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寫真:冬至將近 臺灣茶商封茶祈福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臺北12月4日電 題:冬至將近 臺灣茶商封茶祈福

  中新社記者 劉賢 路梅

  「做就對了」,臺灣茶商阿義師用毛筆鄭重地在紙上寫下這四個字,疊起小心地塞進茶罐中,與今年新制的木柵鐵觀音茶葉一同封存,祈求豐饒與收穫。

  冬至將近,臺灣冬茶陸續上市,忙碌耕耘一年的茶農迎來豐收季。

  臺北市政府近日在文山區貓空舉行「冬至迎茶神,貓空祈福豐茶祭」活動,感恩上蒼賜予豐收。這裡地處臺北盆地邊緣,曾為臺北市主要產茶區之一,現今環山盤曲的車道旁,樹木蓊鬱,掩映著數十家茶肆,供遊客品茗賞景。

  汽車沿盤山車道指南路往山中行進約20分鐘,至臺北市鐵觀音包種茶研發推廣中心。兩層的紅磚小樓內人聲鼎沸。

  一樓中間供奉著茶郊媽祖,貢桌上一排茶盞水光盈盈。早年間,臺灣貿易商、批發商組成的商會一般稱「郊」,如糖郊、茶郊。臺灣茶傳自大陸,大部分制茶師、茶工從福建渡海來臺;至19世紀,臺灣茶也經海路銷往福建,乃至英美。往返福建、臺灣的制茶師、茶工,以及從事茶葉貿易的人們都祈禱海上守護神媽祖的保佑。因而,茶郊媽祖是臺灣茶業從業者共同的信仰。

  兩層樓餘下的空間擺滿桌案。參加豐茶祭的男女老少三五個人圍成一桌,每人面前都有一套茶罐、宣紙、毛筆、印泥。在專業茶師的引導解說下,他們用毛筆寫下心願,蓋章捺印,將心願紙和木柵鐵觀音都藏於陶瓷茶罐內,再用寫有自己名字、茶種、年號的封條封好,待五年、十年後開啟。一掌即可託起的小小茶罐,成了別致的「時空膠囊」。

  茶郊媽祖繞境祈福已有百餘年歷史,將心願與茶葉一起封藏的「封茶祈福」卻是當地2015年才創辦的茶文化活動,為的是吸引遊客,增強貓空茶藝觀光的品牌影響。

  粗粗瀏覽,心願紙上的高頻詞是平安、喜樂、健康、幸福。身為貓空國際觀光茶情商圈協會理事長的阿義師寫下「做就對了」四個字,顯得與眾不同。

  阿義師是茶商第三代,從事茶葉銷售及餐飲。他說,今年臺灣「5·20」政黨輪替後,來到貓空的大陸遊客少了四成。他不想多談政治,「大環境這樣,我們只好靠自己,只要有心、只要去做,相信老天不會虧待自己」,希望用新方式吸引遊客到來。

  豐茶祭結束後,茶農各置一方桌案,沏一壺鐵觀音或包種茶,待客人品嘗購買。他們大多穿著樸素,指節因制茶而顯粗大。茶農第五代陳雅萍告訴中新社記者,近十年,貓空交通條件改善,國際觀光客多起來。不過比較會品茶的還是大陸客人,因為文化同源。但前幾年來買茶的大陸客人多,今年就很少見了。

  52歲的張水柳將種植有機茶當作理想,從茶園管理到制茶銷售,自己一手包辦。「購買有機茶的,大陸客人佔一半,一般都會買1千克左右。而臺灣本地客人購買的量比較小。」他認為,蘊含健康理念的有機茶是茶業未來發展趨勢,而發揚光大的機會在大陸,因此也希望在大陸找到代理商。

  冬茶豐收,與臺北毗鄰的新北市從982件參賽茶葉中評選出2016年冬的「新北好茶」,於12月頭兩周的休息日在當地進行冬茶展售。新北市政府農業局局長李玟告訴中新社記者,盛產包種茶的坪林每年約有價值新臺幣1000萬元的茶葉銷往大陸。今年也有大陸電商、茶商到新北考察。目前冬茶上市,雙方正在洽商,採購結果尚未出爐。

  從種茶、制茶,到品茶、鬥茶、茶藝觀光,兩岸一脈茶香傳承至今,茶業交往頻繁。

  再過半個多月就是中國農曆二十四節氣的冬至。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為吸引遊客、傳播茶文化,阿義師透露,今後貓空每年都會在冬至前後舉辦豐茶祭,將一整年耕耘後的收穫封藏起來,讓遊客帶著心願回家。(完)

