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絲鑲嵌:錘音千萬響 花絲分毫嵌(9)
新華社照片,北京,2019年12月18日花絲鑲嵌:錘音千萬響 花絲分毫嵌董瑞京位於北京的工作室中陳列的花絲鑲嵌工藝品(12月17日攝)。花絲鑲嵌工藝又稱細金工藝,是「燕京八絕」之一。傳統的花絲鑲嵌工藝用金、銀等為原料,採用掐、填、攢、焊、堆、壘、織、編等技法,將金屬絲製成千姿百態的造型,並採用銼、鎪、鏤、悶、砍、崩、擠、石、戧、鑲等技法,將金屬片做成碗或爪型凹槽,鑲嵌不同種類的寶石。花絲鑲嵌製作技藝是中國宮廷工藝的代表,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名家名作】妙手結花絲——記花絲鑲嵌大師白靜宜
>白靜宜大師工作室」。 除此之外,白靜宜大師工作室還仿製還原了清代皇后朝冠,以及漢、唐、宋、元、明、清的六朝花絲鑲嵌的首飾藝術精品60餘件。這些精美絕倫的花絲鑲嵌作品,是歷朝歷代皇家宮廷生活的再現。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程淑美:花絲鑲嵌 技藝傳承人
2008年6月7日,花絲鑲嵌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程淑美成為北京市級花絲鑲嵌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2009年,因作品已形成獨特風格,經專家評審委員會評審,被譽名為「程氏花絲」。 程淑美的作品別具風格,體現了一種跨門類、超越傳統的嶄新工藝,除擅長的人物類作品之外,還有首飾、擺件、器具、文物複製、金鑲玉等幾大類。
-
花絲鑲嵌製作技藝:鑲嵌繁華世界
與西方珠寶的繁複相比,東方的花絲鑲嵌工藝更加側重於一種精雕細琢的美,將東方人崇尚細膩的性情體現得淋漓盡致。花絲鑲嵌位居燕京八絕之首,又被奉為蓉城的「四大名旦」之一。>兩千多年來,花絲鑲嵌製作技藝一直為宮廷御用,也在時代發展的浪潮中蛻變為獨具東方特色的奢侈品。
-
以金屬結絲,用寶石鑲嵌,精美絕倫的花絲鑲嵌
花絲鑲嵌工藝品花絲鑲嵌是花絲與鑲嵌工藝相結合的產物,對於花絲的選用多以金銀銅等金屬為原料,採用掐、填、編織、堆壘等傳統的手工工藝手法;鑲嵌的話也有一套相關技法,主要是將各種材質的金屬片做成各種形狀的凹槽
-
你知道花絲鑲嵌傳統工藝屬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重慶花絲鑲嵌工藝基本上屬於混合型的綜合工藝,以平面見長的四川平填花絲和以立體見長的北方堆壘花絲相融合,並與陶瓷、玻璃、玉石、優質木等多材質結構結合,形成了獨具一格的重慶地方特色。2013年,花絲鑲嵌傳統工藝被列入渝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4年由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
花絲鑲嵌:珠寶工藝界的活化石
8月27日晚,「雲上閱讀」公開課邀請國家級非遺項目花絲鑲嵌代表性傳承人、金銀頭面傳承人 鈕冬蕊,帶大家一起探秘珠寶工藝界的活化石。 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小美(左)、花絲鑲嵌代表性傳承人、金銀頭面傳承人鈕冬蕊(右) 花絲鑲嵌又叫細金工藝,
-
「壹周」花絲萬縷織金冠,妙手鑲嵌有乾坤——記東方藝珍花絲鑲嵌廠...
5月15日中午十二點,在我院藝術系李靜老師、16級輔導員張秦老師和來自北京東方藝珍花絲鑲嵌廠的姚麗娟老師的帶領下,20餘名學員一同走出校園,乘車前往北京東方藝珍花絲鑲嵌廠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張家灣文化藝術博覽苑進行參觀學習。
-
花絲鑲嵌:美到極致的手工藝術
花絲鑲嵌是中國的傳統手工技藝,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戰國時的金銀錯工藝。它是花絲和鑲嵌兩種工藝的結合,又叫細金工藝。「花絲」是指將金、銀等金屬抽成細絲,用編織、堆壘等技法將其編結出首飾、器物等形態,「鑲嵌」則是指將珍珠、寶石等鑲在金屬片做成的託或者凹槽中。「採金為絲,妙手編結,嵌玉綴翠,是為一絕。」這說的就是花絲鑲嵌技藝。
-
傳統的宮廷藝術——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花絲鑲嵌花絲鑲嵌是中國傳統手工技藝之一,花絲鑲嵌製作技藝製作工序較為複雜,要經過很多步驟,才能製成最後在我們手中熠熠生輝的工藝品。與西方珠寶的簡約大氣不同,花絲鑲嵌更凸顯的是一種精雕細琢,工藝的繁複。壓條、拔絲、編織、掐、填、推壘、攢、焊、鑲嵌,多道製作工序使花絲鑲嵌製作技藝成為中華民族的瑰寶。
