時尚設計,該手包還曾獲「國匠杯」國家級金獎及首屆「紫禁城杯」中華老字號文化創意大賽金獎。

▲現場眾人對萃華花絲臻品愛不釋手

▲萃華《花開富貴》花絲手包

它的精緻華麗以及精湛的技藝,讓花絲手包在2018年春夏巴黎時裝周一經亮相便贏得全球關注,更是在坎城電影節、威尼斯電影節紅毯上大放異彩,被國際巨星爭相佩戴。

▲萃華《花開富貴》花絲手包亮相巴黎時裝周

▲Frédérique Bel攜萃華「花開富貴」花絲手包華美亮相坎城紅毯

瞬間圈粉主持人朱迅的《玲瓏宮燈》花絲耳飾,設計靈感來源於故宮宮燈,宮燈耳吊狀如小亭,分為六邊,脊、簷、柱、欄俱全,每邊均有花絲掐制六瓣花圖案,底部綴有花絲繡球及花穗,將宮燈比例完美複製。萃華設計研發的宮燈系列首飾,在2017年便於巴黎聖母院內完美亮相,向全球展示了華夏民族藝術之美,花絲鑲嵌技藝之精,為全球獻上中國民族珠寶藝術文化的美與意。

▲主持人朱迅佩戴《玲瓏宮燈》耳飾

▲萃華《玲瓏宮燈》耳飾

▲萃華「宮燈」系列產品

▲萃華「宮燈」系列產品亮相巴黎時裝周

▲萃華「宮燈」系列產品亮相巴黎時裝周

國潮來襲,當百年萃華大國工匠遇上國風少年,祝芝浩再一次用竹笛用婉轉縹緲的笛音、溫柔乾淨的聲線帶來了一首驚豔的國風歌曲,用傳統樂器演繹現代歌曲,用傳統工藝打造現代首飾,將傳統與現代交融,讓音樂藝術與珠寶藝術跨界融合,攜手傳播非遺技藝與中國文化,讓千年的古法工藝在新時代下熠熠生輝。

▲萃華花絲臻品受眾人矚目

傳承中國非遺古法手工工藝,作為花絲鑲嵌工藝的傳承者之一,萃華珠寶工匠大師李玉昆先生表示:感謝央視節目組的邀請,讓我能夠將非遺花絲鑲嵌傳統技藝介紹給更多年輕人。中國非遺古法手工工藝需要傳承和創新,需要更大的平臺將我們中國傳統的美好的技藝和文化展示出來,讓更多熱愛傳統文化和技藝的年輕人參與和關注,希望他們可以用現代的思維和審美,將傳統的東西進行更好的繼承和創新,獲得更多國人乃至世界人民的認可和喜愛。這也是萃華人125年以來一直在堅守的使命。