相關焦點

  • 臺灣高山茶之《冬片茶》
    四季春冬片茶是口感特別、產量稀少的茶品。在臺灣,茶葉一般可以四收,分為春茶、夏茶、秋茶及冬茶。
  • 臺灣寫真:臺北尋茶-中新網
    中新社臺北4月7日電 題:臺北尋茶  中新社記者 畢永光 路梅  臺北茶香哪裡尋?用臺灣知名茶人曾至賢的說法,首推永康商圈,其次是迪化街商圈,貓空則是臺灣觀光茶業的一個縮影。臺北永康街、麗水街一帶交通便利,近十幾年來成為特色茶坊的集聚地。
  • 茶 臺灣茶之臺灣產茶區
  • 臺灣寫真:阿里山茶飄香海峽兩岸
    韓勝寶 攝  中新網嘉義10月28日電 題:阿里山茶飄香海峽兩岸  中新社記者 韓勝寶 陳立宇  到臺灣嘉義縣參訪,第一站來到平均海拔1200米的阿里山風景區番路鄉隙頂。記者看到,這裡雲霧繚繞,土壤為紅土,非常適合茶葉生長,大大小小的茶廠數不勝數。
  • 愛上臺灣茶,臺灣名茶及茶區
    臺灣現有多種名茶,如綠茶、文山包種茶、東方美人茶、鐵觀音茶、日月潭紅茶、白毫烏龍茶、凍頂烏龍茶、高山茶(大禹嶺茶、合歡山茶、梨山茶、杉林溪茶、阿里山茶)等,這些茶類各有其特色。日本人喜歡喝臺灣茶,近年以來,臺灣茶進入大陸市場,受到市場的認可。
  • 臺灣茶
    在臺灣的飲茶人士所慣稱的"高山茶"是指海拔在1000米以上茶園所產制的半球型包種茶(市面上俗稱烏龍茶)。臺灣各產茶區內,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的地區,包括有阿里山山脈、玉山山脈、雪山山脈、中央山脈和臺東山脈等。
  • 【每日一茶】臺灣四季春(不知春)冬茶(最經濟好喝的無汙染健康茶)
    產地:臺灣南投縣名間鄉臺茶中的「四季春茶」是一款充滿花香、若人喜愛的茶,而且經濟一些,相對其他臺茶來說不貴。
  • 臺灣•三億茶•茶區
    臺灣高山茶臺灣產茶地區比較多。海拔高度決定了臺灣茶的口味。海拔越高,口味越佳、價格越貴。
  • 臺灣的茶
    焦桐(臺北)·飲食關鍵詞 早期臺灣茶均由淡水出口,不過淡水港較淺,僅能停泊小輪船,巨輪須泊於一裡之外。當時臺灣出口的茶葉都運到廈門加套篾,再上輪運出。日本佔據臺灣後,鑿深基隆港,巨輪得以駛入,自1901年之後,淡水的茶葉貿易都轉移到了基隆港。
  • 「臺灣三寶」話說臺灣茶
    據說最早種茶的是一位名叫柯朝的福建人,他從故鄉帶去一批武夷茶種,首先種在臺北的鰈魚坑,這該是臺灣的第一塊茶園。現在不僅在臺灣西北部的臺北、桃園、新竹、苗慄,就是中部的南投,東部的宜蘭、花蓮,都有不少茶園。臺灣每年都有大量的茶葉出口,被譽為"臺灣外銷特產中的不倒翁".
  • 臺灣寫真:茶中「行腳僧」左如玉 創作制茶惠兩岸
    中新社臺中1月21日電 題:茶中「行腳僧」左如玉 創作制茶惠兩岸  中新社記者 路梅  臺灣中央山脈海拔1800米的密林深處,當地少數民族排灣人在冬日裡照例巡山,記錄天氣。他們看護的,是自然分布在叢林中的上萬株原生野茶樹。在制茶師左如玉的幫助下,這些茶樹成為當地少數民族重要的收入來源之一。
  • 【茶】臺灣烏龍茶
    烏龍茶是臺灣茶業的支柱,源自中國福建,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以凍頂烏龍茶享譽茶界,現在更加大發展高山烏龍,茶業給臺灣的農業帶來巨大的拓展空間,經濟前景十分良好。臺灣茶之初期發展史,唯獨烏龍茶發其光輝。其後,雖有後起之包種茶,繼而走紅之紅茶,隨後抬頭之綠茶,但歷經百年,烏龍茶猶仍穩佔臺灣四種茶葉外銷之首位,永不凋謝,實乃臺灣茶中之壽星。