-
花絲鑲嵌:華美至極的皇家工藝
花絲鑲嵌,作為一門涉及材料眾多、工藝繁複的傳統金屬技藝,舊時以「細金工藝」為名。這種以金、銀為主要原料,以其他名貴材料為點綴的精美技藝,實為多種貴金屬工藝的集成,雛形可以上溯商代,在隨後歷朝的不斷創新中發展,工藝主要涉及花絲、鑲嵌、錘揲、鏨刻、鎏金、燒藍、點翠等數種。
-
潘建強:花絲鑲嵌的歷史和工藝簡介
花絲鑲嵌,「燕京八絕」之一,是一門擁有兩千多年歷史的傳統宮廷技藝,是世界貴金屬加工的巔峰技藝。花絲鑲嵌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花絲鑲嵌包含了「花絲」與「鑲嵌」兩種工藝:「花絲」是用金、銀、鉑、銅做原料,拔成絲,編結成型;「鑲嵌」是把金銀薄片捶打成形,把珍珠寶石嵌進去,製成裝飾品。
-
程淑美:花絲鑲嵌,精益求精
新華網 韓攀 攝 程淑美選擇用花絲的工藝製作最能代表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的紅船。花絲工藝盤的直徑是40釐米,邊緣選擇了國花牡丹花,代表中國的繁榮富強。中間是紅船,紅船下邊是洶湧波濤的水浪,船和水浪都是手工攢刻的,先塑泥稿,塑完泥稿後做出浮雕的效果,然後工人再按照浮雕的效果用銀片手工攢刻。
-
卡克圖:花絲鑲嵌中的另類收藏珍品
遠看似景泰藍,近看似花絲鑲嵌,這或許就是「卡克圖」給人的第一感覺。明永樂年間,這些波斯人又隨永樂帝北遷至大廠定居,並在此將俄羅斯燒瓷工藝結合中國的景泰藍和花絲鑲嵌技藝,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卡克圖」絕技,為歷代帝王所喜愛,指定為御用貢品。
-
民族文化記憶,花絲鑲嵌老工藝
北京西單民族文化宮前不久展出了非遺文化:花絲鑲嵌的相關展覽,引來不少觀眾讚嘆。「文化黃金 傳承創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絲鑲嵌製作技藝展」現場人氣火爆,吸引了眾多傳統文化、非遺文化的愛好者們前來觀展,感受大國工匠精神和高超技藝。
-
【品讀河北】河北非遺——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花絲鑲嵌製作技藝公布時間:2008(第二批)申報地區:河北省大廠回族自治縣 花絲鑲嵌是一門傳統的宮廷手工技藝,主要使用金、銀等材料,通過鑲嵌寶石、珍珠或編織等工序,製作成工藝品。花絲鑲嵌工藝複雜,大致可分掐、填、攢、焊、堆、壘、織、編八種手法,技藝精湛,造型優美,花樣繁多,具有傳統的藝術特色。花絲鑲嵌產品一般分為兩類:一是花絲,即把金、銀抽成細絲,用堆壘、編織等技法製成工藝品;二是鑲嵌,即把金、銀薄片錘打成器皿,然後鏨刻圖案,鑲以寶石、珍珠。 花絲鑲嵌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時即已出現,至明代達到高超的水平。
-
皇庭御用「花絲鑲嵌」香港首展 @上水廣場
因此位於香港港鐵上水站的上水廣場於1月3日舉行《金鑲納福慶豐年》黃金花絲鑲嵌展傳媒預覽,展出全球唯一花絲鑲嵌大師程淑美所制,價值超過550萬,皇庭御用燕京八絶之一的矜貴黃金花絲鑲嵌藝術品。花絲鑲嵌被形容為「金」與「火」的頂級藝術。「金」是指金或銀等名貴花絲用料,因其高可塑性及穩定性,所以能成為這等千年不朽的藝術載體。而製作花絲鑲嵌側離不開「火」,講究灼燒、熔金、拔絲,以及軋片焊接等。
-
他竟然能把花絲鑲嵌到壺上?
這門春秋時期誕生的手藝,歷經了2000多年,從宮廷走進了百姓生活,它用極致多變的線條,勾勒出了與眾不同的華美,它就是「花絲鑲嵌」。本周日上午11:10,深圳衛視《溫暖在身邊》帶你探訪《花絲鑲嵌》。董瑞京製作花絲麻花狀的花絲,在花絲鑲嵌的工藝裡,是最常用的。通過拔絲,董瑞京手裡的金絲,叫素絲。兩根素絲並排折在一起,先用手把頭擰成麻花狀。
-
「雲上閱讀」公開課|花絲鑲嵌:珠寶工藝界的活化石
8月27日晚,「雲上閱讀」公開課邀請國家級非遺項目花絲鑲嵌代表性傳承人、金銀頭面傳承人 鈕冬蕊,帶大家一起探秘珠寶工藝界的活化石。北京廣播電視臺主持人小美(左)、花絲鑲嵌代表性傳承人、金銀頭面傳承人鈕冬蕊(右)花絲鑲嵌又叫細金工藝,是一門傳承久遠的中國傳統手工技藝,早在春秋時就已有雛形,戰國時期的金銀錯、唐代的金銀平脫是它的前身。
-
"花絲鑲嵌"技藝起源於漢代 明代達巔峰階段(圖)
昨日,「翠羽拂金枝·花絲鑲嵌珍品展」在深圳皆一堂百工藝術館拉開帷幕,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程淑美、花絲工藝大師杜建毅、北京工藝美術大師董瑞京也來到現場,為觀展的市民解密這做工精細、器物物料珍貴的花絲鑲嵌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