相關焦點

  • 萃華工匠大師受邀央視,非遺花絲臻品驚豔全場!
    萃華珠寶工匠大師李玉昆先生受邀央視CCTV1、CCTV3,攜手新生代竹笛傳承人祝芝浩為現場觀眾展示萃華珍藏的中國傳承千年的非遺花絲臻品,為國人講解非遺花絲技藝的歷史、傳承與創新,講述幾代萃華花絲繼承人的故事,也將大國工匠精神傳遞給更多的人。
  • 走向世界的中國非遺:萃華花絲技藝亮相義大利,演繹中國非遺傳奇
    中國非遺,世界共享。繼法國羅浮宮巡展完美收官後,6月19日,「萃華宮匠非遺花絲文化臻品全球巡展」華美亮相義大利,讓中國傳統文化、非遺匠藝以新的時代活力和全新形象走向世界,不僅促進了中意文化的交流與合作,也促進了中西文化的創新融合與發展。
  • 凝眾力弘非遺,萃華集團發起成立非遺黃金文化專項公益基金
    去年開始,萃華運用非遺花絲工藝打造的文化珠寶臻品,曾先後亮相巴黎時裝周、坎城國際電影節等國際時尚舞臺,今年六月,萃華在法國巴黎羅浮宮成功舉辦「萃華宮匠非遺花絲文化臻品全球巡展啟航發布會」,與國家文物局、故宮博物院等攜手前往法國、義大利、韓國和新加坡等國家展示花絲臻品,傳播和弘揚時尚中國特有的文化底蘊與珠寶魅力,成為與世界各國文化溝通交流的橋梁之一。
  • 民族文化記憶,花絲鑲嵌老工藝
    北京西單民族文化宮前不久展出了非遺文化:花絲鑲嵌的相關展覽,引來不少觀眾讚嘆。「文化黃金 傳承創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製作技藝展」現場人氣火爆,吸引了眾多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的愛好者們前來觀展,感受大國工匠精神和高超技藝。
  • 國家級非遺花絲鑲嵌製作技藝展亮相沈城
    京繡宮毯景泰藍,工匠精神永流傳。」這句話形容的是著名非遺技藝——燕京八絕。9月9日,「燕京八絕」之一的花絲鑲嵌技藝展亮相瀋陽新世界博覽館,吸引眾多非遺文化愛好者的目光。此次展覽為「文化黃金·傳承創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技藝專題活動」之一,由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主辦,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基金會黃金文化專項公益基金管理委員會承辦,中共瀋陽市委宣傳部、瀋陽市文化旅遊和廣播電視局、瀋陽市商務局指導,世界黃金協會、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上海黃金交易所支持,瀋陽萃華金銀珠寶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 國際化新中式珠寶搶眼亮相珠寶展,萃華屢獲殊榮
    No.2全新產品 震撼發布萃華聚焦原創珠寶設計及匠心珠寶工藝,針對不同的消費人群設計,研發了獨具故宮文化底蘊和滿足日常時尚佩戴的全品類珠寶,「皇飾宮匠」系列產品全新震撼亮相展會現場,包括代表中國頂級珠寶工藝的「大師系列」花絲產品、
  • 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在省博開幕 零距離感受非遺文化魅力
    ,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現場活態展演展示。記者 陳望 攝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7日消息(記者 陳望)12月27日,2020海南自貿港大國非遺工匠藝術珍品展暨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大會在海南省博物館開幕。
  • 新一代花絲非遺傳承者文韻
    她在「南派銀花絲泰鬥」、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四川省「成都銀花絲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倪成玉老師的教誨下,她參與製作的《金銀花絲擺件太平有象》2013年、2015年分獲 「國信·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和「第四屆四川省工藝美術精品展」金獎。她自己的作品也多次獲獎:2016年《森·靈》獲傳統首飾藝術品「天工精藝獎」優秀作品獎。
  • 百年老字號 傳承花絲工藝
    另一家參展企業、中國珠寶的百年老字號品牌——萃華金店迄今已有118周年歷史,2009年萃華加盟深圳黃金珠寶集聚基地,成為「深圳珠寶」區域品牌成員單位。本次珠寶展,作為國內僅有的幾家秉承花絲工藝的百年品牌,萃華參展的黃金花絲珍品,就是對傳統花絲鑲嵌工藝的致敬。
  • 廖創賓:潮宏基的「非遺「堅守之路
    今年5月25~28日,南京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江蘇省委宣傳部共同舉辦第八屆歷史文化名城博覽會(以下簡稱「名城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國內外城市市長、教科文組織及國際著名機構代表、文化遺產與非遺領域專家學者等等300餘位嘉賓,潮宏基集團總裁廖創賓也受邀出席,並以「潮宏基的非遺堅守——對傳統技藝最好的保護是讓它重新煥發市場生機」為題發表演講。
  • 非遺項目「花絲工藝」的芳華再續
    非遺項目「花絲工藝」的芳華再續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4-04-16 21:15 來源: 新華社    廣東汕頭潮宏基首飾博物館內展示的花絲工藝品《花絲風雨橋》,這是目前存世體量最大、工藝最全的花絲工藝珍寶(4月16日攝)。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2020-06-09 16: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花絲」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記東方藝珍花絲...
    師傅們構圖,拉絲,傾注著自己所有的耐心和專注,將自己的心緒一絲一絲融進手中的工藝中,在這細水長流間,賦予了花絲作品以人的靈性,也讓自己的心在時間的流逝中沉靜了下來。作為參觀者的學員們,在細緻的製作中對這項流傳千年的非遺工藝同樣產生了敬畏感。
  • 雲遊通州:耗時18個月打造,花絲鑲嵌非遺傳承人屢獲全國大獎
    如今,通州花絲鑲嵌非遺傳承人,40年來與這個行當結下不解之緣,精心創作、傳承創新,屢獲全國大獎。守「藝」通州·花絲鑲嵌宅家追劇的你一定還記得,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各種宮廷古裝劇紅了又紅。除了劇情吸引人外,最亮眼的應該就是後宮中,各位妃嬪、小主們的穿戴首飾了,真是好看至極。
  •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在瀋陽舉行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在瀋陽舉行  央廣網瀋陽9月11日消息(記者郭威)2019年9月9日「文化黃金 傳承創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專題展」繼在哈爾濱、北京舉辦展覽後,在瀋陽新世界博覽館開幕。
  • 【名家名作】妙手結花絲——記花絲鑲嵌大師白靜宜
    >白靜宜大師工作室」。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白靜宜大師對待花絲鑲嵌的「至誠」的態度源自對於這一傳統工藝的無比熱愛,不光是歷史的還原、工藝的傳承,更重要的是對花絲鑲嵌的技藝與造型的革新。花絲工藝與翡翠、彩寶相結合,在保持傳統工藝的精巧與細膩之外附加以現代的元素與氣息。2015年巴塞爾鐘錶珠寶展上的火爆場面足以證明這一舉措的成功。如今,花絲鑲嵌高級定製已成為一種風尚。
  • 花絲鑲嵌:珠寶工藝界的活化石
    大國匠心,傳承非遺文化;時代創新,譜寫非遺新篇。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留給後人的不僅是璀璨記憶,更承載著千年輝煌的文化古韻。8月27日晚,「雲上閱讀」公開課邀請國家級非遺項目花絲鑲嵌代表性傳承人、金銀頭面傳承人 鈕冬蕊,帶大家一起探秘珠寶工藝界的活化石。
  • 程淑美:花絲鑲嵌,精益求精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程淑美接受新華網專訪。新華網 韓攀 攝  程淑美選擇用花絲的工藝製作最能代表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的紅船。花絲工藝盤的直徑是40釐米,邊緣選擇了國花牡丹花,代表中國的繁榮富強。中間是紅船,紅船下邊是洶湧波濤的水浪,船和水浪都是手工攢刻的,先塑泥稿,塑完泥稿後做出浮雕的效果,然後工人再按照浮雕的效果用銀片手工攢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