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國寶茶火爆臺灣多年,未來將走紅大陸!

2021-02-12 餐飲潮流大咖

提起最能代表臺灣的國民飲品,很多人想到的是【珍珠奶茶】,但卻鮮少有人注意到一種特別的飲品——冬瓜茶。臺灣的大街小巷與各大夜市都有它的身影,幾乎每家地道的臺灣飲品店的菜單裡都會預留一個位置給冬瓜茶,只為能給當地人隨時回味古早的味道。

說起冬瓜茶,90後應該也不陌生。1塊錢1瓶的簡簡單單的甜味,許是大多數人的童年記憶。

 

作為臺灣三大古早冰飲之一,冬瓜茶其實也是伴隨著臺灣人成長的一種味道,古法老灶慢火熬製,就是當初的古早臺灣味。不像珍珠奶茶一樣走出臺灣,冬瓜茶更多地是去守護臺灣人對於古早的一份初心。

 

據傳冬瓜茶自清同治年間就已經出現,至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它也被臺灣民眾稱譽為【臺灣國寶茶】。由冬瓜製成易於保存的冬瓜茶磚更是成為了國外遊客離臺必買的伴手禮。

 

而關於冬瓜茶盛行全臺的起源,其實這是個巧合。

 

冬瓜茶採用的食材是臺灣當地土生土長的大白冬瓜製成的,全臺全年多地都有產,由於產量巨大,冬瓜個頭也大,菜農不好賣,短時間內不處理的話冬瓜容易爛,這讓菜農焦頭爛額。

 

於是大家開始動腦筋,將大白冬瓜熬煮成清甜解渴的冬瓜茶,沒想到受到了大眾的熱烈歡迎,為了便於長期保存,又做成了一塊塊的冬瓜茶磚,需要時拿出來泡一泡便成了一杯冬瓜茶

 

遵循古法手作的傳統商家對於冬瓜茶的製作十分考究:選瓜、削皮、去籽、切條塊、浸泡、衝洗、加入二砂糖直火熬煮三四個小時、撈去冬瓜渣、湯汁冷卻保存……碰到這樣心意滿滿的店家,你就只管點上一杯冬瓜茶好好品味吧。

 

如果你到臺灣,這兩家專門做古早冬瓜茶的百年老店必是不能錯過的:

 

義豐阿川冬瓜茶

臺灣有名的冬瓜茶世家,傳統手藝歷經五代傳承,冬瓜茶的口味也在不斷創新。店裡的冬瓜茶磚和冬瓜露是古法熬製而成,如果你喝得意猶未盡,自己買點回去煮,也是好的。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永福路216號

營業時間:9:00am-19:00pm

 

 

兩角銀冬瓜茶

百年老字號的古早味冬瓜茶店,利用冬瓜以及紅糖,靠著常年累積的工夫來變換冬瓜茶的味道。除了冬瓜特調,店內也售賣冬瓜砂糖、冬瓜茶葉蛋等冬瓜周邊,更有全臺首創的冬瓜味冰淇淋,想要嘗鮮就別錯過。

 

地址:臺南市中西區永福路二段227巷51號

營業時間:09:30am~ 6:00pm 周二公休 

 

臺灣綜合式茶飲興起之後,冬瓜茶在保留了古早味道的同時,也順應時代進行了「變身」:加入粉圓、椰果、湯圓等,再者便是與檸檬、牛奶等融味,口感更是不在話下。

 

冬瓜茶+菊花+愛玉

甜而不膩清爽感,一看就很解渴。

 

冬瓜茶+珍珠+粉條+愛玉+芋圓+小紫蘇

料這麼滿,還讓不讓人好好喝冬瓜茶了?

 

45ml黑雪利+90ml冬瓜茶

威士忌與冬瓜茶融合帶來的微醺感

原來喝冬瓜茶也能這麼高級!

 

冬瓜茶+金桔檸檬梅子茶+彈珠汽水

這清新獨特的口感是真實的嗎?

 

黑糖冬瓜茶+阿里山烏龍茶

茶味十足,瓜香滿滿,到底哪個才是茶基底?

