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填、攢、焊、堆、壘、編、織——不論是從工序的繁複精細程度,還是從成品的精美華貴程度來說,花絲鑲嵌都稱得上手工瑰寶。守「藝」通州之花絲鑲嵌,帶您走進精美絕倫、高貴典雅的皇家專屬高級定製奢侈品世界。
你能想到嗎?原北京花絲鑲嵌廠就在咱們通州,可謂明星企業,更是青年人的夢想。如今,通州花絲鑲嵌非遺傳承人,40年來與這個行當結下不解之緣,精心創作、傳承創新,屢獲全國大獎。
守「藝」通州·花絲鑲嵌
宅家追劇的你一定還記得,從甄嬛傳到延禧攻略,各種宮廷古裝劇紅了又紅。除了劇情吸引人外,最亮眼的應該就是後宮中,各位妃嬪、小主們的穿戴首飾了,真是好看至極。
沒錯,珠寶設計製作在中國歷史上可謂造詣高深、源遠流長,而其中的「花絲鑲嵌」可謂是宮廷中的高級定製奢侈品。
花絲鑲嵌工藝早在春秋時就已有雛形,戰國時期的金銀錯、唐代的金銀平脫是它的前身,元、明、清三代在北京形成了全國最大的花絲製作中心。明代達到高超藝術水平,清代有了更大發展,名品不斷湧現,很多成為宮廷貢品。
說到花絲鑲嵌,跟咱們通州可有著非常深的淵源。原北京花絲鑲嵌廠就坐落在通州城內「三塔一廟」景區裡。當時,這裡可是通州的明星企業,老通州人沒有不知道的,能進入到花絲廠工作,曾經是許多青年的夢想。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第27期,「雲遊通州」推送了守「藝」通州之花絲鑲嵌,共同感受這一皇家工藝。關注區文旅局官方微信公眾號「通州八大遊」後,通過精美圖片展示以及細緻文字說明,就可讓宅在家的你欣賞、體驗、學習花絲鑲嵌的製作過程和魅力。
趙雲亮,從1979年踏入北京花絲鑲嵌廠技校,成為第一屆學生開始,就再也沒有離開花絲鑲嵌這個行當。他師從姚迎春先生(其師王百川傳承於清宮造辦處),如今已是花絲鑲嵌非遺傳承人、中國細金工藝大師、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自從事花絲鑲嵌工藝以來,帶徒近百名,其中多名徒弟被評為技師或工藝美術大師。
2002年,在北京畫家村之稱的通州宋莊創辦趙雲亮細金坊。自創立以來,多次獲得全國大獎:歷時一年六個月製作的大型擺件《盛世中國》於2015年第四屆中國(大連)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中藝杯」榮獲金獎;翌年在2016世界手工藝產業博覽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再獲金獎。2016年初,著手製作耗時18個月《鳳凰涅槃》榮獲2018「工美杯」北京傳統工藝美術大賽金獎。
花絲八大工藝
那麼,咱們就請趙雲亮先生為您講述一下,花絲鑲嵌究竟是怎麼製作出來的吧。
花絲鑲嵌,又叫細金工藝,是一門傳承久遠的漢族手工技藝,主要用於皇家飾品的製作。它是「花絲」和「鑲嵌」兩種製作技藝的結合:花絲是將黃金、白銀加工成絲,再經盤曲、掐花、填絲、堆壘等手段製作工藝品;鑲嵌則是把金、銀薄片,捶打成器皿,然後鏨出圖案,鑲以寶石、珍珠而成。
花絲共有八大工藝,分別是掐、填、攢、焊、堆、壘、編、織。
掐——掐絲手藝就是純手工製作,就是用鑷子或鉗子將花絲掐成各種紋樣的工藝,掐絲工藝是花絲鑲嵌工藝中的基本功也是最難掌握的技術。
填——填絲也叫平填,俗稱填花絲,是將製成的花絲圖案平填在規定的圖案裡,填絲是花絲工藝中最單調也是花絲鑲嵌手工藝裡最費時的工序。
攢——花絲鑲嵌的攢工藝就是把零部件組裝在一起叫攢。
焊——焊接是將製成的紋樣拼在一起,通過焊接組成完整首飾的工藝過程。
堆壘——堆壘是用堆炭灰的方法將絲碼在炭灰形上繞勻,再壘出各種形狀,並用小篩將藥粉篩勻、焊好的工序過程。
織編——織編和草編、竹編是一樣的,只不過金、銀編織難度大些,這要有經驗的藝人手勁均勻才能編織好。
趙雲亮先生講,花絲鑲嵌工藝尤以編織、堆壘技法見長,而且還常用點翠工藝,取得金碧輝煌的效果。對寶石的大量運用和完善了寶石鑲嵌工藝,是明代花絲鑲嵌首飾對中國傳統首飾的最重要貢獻,它改變了中華民族傳統首飾重紋飾輕寶石的傳統。清代寶石資源逐漸枯竭,採用點翠和燒藍來替代寶石的位置。
因其工藝所用原材料貴重、人工耗費巨大,非宮廷不足以享用,這些飾品精美絕倫,具有皇家的高貴、典雅氣質。從工藝技巧上來說,不論是從工序的繁複精細程度,還是從成品的精美華貴程度來說,花絲鑲嵌工藝及其作品都稱得上手工瑰寶。
如今,雖說大牌飾品眾多,但只要看到了花絲鑲嵌作品,那麼一眼就會沉淪。畢竟在這繁華浮躁的空間中,珍貴的不再是設計中使用了什麼樣的金銀珠寶,而是花費在這件事上的時間。只有時間的厚度,才能讓一件冰冷的珠寶有了獨特的溫度……
記者 代金光 通訊員 趙京
編輯 耿海燕
責任編輯 杜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