  • 臺北寫真:分享茶鄉節日 「飲下午茶」說法由來
    臺北寫真:分享茶鄉節日 「飲下午茶」說法由來 2008年06月07日 21: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六月七日,一年一度的臺灣坪林「包種茶節」在文山包種茶發源地——臺北縣坪林鄉開鑼。在遊園會上,一對母女販售茶葉饅頭和茶葉包子。
  • 「茶在臺灣」臺灣的茶真的有那麼好?
    在臺灣,產於海拔一千米以上的烏龍茶才可以稱為「高山茶」。臺灣高山茶因產地不同,衝泡後各具獨特的清香、茶香、果香、焦糖香等味道。二十一世紀,臺灣流行起高海拔的高山茶,以高海拔的山地名稱來直接命名所產之茶。
  • 臺灣茶、臺式茶:哪個是李逵,哪個是李鬼?
    臺灣茶≠臺式茶臺灣茶,準確的定義應該是生長在臺灣的茶樹所採摘的茶青,經過優良獨特的加工工藝製作而成的茶,因為臺灣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和氣候使得茶的品質和口感獨樹一幟。臺式茶,指不是在臺灣本土生長的茶樹所採摘的茶青,用臺灣茶的加工工藝製作而成的茶葉,簡單點說製作工藝是臺灣的,但是原料不是。那臺灣茶和臺式茶的區別是什麼呢?臺灣的茶葉產量雖然在世界上所佔比重較低,但卻是世界有名的「茶葉勝地」。
  • 臺灣烏龍茶小傳
    在公元18世紀70年代,臺灣臺北木柵山區的丘陵地,因其優異的自然環境適合茶樹生長,因此吸引一批福建人帶著烏龍茶樹種到此開墾定居。嘉慶年間(1796-1820年),福建商人柯朝氏將閩茶種引入臺灣,種植於魚坑(今瑞芳區),大部分人認為此為臺灣北部植茶之始。由此沿淡水河上遊及其支流大漢溪、新店溪、基隆河三溪之丘陵地帶廣種茶樹,而農民多以制茶為副業。
  • 臺灣茶:遊子與鄉愁
    連雅堂氏臺灣通史記載:「舊志稱水沙連之茶,色如松蘿,能闢瘴祛暑,至今五成之茶尚售市上,而以崠頂為佳,唯所出未多」,類似這種風土條件的臺灣原始茶因為山地製造因素的限制產量有限,在茶鋪往往都是買不到的,更不要說外銷出口了。市場上所稱臺灣茶並不以這部分茶為流通參考。通常所說具有商品及產業價值的臺灣茶,當然以流通省外甚至世界市場的那部分為對象。
  • 北臺灣跨年煙火秀 南臺灣瘋「貴婦下午茶」
    近來全臺百貨活動熱鬧又精採,南臺灣的德安百貨更是一連舉辦多場貴婦下午茶活動,回饋VIP大戶們。  你好臺灣網12月30日消息 據臺灣「今日新聞網」報導,隨著跨年假期將近,全臺百貨可說是熱鬧滾滾,臺北101的煙火秀萬眾期待,大遠百臺中店29日正式開幕,過去試賣一周期間中港路及賣場周邊交通嚴重打結,人潮一波接一波,而南臺灣百貨近來買氣也很旺,德安百貨更是一連舉辦多場貴婦下午茶活動,回饋VIP大戶們。
  • 臺灣寫真:又是一年冬茶綠 依然十裡「坪林」香
    中新社臺北10月19日電 題:又是一年冬茶綠 依然十裡「坪林」香  中新社記者 冽瑋 陳立宇  守著坪林老街上的茶棧,黃明道恪守著臺灣人世代種植包種茶的一份承諾。  坪林是臺灣北部高品質茶葉產區,四面環山,氣候溫暖潮溼,適宜茶樹生長,所生產的文山包種茶,在臺灣茶界享有「南烏龍、北包種」之譽。
  • 宜昌茶少了浮躁,臺灣茶多了穩重
    這兩天一直在了解臺灣。有一朋友提及,說說臺灣茶吧!說真的,我長在宜昌,對於臺灣茶卻真真是毫無慧眼。反而是後來去過臺灣的朋友帶回來的臺灣茶;我才知道,原來臺灣茶還真是挺不錯的。說到臺灣茶,大家或許還存在許多疑問,臺灣茶有什麼樣的特點?怎樣分辨正宗的臺灣茶?它的存放又有何講究呢?