 

冬瓜茶+銀耳

古早茶融合傳統甜品,爽口又有新鮮感。

 

 

冬瓜茶+青茶

消暑解渴,健美養生,這杯一定很回味!

 

冬瓜茶+檸檬

酸甜解膩的組合,味道一定很優秀了!

  

此外,還有波霸冬瓜奶茶奶蓋冬瓜茶冬瓜豆花等冬瓜特調,臺灣茶飲界已經將冬瓜茶玩出創意。

 

一杯冬瓜茶,在慢火熬煮中,將古早的味道一併入味,摻雜了臺灣人的生活氣息,它是一杯有溫度和深度的飲品。隨著消費者對原生食材的追求,古早味的冬瓜茶也遲早會像珍珠奶茶一樣走出臺灣,走紅大陸指日可待。

 

撰文  |  苦瓜涼涼

排版  |  苦瓜涼涼
策劃  |  小餐君LAB 

文章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轉載請後臺聯繫

相關焦點

  • 黃智賢:希望國寶運回大陸去 臺灣已沒能力保護
    【環球網綜合報導】備受關注的赴日本展出的臺北故宮「國寶」、唐代書法家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在上月末終於回到臺灣。但臺北故宮卻表示,回臺後的《祭侄文稿》和《懷素自敘帖》,將在臺北故宮文物庫房休息3年以上,再以不同的專題展覽形式展出。
  • 臺灣茶在大陸狀況的分析
    在大陸,說到臺灣茶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隨口可說出那就是高山茶或凍頂烏龍茶!名稱雖然熟悉,不過真正的口感如何?茶葉的特性如何?能說出個所以然來的卻寥寥無幾!
  • 臺灣「茶痴」的大陸茶緣
    張洪瑋家裡五代制茶,他從小就在茶樹下長大,小學六年級之前已經把臺灣大多數種類的茶都喝了一遍。大學畢業後,父親專程把他送到山上,花了4年時間學做茶。  4年下來,張洪瑋懂了做茶,悟了茶道。2006年,25歲的張洪瑋下山,與哥哥一同創立了臺灣茶品牌「我茶」。  正是在這一年,張洪瑋第一次來到廣州,開啟了他的大陸茶緣。
  • 大陸節目屢屢走紅引臺灣反思 政客指責頻惹爭議
    分析認為,《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之所以火爆,不是因為這些節目籌辦的多麼華麗,而是因為綜藝節目本身凝結了近40年來兩岸音樂文化的共同回憶。  《甄嬛傳》的大熱,除了大陸電視製作圈肯砸錢,更重要的原因在於,大眾文藝創作人才的崛起。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說,大陸在影視與出版產業的結盟合作上跑得比臺灣快。
  • 香港出道,臺灣走紅,大陸翻身 終獲得一線影星的地位
    香港出道,臺灣走紅,大陸翻身,現正當紅的男神演員鍾漢良歷經10多年才走紅的辛酸經歷。生於香港的鐘漢良19歲考入TVB的舞蹈班,也算是一個娛樂圈的開始。在一次打醬油的電視劇中,悄然給鍾漢良未來的演藝路作好了鋪墊。那次邰正宵在跑通告時,無意間看見了朱健鈞演繹《少年五虎》的角色。覺得朱健鈞的造型非常不錯。於是通過劇組傳話,兩人一見面。
  • 大陸遊客赴臺遊火爆 臺灣擬擬開放高端旅遊團
    原標題:大陸遊客赴臺遊火爆 臺灣擬擬開放高端旅遊團  中新社臺北2月21日電 (記者 路梅 邢利宇)大陸遊客赴臺遊持續火爆,臺灣「交通部」觀光局近日表示,正研擬開放大陸遊客高端旅遊團,初步規劃每月5000人規模,原則上不佔用現有配額,最快4月推出。
  • 島內茶商感嘆臺灣茶在大陸風光不再 批當局政策
    《經濟日報》報導,臺北市茶商公會理事長王端鎧表示,茶商公會近期赴北京與哈爾濱、瀋陽等地,考察茶消費市場,他感慨的說:「過去代表高檔的臺灣茶,如今價格卻比大陸本土茶還低很多。  王端鎧指出,當地臺灣茶每五百公克定價約人民幣四百至五百元,但是本土的龍井茶,定價普遍都在人民幣一千至三千元,部分還高達五千元以上,比臺灣茶價格至少高出兩倍。此外,過去曾是臺灣茶商活躍的廣交會等活動,現在幾乎都看不到臺灣茶商的影子。  他認為,臺灣茶走到這樣地步,與當局政策有很大關係。
  • 臺灣苗慄「東方美人茶」規劃在大陸註冊商標
    華夏經緯網10月25日訊:據中新網報導,臺灣海基會副秘書長馬紹章23日率兩岸記者前往苗慄參訪,下午抵達頭份茶葉園區,了解東方美人茶的生產情形。據苗慄縣政府規劃,未來將向大陸註冊商標「苗慄東方美人茶」,並開拓通路,另外苗慄也盛產葡萄與高接梨,馬紹章說,這是ECFA貨品貿易的項目,目前正在進行談判中。
  • 越南茶冒充臺灣茶 大陸遊客易上當
    開放越南及大陸進口的茶葉,總量比臺灣生產的茶葉要多上許多。   難辨產地口感卻相同這個認證是「立委」陳明文擔任嘉義縣長時推廣的,但臺灣人購買茶葉的習慣不見得都找農會,山上許多農友憑著信譽賣茶,沒有標章照樣貨真價實,於是防偽標章只在農會包裝系統使用。   李桐豪查出,前年臺灣從越南、大陸進口的茶葉高達2.9萬噸,遠高於本地產的1.7萬噸,數量十分驚人。
  • 臺灣寫真:冬至將近 臺灣茶商封茶祈福
    中新社臺北12月4日電 題:冬至將近 臺灣茶商封茶祈福  中新社記者 劉賢 路梅  「做就對了」,臺灣茶商阿義師用毛筆鄭重地在紙上寫下這四個字,疊起小心地塞進茶罐中,與今年新制的木柵鐵觀音茶葉一同封存,祈求豐饒與收穫。  冬至將近,臺灣冬茶陸續上市,忙碌耕耘一年的茶農迎來豐收季。
  • 臺媒:越南茶冒充臺灣茶 大陸遊客易上當
    臺媒:越南茶冒充臺灣茶 大陸遊客易上當     梅山鄉農會總幹事黃世裕手上拿的棉花棒圖片來源:臺灣《旺報》   中新網11月19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親民黨「立法委員」李桐豪今年8月質詢時,捅出了一個「不能說的秘密」,臺灣「農委會」開放越南及大陸進口的茶葉,總量比臺灣生產的茶葉要多上許多。走遍臺灣各縣市,卻從未見過打著「越南茶」招牌的茶行,那麼,這些茶葉都賣到那裡去了?
  • 探秘「大陸阿里山」:大陸最大臺灣高山茶種植基地
    大陸的阿里山在哪?福建漳平永福鎮。這座阿里山不是山,是因為這裡有大陸最大的臺灣高山茶種植基地,因此得名。福建本是臺灣茶的故鄉,臺灣的茶商自然到福建尋求新的發展。南投的謝東慶先生就發現永福四周高山環抱,海拔在800米至1200米之間,地理、氣候和土壤條件均與臺灣阿里山相似,於是1996年投資成立臺品茶業(臺灣高山茶)有限公司,開闢了千畝茶園,做出了優質高山茶。
  • 臺灣人進口越南茶冒充臺灣本地茶,再出口欺騙大陸人---媒體報導
    同時還搜出一百一十二種茶葉包裝鐵盒、七十九種真空包裝袋、二十六種手提袋,各式封籤貼紙,其中甚至有「嘉義縣阿里山優質茶品鑑委員會」的比賽茶頭等獎封籤及包裝盒。  第三岸巡總隊長羅錫永指出,除將林嫌以懲治走私條例、農產品市場交易法、詐欺等罪嫌移送法辦,並針對可能販賣的下遊茶商、茶行及賣場,擴大偵辦中。
  • 「臺灣的未來在大陸,也在兩岸統一」
    「臺灣的未來在大陸,也在兩岸統一。」會長們說。福州、廈門、泉州、漳州四地臺商投資企業協會會長近日接受總臺看臺海記者採訪時均表示,「回望2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的重要講話,以及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的講話中,寄望福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著力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這讓我們一直倍感振奮,也為此而不懈努力。
  • 臺媒:越南茶冒充臺灣茶 大陸遊客易上當(圖)
    臺灣《旺報》  中新網11月19日電 據臺灣《旺報》報導,親民黨「立法委員」李桐豪今年8月質詢時,捅出了一個「不能說的秘密」,臺灣「農委會」開放越南及大陸進口的茶葉,總量比臺灣生產的茶葉要多上許多。走遍臺灣各縣市,卻從未見過打著「越南茶」招牌的茶行,那麼,這些茶葉都賣到那裡去了?
  • 茶聖居-臺灣茶第一品牌
    」葉泓廷董事長讓臺灣茶及文化在大陸遍地開花的第一人,兩岸文化交流的使者,更是臺灣茶第一品牌「茶聖居茗茶」創始人。茶聖居品牌經過多年發展,不僅是國內首家推行SGS認證的茶企,也是唯一獲得大陸及臺灣兩岸SGS雙認證的茶企。
  • 媒體觀茶 夭壽!無良奸商臺灣茶裡混摻大陸茶,八倍高價賣,專宰大陸客!
    中新網12月10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有臺灣不肖茶葉業者以進口茶葉混充臺灣茶出售,牟取暴利。遊客在臺灣採購茶葉,準備回去送親友,卻可能買到大陸、越南等地的「走私」茶。  「這是業界都知道的公開秘密!」臺灣百年老茶行業者蔣炳巖表示,每年大陸茶進口到臺灣逾千噸,大部分利用轉口由越南進口入臺,主要流向全臺各地的茶行,有些混進臺灣茶葉中賣出,甚至在臺灣茶產地就直接摻入,另外也有相當大宗被製成茶飲料。
  • 臺灣茶商欲借力廈門茶博會拓展大陸茶葉市場
    老臺灣茶業公司的負責人範綱勝,已在大陸經營了十多年,對大陸市場仍充滿期待。(中評社圖) (中評社圖)    原題:廈門茶博會競爭大 臺灣茶商勇往邁進    西湖龍井資訊平臺10月15日訊:廈門茶葉展規模越來越大,參與的臺灣茶商越來越多,臺灣茶商一方面為自己創造了機會,另一方面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 臺灣牌照車開進廈門 未來大陸牌照車有望去臺灣
    「第一次來大陸自駕遊,太激動了!」剛剛著陸,樓先生便激動地說。臺灣的樓先生為了能來大陸體驗自駕遊活動,精心籌備了多年,今天,他終於實現願望了!其中,臺灣車輛2部,自駕遊客8人。共展開4天3夜福建自駕踩線之旅,率先開啟「兩岸自駕互通」先機。 此次活動系臺灣自駕遊車輛首次「登陸」,也是我市加快推進和落實臺灣車輛在自貿試驗區與臺灣之間實行更加便利進出境政策的有益探索。今日7:30,搭載2兩臺灣轎車的郵輪「中遠之星」停泊靠岸,隨後,在廈門國際郵輪中心碼頭零號泊位前廣場舉行了歡迎儀式。
  • 臺灣茶娘+大陸精英 跨海孵化創業夢
    這個家裡世代種植烏龍茶,從小在臺灣南投茶園長大的臺灣女孩對茶有著難以割捨的情結,用彭少儀的話說:「打從娘胎就開始喝茶了,從小到大,我家的茶廠總是瀰漫著濃濃的茶香」,彭少儀告訴記者,之所以將茶飲作為自己的創業方向,是因為從小就愛喝茶的她,發覺如今的上班族並不常喝純天然原葉茶,更多的是被各種速溶飲品代替,所以希望將臺灣正宗的原葉茶推廣出去,讓更多年輕人喝到真正的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